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臨風,逸世凌虛。如遇古劍,誠見君子。君子臨風,謀定天下運籌帷幄,決勝千裡。若問是誰,留侯張良是也。
在《秦時明月》之中,張良已是那個被稱為擁有七國中最聰明的頭腦的人。而在《天行九歌》中,張良只是個聰明有智謀的少年而已。
他的變化如此之大,只是因為韓非的離去。張良曾經和衛莊爭論,到底誰在說藉口?到底誰在逃避?誰又想要遺忘那段悲傷?
可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個肆意風流的少年,失去了尊敬的人,而渴望成為那個人,這就是張良。
在天行之中,張良只是個聽韓非的命令的人。雖然擁有智謀,卻也以韓非為首,以韓非為友。那時的他並不太理解亡國和亂世的意義,只是擁有友人和一腔抱負。
曾經的瀟灑少年,卻變成了最後的孤獨行者,可他是儒俠。無論是他,還是流沙都在堅守著韓非曾經創立流沙的目的與意義。
少年曾歷經滄桑,所以那個青衣瀟灑的少年也變成了最後的謀聖。俠以武犯禁,儒以文亂法,術以知奸,以刑止刑,哪怕沒有了國沒有了家,你依然堅守。
青衣少年也可智謀天下,斷案如神。智計長謀,少年之時,便已經可以看出他的絕頂之資。
世人說風骨奇絕,跋涉中霜風凜冽,修心修劍為世間悲辛換笑顏,誰說無情真豪傑,憑欄望 瞳中堅決,山河依舊你看得真切。
張良在鬼兵劫餉案中用李代桃僵之計,和流沙其他人相互配合,破了姬無夜自導自演的想要貪圖軍餉的計謀。自此與姬無夜下了仇怨,而流沙也正式成立。
在這其中,張良起的作用也是非同小可。小小年紀,便已經可以看到未來的絕頂風姿。
不管是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的張良,還是臨危不亂,處變不驚的張良,滄海橫流,萬劫不復,又如何讓我們不喜,讓我們不敬?
空谷臨風,逸世凌虛,立如蘭芝玉樹,笑似朗月入懷,溫文爾雅三師公,逸世凌虛碧血驚,落子沉浮勝千裡,運籌帷幄謀天下,此為張良,謀聖是也。
本是世家公子,卻偏逢亂世,國破家亡,友人離去,歷經滄桑。本是少年意氣,鮮衣怒馬,丰神俊朗,遺世獨立,翩翩少年郎。
謙謙君子,依舊溫文如玉。然而心卻已滄桑,不似少年郎。
清風徐來, 笛音悠揚, 衣袂飄飄 ,儒秀俊雅, 是他; 博學多識 ,縱覽古今 ,知微見著 ,膽性卓然, 是他;民貴君輕, 兼濟天下, 運籌帷幄 ,決勝千裡 ,是他,他是留侯,是張良,張子房。
他心懷天下萬民,美玉端方,芝蘭餘韻,他不沾塵世濁,亦未走塵世路。
見他,是君子如蘭,寧靜如畫,是竹下青衫客,眸含千山萬水,是煙海白雲,鉛華弗御。見他,是獨此一人,天下唯一。
他從戰國時懵懂聰慧少年成長為秦朝如庭竹般清雋挺立的儒三當家,遊刃有餘,優雅而有骨感,卻也自持穩重得讓人心疼。
希望你喜歡我的看法,期待你的關注!如果你有不同意見,歡迎評論!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