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7 日大雪,清晨的昭通市小龍洞村寒風刺骨。為防止蘋果被凍壞,馬仲梅提前兩天將最後一萬斤蘋果摘下堆碼在果園裡用玉米杆掩蓋保存。
" 剛摘的新鮮蘋果香甜可口,需要的請聯繫我。" 馬仲梅熟練地操起手機把剛拍好的待售蘋果視頻發送到朋友圈。2 小時後,她將帶著這一筐筐蘋果乘坐貴陽客運段 5647 次綠皮慢火車(昭通——貴陽),前往六盤水售賣。
昭通蘋果是蜚聲全國的雲南特產,經過改良的富士系列蘋果具有 " 成熟早、口味好、耐貯藏 " 等特點。小龍洞村種植的蘋果有 1 萬多畝,全村 9000 多村民中,有 8000 多是果農。靠著自己 10 年累積的經驗,馬仲梅種植的蘋果香味濃、口感脆,一直穩居村裡蘋果銷售榜首。
上午 10 時 13 分,5647 次列車停靠小龍洞村蘋果山下的五等小站——昭通南站。為了方便果農銷售蘋果,貴陽客運段在列車尾部加掛了一節行李車。馬仲梅讓弟媳將裝箱打包的 10 箱蘋果搬上行李車,自己則分次將剩下蘋果挑進車廂。
5647 次列車於 2003 年開通,昭通至貴陽全程運行裡程 407 公裡,沿途要停靠 18 個鄉村小站,平均時速只有 40 公裡左右,歷時 9 小時 10 分鐘,是名副其實的 " 綠皮慢火車 "。其中從昭通南到六盤水運行 151 公裡,經停花土坡、李子溝等 8 個小站,歷時 3 小時 50 分鐘,硬座票價僅 20.5 元。該趟列車也是沿途近 10 個鄉鎮村民運輸和出行幾乎必選的交通工具,因為它不但票價便宜,更能幫果農們低成本把蘋果運出去並賣個好價錢。
" 馬姐,今天蘋果上得多嘛!" 站臺上,列車長孔令振搭手將馬仲梅最後一筐蘋果抬上了車,已在這條線上服務 6 年的孔令振是馬仲梅眼裡的 " 好大哥 ",這幾年但凡出門遇到,孔令振總是想方設法為果農提供幫助。
" 孔車長,又遇上你了,得虧你這幾年給咱家幫的忙,昨天的蘋果全賣光咯!" 馬仲梅坐火車賣蘋果已有 10 年,早出晚歸的勤奮和艱辛,讓她成為村裡最早脫貧的家庭之一。
孔令振告訴記者 :" 村民們脫貧致富主要靠蘋果。如果他們通過汽車運輸蘋果,不但當地公路路況不好、運輸不便,而且成本要比火車高出 3 倍以上。"
三年前,馬仲梅帶著兄弟姐妹一起將近 20 畝山林全部種上了蘋果,每年有近 10 萬斤蘋果豐收。為了提高蘋果銷售路子,馬仲梅開始向列車員請教,列車長孔令振就是給她出點子的人之一。
孔令振經常利用休班時間上網觀看直播賣貨操作方法,提出利用微信朋友圈資源實施線上銷售的方法,讓馬仲梅看到希望。2019 年 9 月 10 日,在孔令振的指點下,只有小學文化水平的馬仲梅利用微信朋友圈發出了第一條蘋果銷售信息。隨後的一天,一單 200 塊錢的生意就找上了她。
此後,她在銷售中主動與貨主添加微信好友,建立昭通蘋果線上預訂微信群,在朋友圈投放自己種植、採摘蘋果的過程,大大提高了蘋果的銷量。
" 如果我成為網紅主播,希望朋友們都來捧場!" 馬仲梅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年在淘寶上直播,再通過鐵路渠道把香脆可口的昭通蘋果送到五湖四海的顧客手中。
貴陽晚報 +/ZAKER 貴陽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曾秦
編輯 侯川川 / 編審 李楓 / 籤發 黃震
【來源:ZAKER貴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