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 行萬裡路——洞頭研學之旅

2020-08-30 楊嬋月

2020年8月22日至23日,溫州市第二實驗中學2019級6班家委會組織部分同學上了一堂與眾不同、記憶深刻的課——前往百島洞頭進行為期兩天研學之旅。13位同學在邊玩、邊學的研學過程中,把課堂學習的知識應用於所看、所聽、所想之中,留下了美好的回憶,為開學返校樹立了新的鬥志和方向----「歲月顯丹心,奮進新徵程」!

研學路上:暢談暑假裡最有意義的事

研學第一天早上8點15分,同學們早早地來到了學校門口集合,乘坐大巴出發,前往百島洞頭。也許是同學們暑假好長時間沒見,也許是對這次研學旅行特別興奮,途中同學們個個精神飽滿,在領隊的主持下,每個同學都做了最精彩的發言「暑假裡最有意義的事」,雷鳴般的掌聲一陣一陣,歡聲笑語充滿了整個車間,家長也做了代表性發言,一個小時的車程顯得更快了,沿途經過並參觀了長14.5公裡的全國最長的跨海長堤——五島連橋工程,同學們不禁對如此偉大的工程敬佩不已,讚不絕口。研學之旅第一站:參觀望海樓約10時,我們來到了洞頭標誌性建築物——望海樓,進入望海樓大家先是被高達5.7米的巨型貝雕《帆錨相依》所震撼,後面跟著研學指導師了解耕海牧魚的歷史文化;了解了閩甌風情、非遺文化、海洋動物故事及了解洞頭民俗風情,並且登上樓頂,瞭望洞頭全貌。大家在樓頂吹著海風,領略一望無際的大海風景,不禁讚嘆大自然的美妙,心中萌發出無限的愛國熱情,一個個都搶著跟大海合影,生怕錯過這一美好的瞬間。第一站望海樓參觀學習後,研學指導師對剛才設置的問題一一提問,同學們爭先恐後回答,不亦樂乎!正午12點,大家開始享用豐盛的午餐,美味的各類海鮮讓同學們食指大動,大家都吃的津津有味。午飯結束後大家為節省時間,不回酒店,在車上稍作休整,為下午的旅行攢足精神!

研學之旅第二站:參觀仙疊巖、南炮園林

下午14:30分,小憩後的同學們一個個精神飽滿,大家乘坐大巴來到了素有「海上盆景園」之美譽的仙疊巖,參觀仙人石、觀音朝拜,徒步行走在臨海懸崖棧道,沿途領略無盡美麗的自然風光;到達被人譽為&34;的海濱浴場----南炮園林,這裡是國防教育基地,看到從前保衛海島安全的一個個炮臺,同學們不禁為祖國邊防建設萌生崇敬之情。儘管炎熱的氣溫讓同學們揮汗如雨,爬山涉水讓大家疲憊不堪,但是看到山上有松濤林海,戚繼光雕像、碉堡之後同學們臉上都打起了精神,動力十足。參觀結束後同學們分成男女兩組,在沙灘上做起了遊戲。海風、海浪,還有同學們都歡聲笑語,組成了沙灘上最美的畫卷。

研學之旅第三站:參觀女子民兵連紀念館

研學第二天,同學們都早早的起床,吃完早餐後大家出發參觀位於洞頭海霞村的紅色之地——先鋒女子民兵連紀念館,了解愛島尚武、勵志奉獻,代代相傳的海霞精神。聆聽了汪月霞、陳玉蘭、王翠香等一批女民兵的紅色故事,知道到現在這美麗富饒的海島都是當時的女子兵連拼死守衛下來的後。大家紛紛感慨,現在我們和平美好生活的背後,都是每一位民族英雄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紀念館內,特別是看到汪月霞曾蓋過不知道有多少補丁的一床棉被,有的同學感動地暗暗流下了眼淚。

研學之旅第四站:了解傳統工藝,動手製作貝雕

上午11時許,同學們來到九畝丘海創園,參觀並了解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洞頭貝雕,它不僅是海島民間的藝術珍藏,更是承載海洋歷史文化的載體。在貝雕藝術館內,見到了無數用貝殼創作而成的工藝品,這些工藝品或大或小,小到一支鋼筆,大到2米多高的屏風,或立體,或平面,一件件工藝精湛,讓人驚嘆不已,同學們情不自禁在館內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動手製作貝雕,學習創藝,感受民間創藝的無窮快樂。研學總結時間很快,吃完飯後,一晃就到返程的時間,返程路上,在領隊的主持下,每位同學都做了總結髮言,針對這一次研學旅行的收穫和啟發,接下來在開學後,如何好好學習,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美好時光……同學們心潮澎湃,都豎起了耳朵,認真聽取其他同學的精彩發言。兩天一夜的研學之旅結束,下車後同學們互相揮手告別,短短兩天的研學之旅不僅讓同學們放鬆了身心,豐富了知識,了解了家鄉文化,還更加增進了同學之間的感情。特別是海霞女兵連的故事則讓同學們認識到,英雄們曾經在戰場上拼搏,而作為新時代學生的他們則是在為未來拼搏!可以說這是一場具有教育意義的文化探索和發現之旅。

學生研學感受

1.孫瑞愷走進被譽為「氣吞吳越三千裡,名貫東南第一樓」的望海樓,映入眼帘的是高達5.7米 總面積70平方米的大型貝雕《帆錨相依》。這個貝雕是用8923斤野生三角蚌打造而成(寓意洞頭全區面積892.3平方千米),是國內最大的貝雕件之一。經過炮臺山,我們想到當年的科技不夠發達,不能自動瞄準,所以需要十分精確的計算。到了女子兵連紀念館,我們看到了當年人們艱苦的訓練,黎汝清還特意寫了一本《海島女民兵》來講述女子兵連的故事。這種種事跡讓我感受到當年的生活十分的艱難,我們需要銘記這段歷史,體會當年的艱苦歷程,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專心學習,為我們的社會作出貢獻!2.文皙媛 在烈日炎炎下,同學步徒臨海懸崖棧道、參觀炮臺山……儘管汗如雨下,勞累不堪,但當同學們每每看到英雄的雕塑和曾經那些令人敬佩的事跡時,每個人的臉上又再次掛起了笑容。是那些英雄的付出,才換來了今天的美好。只有他們才是我們心中真正的明星,那顆最閃亮的星星。3.姜樂瑤登上望海樓,欣賞大自然的風光;踏過炮臺山、女子兵連紀念館,陷入戰爭時期的悠久歷史之中……對比戰爭時期的艱難困苦,我們現在遇到的小挫折算什麼?英雄們為了和平幸福,在戰爭中拼搏。而我們,則要為未來拼搏!4.賴昱如在開學之際,我們去了洞頭,開啟兩天一夜的研學旅行。我們去參觀了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紀念館,讓我覺得十分有意義。它講述的是關於汪月霞這一類女民兵的故事,讓我了解到了更多的紅色故事,為了自己的事業,有些女民兵甚至放棄了生育孩子的機會。這是女民兵的敬業,堅韌不拔,舍小家顧大家的精神,很受鼓舞。老話說:「巾幗不讓鬚眉」。5.朱軒逸8月22、23日,我與13位同學開啟了洞頭之旅,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女子民兵紀念館」。「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組建於1960年6月。連隊先後湧現出汪月霞、陳玉蘭、王翠香等一批先進典型。紀念館中陳列著大量珍貴的實物照片,集中反映了女子民兵們保家衛國,獻身海防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反映了女子民兵們無私奉獻、不畏艱苦,相信組織的美好樂觀精神。 60年來,連隊牢記領袖囑託,用「海霞精神」不斷激勵著中國人民不斷創新,敢闖敢拼的魄力。 本次研學活動,豐富了枯燥乏味的生活,也反思了自己,現如今,正是歷代「海霞」不愛紅裝愛戎裝的精神,激勵著不同崗位上堅持奮鬥的人們。 6.陳黎怡朵這一次的洞頭之行,我們去轉瞭望海樓,遊了炮臺山,逛了海灘;我們聽了女子民兵連的傳說,感受了貝雕文化。也許在旅行中我們會有歡聲笑語,有陽光和橙子味汽水;卻也會有一些小小的摩擦和不愉快,像某塊有些苦澀的黑巧克力。但我認為在旅行中與人與景與心的磨合,在磨合中的成長,也許也會是旅行的意義所在吧。黑巧克力再苦,也是有人喜歡的呀。7.王雅涵我們在望海樓一覽洞頭全景;在仙疊巖領略海島風光;在炮臺山回憶革命歲月……短短兩天的研學之旅讓我收穫頗多,出去走走放鬆了身心,與同學之間的感情又近一步。了解了紅色歷史,由衷的敬佩女子革命戰士,巾幗不讓鬚眉,她們也在為國家建設發光發熱,秉承「海霞精神」一直延續至今。作為新時代的學生,我們需專心學習,向前看齊,做祖國之後的棟梁之才,接過時代下一棒。8.張宇軒這一次的洞頭之旅讓我站在瞭望海樓上,去領略這一片海島的風景,觀望蔚藍色的大海。走在懸崖棧道上,享受迎面吹來的海風,看著在海上作業的漁民。後來,再去了女子民兵連紀念館,才知道現在這一片美麗富饒的海島是曾經的革民戰士一點點守下來的。每一位戰士懷揣著海霞精神,都為這個國家和海島的平安而付出過。9.楊冠宇我和同學觀看了《海霞》專題教育片,先後參觀了海霞之魂、海霞之路、海霞之光、海霞之花四個展廳,通過館內存有的大量實物和圖片,了解了先鋒女子民兵連的歷史背景和光輝歷程,感受每一枚獎章、每一面錦旗背後的動人故事,全方位、多層次地學習了先鋒女子民兵連的先進模範事跡,深受女子民兵「愛島尚武·勵志奉獻」的高尚品質鼓舞。「誰說女子不如男,我是軍中花木蘭」一句道出了同學們的心聲,此次的活動,既豐富了我們的暑期生活,也使同學們接受了思想洗禮,自覺把海霞精神融入到學習和生活中,進一步增強了我們的擔當意識、責任意識。」好好學習,報效祖國」是我們永恆的責任。10.周羽銳當我站在望海樓上,望向那一片碧藍江海,晴朗的天空時,未曾想過,在幾十年前,這還是一片戰爭之地,是我們革命戰士捨生忘死,拼盡全力守下來的,懸崖棧道上,面朝這海風,感受這大自然的美妙,可我們是曾想過這是以前革命戰士抵抗敵人修的呢?沙灘上,歡快的玩耍,如此快樂的時光,是我們革命戰士堅守在這的回報。11.葉沁煒走進望海樓,第一眼便看到了那個龐然大物——大型貝雕《帆錨相依》貝雕帆上的八個大字「洞天福地、從此開頭」。大家走過懸崖棧道,登上炮臺山,看見了先輩們使用的武器,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的今天。參觀女子民兵連,了解紅色歷史。那些以前女民兵也為國家做出了最大貢獻。12.曹振邦站在望海樓上,看著綠草如茵的樹林,看著蔚藍色的大海與金黃的海岸,這一片風景如畫的景色,誰能想到幾十年前這裡還是一篇硝煙瀰漫的戰場,女子民兵連裡的戰士們用熱血染紅了天邊的雲霞,海霞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此刻的和平,我們能做的,就是為他們致敬!13.丁語恬曾經聽過一句話:走出去,世界就在你眼前;走不出去,眼前就是你的世界!這次洞頭研學之旅,給我視界更開闊,我發奮回學校後好好念書,爭取為國家、為社會做一點點貢獻!

相關焦點

  • 你讀「萬卷書」,中科宏浩帶你行「萬裡路」
    古人都把「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作為一種人生追求。這樣的文字排序仿佛先要讀萬卷書才能行萬裡路,但是這兩者都能使人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和能力。有人說讀萬卷書勝過行萬裡路,也有人說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無論是哪一者更勝一籌,就現實而言「讀萬卷書」遠比「行萬裡路」更容易的多,很多人都應該有這樣的體會。「行路」是在實踐中學習。
  • 新華書店攜手藍話筒開展「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研學實踐活動
    古代萬卷是指皇帝的試卷然亦有學得處,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    「讀萬卷書」是指應該全面吸收書本知識,使自己具有淵博、紮實的文化素養;「行萬裡路」是指不能單純地沉迷於書本,還必須廣泛了解、認識和接觸社會,並把書本知識應用於社會實踐。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近幾年「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可以說是網上討論的一個熱點,著名作家王蒙也多次以此為主題演講。在諸多觀點中「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似乎更受追捧,有人甚至提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高人指路,高人指路不如自己去悟」,特別是2014年3月美國當時第一夫人米歇爾在北京大學以「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為主題演講,由於她的特殊身份讓這一觀點甚囂塵上。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不是一句空話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不是一句空話研學,從字面意思來講,在研究中獲得學習,通過實踐取得知識的研究性學習,國家教育部在2000年1月將研究性學習作為必修課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實驗修訂稿)》中。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正確的理解應該是既要「讀萬卷書」,也要「行萬裡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句話原本的意思和現代人的理解出入比較大,「讀萬卷書」原意是:讀書是為了進京趕考,以實現金榜題名的人生理想;「行萬裡路」原意是:步入仕途,以實現忠君報主的人生理想。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社旗一高研學旅行記
    2020年12月6日,社旗一高六年制實驗班組織初一全體學生展開了一次研學之旅。此次研學旨在讓孩子們走出校園,陶冶情操。目的地在南陽龍灣綜合社會實踐基地。寒冬雖至,一張張青春稚嫩的臉上依然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樣的研學很給力!
    劍門關是教育部公示的「四川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四川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營地」、「廣元市首批研學教育基地」,劍門關已累計幫助了數萬名學子厚植文化基因,並收穫了無數好評點讚。昭化古城是廣元市首批研學教育基地,依託深厚蜀漢文化底蘊,以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設計開發了非遺文化課堂、三國益智課堂、民俗技藝課堂、自然教育課堂等一系列獨具特色的研學課程。豐富的內容、多樣的選擇充實著研學每一天。
  • 翼天文旅集團|「夢裡老家·跟著朱子去研學」讀萬卷書 行萬裡路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研學旅行是學校課堂的延伸讓學生「學在天地間」陶冶情操、增長見聞、開闊視野>12月10日—11日近1500餘人的研學團隊將課堂「搬」進景區在夢裡老家開啟了一場超燃的研學之旅禮儀大課堂古代凡始入學,須向先師行釋菜之禮。
  • 讀萬卷書?還是行萬裡路?哪個更為重要?
    讀萬卷書還是行萬裡路對於很多人來說,沉下心來認真讀書真的不是一件簡單地事情,這也是很多人選擇行萬裡路的原因所在,通過行萬裡路,進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那麼,讀萬卷書?還是行萬裡路?哪個更為重要?首先,我們來弄清楚這句話的含義。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古代的萬卷指的是皇上出的考試卷。考生們為了金榜題名,進京趕考。這句話放到現在,寓意就是:同學們要努力讀書,增長自己的學識和本領,理論結合實際,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學以致用,不做書呆子。
  • 四川省武勝萬善職業中學:讀萬卷書 行萬裡路
    讀萬卷書 行萬裡路——四川省武勝萬善職業中學開展「一木環保,書香研學」實踐活動兵馬未動  策劃先行本次的研學活動以「編輯部的故事」「環保小衛士」「感受傳統文化」「體驗鄉村旅遊」等研學課程為主要內容。臨行前,學校召開準備會,做好學生動員和安全、紀律教育工作,並印發了《告家長書》;武勝文軒分公司研學部事先聯繫、安排好學生食宿;學校相關班級開展「遂寧知多少」班會活動;旅遊專業教師耐心指導學生做好旅行攻略,初步了解關於遂寧地理位置與交通、歷史與文化、特色景點、地方美食情況等基本情況,激發學生對活動的嚮往之情。
  • 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
    原標題: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  如今的假期,帶孩子旅遊仿佛成了一項必不可少的作業,國內、國外,草原、海邊,朋友圈裡到處曬著帶孩子出去玩的照片和體會。有位朋友家長跟我抱怨:「一年10天假,5天給了孩子暑假,5天給了孩子寒假,沒有一天是給我自己的假。」
  • 董卿:讀萬卷書還是行萬裡路?
    還有一期節目,有道題目是「作為主持人,更需要讀萬卷書還是行萬裡路?」兩位選手各執一詞,分別闡述了自己的觀點。董卿的點評也是特別出彩:「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讓我們能夠擺脫的是什麼,局限和狹隘,所以我們最終是要在相互的溝通、學習、交流當中看到自己的局限,去不斷地進步。」
  • 讀萬卷書,當行萬裡路
    原標題:讀萬卷書,當行萬裡路  澎湃新聞報導,日前被伊拉克警方誤作極端分子逮捕的北大學生劉偉(化名)將很快釋放。據悉,劉偉此行只是進行考古旅遊。劉偉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研究生。他本人非但與極端組織毫無關係,這趟前往伊拉克旅遊,恰是擔心當地文物遺址遭受破壞。
  •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清代著名學者、書法家錢泳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二者不可偏廢」,這是說「讀萬卷書」與「行萬裡路」同等重要。"讀萬卷書"好比踩著前人的肩膀,透過知識之窗看到了金山銀礦,但是要想得到知識和能力這個金山銀礦,那必須再"行萬裡路"才行呀!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行知結合,最美的課堂在路上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最真的教育是實踐最美的課堂在路上研學與旅遊有區別嗎,為什麼研學的目的卻和旅遊不一樣了?用心感受,風雨後的彩虹格外美麗有些人認為,研學旅行活動計劃是學習該操心的事,我們只要跟著學校走就行,
  • 微課堂(視頻)丨王燕紅老師: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暑假如何和孩子一...
    我是來自路橋區新橋鎮初級中學王燕紅,今天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有關《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暑期如何和孩子一起帶著問題去旅行》的話題。旅行,要發揮學習功能最大化,經常和研學相結合,研學旅行是近十年來出現的新詞,由我國古代遊學、近代修學旅行,逐步演變發展而來。可追及春秋戰國的「遊學」,多指遠遊異地,從師學習,以所學遊說諸侯,求取官職。
  • 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請問:路在何處?
    明代畫家董其昌在《畫旨》這本書裡,提了一個觀點: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後人在這句話上,依據自己的理解又添了幾句上去: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名師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 活100歲,行萬裡路,讀萬卷書
    我認為在當下的社會裡,最應該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情,莫過於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探求世界就兩個途徑:行萬裡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既是人生態度,更是實實在在的行動。「人生苦旅」,人生就是一場沒有停歇的旅行,必須時時刻刻使自己「動」、「忙」。哪怕是假忙,也要一直不停的行動。
  • 常言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請問:路在何處?
    這對於已經讀破萬卷書,學富五車卻極少出門的學者來說,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這句話有失偏頗,並非適合所有人。對於正在求學的莘莘學子來說,應該是讀萬卷書比走萬裡路更重要,側重點要放在讀萬卷書上。如果我們「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那麼,路就在我們腳下。 「讀萬卷書」和「行萬裡路」,是人生缺一不可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胸中脫去塵濁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這是我今年最有感觸的一句話。這句話的前一半很熟悉,後一半不是看今年的主持人大賽完全忘得一乾二淨了。也是看主持大賽感觸頗大多的一句話,選手姚軼賓和王嘉寧的比賽很精彩,但是最後評委董卿的話才是亮點,我反反覆覆看了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