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科大《工程研究——跨學科視野中的工程》躋身中國
2014年9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發布,中國科學院大學主辦的《工程研究——跨學科視野中的工程》(以下簡稱《工程研究》)躋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2010年,《工程研究》創刊一周年之際,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分別為其題詞,對刊物寄予厚望。
-
跨學科融合教學,展現課堂多樣化
6月1日、6月3日,在長郡中學舉行的跨學科視野下「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融合」系列課例研修活動有答案。該校肖楊、林穎慧、黃雲波三位老師展示了四堂別致的的語文課,他們運用靈活變化的技術手段達到課堂最優化,收穫了一幕又一幕的精彩。「道本一體、術有萬千」,肖楊老師講愛國詩篇,創意十足;林穎慧老師講辛棄疾,高效實在;黃雲波老師說紅樓丫鬟,新穎別致。
-
2019鳳凰作者年會 | 辛塵:作者年會是對作者的鼓勵,也是對原創書的...
2019鳳凰作者年會 | 辛塵:作者年會是對作者的鼓勵,也是對原創書的重視 來源:現代快報全媒體編輯:黃媛媛2019-10-18 19:14分享 摘要:10月18日,在2019年鳳凰作者年會上,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西泠印社社員、南京藝術學院教授、江蘇省教育書法協會副秘書長辛塵應邀參加。
-
修辭學:「交叉學科」抑或「跨學科」
從學科性質著眼,修辭學是交叉學科——它以語言學為主,涉及文學、傳播學、新聞學、心理學、教育學、民俗學、宗教學、社會學、人類學、哲學等眾多學科;從學科視野著眼,修辭學可以是跨學科的——它可以廣泛進入眾多學科視野,成為人文科學的公共關注對象。但應該區分的是:儘管修辭學可以進入跨學科視野,但它本身的學科性質不是跨學科。
-
華中農業大學食科院開啟線上學術交流新模式
通過很多優秀的同學的交流,也拓展了我科研的思路,最棒的是還結識了來自不同學院的好多同學。」食科院的劉曉璐同學談到。我們也希望通過網際網路+的思路,以師生談話錄的形式,為老師和學生搭建思想碰撞的平臺,在交流中逐共同探索出真知。」研究生輔導員張靜妍介紹道。
-
STEAM視野下小學科學課堂的跨學科教學設計研究
它的大範圍跨學科更接近生活教育,更符合「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教育理念。它強調關注現實問題,注重在情境中學習,以學生為中心的主動實踐,團隊合作和參與、結果開放,允許多個正確答案。這樣不斷滲透、不停積累,學生跨學科實踐能力逐步得以提升。
-
...上海交通大學口腔醫學院積極參與中華口腔醫學會年會的學術交流
上海交通大學口腔醫學院積極組織參與本次年會的學術交流。特別是在「院士論壇」和「交叉學科論壇—主委對話牙周健康」兩大主題活動中,我院邱蔚六院士、張志願院士、蔣欣泉教授受邀參加,並發表了各自的見解。2020年9月1日,2020中華口腔醫學會學術年會「首屆院士論壇」成功舉辦。
-
牙科老闆可以學習這個思維,打開思路,還能避免臺上的尷尬
發散思維是讓你的思路打開通道的一種方法,它可以讓你原來被封閉的一個思維變得更加的開闊。發散思維的好處就是原本你想說的東西通過發散思維訓練之後,你可以練得越來越能說會道,本來你想到的是一件事情,或者說你看到的是一件事情,通過反覆的訓練可以讓你想到更多的方面。發散思維訓練,在我們牙科管理中也可以用得到。
-
全國外語院校協作組第34屆年會在上外召開
本屆年會圍繞「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語院校專業與課程建設」「新時代背景下的多語種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雙一流』背景下的『多語種+』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三個主題進行探討和交流。 上海外國語大學校長李巖松在開幕式上致辭。他表示,新時代背景下,「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雙萬計劃」等的推進對外語人才培養的規格和質量提出新要求。
-
【市中醫|微訊】上海市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2020年年會暨學術交流...
希望通過本次大會,進一步加強交流與溝通,凝聚智慧,不斷提高脾胃病的臨床與科研水平,共同促進脾胃病學科蓬勃發展。本次大會還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進行為期一天的學術講座,分為「名老中醫經驗」、「功能性胃腸病」、「炎症性腸病」、「脾胃病科研思路與方法」四個專場。
-
德國同濟校友會在漢諾瓦舉辦2018年年會
可以說,全人類對氣候變暖仍然缺乏精神準備和足夠的認識。討論這個問題,一方面是大家感興趣,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夠互相啟發,在校友會這樣一個重要平臺上跟同行或者關心這方面發展的人交流。」在他看來,對這一問題的研究離不開忠於事實、冷靜分析,用歷史眼光來看待以及從社會視野來觀察經濟現象:「經濟戰也好、經濟交流也好,其實中國和西方媒體的報導都很多,但我們能看得出兩方媒體有很大的區別。因為我們生活在國外,對西方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交往相對更熟悉,也就更能理解他們為什麼這麼做,他們的經濟政策為什麼這麼制定。
-
如何跨學科做研究?
跨學科研究利用兩個或多個學科的技術來解決問題。全世界越來越多的大學正在招聘能夠領導跨學科研究項目的教授。雖然進行跨學科研究有許多好處,但也有一些負面影響。我的碩士研究是高度跨學科的,涉及到從生態學和機械工程到電網網絡的網絡分析原理及其應用這幾個方面,以提高它們的魯棒性。我必須克服跨學科中不可避免的幾個障礙和問題。
-
清華大學類腦計算國際學術會議:搭建跨學科開放交流平臺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表示,此次國際學術會議為類腦計算領域的科研人員搭建出一個跨學科的開放交流平臺。本屆類腦計算國際學術會議由清華大學主辦,北京未來晶片技術高精尖創新中心承辦。會議設置了38場主題報告、3場精品短課程、1場小組討論及50餘個牆報展示。
-
2018康寧反應器技術交流年會(第八屆)
【會議展望】康寧反應器技術的年會已成為微通道連續流行業的盛會每年的康寧反應器技術交流年會,不只是當下國內外新的微反應器應用成果,更是世界級連續流專家傳播化工新的理念及新發展趨勢的平臺。今年我們非常有幸邀請到美國科學院和工程院兩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Klavs F. Jensen教授及眾多知名學者及專家。國內外連續流大咖聚集一堂,註定是一場不尋常的年會。以國際化的視野,交流微通道連續化學研發和製造的現狀。
-
「堅守·迭代·共同體」 PGA教育集團2020-2021年度校際年會圓滿落幕
12月4日,PGA全國合作校代表們齊聚歷史名城西安,在PGA教育集團董事長、PGA全國總校長宗彬先生的陪同下,前往西安市鐵一中學進行了深度的參觀訪問和座談交流。西安市鐵一中學PGA教學中心自2009年成功開設PGA高中國際課程班以來,畢業生被布朗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等世界頂尖學院錄取。
-
如何撰寫跨學科論文摘要?
論文摘要和標題共同構成「引子」,可以吸引讀者閱讀並討論您的研究成果,因此這部分內容不僅要具備很高的質量,而且還要通俗易懂。如何巧妙地撰寫摘要以引起讀者注意?如何讓讀者對某個跨學科研究議題「一見傾心」?Cell Press的編輯團隊提出了以下十點建議,幫助您吸引更多讀者,擴大論文影響力。
-
同濟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首屆研究生年會舉行
11月24日,首屆同濟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生年會於同濟大學衷和樓410會議室開幕。同濟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羊亞平教授,同濟大學本科生院副院長張宇鍾教授和同濟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張建衛教授出席本次年會。百餘名物理學院研究生參與此次年會,並展出優質牆報。
-
中山七院3項研究成果入選美國血液學年會口頭報告和壁報交流
原標題:中山七院3項研究成果入選美國血液學年會口頭報告和壁報交流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10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羅莉瓊 通訊員 陳韻)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的3項科研成果登上國際舞臺!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精準醫學中心與血液內科和兒童血液專科合作的3項研究成果分別以口頭報告和壁報交流的形式入選第62屆美國血液學年會ASH年會,並獲得傑出摘要獎1項。據了解,美國血液學會(ASH)是全球最大的血液疾病病因及治療的專業協會,其使命在於促進血液病研究及診治水平的提升,每年一度的年會內容涵蓋了世界一流的前沿血液病基礎與臨床研究。
-
「『全球視野』中的哈薩克斯坦」學術研討暨新書發布會舉行
寧琦還表示,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擁有豐富的外語學科資源,基本覆蓋了全世界重點國家和區域語種的人才培養。此次新書的發布是外國語學院利用這種資源的新嘗試,也是探索「全球視野」中跨學科的國別和區域研究的新起點。
-
吉林大學跨學科大創經驗交流分享會圓滿落幕
【吉林大學新聞網記者 曲昭琦/文攝】12月2日,教務處與吉林大學青年學子學術研究會共同舉辦的2017年秋季學期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系列沙龍活動暨吉林大學跨學科大創經驗交流分享會圓滿落幕。會上,吉林大學青年學子學術研究會會長陳旭做主旨發言,他說,繁榮吉林大學學術文化與學科創新是吉林大學青年學子學術研究會的宗旨,也是研究會不懈的追求與使命,爭取打造受眾更廣、效果更佳的品牌特色,不斷推出規模更大、思路更寬的精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