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草原廣袤,牧草肥美,為美味的生長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在祁連海拔3000米的草場上,就生長著青海人津津樂道的鮮味——祁連黃蘑菇。
每年七月和八月是蘑菇生長最好的季節。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野生蘑菇遍地叢生。這些野生蘑菇飽滿鮮嫩,是夏季草原鮮嫩可口的美味,其中,祁連黃蘑菇個大、肉厚、水分少,質地細密,是青藏高原上有名的山珍。
祁連黃蘑菇,也叫祁連黃菇或皇菇。其食用歷史悠久,早在清朝時期就是進貢皇家的貢品,故又稱「皇菇」。它的表皮和雞皮很像,呈黃色,其味道鮮美,風味濃鬱香滑,營養豐富,含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胺基酸和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硒」的含量很高,被人們稱為「草原仙菇」。
對於土生土長的西寧人張曉磊來說,姥姥的羊肉黃蘑菇面片是黃蘑菇最香的做法。「羊肉炒得鹹香可口,黃蘑菇幹自然清香,兩種鮮味在熱騰騰的面片湯的香氣中合為一體,黃蘑菇的鮮味會進一步提升羊肉的鮮味,相當於給味蕾注入了一針興奮劑,沒有比羊肉黃蘑菇面片更美味的了。」張曉磊談起羊肉黃蘑菇面片的味道便忍不住回味那種山珍和野味碰撞的美妙。
用最簡單的方式烹飪,是對鮮美食材的最大信任。在牧區長大的東智認為黃蘑菇最地道的吃法應該是酥油烤蘑菇。「把剛採摘的黃蘑菇抹上酥油、撒上鹽,在爐盤上烤黃蘑菇,伴著嗞嗞的響聲,那真是抵擋不住的誘惑。不需要任何餐具,用手捏起黃蘑菇的傘帽放進嘴裡,這才是真的香!」
在青海野外工作十餘年的何生金告訴記者,「我們去野外一走就是幾個月,出發前我們會帶上幾個紅燒肉罐頭,把罐頭和從牧民手裡買來的黃蘑菇燉在一起吃,那種香味讓人一輩子忘不了。」何生金的描述讓人不禁對這青海人津津樂道的山珍美味充滿了興味。
祁連黃蘑菇是草原上最曼妙的野味。但這種蘑菇的產量稀少,只能在草原特定的環境下形成蘑菇圈後才能生長,無法人工培養。生長時間也極短,每年的生長期僅40餘天。時間一過,祁連黃蘑菇就會消失不見。正是由於數量稀少,味道鮮美,營養價值極高,祁連黃蘑菇才會如此的珍貴。
記者/陳晨 圖/聶文虎
刊發於2019年10月10日《青海日報》第9版
責編/魏慧敏
監製/鍾自珍 總監製/劉蓉燕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