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是目前很常見的一種疾病,尤其是脂肪肝。
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成年人脂肪肝患病率介於12.5%-35.4%,它已經超越病毒性肝炎,成為了我國居民第一大肝病。
很多人對脂肪肝的認知存在一個誤區,認為它是胖人的專屬,可事實並非如此。
案例:
小麗今年24歲,在一家汽車生產公司做文員已有2年時間,上個月公司組織體檢,她查出了中度脂肪肝。
這令她非常難以接受,一度以為是誤診,自己胖著的時候很健康,反而瘦下來了卻患上了脂肪肝?
據小麗所說,她之前是個150斤的胖女孩,9月底,相戀了1年的男朋友和她提了分手,沒幾天就在朋友圈秀恩愛了。
看到前男友新歡的身材,小麗下定決心要減肥,早上不吃飯、晚上不吃飯,中午只吃小份的飯,餓了就喝水。
雖然很難熬,但是小麗2個月的時間瘦了將近40斤,整個人都不一樣了。
她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會患上脂肪肝,去年體檢時,自己還很健康,要知道那時的她還是個胖女孩。
醫生:過度節食不可取,肝臟終「不堪重負」
紹興市中心醫院主任醫師張海在論文中就曾闡述:胖瘦和脂肪肝並不存在必然關係,肥胖的人一定會患上脂肪肝是一個誤區,過度減肥比肥胖本身更傷肝,這也導致很多人「餓」出了脂肪肝。
脂肪肝的「源頭」在脂肪代謝、轉化的紊亂。
肝臟是代謝、轉化脂肪的主要器官,而脂肪是我們身體中重要的能量來源,過多攝入無益,但也不能過度節制。
人長時間處於飢餓的狀態,體內儲存的脂肪會更多地被「轉運」到肝臟進行分解、代謝,以完成能量供給。
但是長期飢餓,人體缺少必要的酶和維生素,大量的脂肪酸進入肝臟,無法及時轉化,堆積在肝臟易損傷肝臟,還會升高脂肪肝的風險。
另外,長期節食易導致營養不良,體內蛋白質和脂肪的合成機能也會受到影響,此時,脂肪在肝臟內無法及時輸送出去,也會加速肝臟損傷甚至患病。
除此之外,還有3個常見的習慣「傷肝不淺」,要引起重視
◇長期熬夜
《健康時報》調查顯示,近9成年輕人有熬夜的習慣,他們或是在加班工作、學習,或是純粹為了娛樂。
事實上,長期熬夜會影響肝臟儲血,進而幹擾肝臟在夜間的排毒和修復,對肝臟的傷害是非常大的,還易造成肝臟永久性損傷。
◇飲酒過度
正所謂「小酌怡情,大飲傷身」,酒精的過量攝入同樣是肝臟「大敵」之一。
酒精在肝臟的代謝過程中,會有大量乙醛生成,這種物質可以直接對肝臟組織造成傷害,過量飲酒是酒精肝、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誘因。
肝臟代謝乙醛的能力因人而異,本身肝不好的人,儘量不要喝酒。
◇飲食過度「節儉」
凡事都講究「度」,節儉也不例外,食物在黴變、變質後會滋生大量有害物質,其中黃麴黴毒素、米酵菌酸等都會對肝臟造成巨大傷害,還有一定的致癌性。
故食物黴變、變質後不要再吃,加熱消毒、剜掉一部分繼續吃的做法會徒增肝臟損傷風險。
飲食生活差,無規律,沒節制,讓體內寒氣逐漸累積增多,膽汁減少,食物停留過久,出現胃脹打嗝噯氣等情況,膽為中正之官,主決斷也,膽不好讓人心煩氣躁,失眠多夢,膽小怕事,憂鬱恐懼,擔心焦慮,夫肝者中之將也,取決於膽,咽為之使。膽汁和毒素是肝分泌和分離出來的,通過膽囊收縮排出體外,膽不好,就會使得部分膽汁和毒素滯留肝內,影響肝的正常代謝,繼而導致肝的局部損傷,短期是感覺不到的,其會自行修復,根源在膽,膽調養好了,肝也會逐漸恢復正常。
所以很多人把其當作症狀的本身,但這是誤會,由於前面的情況很多人不知情,傻傻搞不清的結果就是一直飽受痛楚,只有搞清楚了,才能對症施治,農村人有農村人的方法,這些方法城裡人是想不到也看不到的,在有空之餘到附近農村採摘點灌南苦菜,煮點湯,紅糖加一點是必須的,慢慢的,會好起來的,產於灌南,平時飲食方面要清淡為主,生冷的,辛辣的要儘量避免。
最後,分享飲食護肝小知識
「肝喜綠」,可疏肝理氣。
這是《黃帝內經》中的記載,是指綠色蔬菜有舒緩肝鬱、通肝氣的作用。
研究表明,新鮮的綠色蔬菜中,植物纖維、維生素等的含量非常豐富,經常食用對肝臟的修復和新陳代謝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