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堅守三尺講臺 只為大山裡的教育

2020-09-11 磊森智造

「對韻歌,雲對雨,雪對風,花對樹,鳥對蟲,山青對水秀,柳綠對桃紅……」9月10日,四川省廣元市旺蒼縣天星鎮木瓜村小傳出陣陣讀書聲。57歲的李德清老師靜靜站在講臺上,聆聽著學生們的朗讀。這已經是他在這個崗位上工作的37個年頭了。37年,他將自己的滿腔熱情奉獻給了這裡,他用自己的執著和信念託起大山深處的教育。

「這裡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在家裡爺爺婆婆做飯做的都很簡單,我們學校裡面葷素搭配,營養均衡,讓這些小朋友們在快樂學習的同時,能夠在這個快樂的大家庭裡面,吃到可口的飯菜,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李德清說。

據了解,海拔1100多米的木瓜村小坐落在大山深處,距離旺蒼縣城70公裡,距鄉中心小學23公裡,偏遠而靜謐,村小裡98%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這些孩子的監護人大多年邁,又因為路途蜿蜒崎嶇,孩子們每天至少要走一個多小時山路才能陸陸抵達學校。為了讓孩子們少跑兩趟路,李德清也擔起了做飯的職責。

「老李以前做不來飯,我在旁邊幫助炒菜。現在可以,還比我做得好。有時候炒的菜那些娃兒說挺好吃的。」李德清妻子母玉芳笑呵呵地說。除了早餐,李德清還擔任了學校全體學生午餐的主廚,在妻子的協助下,每頓的菜品都不會少於兩菜一湯。

1984年李德清剛入職時,木瓜村有十個村民小組,學校裡面的學生有近200人,教師也有6名。當初難以支撐的開銷和破敗的校舍,讓李德清身邊的同事陸續離去了。李德清說,自己也曾動過和同事一樣出村發展的想法。「那個時候,我的工資也非常低,只有十多二十元。後來同事們有的辭工,有的下海,到外面去打拼了,當初我也有這種想法。」

但隨著同事的離去,李德清反而慢慢堅定了待在這裡的決心。雖然只有自己一個教師,但李德清還是把小學階段的課程都開設齊全,並採取了複式教學法,每節課都在兩個年級之間來回授課。

「家長們的挽留,孩子們的期盼,我慢慢堅定決心,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讓孩子們在村裡就近讀書,這是一個我最大的願望,所以我就一直堅持下來。」李德清笑著說,「沒有想到一轉眼已經37年。」

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健康長大,不會因為缺少父愛或者母愛,而變得性格孤僻,李德清在課餘時間,組織孩子們一起玩耍,在吃飯的時候,陪著孩子們一起吃飯,將大山外的世界講給他們聽。

「這些孩子,年齡都較小,爸爸媽媽在外面打工,家裡只有爺爺婆婆,我把我了解到的外面的世界傳遞給他們,給他們講我們祖國的強大,祖國的發展變化,讓他們從小有理想,從小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社會觀、價值觀。」李德清說。

在木瓜小學工作了37年的李德清,教出了村裡的兩代人,很多第一代的學生如今又把孩子交給了他來帶,村民們對李德清抱有著最深的信任。「李老師對我們木瓜確實付出了太多,這麼多年,像我還有我的那些娃兒,都在他手裡讀書,一直對我們反正是這麼多年照顧有加,還有他的老婆給這些娃兒煮飯,我們出門千裡都特別放心。」木瓜村四社村民付春蓉動容地說。

三十七年過去了,學生走了一茬又一茬,老師也換了一批又一批,只有李德清沒有離開過。如今,他成為了這所村小裡唯一的教師。這個常住人口不到1400人的小山村裡,李德清共教出了近600餘名學子,近幾年裡走出了一百多名大學生,2017年還有一個李德清曾教過的學生,考上了清華大學。

「我見證了這所學校的成長,再過三年我就要退休了,我決心站好最後一班崗,即使退休之後,也為學校多做一點事。讓這所學校一直保留下來,讓孩子們有一個看世界的地方。」 李德清說。

圖/旺蒼縣融媒體中心

文/康勇 樊陳

編輯/楊旭梅

審核/康旭

相關焦點

  • 張書本:守初心紮根基層二十六載 為圓夢甘願堅守三尺講臺
    守初心紮根基層二十六載 為圓夢甘願堅守三尺講臺——記一名堅守農村小學甘願充當孩子王張書本的教育初心「德育無小事,事事皆育人」,「教書育人是實實在在的事情,不能玩半點虛的,要的是紮實精神」,「怎樣有利於質量的提升,我們就怎樣做」,「儘量少說多做,不搞形式」,「作為教師必須要有愛心,要有信仰。我們的職業神聖就在於教書育人!」
  • 一支粉筆三尺講臺 他們堅守一生
    翟梅豔    何珊玲    林達強一支粉筆,兩袖微塵,三尺講臺,四季耕耘。他們紮根基層數十載,在三尺講臺上孕育遍地桃李,心無旁騖直至白頭;他們是手持明燈的「引路人」,用愛與堅守為孩子撥開迷霧、指引方向;他們擇一事而終一生,年近八旬卻依然在發光發熱,儘自己所能多輔導一名學生,詮釋了「人民教師」的深刻含義……2020年9月10日是第36個教師節。連日來,記者採訪了我市老、中、青三代基層教師,聆聽他們因教育結緣的溫情故事。
  • 對爺爺教育情懷的最好傳承,就是堅守三尺講臺
    祖孫三代服務同一所鄉村學校,立志做為人民服務的教師。這,是彭凡歡一家的「教育傳承故事」。9月5日,星期六,衡東縣石灣學校的彭凡歡老師過得非常忙碌,因為她這一天有兩件事要做,一是班上的同學跟她約好來學校出黑板報,二是爺爺這一天會來學校「視察檢閱」她的工作。
  • 「博白名師」黃小蘭:堅守教育初心,愛灑三尺講臺
    ▌「博白名師」黃小蘭:堅守教育初心 愛灑三尺講臺她是一名小學教師,從事語文教學工作20年。沒有驚人的業績,只有平凡的瑣事;沒有顯赫的榮耀,只有默默的奉獻。她就是博白鎮第一小學教師——黃小蘭。在課堂教學中,黃小蘭始終堅持「先學後教」,把各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起來,把「微笑、尊重、寬容、民主、探究、合作」帶進課堂,為學生創設愉悅的課堂氛圍
  • 三尺講臺上的堅守者:九位平凡老師各自的不凡人生
    這份「春蠶到死絲方盡」般的職業,以默默堅守和奉獻,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傳道授業,千年之守。堅守著三尺講臺,為學生無私付出的老師們,你們辛苦了。從學校的三尺講臺到社區免費開設的輔導班,關塽退休不退崗,雖然離開了學校,但依然站立在講臺上。民族教師|唯一的雙語老師,他堅守苗族村寨四十年貴州省黔西縣金蘭鎮瓦房村船頭山上的華崗二組、三組是一個苗族村寨,村民大多不會說漢語。 楊紹書正在教學生讀漢字。
  • 鄉村教師37年堅守,只為讓深山孩子走得更遠
    偏遠山區教育缺乏,師資力量不足是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發展鄉村教育,教師是關鍵。只有讓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紮根鄉村,以優質的教育資源作保障,才能徹底消除城鄉教育差距,通過教育讓鄉村更美好。在平壩區齊伯鎮溫泉村窯上組的窯上小學,張習陽老師用了37年的執教生涯堅守在這座偏遠的山村學校,帶出了300多名學生走出深山,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現在我們跟著記者,走進這所山頂上的學校,看看張老師的鄉村堅守之路。
  • 「袖珍學校」裡的「保姆老師」,用堅守在大山裡播撒希望
    教師作為辛勤的園丁,他們把青春奉獻給三尺講臺,用智慧點亮人生,用熱血澆灌著祖國的花朵和希望。在萬源市青花鎮罐壩小學,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數十年如一日,默默堅守在大山深處,不僅要為人師表、育人樹德,還要無微不至地照顧寄宿學生的衣食起居,被孩子們親切的稱為「保姆老師」。
  • 「袖珍學校」裡的「保姆老師」用堅守在大山裡播撒希望
    教師作為辛勤的園丁,他們把青春奉獻給三尺講臺,用智慧點亮人生,用熱血澆灌著祖國的花朵和希望。在萬源市青花鎮罐壩小學,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數十年如一日,默默堅守在大山深處,不僅要為人師表、育人樹德,還要無微不至地照顧寄宿學生的衣食起居,被孩子們親切的稱為「保姆老師」。天剛微亮,高小明老師就來到了學生宿舍,挨個檢查學生的作息,一天的工作就在忙碌中開始。
  • 黃小蘭:堅守教育初心 愛灑三尺講臺
    她是一名小學教師,從事語文教學工作20年。沒有驚人的業績,只有平凡的瑣事;沒有顯赫的榮耀,只有默默的奉獻。她就是博白縣博白鎮第一小學教師——黃小蘭。在課堂教學中,黃小蘭始終堅持「先學後教」,把各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起來,把「微笑、尊重、寬容、民主、探究、合作」帶進課堂,為學生創設愉悅的課堂氛圍,深受學生的喜歡。黃小蘭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黃媽媽」。
  • 三尺講臺三寸筆(1)
    新華社照片,北京,2019年9月14日三尺講臺三寸筆姜同英在指導學生寫漢字(9月5日攝)。1982年以來,姜同英從村裡的代課教師做起,後由民辦轉為公辦教師。學校裡也曾先後考來多位年輕老師,最終都因環境艱苦、交通不便而選擇離開。只有姜同英留了下來,在化敖小學一守就是37年。2013年後,隨著當地外出務工村民和易地扶貧搬遷戶的增多,化敖小學的生源變得越來越少。目前學校只剩下一二年級的11名學生和幼兒園的10名孩子,姜同英便採取「複式教學」的教學方式。
  • 三尺講臺,默默堅守——採訪鄉村教師張小鈞
    自1993年參加工作至今,從事教育行業已有27年。27年來,他默默堅守,主動奔赴環境艱苦的鄉村學校,為貧困地區的孩子點亮了一盞盞求學之路的燈。在此期間,張老師連續14年任教初三畢業班。身為我國西部貧困縣區的人民教師,他始終為鄉村孩子傳道、授業、解惑,從小學到初中,從語文到化學,三尺講臺,默默堅守,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的日新月異,為西部教育發展注入自己的一份力量
  • 教師節特別報導|陳桂英:堅守三尺講臺 培育時代新人
    教師節特別報導 | 陳桂英:堅守三尺講臺 培育時代新人客家新聞網 李鑑 見習記者羅敏在贛州市第五中學,有這樣一位老師,從教8年來,她把滿腔的熱血獻給了摯愛的學生,把勤勞和智慧融入三尺講臺從教生涯8年裡,陳桂英從任教第一天起,就樹立了一個信念,用溫暖的心關愛學生,用寬容的心對待學生,用欣賞的目光關注學生的閃光點。在學習上,陳桂英對學生的要求到「嚴苛」程度,上課點到、檢查作業,她都親自監管。在課下,她卻十分關心關愛學生,對班級每個學生的情況都了如指掌。
  • 教師節特輯③ | 三尺講臺,三十餘載堅守——致敬所有老師,你們辛苦了!
    在我鎮急需教育人才的時候他們義無反顧將激情和追求獻給三尺講臺三十餘載過去他們依然初心不改教書育人曹三小學 蔡汝浩蔡汝浩,曹三小學校長,在教育戰線上奮鬥了33年,先後6次被評為「中山市先進教育工作者」。他敢於擔當、執著追求,他低調務實、樂於奉獻,他愛生如子、愛校如家,他用自己的不凡業績贏得了廣大師生和家長的稱讚與尊重。
  • 耕耘三尺講臺 守望滿園花開--呼瑪縣高級中學副校長、高三英語教師...
    耕耘三尺講臺 守望滿園花開--呼瑪縣高級中學副校長、高三英語教師胡彩霞 2020-09-08 20: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深山紅燭」向宏佳——二十四載堅守三尺講臺
    1996年大學畢業後,他紮根深山教書育人24載,幫助500名山裡娃走出了大山,用執著和堅守書寫了一名鄉村教師的情懷。先後獲得全國德育先進教師、全國百佳鄉村英語教師、湖北省農村優秀教師、宜昌楷模等30多項榮譽。近日,他獲評2月至10月「荊楚楷模」月度人物。
  • 一根粉筆、三尺講臺,年復一年,愛與堅守不變
    幾個月過去了,江西省萬載縣高村鎮新竹小學校長羅長石不用再騎著摩託車為孩子們送課件了;一年過去了,高永起和葛英芬所在的河北省臨城縣趙家崇小學不僅有了鋼琴,還用上了「專遞課堂」網絡平臺;兩年過去了,河南省封丘縣大辛莊小學
  • 廣元旺蒼李德清:37年如一日堅守三尺講臺
    57歲的李德清老師靜靜站在講臺上,聆聽著學生們的朗讀。  海拔1100多米的木瓜村小坐落在大山深處,距離旺蒼縣城70公裡,距鄉中心小學23公裡,偏遠而靜謐,村小裡98%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這些孩子的監護人大多年邁,又因為路途蜿蜒崎嶇,孩子們每天至少要走一個多小時山路才能陸陸抵達學校。為了讓孩子們少跑兩趟路,李德清也擔起了做飯的職責。
  • 「地評線」三尺講臺系國運,蠟炬成灰鑄師魂
    春華秋實華夏大地,我們迎來我國第36個教師節,他們或潤物細無聲,或默默堅守奉獻,用自己的青春與熱血紮根在三尺講臺,守護一批又一批的學子「蝶變」升華。在全民戰疫中,他們先後經歷了多重角色的轉換,既是抗疫一線的戰士、也是網課之路探索的先行者、更是校園安全的守護神,一根粉筆,三尺講臺,他們溫暖又堅毅,平凡而偉大。
  • 滕召獻:堅守三尺講臺 奉獻一片愛心
    滕召獻在注重教學成績的同時,還著力注重師德教育。教育教學中,他能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處處關心、幫助他們,體諒學生的疾苦,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因此深受學生歡迎。他曾用關懷,讓學生淚流滿面;用愛心,去揚起學生心海的風帆。他用愛讓孩子們感受到學校、班級這個大家庭的溫暖,主動融入到集體中來。
  • 三十五載堅守三尺講臺 三寸粉筆描繪萬千碩果
    1985年5月,李東海通過層層選拔入選教師行列,被分配到博興鎮大營小學,那是他第一次站上講臺,成為了一名民辦教師。陷入回憶的李東海告訴記者:「報到的第一天,我來到學校,學校裡沒有院牆,兩排土坯房,教室裡的桌椅破破爛爛的,窗戶很小,大白天室內光線昏暗,陰雨天室內就更暗了,教學條件特別差,兩個老師合用一張辦公桌。學校有六個老師,只有一個老師是公辦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