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韻歌,雲對雨,雪對風,花對樹,鳥對蟲,山青對水秀,柳綠對桃紅……」9月10日,四川省廣元市旺蒼縣天星鎮木瓜村小傳出陣陣讀書聲。57歲的李德清老師靜靜站在講臺上,聆聽著學生們的朗讀。這已經是他在這個崗位上工作的37個年頭了。37年,他將自己的滿腔熱情奉獻給了這裡,他用自己的執著和信念託起大山深處的教育。
「這裡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在家裡爺爺婆婆做飯做的都很簡單,我們學校裡面葷素搭配,營養均衡,讓這些小朋友們在快樂學習的同時,能夠在這個快樂的大家庭裡面,吃到可口的飯菜,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李德清說。
據了解,海拔1100多米的木瓜村小坐落在大山深處,距離旺蒼縣城70公裡,距鄉中心小學23公裡,偏遠而靜謐,村小裡98%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這些孩子的監護人大多年邁,又因為路途蜿蜒崎嶇,孩子們每天至少要走一個多小時山路才能陸陸抵達學校。為了讓孩子們少跑兩趟路,李德清也擔起了做飯的職責。
「老李以前做不來飯,我在旁邊幫助炒菜。現在可以,還比我做得好。有時候炒的菜那些娃兒說挺好吃的。」李德清妻子母玉芳笑呵呵地說。除了早餐,李德清還擔任了學校全體學生午餐的主廚,在妻子的協助下,每頓的菜品都不會少於兩菜一湯。
1984年李德清剛入職時,木瓜村有十個村民小組,學校裡面的學生有近200人,教師也有6名。當初難以支撐的開銷和破敗的校舍,讓李德清身邊的同事陸續離去了。李德清說,自己也曾動過和同事一樣出村發展的想法。「那個時候,我的工資也非常低,只有十多二十元。後來同事們有的辭工,有的下海,到外面去打拼了,當初我也有這種想法。」
但隨著同事的離去,李德清反而慢慢堅定了待在這裡的決心。雖然只有自己一個教師,但李德清還是把小學階段的課程都開設齊全,並採取了複式教學法,每節課都在兩個年級之間來回授課。
「家長們的挽留,孩子們的期盼,我慢慢堅定決心,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讓孩子們在村裡就近讀書,這是一個我最大的願望,所以我就一直堅持下來。」李德清笑著說,「沒有想到一轉眼已經37年。」
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健康長大,不會因為缺少父愛或者母愛,而變得性格孤僻,李德清在課餘時間,組織孩子們一起玩耍,在吃飯的時候,陪著孩子們一起吃飯,將大山外的世界講給他們聽。
「這些孩子,年齡都較小,爸爸媽媽在外面打工,家裡只有爺爺婆婆,我把我了解到的外面的世界傳遞給他們,給他們講我們祖國的強大,祖國的發展變化,讓他們從小有理想,從小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社會觀、價值觀。」李德清說。
在木瓜小學工作了37年的李德清,教出了村裡的兩代人,很多第一代的學生如今又把孩子交給了他來帶,村民們對李德清抱有著最深的信任。「李老師對我們木瓜確實付出了太多,這麼多年,像我還有我的那些娃兒,都在他手裡讀書,一直對我們反正是這麼多年照顧有加,還有他的老婆給這些娃兒煮飯,我們出門千裡都特別放心。」木瓜村四社村民付春蓉動容地說。
三十七年過去了,學生走了一茬又一茬,老師也換了一批又一批,只有李德清沒有離開過。如今,他成為了這所村小裡唯一的教師。這個常住人口不到1400人的小山村裡,李德清共教出了近600餘名學子,近幾年裡走出了一百多名大學生,2017年還有一個李德清曾教過的學生,考上了清華大學。
「我見證了這所學校的成長,再過三年我就要退休了,我決心站好最後一班崗,即使退休之後,也為學校多做一點事。讓這所學校一直保留下來,讓孩子們有一個看世界的地方。」 李德清說。
圖/旺蒼縣融媒體中心
文/康勇 樊陳
編輯/楊旭梅
審核/康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