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不久就是新年,談論壓歲錢的聲音開始多了起來。昨天,更有一條壓歲錢唱主角的新聞橫空出世——一個27歲男子從7歲開始攢壓歲錢,20年攢下13萬首付買房(包含父母給的零花錢)。這下網友們坐不住了,特別是剛剛踏上工作崗位的90後紛紛吐槽:「別說存壓歲錢了,今年開始要給錢了,收不到錢不說,還要倒貼啊!」
現代快報記者 王凡
吐槽:一工作就要倒貼
「處在咱們這尷尬的年齡,叫人叔叔阿姨,人不樂意;小朋友叫咱叔叔阿姨,心裡要多不爽有多不爽!更尷尬的是,已經有人向咱伸手要壓歲錢了!給還是不給?這是個問題!」
「現在的我們,正處於一個尷尬的年紀。上有家長老人,下有年幼弟妹。就連一年一度的壓歲錢,也都免了。收不到不說,關鍵還得倒貼,有木有,有木有?」
網絡上,80、90後是吐槽大軍。特別是剛踏入職場的90後,著實有點轉換不了角色。前幾年明明還拿著壓歲錢呢,怎麼一轉眼就要給錢了呢?大家相互勸慰,還是面對現實吧,「你也是拿著別人的壓歲錢長大的,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有人直接支招,「虧損不了幾年的,等你生了娃就能收支平衡了。」
給壓歲錢也能傳遞正能量
和老吳韶壓歲錢這事兒,他回憶了還是小孩的時候家裡發壓歲錢的情景。「那會可憐哎,最少就給五分錢,大人年三十給,塞到枕頭下面,不讓小孩知道拿多少,我們就一個晚上猜到底給了多少錢,充滿著希望,大年初一才能打開。」老吳說,爸媽告訴他們錢不要亂花,他就聽話把錢用儲蓄罐存了起來。結果上小學的時候還真派上了用場,壓歲錢充抵了一部分學校的費用。更牛的是,等老吳工作的時候,他雖然一個月只拿14塊錢,但用上攢的壓歲錢,就買了一輛當時要100多塊錢的自行車。
等老吳當了爹,他開始給女兒壓歲錢。「女兒小時不知道錢怎麼用,我就把我小時候的故事講給她聽,告訴她積少成多的道理。」讓老吳感動的是,女兒到新加坡讀書後,留下了個本子,本子上面記著她小學之前起收到的每一筆壓歲錢,10塊、100塊……臨出國前,壓歲錢就達到了上萬元,她在新加坡的學費、生活費,全靠壓歲錢和獎學金搞定了,讓爹媽省了不少心。
現在女兒生了娃,老吳相信女兒還會把存壓歲錢的節儉的好習慣傳承下去。「借著給壓歲錢,可以培養小孩好的品德。這也是一種正能量的傳遞嘛,對小孩一生都有好處。」
不過老吳認為,給壓歲錢這事兒還是在親戚之間比較好,同事之間沒有必要,給錢可能另有企圖,這會讓壓歲錢變了味,再說小孩給個陌生人拜一拜就能拿到錢,對孩子也不好,「女兒小時候,我就不帶女兒到生人家裡拜年。」
「按照南京的習慣,一旦工作苦錢了,就不能拿壓歲錢了。相反就要給長輩和小輩錢了。」看到90後們吐槽要給壓歲錢的煩惱,老吳覺得多少有點撒嬌的意味,「你以為你小時拿錢,爸媽不給別人錢嘛?你給我,我給你,給的是個樂趣和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