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語的變形中 被動型是相當難學的,它的難並不是因為變形規則,而是因為日語的被動和中文的被動在意思的表達上有所差異,有些時候甚至匪夷所思。
我來列舉幾個動詞:食べる、発明する、死ぬ。
它們對應的中文是吃,發明,死。
在中文當中,吃肯定是經常以被動的形式出現的,比如說被吃,發明的話頻率就不那麼高了,說這個東西是被誰發明的,雖然也沒什麼問題,但是感覺把「被」字去掉更加通順一些,死這個字中文裡就完全沒有被動的用法了,沒有「被死」這麼一說。
然而在日語裡,這三個詞卻都很自然的用在被動型當中。
舉例子:
ケーキはトウホウさんに食べられました
蛋糕被滕鵬吃了
這個和中文沒什麼區別,但是有一種情況就比較特殊了,如果是「我的蛋糕被滕鵬吃了」該怎麼用日語表達呢,這是相當容易錯的,所以我不告訴你嘻嘻!自己去查!
タイムマシンはトウホウさんによって発明されました
時光機器是由滕鵬發明的
這裡中文一般不用被動(用了也可以)日語當中不僅用被動,に也變成了によって,翻譯的時候可以翻譯成由,一般就是創造,發明,拍電影,寫書這幾種情況用。
貓に死なれて、泣きました
貓死了,所以我哭了
這裡的被動是中文裡完全沒有的一種用法,翻譯的時候用等同的意思來代替一下,把「被」翻譯成「因為」,其實也很好理解,我的哭哭不是自己主動造成的,而是由於貓的死造成的,所以這裡的死就是被動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