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是叫很多同學頭疼的一門學科,而作文更是難中之難。作文寫了千萬遍,分數帶我如初戀。其實明白了以下四點邏輯規律,作文也就不再難了。
第一點:同一律
所謂同一律就是在一個邏輯關係中,不可變換邏輯對象。舉例來說,當我們寫一篇議論文時經常愛使用一些排比和比喻句。如:幸福是「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牽掛; 幸福是「春種一粒粟,秋收千顆子」的收穫; 幸福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 幸福是「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追求。看似很有文採的一句話卻存在著致命的邏輯錯誤,把幸福比成牽掛、收貨、閒適、追求,四個詞語代表截然不同的四個邏輯對象且不存在嚴密的邏輯關係。我們認為很好的句子在判卷老師看來就是錯誤的,自然就不會給高分了。
在一句裡是這樣,在一段和一篇文章中更是如此,寫作文時常犯的一個問題就是跑題,這不就是違背了同一律嗎,一篇文章隨意變換邏輯對象,中心不集中,這就是跑題的病根。
第二點矛盾律
矛盾律就是說相互否定的兩個推論不可能是都正確的。例如:請相信我,我說的每一句話,都是錯的。再例如:聾子聽見啞巴說瞎子看見了愛情。其實我們細心閱讀一下我們的作文就會發現,違反矛盾律是作文中最大的問題。
第三點排中律
排中律指兩個自相矛盾的觀點,一定有一個是對的,一個是錯的,沒有都不對這種中間狀態,你可以不表態。但是你表態了,就不能說,其實吧,兩個我都不同意,或者兩個都同意。例如上帝是不是萬能的,假設上帝是萬能的,那他就可以創造一個自己搬不起來的石頭,但是因為他是萬能的,沒有他搬不起來的石頭。那麼上帝就不是萬能的。再比如劉墉在晚年時遭遇皇帝抓鬮賜死,但其實給出的兩個紙團都寫著「死」,劉勇當時便吞了其中一個,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證明吞下去的那個是什麼,只能通過查看現有的那個「鬮」了。
嚴密的邏輯會使我們的作文讀起來更順暢自如,更加合理,做到邏輯正確,即使文採不足,分數也不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