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馮曉瀾:超越「工匠精神」的書寫——評散文精選集《遠去的...

2020-12-16 封面新聞

文/馮曉瀾

一個作者想在散文領域脫穎而出,闖出自己的天地,著實艱難,除勤業、精業,有「工匠精神」外,還得有敬畏之心,有超越「工匠精神」的創新精神和堅守定力。

四川作家蔣興強就是一個有著「工匠之家」血脈,又具有這種特質的人。多次獲四川省副刊年度(散文)獎、2018年獲「第八屆冰心散文獎」的他,2019年12月結集推出散文精選集《遠去的野渡》。這不僅於他有著非凡的意義,對四川的散文創作來說,也是一個不可小覷的收穫。

《遠去的野渡》選材對象為老井、石碾、野渡、木匠、石匠、蔑匠、上載、女抬工等已偏遠的冷門元素。雖具有記憶中的日常性,但因作者具有廣闊、高遠的視野,獨闢蹊徑的選材和深耕細作的創新性及表達手法的多樣性,呈現出風土人情的主體風貌和與眾不同的厚重感。

人是群居動物,家庭成員之間產生的祖孫情、父子情、母子情、兄弟情、姐妹情等親情,被銘刻於生命成長的過程中。一旦提筆,親情就自然而然成為選材和反映的對象。隔輩親,祖孫情,在中國是一種家庭傳統文化的具體體現。《老家那盤青石碾》不僅寫了可昭示農民日子好壞的青石碾,最重要的在於,還書寫了親密無間的祖孫情。作品字蘊情、話出彩,碾含人物命運、社會現實,意象極為豐富。石碾在文中不僅與他們生命相連,而且還被寄託為對爺爺的祭奠之物並上升為一種慈悲為懷的信仰。這獨步於親情之上的人生哲理光亮,讓文章驀地有了靈魂和厚重感。

《再晚,那個方向都亮堂》以筆隨情走、不拘長短的分節,深情地講述曾祖、父輩的愛情以及和兩個舅舅家的親情,書寫出散文體量少見的家族、親情的綿長悠遠。這是文集中親情類最亮麗的篇章之一,亦是時下散文缺少的視野和寓意,曲徑通幽般折射出關聯千家萬戶、應延續和珍惜的親情文化。

鄉愁是鄉土中國由農耕文明走向城市文明書寫不盡的主題。《老井與村莊》其二者為人與水的關係。在這關係上,演繹著在這方水土上鮮活的人情世故,具有以小見大的視野和格局。

作者的文心和雄心在於,要以一隅的典型性,書寫出一個活標本。它以鄉村的炊煙、生產、鄰裡為背景,以挑水、等水、爭水、讓水和爺爺、父親、母親互相體貼、累而溫馨等特寫鏡頭,引出風俗「新年頭個日子,挑第一擔二擔水是金水銀水,是財運;挑第三擔四擔是墨水,子女讀得書;我們接著挑,才會越讀成績越好,代代出秀才」,接著,筆尖悄然一轉,鋪展出「父親舍不下過世的母親而留守老屋」「離不開故土的老人們,早不用千辛萬苦去井裡挑水而用上了電動抽水泵」,但現在的村莊,「除了只有三五個老人守望天空的衰敗,餘下的就是故土炊煙遠去的人事溫馨」……

作者行文節制,以情為經,以井為緯,織出一幅當下村莊的境況圖,既有隱隱追問,更有對鄉村精神、前景、風俗、文化消遁的擔憂和呼喚。這種呼喚,在《這擔憂,比貧窮還可怕》中尤強烈。作品以傳統文化延續必以家庭、家族為基點,結合家風、族風、世風,上升到新編家譜、族譜和為其作序的高遠期望,既為家族血脈的傳承,更為規範後人行為、延續優良家風和前人精神。這種具有積極向上的社會意義和文化價值,不容低估,體現了一個作家超越鄉愁憂患的責任擔當。

《牧童春早》《軍地情歌》《孩子,外面在下雨》《自釀苦酒慢慢嘗》等,則是筆蘸渠水情,墨眷巴蜀風物,有意境、有人物、有細節,反映了當地的風土民俗和人情冷暖。特別是《大巴山喪葬風俗寫意》,有小說敘事的藝術性和極高的風俗文化收藏價值,是研究巴蜀喪葬文化不可多得的一卷「珍本」。

值得一提的是,《最後一單老式木匠活》《蔡藝學蔑匠》《父親學石匠》等,不僅有非遺般的備錄,更有「工匠精神」的禮讚和倡導。而文本的構架、意象和創新又有超越「工匠精神」的或哲理或社會的或特質的演繹。

這些植根於作者寶貴記憶的影像,不僅活畫出具有濃鬱巴蜀風情的獨特畫卷,而且燭照出蔣興強之所以有今天這成就的前世之因。他的成功秘訣和他來自生命最寶貴的真情書寫,啟迪我們惟有深接地氣,惟有與時代接軌,惟有書寫出真實的生命體驗,才會讓文本超越個體生命價值,給時代留下個體證詞。最終,實現文學價值、審美價值和社會價值。

【作者簡介】

馮曉瀾,本名馮小貴,四川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主要從事文學評論及散文隨筆寫作,有作品百餘篇散見於《文藝報》《作品與爭鳴》《名作欣賞》等。曾獲2014年下半年度《人民文學》「近作短評」金獎等獎項。

書名:《遠去的野渡》作者:蔣興強出版社:四川文藝出版社

相關焦點

  • 林文月經典作品推薦,《林文月散文精選集》最受讀者歡迎
    林文月的《林文月散文精選集》,《夏天的會話》等是大家都相當熟悉的,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這些作品究竟有怎樣的文字魅力呢?1.《林文月散文精選集》豆瓣評分:8.1作品簡介:新世紀散文家·第一輯。林文月創作散文逾三十年,遊心於人世,尋思於學府,描寫生命因緣、歲月感悟,以個人獨特的歡愁與同時代的光影契會,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古人云「非文之難,有其胸次為難」,林文月的散文冰清慧美如其人,原因就在她胸中溪壑有深致。書友點評:我們都是這座城市的過客。2.
  • 讓工匠精神的種子從青年發芽
    原標題:讓工匠精神的種子從青年發芽 12月10日,中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在廣州開幕,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競賽規格最高、項目最多、規模最大、技能水平最高的綜合性國家職業技能大賽。在傳承敬業報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上,青年一代是未來的生力軍,被寄予了殷殷期待。 一提「工匠」,容易讓人聯想到兩鬢斑白的老人。
  • 我們那短暫而又漫長的生命:余光中散文精選
    余光中後人親自審定經典篇目,精選了余光中先生50年散文精華,包括名篇《聽聽那冷雨》《逍遙遊》《假如我有九條命》《萬裡長城》等精粹,極具閱讀和收藏價值
  • 深刻理解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豐富內涵
    我們應該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工匠精神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一方面理解工匠精神的科學內涵,另一方面認識到工匠精神與勞模精神、勞動精神相比所體現出的特色。工匠精神是每一位不甘於平庸的勞動者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斷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並不斷自我超越、自我提升、自我完善,始終追求做更好的自己時所表現出的工作態度、工作境界、工作習慣以及整體工作精神面貌。
  • 憑什麼敢說超越中國?日本工匠精神不再,先進軍備「淪陷」醜聞
    提起日本製造,很多人恐怕都會想起「工匠精神」一詞,作為「精益求精」的代表,日本商品藉此暢銷全球,極大增強了日本的經濟實力與國力。然而近些年來,隨著日本經濟的衰退,「工匠精神」似乎也在漸漸遠去。
  • 張曉風散文名句精選
    接觸張曉風的散文,還是因為兒子,他在人大附中讀書時,語文老師要求擴展閱讀的書中就有
  • 幹部書房 | 閔師林:《工匠精神》讓我「一見傾心」
    《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締造偉大傳奇的重要力量》引出了我更多的思索。工作中的創新思維,是你超越自我、超越過去的動力核,其能量是不可估量的。工匠精神是擁有一種改造現實甚而世界的長久激情。因為擁有這種激情,平日的奇思妙想會層出不窮,而且在對實踐的執著探索中,往往會泉水一樣噴湧,霞光一般奔瀉。也會有雲開日出、柳暗花明的轉圜突變。創新,源於不滿,也源於完美,但終究是源於眾生芸芸的生活。
  • 工匠精神不只是嚴謹細緻
    摘要: ■如果沒有附著在勤奮能幹之上的科技創新因素,德國和日本的工匠精神或許早就成了「空中花園」。 我想,如果沒有附著在勤奮能幹之上的科技創新因素,德國和日本的工匠精神或許早就成了「空中花園」。
  • 徐萍 《魯文散文集》出版
    而散文的自由,又使得作家的素質在其中表露無遺,作家的語言、思想、情感與創造力,無一不激發著作品藝術靈性的張揚。散文是一種詩意地記錄生命的文體,作家的自我生命體驗與靈魂深處的激蕩從筆尖汩汩流出,以一顆真心去擁抱社會百態、現實人生,在紙上書寫歲月悠悠,餘韻綿長。山東女作家魯文的散文集就具有這種自由、性靈和詩性的精神特質,讓我讀到了一個質樸、純潔和美的心靈。
  • 弘揚工匠精神 創新思政實踐
    為此,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為培育學生「工匠精神」積極營造氛圍,努力培養更多德技雙馨的大國工匠。
  •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獲評「金山工匠」
    本報訊(勞動報記者郭翼飛)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層層選拔、激烈角逐,2019年「金山工匠」及「金山工匠提名獎」於近日正式揭曉。而本屆獲獎者也呈現出製造行業、非公企業人員佔比高,技能等級高、學歷高,崗位創新能力強三大特點。
  • 市作協副主席大海新作《歸來——小小說精選評點集(上下冊)》出版
    市作協副主席大海新作《歸來——小小說精選評點集(上下冊)》出版 文藝中山 文藝中山微信號 gh_43aeadf8e2e2 功能介紹 中山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近日中山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張海軍(大海)新作《歸來——小小說精選評點集(上下冊)》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了該書精選大海在
  • 弘揚工匠精神!2019「西安工匠之星暨西安工匠」評選啟動
    陽光訊(記者 徐龍 曹文豪)為弘揚大國工匠精神,進一步激發職工愛崗敬業、鑽研技術、攻堅克難、創新超越,大力營造向先進工匠學習、弘揚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圍,中共西安市委組織部、中共西安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西安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西安市總工會在全市範圍內組織開展第三屆「西安工匠之星暨西安工匠
  • 關於領導力、企業家精神、運動家風度、工匠精神、主人翁精神,看看楊斌怎麼說
    比如說,體育這個詞,有個體字,身體的體,所以,說起體育,容易與體質體力體能聯繫在一起,是野蠻其體魄這一面,而文明其精神的一面,則說著說著就容易忽略掉。更快、更高、更強,只是奧林匹克口號的一種,打破紀錄,挑戰極限,突出的是體育精神中拼搏超越的這個取向;而運動家風度,sportsmanship,則代表著體育給予人類精神的另一種豐富。
  • 紅星書評|李皓散文集《雨水抵達故鄉》:不是在講故事,而是在想念那些人
    今日,紅星新聞「紅星書評」特別推薦李皓和他的新書《雨水抵達故鄉》。李瑾、北喬兩位名家,從不同的閱讀感受文字,對李皓散文集《雨水抵達故鄉》進行了觀點交鋒,期待對你有所收益。仔細品讀李皓的散文作品,會發現他始終在挖掘一個宏大而幽微的主題,亦即鄉土的神性意義及其對個體的精神塑造。也就是說,這位慣常詩歌創作的散文家並沒有以「鄉」寫「愁」、以「土」代「故」,完全將自己擱置在精神的舢板上任其漂浮或「流浪」,進而通過故土的一草一木讓自己從人世、人情的糾葛中獲得某種喘息。
  • 廣東作家齊聚東莞萬江 探討祠堂文化散文書寫
    9月12日首屆張家玉杯萬江原創文學大賽啟動儀式在東莞萬江圖書館舉行,大賽將以文學形式反映萬江的歷史變遷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散布在萬江的66座祠堂,將成為廣東作家們的書寫素材。據了解,東莞萬江張家玉與南海陳子壯順德陳邦彥舊稱「廣東三忠」。
  • 大力弘揚工匠精神丨新論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強調,「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 書評要關注「寫什麼」和「怎麼寫」
    嚴肅認真的書評不是商業性的推銷和主觀好惡的宣洩,而是要在客觀公正的基礎上分析書籍的內容和形式,評價其思想性、學術性、知識性和藝術性,從而在作者、讀者和出版機構之間搭建信息溝通交流的橋梁。它要超越個人淺層次的閱讀感受,體現出對圖書內涵的深度闡發。正如詩人余光中所主張的,高明的評論在於真知灼見,而不在於引經據典、文末加注、術語繁多、並附原文。但在實際創作中,一些書評卻寫成了讀後感或讀書筆記。
  • 日本的「工匠精神」有多可怕?看看這部片子你就知道了!
    從2016年至2018年,「工匠精神」,這個帶著古早味的詞語,被三度寫入了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國歷史上,工匠延綿不絕。技藝精湛的魯班,「遊刃有餘」的庖丁,一直都是工匠的代表。2015年一部央視紀錄片《大國工匠》,介紹了不少擁有頂尖技藝的一線技術工人。
  • 陸建新:以「工匠精神」建萬丈高樓
    工匠,是堅持不懈者、精雕細琢者,其核心是一種「精神」,是把工作或一件事情、一門手藝當作信仰的追求。深圳,一座短短30多年裡迅速長「高」的城市,這裡高樓林立,流光溢彩:地王大廈、京基100、平安金融中心,一個個城市地標,不斷書寫著深圳的新高度。而這些著名的摩天大廈背後,都聯繫著一個名字——陸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