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日本人來說,漢字好難,單個的字認識一些,但連在一起完全讀不懂,認識漢字多的人,也自然受到尊重。
日語的邏輯和現代漢語不一樣,從語法上不能理解。像「春雨」在日語裡指粉絲,四川名菜螞蟻上樹在日語就是「麻婆春雨」,而日語的」玉子豆腐「也沒有那麼誘人,就是普通的雞蛋豆腐。
日本古代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到了我國隋唐時代,漢字大量傳入日本,日本才開始系統地利用漢字記載自己的語言。但日本最初是把漢字,作為表音的符號使用的,就是日語有幾個音節,就用幾個漢字。
日本街頭的漢字
2010年,日本內閣發表了「改定常用漢字表」,在原定的1945漢字中增加了196字,削減5字。於是,新的常用漢字規定為2136字。可以說,這大概是現代一個普通日本人,在日常生活裡能夠接觸的漢字數量。
日本文部省曾進行了一項有關漢字意識的調查,其中在」你對日本漢字抱有什麼樣的看法?」 72.4的人表示」漢字是書寫日文必不可少的重要文字」,其次有60.1%的人認為」漢字有一目了然的作用,更有助於閱讀」,還有52.5%的人認為」雖然有文字處理機,還是應該踏踏實實學好漢字」。
儘管學漢字很難,但學的人很多。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會長高坂節三先生介紹說,現在一年大約有200萬人參加漢字能力檢定考試,而在日本已累計有4000多萬人參加這項考試,全日本總人口也不過1.27億,這足夠讓人驚訝!
漢檢考試試卷
漢檢考試最低的10級,相當小學一年級水平,只考80個漢字。最高的「1級」,則需掌握6000個漢字,還有相當數量成語、典故。這屬「大學水平」,不過,拿到1級的大學生,幾乎是萬裡挑一。
漢字能力檢定考試為何獲得日本社會如此青睞?
日本漢字學家鈴木修次在《漢字》中說,漢字有「凝縮性」、「含蓄性」兩大優點。假如完全用平假名或片假名寫文章,日語不但沒辦法快速閱讀,還會失去美感。當然,日本人完全可用平假名、片假名寫文章,但看一個人的文化教養,認識多少漢字是一個重要指標,是身份、文化的象徵。
其次,在日本擁有「漢檢」資格證書,對中考、高考較為有利。日本有479所大學973個學院把「漢檢」等級作為入學評價標準,比如早稻田大學、慶應大學、筑波大學等日本名牌大學,都將考生擁有的「漢檢」證書級別作為「人物評價」、「能力評價」的重要指標。
日本社會上的大型企業,也將漢檢水平作為錄取新員工的參考指標。日本伊藤忠商事4月13日在東京總社召開大會,慶祝為擴大中國業務而推進的人才培養中,會說漢語的員工達到1000人,也成為了漢語人才最多的日企。隨著中日貿易的擴大,未來這方面的人才會更加緊缺。
最新的消息是,4月1日,日本首個專門研究漢字的「日本漢字學會」,在京都大學舉行成立大會,該學會由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提議創立,除了研究人員外,還歡迎普通人參與,將針對漢字的構成、讀音、書法及漢字教育等廣泛領域開展研究。
日本人很幸運,留在了漢字文化圈,也留住了將近兩千年的文化血脈,才有幸來研究漢字,傳承文化傳統,當然這也和日本對漢字的尊崇一脈相承。
1946年《朝日新聞》等大報社提倡「廢除漢字用羅馬字」。各種改革方案中,「法語最適合成為日本的公用語」的呼聲最大,連諾貝爾獎得主湯川秀樹都加入了廢除漢字陣營,但由於漢字已經深入人心而作廢了。日本在江戶時代,識字率就世界第一,而1907年,就已經達到97%的小學就學率。
日本當時報紙上關於「廢止漢字「的社論
日本學者曾說:「我們比韓國人聰明。你廢掉一個字,不只是廢掉一個字而已,你是摒棄了這個字所承載的文化,丟掉了這個字後面一連串的珠寶。事實證明我們做得對,中華文化是一個豐富的寶藏,如果因為我們某些人莫名其妙的愛國偏執狂而把它拒絕在門外,這是多麼大的損失啊!韓國人現在後悔了,可惜已經來不及。」
日本發的這套「漢字能力檢定考試」體系,讓日本人為帶漢字的日語而自豪,是不是值得我們好好思考呢?我們中國可是發明漢字的文明古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