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說一下青島的樓市。
這兩天最火的話題,除了地鐵1號線北段和8號線北段試運行,並將於不久後通車外,還有青島的落戶政策公布了新的徵求意見稿。
這兩個話題,與城市的宜居指數有關,當然與樓市也有關。地鐵房,重新成為不少人討論的話題。
上述兩條地鐵線的的試運行,加上此前開通的3號線、11號線、13號線和2號線,青島地鐵進入了「換乘」時代,交通出行成本的縮小,讓未來置業的空間選擇更寬廣。
即將通車的兩條北段地鐵線路,在樓市層面來看,指向非常明確:也就是包括城陽、紅島、高新區和膠州在內的北岸新城。而提到北岸新城,其實北上置業的風潮,早自多年以前就已經開始,紅島、高新區乃至城陽的中心城區,尤其是在近兩三年間,隨著主城區房價的飆升,不少年輕人選擇到北岸城區安家,有些甚至是賣掉了自己在主城區的小房,到北岸城區實現了房子的升級換代。
具體來看,地鐵1號線北段,設青島北站、滄安路站、永年路站等15座車站,青島北站、青島汽車北站、流亭國際機場三大交通樞紐得以實現串聯,其輻射的區域,則包括到了城陽中心城區、十梅庵片區和城陽的東郭莊片區等。
而這些片區,目前的樓盤項目已經相對成熟了。比如中南林樾、青島印象、萬科、青特、中冶、保利等,均已在上述區域開發產品。總的來看是剛需房為主,單價在15000元到20000元之間不等。
順便說一下,上面的價格,也就是目前上述項目在售的實際價格,個人覺得,是偏高的。當然,錢袋子豐盈的客戶群體,自行略過。
第二,地鐵8號線北段,共設立11座車站,包括青島北站、大洋站、紅島科技館等。所以,這條線,被視為連結紅島、膠州與主城區的重要線路。
相比於數年以前紅島掀起的置業熱潮,這條地鐵線北段顯得有些姍姍來遲。這意味著,早在這條線路貫通前,房市已經一飛沖天、高位回落、甚至有些項目在置業者眼裡,顯得有些雞肋的味道。
在紅島和膠州片區,包括融創、保利和協信等開發的項目,既有聯排別墅,又有剛需盤,大的戶型面積兩三百平米,剛需戶型百平米上下。當然,剛需盤的價格都在8000元上下,甚至前段時間有過6000元以下單價的盤在熱推。
明了了上述的樓市布局,需要明確一個重要的問題。什麼是地鐵房?
真正意義上的地鐵房,指的是樓盤與地鐵站點的步行時間,控制在10到15分鐘的為宜。超出了這個時間,如果乘坐地鐵前還要經過公交換乘,那就不算是地鐵房了。這意味著,在看盤時,要懂得甄別,不要被「偽地鐵房」騙,多花冤枉錢。
還有一點,兩條地鐵線真正貫通,是好事,但不要動不動拿著這兩條地鐵線所輻射到的北岸新城前景,和市北區的新都心來做比較。因為兩者是沒有多大的可比性的。地鐵3號線對新都心和李村商圈的帶動作用,不簡單是人流的引入那麼簡單。沒有萬科、和達、保利等諸多項目在新都心多年的經營,以及這一片區天然的犄角匯流之勢,新都心商圈是形不成現在的規模的。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個人以為,目前已貫通的幾條地鐵線對商圈人氣指數的貢獻,委實還很小。
最後要說的是,地鐵只是一個配套,屬衣、食、住、行當中的一個環節。要買房,首先要看重的還是房企品牌的產品力。像前段時間市場上一直延續的因為新交付樓盤質量問題而導致的維權事件,細心的朋友應該會發現,很多中字頭的央企,幾乎都被交付後暴露出的品質問題,撕掉了最後一片遮羞布;大企業如此沒有下線,很多的民營開發企業跟著追求最大化的利潤,品質也是乏善可陳。
所以才會有不少剛需或改善性群體,在買房前也會糾結:要買房的話,該買哪家開發商呢?
掰著指頭算算,可供選擇的對象好像越來越少了!
文/房居易
編輯:董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