當年紅軍長徵為什麼要過草地?是什麼地方?

2020-12-24 澎湃新聞

當年紅軍長徵為什麼要過草地?是什麼地方?

2019-08-21 10: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紅軍過草地簡介

1935年8月21日,紅軍開始過草地。行軍隊左右兩路,平行前進。右路軍由毛澤東、周恩來、徐向前等率領,自四川毛兒蓋出發,進入草地。

紅軍過草地用了多少天

經過7天的艱苦努力,右路軍到達草地盡頭的班佑地區。左翼為林彪的紅一方面軍,先行;繼後是中央領導機關、紅軍大學學生等。右翼為徐向前、陳昌浩率領的紅三十軍和紅四軍。彭德懷率紅三軍團墊後,走左翼行軍路線。

紅軍過草地是什麼地方

草地位於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縱長500餘裡地,橫寬300餘裡地,面積約15200平方公裡,海拔在3500米以上。紅軍過的草地主要是講川西北若爾蓋地區。

草地,其實就是高原溼地,為泥質沼澤。它的形成原因很多,主要由於黑白兩河——黑河(亦稱墨曲河)和白河(亦稱葛曲河)自南至北縱貫其間,起了重要作用。

兩河的河道迂迴曲折,叉河橫生,地勢低洼,水流淤滯而成沼澤。經年水草,盤根錯節,結絡成片,覆蓋瀦水。

沼澤生長的植被主要是藏嵩草、烏拉苔、海韭菜等,形成草甸。草甸之下,積水淤黑,泥濘不堪,淺處沒膝,深處沒頂。遠遠望去,似一片灰綠色海洋,不見山丘,不見樹木,鳥獸絕跡,人煙荒蕪,沒有村寨,沒有道路,東西南北,茫茫無限。

人和騾馬在草地上行走,須腳踏草叢根部,沿草甸前進。若不慎陷入泥潭,無人相救,會愈陷愈深,乃至被滅頂吞沒。草地區域氣候惡劣,晴空迷霧變幻莫測。每年的5月至9月為草地雨季,使本已滯水泥濘的沼澤,更成漫漫澤國。紅軍正是在這個季節經過草地的。

過草地有三怕:一怕沒踩著草甸陷進泥沼,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拼命往上掙扎,會越陷越深,來不及搶救就會被汙泥吞噬;泥水不僅不能飲用,而且破了皮的腿腳泡過,還會紅腫甚至潰爛;二怕下雨;三怕過河。

紅軍為什麼要過草地

在「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下,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從而被迫進行戰略轉移。

紅軍三過草地指的應該是四方面軍。當年長徵途中,四方面軍和一方面軍在甘孜會合,混編後分兩路,一路先過過草地這是第一次,另一路由張國燾帶領後走,由於他分裂紅軍不願過草地,召回先過的四方面軍第二過草地,與一方面軍分裂。而後,四方面軍向西康發展不利,只能再按一方面軍路線過草地,是第三過草地。

美國作家索爾茲·哈裡森伯裡在他寫的《長徵———前所未聞的故事》中,對紅軍為什麼過夾金山,作了專門的解釋。他寫道:毛澤東當時有三條路可以選擇:

第一條是雪山以西,走一條海拔高但商隊常來常往的路線,到川西北和青海的藏族地區首府阿壩。這條路稍遠一點,幾乎全是要穿過人口相當稠密的持敵視態度的藏民地區。

第二條是,走雪山以東的另一條路,最後到松潘縣,但是沿路遭受國民黨襲擊,危險相當大。

第三個選擇是,走雪山中間的一條崎嶇山路,這是一條很糟糕的山間小徑,且當地居民都沒有走過這條路。但這第三條路將會最接近於他的目標:同張國燾的四方面軍會師。

過草地的選擇同過雪山相似,是為了出敵不意,獲得最佳的北上抗日路線。蔣介石曾判斷紅軍可能東出四川,也可能向西北行動。如出西北,他認為紅軍是不可能走松潘西北草地的,突圍路線一條是從毛兒蓋、松潘經臘子口出甘南,另一條是從理番出平武、青川、碧口沿陰平故道,再出文縣、武都。

蔣介石命令薛嶽部與胡宗南部聯防,防堵紅軍北上,還調集川軍主力,封鎖岷江,妄圖困死紅軍。「松潘草地乃北面天然地障,飛渡不易,因此北堵南追,集中主力封鎖,紅軍插翅難逃。」薛嶽也曾說過紅軍要想「通過軟沙沒人之草地,勢有不能。」

來源:中國歷史網   原標題:你知道當年紅軍長徵為什麼要過草地嗎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紅軍長徵時走過的松潘草地,現今是個什麼狀況呢?
    去年10月,我走了一趟甘青川三角地帶,從甘南夏河縣,到阿壩的紅原、若爾蓋、松潘縣,專門去走了趟草地。當年的松潘溼地現在已經統稱為若爾蓋大草原了,是我國三大溼地之一,有「川西北高原的綠洲」之稱。1935年8月,紅軍在松潘的毛兒蓋,沙窩展開過緊急會議,在塔子山、幹丫梁子、馬場、毛兒蓋還進行過激烈的戰鬥。大部分的紅軍都是從這裡的進入草地,經過幾天的跋涉,到達若爾蓋縣的班佑村,才算是走出了草地。
  • 紅軍過草地的事跡催人落淚
    紅軍長徵行程25000裡,其中爬雪山行程2700裡,過草地行程600裡。紅軍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在爬雪山、過草地期間,非戰鬥減員在萬人以上,無疑是人類軍事史上最悲壯的一次行軍。不過在草地上行走,記者依然能夠看到沼澤的痕跡,有的地方一腳下去,腳面瞬間被淤泥吞噬。當年紅軍行軍在這片草地上,常有被沼澤吞噬的險情發生。七天七夜到達「紅軍第一村」    「朋友你好!騎馬不? 」行至草原深處,一名藏族男子騎馬過來向記者打招呼,他叫阿多,是班佑村的村民,身後近2000畝草原是他承包的,裡面放養了100多頭犛牛和12匹馬。
  • 四川建紀念紅軍過草地犧牲戰士雕塑
    「勝利曙光」雕塑全貌——紀念紅軍長徵過草地時一次犧牲人數最多事件青山寂靜思烈士,雄雕矗立吊忠魂。9月28日,成都軍區、四川省軍區和阿壩州委、州政府在被譽為「紅色草原第一村」的若爾蓋縣班佑鄉班佑村隆重舉行「勝利曙光」雕塑揭幕儀式,深切緬懷長徵途中犧牲的紅軍戰士,繼承和發揚紅軍精神,激揚全體軍民共同維護和平、共創美好未來的奮進力量。 解放軍原副總參謀長錢樹根,成都軍區副政委劉長銀,州委書記侍俊,省委副秘書長朱以莊,省軍區副司令員李亞洲,省文明辦專職副主任張亞平出席揭幕儀式。
  • 噬人沼澤 殺人河流:從紅軍過草地 看長徵到底有多艱難
    而這片草地,被當地人稱作~「魔怪之地」。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這片草地有多危險。因此過草地,也成為紅軍長徵中最為危險的一段路程!要靠這點糧食度過七天的草地,簡直要忍受常人無法忍受的飢餓。因此戰士們飢餓難忍時,就如同動物一樣使勁的喝水來抵擋飢餓感。實在餓得不行了,就只能四處找野菜挖樹根吃。然而不是每個人都是植物學家,因此有許多紅軍戰士吃野菜中毒。
  • 初心|長徵中最難的就是過草地
    01為什麼要過草地?過草地的選擇同過雪山相似,一方面是為了出敵不意,獲得最佳的北上抗日路線。蔣介石曾判斷紅軍可能東出四川,也可能向西北行動。如出西北,他認為紅軍是不可能走松潘西北草地的,突圍路線一條是從毛兒蓋、松潘經臘子口出甘南,另一條是從理番出平武、青川、碧口沿陰平故道,再出文縣、武都。
  • 草地茫茫 紅軍靠什麼撐過七天
    紅軍走過的草地    老紅軍們說:「沒過草地路,難知長徵苦!」民謠則說:「自古到今朝,看到有鳥兒進去了,還沒有見風兒送出一片羽毛。」    張聞天的夫人劉英在回憶錄中敘述:紅軍過草地犧牲最大,這七個晝夜是長徵中最艱難的日子。走出草地後「我覺得是從死亡的世界回到了人間」。    紅軍長徵有四大難事:「打、走、吃、穿」。「走、吃、穿」的問題在穿越草地時體現得最為突出,這不僅是戰士個人以生命與自然搏鬥,更是人類群體對大自然生存極限的挑戰,也是紅軍向自己命運的挑戰。
  • 過草地中草地是在什麼地方 紅軍過草地簡介
    1935年8月21日,紅軍開始過草地。行軍隊左右兩路,平行前進。右路軍由毛澤東、周恩來、徐向前等率領,自四川毛兒蓋出發,進入草地。經過7天的艱苦努力,右路軍到達草地盡頭的班佑地區。左翼為林彪的紅一方面軍,先行;繼後是中央領導機關、紅軍大學學生等。右翼為徐向前、陳昌浩率領的紅三十軍和紅四軍。
  • 紅軍過草地時到底減員多少?
    昨日,「重走長徵路」第三路記者來到紅原縣日乾喬大沼澤,紅軍長徵中最艱險的一段路程「過草地」,就發生在這裡。1935年7-8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相繼從這裡經過。如今,紅原縣最後一位老紅軍已去世,要想還原這段歷史的細節,已經越來越難。
  • 他們歷經苦難 我們收穫輝煌——追記翻雪山過草地犧牲的紅軍無名英雄
    新華社成都10月19日電 題:他們歷經苦難 我們收穫輝煌——追記翻雪山過草地犧牲的紅軍無名英雄  新華社記者惠小勇、童方  在紅軍長徵走出草地見到的第一個村子——四川省若爾蓋縣班佑村,有一座名為「勝利曙光」的中國工農紅軍班佑烈士紀念碑,為了紀念千辛萬苦走過草地卻犧牲在最後一刻的數百位紅軍戰士而建
  • 漫漫長徵路,紅軍吃什麼?
    尋常人家感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覺得沒有米,連頓飯都做不來,而刀口上舔血,刀尖上跳舞的紅軍戰士們,卻沒有把「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兵家法則放在心裡。他們以動制敵,以天為蓋地為廬,有什麼吃什麼,少了許多後顧之憂。1934年秋,紅軍開始長徵。
  • 紅軍過草地的跋涉奇蹟
    死亡世界一、紅軍過草地紅1軍團過草地是左翼前衛,在快走出草地的前一天,聶榮臻給作後衛的紅3軍團彭德懷發去電報,一方面將沿途經過情形和注意事項告訴他們,另一方面請他們協助掩埋前面犧牲的同志。紅軍右路軍紅軍右路軍過草地用了5天(8月21日——8月26日)。在草地行軍中奪去了許多革命戰士的生命。第一天3軍團政治部由毛兒蓋出發,走了60多裡路,天快黑時,抵達一個無名草地上宿營,這裡一所房子也沒有,只有一些低矮的小樹,袁國平及向仲華等。第三天過葛丘河。
  • 長徵紅軍過草地爬雪山,走過的雪山有幾座,你知道?
    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歷史故事漸漸被人們遺忘,現如今戰士犧牲無人看,戲子離婚天下知。我只想說如果沒有紅軍,根本就沒有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長徵直到至今時隔80多年,你可曾知道紅軍爬過的5座雪山,現如今在哪裡?到底怎麼樣了?
  • ...紅軍,謝益先,皮帶,中革軍委,總政治部,青稞,草地,給養,任弼時...
    在長徵路上,吃飯問題關係到紅軍能否翻過雪山、越過草地,勝利到達戰略後方。毫不誇張地說,「吃」的問題關係到紅軍的生存和發展,關係到中國革命的前途與命運。  那麼,紅軍長徵途中到底吃什麼?缺少糧食時,如何解決吃的難題?是不是像網絡上有些人說的把沿途老百姓的口糧都搶光、吃光了?
  • 揭秘紅軍過草地時到底犧牲了多少人?
    」第三路記者來到紅原縣日乾喬大沼澤,紅軍長徵中最艱險的一段路程「過草地」,就發生在這裡。  紅軍過草地  周恩來總理命名紅原  為紀念這片紅軍長徵走過的草地,周恩來總理將其命名為紅原。今天,在日乾喬大沼澤的邊界上,還立著周恩來題寫的一塊石碑:「紅軍長徵走過的草原。」  過草地紅軍減員嚴重
  • 紅軍長徵時經過的草地現在怎麼樣了?
    紅軍長徵時經過的草地現在怎麼樣了?據當地人介紹,川西北大草原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徵時走過的草地,曾留下了許多悲壯、動人的故事和多處遺址。但現在因草地沙化,不僅使當地的經濟發展受到嚴重製約,也使長江、黃河上遊的生態環境受到嚴重威脅。
  • 前往九寨溝途中的巨大紅軍雕像:川主寺的紅軍長徵紀念館
    而剛到這裡,每個人肯定都會被鎮邊的山丘上的一座巨大的紅軍雕像給吸引了眼球去。這個山丘之下便是我們的紅軍長徵紀念館。可以從紀念館園區看到整個紀念館園區的構成。從入口進入就是題字。然後就是第一座名為黎明火種的雕像,雕像背後就是紀念館了,雕像另一條路便是上山的道路。我們從黎明火種雕像左邊上了第一個臺階,便來到名為「告別蘇區」的雕像和浮雕展示區域。
  • 紅軍過草地為何那麼艱難?「草地」究竟是什麼?並非草原
    紅軍過草地為何那麼艱難?「草地」究竟是什麼?並非草原相信大家都對紅軍過草地那段歷史有所了解,當時非常艱難,不僅缺吃少穿,還時刻面臨著陷入沼澤的危險,前後共犧牲了兩萬多名戰士。估計很多朋友會有點疑惑,為什麼過草地那麼艱難?草地到底是什麼地形,跟草原有什麼關係?專家表示:草地可不是草原。草地位於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縱長500多裡,橫寬300多裡,海拔3500米以上。紅軍過的草地主要是川西北的阿壩、若爾蓋、紅原等地區,這些地區過去都是屬於邊陲重鎮松潘管轄,所以這些草地又被稱為松潘草地。
  • 揭秘:指引紅軍長徵的三張地圖
    在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裡長徵中,面對敵人的前堵後追,地圖,關係著幾萬紅軍的命運,決定著中國未來的命運。長徵途中發生的地圖故事,今天讀來我們不由得感慨軍事測繪對部隊行動的重要性。    簡陋地圖指引近萬紅軍過草地    紅軍測繪人員自1936年7月3日至8月11日,從四川甘孜縣城出發後,邊走邊繪製了「草地設營地圖」。
  • 長徵老兵在山東剩3人在世 有的曾三過雪山草地
    年紀最大的老紅軍已經103歲  1933年9月,16歲的秦師加入了紅四方面軍,成了一名警衛員和通訊員,1935年,他隨部隊北上,經歷了「三過雪山草地」的萬裡長徵。直到1936年,秦師所在的紅四方面軍與中央紅軍、紅二方面軍會師,標誌著長徵的勝利,距今已經有整整80年。在這80年中,曾經參加長徵的戰士紛紛老去離世。
  • 「九趾女紅軍」三過雪山草地,結婚經偉人批准的百歲女紅軍
    前言:1934年,中央蘇區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由於指揮失誤,導致紅軍損失慘重。面對國民黨重兵的步步緊逼,紅軍已經不可能在僅有的蘇區範圍內打破敵人的"圍剿",最終被迫選擇長徵這一道路。王定國在紅九軍攻佔營山後,王定國立即加入紅軍,並於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王定國歷經磨難加入革命後,曾任英山縣蘇維埃政權內務委員會婦女獨立營營長等職。1934年10月,他隨紅四軍參加了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裡長徵。紅軍長徵時,大部分部隊通過金寺路口進入草地。這個地區海拔3000多米,人煙稀少,生活極其艱難。但是,她沒有向命運低頭。翻過雪山後,她開始穿越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