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清晨的小龍洞村寒風瑟瑟,刺骨的寒意讓馬仲梅不禁打了個哆嗦。為了防止蘋果被霜凍壞,她提前兩天將最後的一萬斤蘋果摘下堆碼在果園裡,用玉米杆掩蓋保存。
堆碼裝箱的蘋果在昭通南站上車
「剛摘的新鮮蘋果香甜可口,需要的請聯繫我。」馬仲梅熟練地用手機將剛拍好的視頻發到朋友圈,2小時後,她將帶著這一筐筐蘋果乘坐昭通至貴陽的5647次慢火車到六盤水售賣。 昭通蘋果是有名的雲南特產,聞名全國農產品行業,經過馴化的富士系列蘋果種植產量高,具有成熟早、口味好、耐貯藏等特點,靠著自己10年累積的種植經驗,馬仲梅香味濃、口感脆的蘋果,一直穩居村裡蘋果銷售「榜首」。
果農在車上互相對比自家的蘋果
中午10時,5647次列車停靠昭通南站,為了方便果農銷售蘋果,貴陽客運段在列車尾部加掛了一節行李車。馬仲梅讓弟媳將裝箱打包的10箱蘋果搬上行李車,自己則分次將剩下蘋果挑進車廂。「馬姐,今天蘋果上得多嘛!」站臺上,列車長孔令振搭手將馬仲梅最後一筐蘋果抬上了車,已在這條線上服務6年的孔令振,是馬仲梅眼裡的「好大哥」,這幾年但凡出門遇到,孔令振總是想方設法為果農提供幫助。 「孔車長,又遇上你了,得虧你這幾年給我家幫的忙,昨天的蘋果全賣光了!」馬仲梅乘火車賣蘋果已有10年,早出晚歸的辛苦,讓她成為村裡最早脫貧的村戶之一。
3年前,她帶著自家兄弟姐妹一起將近二十多畝山林全部種上了蘋果,每年有近10萬斤蘋果大豐收。為了提高蘋果銷售路子,馬仲梅開始向列車上的工作人員請教,列車長孔令振就是給她出點子的人之一。
列車過道上滿是香甜可口的蘋果
孔令振經常利用休班時間到網上觀看直播賣貨學習操作方法,提出利用微信朋友圈資源實施線上銷售的方法,讓馬仲梅看到希望。 2019年9月10日,在孔令振的教授下,只有小學文化水平的馬仲梅利用微信朋友圈發出了第一條蘋果銷售信息。隨後的一天,一單200塊錢的生意找上馬仲梅,此後,她利用學來的經驗在銷售中與貨主添加微信好友,建立昭通蘋果線上預訂微信群,用朋友圈投放自己的種植、採摘過程,大大提高了蘋果銷量,保證了水果的新鮮品質。
果農們將蘋果挑上列車
「如果我成為網紅主播,希望認識的朋友都來捧場!」如今,馬仲梅每天依然會按時登上5647次慢火車到六盤水、草海等地銷售蘋果,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年在淘寶上直播賣蘋果,再通過鐵路渠道將新鮮的蘋果送往五湖四海顧客手中。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苗國強
編輯 章虹
編審 閔捷 廖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