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發現世界上最早的長有羽毛的恐龍(圖)

2020-12-19 中國日報網

anchiornis skeleton(迄今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長有羽毛的恐龍—「赫氏近鳥龍」化石標本)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據英國《自然》(Nature)雜誌網站公布,10月1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將發表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研究所課題組報導的迄今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長有羽毛的恐龍—「赫氏近鳥龍」(Anchiornis huxleyi)的新發現。

該化石發現於遼寧西部建昌縣玲瓏塔地區的侏羅紀髫髻山組,距今約1.6億年,代表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長有羽毛的物種。這一發現進一步支持了恐龍演化曾經過「四翼階段」的假說,並提出了獸腳類恐龍分異的時間框架新假說。此研究成果代表著鳥類起源研究的一個新的、國際性的重大突破。

自上世紀60年代末起,美國學者復興了鳥類「獸腳類恐龍起源」假說,使鳥類起源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世界各地大量恐龍和早期鳥類的化石的新發現有力地支持了這一假說。

1996年起我國遼寧西部地區及其鄰區「熱河生物群」發現的大量保存精美的獸腳類恐龍化石不僅為鳥類起源於獸腳類恐龍假說提供了更有力的證據,而且為羽毛和飛行起源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但在涉及最早鳥類何時出現的獸腳類恐龍分異時間框架方面,以往已知最早的鳥類「始祖鳥」是發現於德國索倫霍芬晚侏羅世晚期(距今約1.5億年);如果鳥類「恐龍起源」假說是正確的,應該在較之「始祖鳥」更早的侏羅紀地層中發現大量與鳥類親緣關係密切的獸腳類恐龍化石,但遺憾的是,在世界範圍內這一時期似鳥類恐龍化石記錄一直匱乏。

瀋陽師範大學胡東宇等此次報導的「赫氏近鳥龍」在其近完整保存的骨架周圍清晰地分布著羽毛印痕。產出該標本的髫髻山組地層,基於古生物學證據,其地質時代傳統上被認為屬中侏羅世,近年來的同位素測年顯示為160百萬年左右,因此該化石時代可能為中侏羅世晚期--晚侏羅世早期,遠遠早於德國始祖鳥的時代。因此,「近鳥龍」化石代表了世界上迄今已知最早的長有羽毛的物種。

「赫氏近鳥龍」是我國青年恐龍學家徐星等2009年初發表、並根據一件不完整的頭後骨骼標本命名的,該研究曾確定「近鳥龍」是與鳥類親緣關係最近的一種小型獸腳類恐龍。

瀋陽師範大學胡東宇等此次新發現的「赫氏近鳥龍」化石標本,比該種的正型標本更完整、並提供了更多信息。新發現的化石在其近完整保存的骨架周圍清晰地分布著羽毛印痕,特別是在前、後肢和尾部均分布奇特的飛羽。更奇特的是,其趾爪以外的趾骨上都被有羽毛,這種完全被羽的特徵在滅絕物種中尚無報導。胡東宇、徐星等將其進一步認定為屬於恐爪龍類的兩個枝系之——原始的傷齒龍類。

新化石的發現進一步縮短了初鳥類、傷齒龍類和馳龍類(恐爪龍類的另一個枝系)之間的形態差距。與德國的始祖鳥相比,近鳥龍的飛羽相對小,羽軸纖細,羽片對稱,尖端鈍園,反映特徵更原始;近鳥龍的足羽,結合現生羽毛髮育學資料,也被認為代表著鳥類演化過程中的一種原始狀態。赫氏近鳥龍的的飛羽與原始鳥類相比也顯然不適於飛行。此外,近鳥龍極長的小腿通常被視為適於奔跑,但其長滿羽毛的後肢又在奔跑型動物中很少見。這些表明恐龍-鳥類的轉化過程是極其複雜的。

通過綜合分析包括近鳥龍在內的獸腳類恐龍的化石記錄,瀋陽師範大學的研究小組提出,獸腳類恐龍的所有主要類群在晚侏羅世最早期之前可能都已出現,並且迅速分化,包括鳥類在內的許多重要類群就是在這次快速演化事件中出現的。這次快速演化事件與同一時期發生的、可證實的古地理和古環境變化是一致的。因此本次研究是對以往有關「近鳥龍」研究成果的進一步豐富和補充,並在地質時代和獸腳類恐龍分異的時間框架等理論問題上有新的突破。

編輯:肖亭 來源:中國日報遼寧記者站(記者 吳勇 劉策)

相關焦點

  • 建昌化石之最:第一種羽毛有顏色的恐龍(圖)
    赫氏近鳥龍是一種帶羽毛的恐龍物種。該近鳥龍的化石發現於建昌縣玲瓏塔地區的侏羅紀髫髻山組。赫氏近鳥龍化石在其骨架周圍清晰地分布著羽毛印痕,特別是在前、後肢和尾部都分布著奇特的飛羽,這種特徵在滅絕物種中還尚無先例。
  • 首次發現恐龍長有羽毛 2.4億年前或已出現
    這是研究人員第一次發現一種長著羽毛的植食性恐龍化石,這說明羽毛不是肉食性恐龍的專利,也許所有恐龍都長著羽毛。   化石記錄清晰地表明,鳥類是從6600萬年前可能由小行星碰撞地球導致的大滅絕中倖存下來的唯一恐龍。但是已發現數以千計的早期鳥類和會飛恐龍標本為標誌的近一二十年的研究也顯示,羽毛是一種早期的演化革新,即便它們出現的原因可能與動力飛行無關,例如保溫或性顯示。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對恐龍形象的定義,人類有一些先入為主了,在科幻電影侏羅紀公園當中,給我們刻畫了一個栩栩如生的恐龍形象,這也深深地烙印在了我們的心中,認為恐龍就是長這個樣子的,如果在電影裡面所刻畫的恐龍形象,是像鳥類一樣又有翅膀或者像魚類一樣擁有鱗片的生物,我們會認為恐龍是長這個樣子的。
  • 「2019新恐龍」中國發現擁有霸氣名字的羽毛恐龍
    中國發現擁有霸氣名字的羽毛恐龍卻沒有腦袋取名真的是一門藝術,不僅對人,對恐龍也是一樣。熟知萬事萬物,都得從它們的名字開始。一種恐龍有一個朗朗上口的名字,自然會更容易被大眾所記住。一般來說,恐龍的命名是根據自身的特徵、發現地點,或者是當地的神話傳說,今天要介紹的這種恐龍就得名於我國的神話典故。
  •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大多數恐龍都長有羽毛
    早期的雷克斯暴龍形象我們花了很長時間才將恐龍、羽毛以及鳥類聯繫起來,但是實際上,第一個讓我們發現恐龍有羽毛的化石是有史以來最早的恐龍標本之一。它是始祖鳥,於1861年從德國的石灰巖礦中發現,它的生存年代可追溯到侏羅紀時期。
  • 琥珀中發現大量恐龍羽毛,我們印象中的恐龍,可能一開始就是錯的
    筆者-菲君恐龍會不會有羽毛呢?顯然,小部分人對於恐龍的印象還刻板地停留在《侏羅紀公園》等電影中,這也正常,畢竟這些科幻電影上映的時候(1993年),古生物學家還沒發現恐龍羽毛的化石呢。緬甸北部克欽邦的胡康谷地是一座「聚寶盆」,這裡的琥珀年齡最大,多形成於9千萬年以前,古生物學家曾在緬甸產的琥珀中發現了世界上最小的鳥,名為眼齒鳥,這種鳥的頭部非常小,僅有14毫米,和人類的指甲蓋差不多。
  • 中美科學家復原恐龍羽毛顏色(圖)
    ■腿上長滿黑白相間的羽毛昨天,北京自然博物館的一臺電腦上展示了赫氏近鳥龍全身羽毛顏色的復原圖:這種生活在距今1.55億年前的恐龍形似雞,嘴似啄木鳥,頭頂有一簇紅褐色的羽毛,翅膀黑白相間,翼間黑色;腿上也長滿了長長的羽毛,這些羽毛一直延伸到腳趾附近,好像另外一對翅膀,同樣是黑白相間。
  • 最大「四翼」恐龍全身長滿羽毛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楊氏長羽盜龍」的四肢長滿羽毛,看起來像是有四個翅膀。(概念圖)(資料圖) 中國日報網7月17日電(王琦琛) 學術雜誌《自然通訊》7月15日發布論文稱,科學家在中國遼寧出土了「楊氏長羽盜龍」的化石。雖然身為恐龍,但是顧名思義,「長羽盜龍」周身長滿羽毛,仿佛擁有四個翅膀。化石的出土則為科學家提供了研究恐龍飛行的機理寶貴材料。
  • 恐龍中的世界之最
    ,頭骨化石長3.0米,第二長的是牛角龍,2.6米,三角龍有2.5米的化石。>薩爾塔龍第一個被發現有鱗甲的蜥腳類恐龍普爾塔龍目前已知最寬的恐龍,有可能是最重的恐龍。南方巨獸龍肉食恐龍中頭骨最大的,約1.9米長,可能也是第2大的肉食恐龍。羽暴龍目前發現的最大全身有羽毛覆蓋的肉食恐龍。第二是北票龍,這裡說的是有羽毛直接證據的。
  • 原來鳥類是它們進化來的,中生代那些長有羽毛的恐龍
    今天小編想和大家介紹下幾種帶有羽毛的恐龍,有羽毛的恐龍(有時被稱為「恐龍-鳥類」)是侏羅紀和三疊紀時期小型食肉獸腳亞目恐龍,它們是我們今天所熟知和喜愛的鳥類之間的一個重要中間階段。飲食:可能是昆蟲顯著特點:體積小;前肢和後肢上的羽毛在中國遼寧化石地層中發掘出的小型、有羽毛的「恐龍鳥」,已被證明是一個無盡的困惑之源。
  • 鳥類起源於恐龍?科學家有新發現,白堊紀小恐龍竟然會「開屏」
    據報導,近日,在科學雜誌《白堊紀研究》上,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化石記錄,發現了一個全新的恐龍物種,這種恐龍生活在如今的巴西地區,它們的大小和雞差不多,兩足行走,主要的食物來源,是一些小型的脊椎動物和昆蟲。
  • 最新發現與傳統認識大相逕庭 食肉恐龍身披羽毛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稱恐龍模型應該修改  據《星期日泰晤士報》昨天報導,科學家最新發現,我們平時在自然博物館、電影和書中看到的暴龍和其他恐龍的形象可能是錯誤的,科學家們越來越傾向於這樣的觀點:恐龍身上披著羽毛。
  • 內蒙古發現36種恐龍,它們如何被發現的?這幾大發現堪稱世界之最
    一、內蒙古是世界上最早發現恐龍蛋的地方在內蒙古自然博物館的「恐龍的故鄉」展廳內,記載著:內蒙古是世界上最早發現恐龍蛋的地方;也是發現最古老帶羽毛恐龍的地方;同時又擁有豐富的恐龍骨骼化石和恐龍足跡化石。還保存著世界罕見的風沙埋藏狀態的恐龍化石。
  • 我是怎樣從琥珀中發現「世界上最小恐龍」的?
    我們還在琥珀裡找到了可愛的小恐龍。有一天一位琥珀商對我說:「這個琥珀好漂亮,有兩隻小螞蟻正在往樹上跑。」我仔細一看,這個所謂的「樹」是羽毛,而且這個羽毛非常原始,只可能出現在白堊紀的古鳥身上,或者是當時普遍存在的恐龍身上。我當時心情非常激動,把這個標本帶回中國,經掃描發現,這果然是一段有著八九個椎體的恐龍尾巴。
  • 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化石 可以清晰看到羽毛
    這項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博士與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的瑞安·麥凱勒教授領銜,研究論文[1]剛剛發表在《當代生物學》期刊上。「沒。」邢立達說,「沒有先例。」他手上捧著的,是人類發現的第一個保存著非鳥恐龍的琥珀。被保存在琥珀裡的,是一條小恐龍的尾部。透過它,距今約9900萬年前的恐龍世界正以一種無比真實和「鮮活」的方式展現在人們面前。
  • 《侏羅紀世界3》曝新料,棘背龍回歸,長羽毛的恐龍首次登場
    《侏羅紀世界3》即將正式在英國復工,目前還不清楚耽誤的這段時間對於電影目前的檔期是否有影響。作為一部恐龍大作,經典IP的續作,以及新時代《侏羅紀》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侏羅紀世界3》當然受到無數觀眾的關注,而關於影片的一些設定也是大家比較好奇的內容,特別是影片會登場些什麼樣的恐龍。
  • 全球首架全電動商用飛機試飛成功;琥珀中發現吃恐龍羽毛的昆蟲丨...
    看天下圖片截自NBD視頻●當地時間12月10日,世界上第一架全電動商用飛機從加拿大溫哥華起飛,完成了首次試飛。據報導,這架飛機改裝自一架水上飛機,加裝了一臺由美國magniX公司研發的750馬力的電力推進系統,可讓飛機持續飛行約160公裡。
  • 恐龍是如何被發現的?
    但後來事實證明,這是普洛特給出的世界上第一個恐龍化石的科學例證。 根據在蘇塞克斯發現的一些牙齒化石,曼特爾按照現代蜥蜴的骨骼圖繪製了這種生物的骨架草圖(儘管這種生物可能有30米長)。
  • 恐龍時代有胎生哺乳動物存在嗎?現代哺乳動物和恐龍有什麼關係?
    最早的哺乳動物出現在距今2.2億年前的晚三疊世,是不是胎生已經不可考。考慮到今天的哺乳動物仍有卵生的種類,最初的哺乳動物是卵生的可能性更大。恐龍時代同時生活著大量哺乳動物,古生物學家已經發現了好幾十種中生代哺乳動物的化石,相信還有更多的原始哺乳動物沒有形成化石或還沒有被發現。
  • 科學家為恐龍"著色" 29點取色確定羽毛顏色
    鳥是不是由恐龍演變的?恐龍的羽毛像鳥類一樣色彩斑斕嗎?昨日,隨著一隻色彩斑斕的小型獸腳類恐龍——赫氏近鳥龍模擬圖在自然博物館亮相,中美專家第一次揭開了這些未解之謎的冰山一角。  本周五,以自然博物館科研人員李全國為第一作者的一篇論文將在國際著名期刊《科學》雜誌上發表,這篇論文詳細闡述了這一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