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遊裡也有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不打不相識到底是不是有病?

2020-12-23 遊戲網網君

網路遊戲作為一個虛擬世界,玩家可以通過豐富的玩法、刺激的PVP模式作為現實壓力的宣洩口。所以我們在玩遊戲的時候,也經常會遇到一言不合就殺人越貨的玩家,遇到這類人,我們大多數時候會選擇奮起反抗、敵對到底,但有些玩家則將殺與被殺作為遊戲習慣,甚至會對搞事的玩家產生莫名的好感。

這樣的行為雖然聽上去匪夷所思,但並不是不會發生。最近,就有一位逆水寒的玩家表示自己面對敵對的追上,心理上從一開始的氣憤轉變為現在的愛慕,甚至一天不被對方殺幾次心裡就不痛快。由於自認為這樣的心理太不正常,所以果斷向水友們求助。

有暴躁老哥認為,現實中被欺負了也要討回公道,遊戲裡當然也是這個道理,被殺了就該報復回來。而求助的玩家卻還在思考這樣做會不會太過分,著實病得不輕。

有些水友是認為該名玩家的抖M屬性覺醒,而有的玩家則正確摸清了這名玩家的心理,直接表示:你是得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什麼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小編來簡單解釋一下,這是一種受害人對被害人產生依賴性的一種病態心理,在這類人的三觀裡:人是可以被馴養的。

雖然這名玩家是不是真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還有待爭論,但在逆水寒作為一個大型武俠網遊,許多玩家確實是不打不相識。有些是為了引起對方注意,頻頻搞事,最後結成情侶;有些是幫會宣戰,雙方高戰靠打架找知音,最後發展成固定隊。小編這種人慫戰力低的鹹魚玩家,只能默默看著這些神仙社交不說話。

在去年的合區風波裡,來自【天涯此時】的噹噹亞噹噹和【滄海月明】的卡路李在幫會收人上槓上了,這兩個大佬全程刷喇叭拼財力,一副不把對方刷破產不停手的樣子也是看得吃瓜群眾目瞪狗呆。有了這麼一遭,這位玩家在之後的喇叭大戰裡更是強行帶對方出鏡,大佬的交流方式果然富有!

原以為他們會一直互噴下去,沒想到一年後,就有同區玩家發現兩位大佬牽手押鏢,跟之前一見面就開紅的畫風截然不同!難道是噴了一年惺惺相惜,宿敵和解了?

實錘還在後面,某天夜深人靜,卡路李還在世界頻道上口嗨,噹噹亞噹噹突然刷了99朵玫瑰,雖然不知道求婚是真是假,至少大家已經知道這倆人的關係是真的不差~

不過在逆水寒裡,也不全是這種暴力交友。今年3月,逆水寒就推出了一個"K歌式"社交玩法——風雅頌。玩家可選擇【司樂】和【梨友】兩種江湖身份進行匹配,一方歌唱,一方捧場,其樂融融。如果相處不錯,還能留下聯繫方式,發展成真正的朋友,可以說是許多社恐患者的福利了。

在逆水寒的世界裡,有各種各樣的玩家,而這些玩家也總能在遊戲裡找到臭味相投的朋友。有些是不打不相識,有些則是歲月靜好慢慢發展關係,不知道大家在遊戲中更願意以哪種方式進行社交呢?

相關焦點

  • 愛情中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今天來跟大家探討一下愛情中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剛剛莫妮卡又來舉案例,我們藉此粗淺的分析一下。 其實這種情感就是典型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情感是被完全馴化的,被操控的,無論被對方怎樣對待,都不願意離開。
  •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真的存在嗎?
    俗話說「有仇必報,有債必還」,這比較符合人類的正常心理。可凡事總有例外,比如「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舉個例子,假如很不幸,你被綁架成了人質,該怎麼辦?按照正常邏輯,肯定是「喂,110嗎,我要報警」。可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反應則是,「警察你們走開,不要傷害我和劫匪!」
  • 勞容枝案庭審結束,她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患者嗎?
    在庭審過程中,勞榮枝否認自己殺人,始終辯解系遭法子英脅迫、指使,沒有合謀,自己不是主動犯罪,她的這一說法,將自己說的好像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受害者,自己是無辜的,她的這一辯解合理嗎?首先,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又稱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或者稱為人質情結或人質症候群,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
  • 闢謠:打是親,罵是愛?父母虐待孩子的心理和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2、孩子屈從於暴力父母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又被稱為人質情結,是指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這個情感造成被害人對加害人產生好感、依賴性甚至協助加害人。被害人必須相信:自己要逃離加害人是不可能的。而且,專家發現這種症候群與家長和孩子的親子關係有關聯。進化心理學認為:新生嬰兒會自然地與最靠近的「有力成人」形成一種情緒依附,以最大化地讓周邊的成人幫助他獲得生存的可能性,而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就是從這裡發展過來的,這實際上是一種角色認同防衛機制。
  • 人也可以被馴化——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1973年8月23日,兩名有前科的罪犯Jan Erik Olsson與Clark Olofsson,在意圖搶劫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內最大的一家銀行失敗後,挾持了四名銀行職員,在警方與歹徒僵持了130個小時後,因歹徒放棄而結束。
  •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剖析權力與情感的隱秘聯繫
    在《以愛求生》一書中,迪伊·格雷厄姆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一詞,以此對父權制進行了分析。「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揭示了權力與情感之間的隱秘聯繫,也讓我們看到不對等的權力關系所具有的複雜的表現形式,以及反對不對等權力關係的艱巨性。「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源於發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一起綁架案。
  • 《兩隻老虎》聊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在新片裡,葛大爺扮演了一個被綁架的人質,但卻反客為主,綁架者反而成了「被綁架」、被利用的一方。劫匪為他做了一系列的事情。提到綁架者與被綁架者之間的「同盟」關係,就要談談一個常會被提到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 唐僧的母親被霸佔18年,卻不向宰相父親求救,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又稱人質情結或人質症候群,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加害者產生情感(同情、認同、依賴等),甚至反過來幫助加害者的一種情結。據心理學者的研究,情感上會依賴他人且容易受感動的人,若遇到類似的狀況,很容易產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對於本病,常採用心理治療。
  • 阿乙:我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患者
    [摘要]寫作它是綁匪,而我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患者。有時我覺得它還是一種癮,我是不能擺脫它的賭棍。阿乙說,寫作就像是綁匪,而他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患者。卡夫卡代表了一種逾越晶報:新書《陽光猛烈,萬物顯形》收錄的是你2011年至今寫的隨筆,這些文章通常是在什麼情況下寫就的?阿乙:我的寫作分兩塊,一塊是小說,一塊是小說之外。《陽光猛烈,萬物顯形》和此前的《寡人》就是後一種。
  • 《水滸傳》扈三娘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原來人也是可以被馴養的
    《水滸傳》裡有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梁山好漢李逵殺了扈三娘的一家人,扈三娘轉過頭嫁給梁山好漢王英,還和李逵稱兄道弟,絲毫不提報仇雪恨的事。而且在以後的日子裡,也沒發現扈三娘有報酬雪恨的跡象,這就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了,即便扈三娘害怕梁山的實力不敢出手,也沒必要死心塌地的和仇人稱兄道弟吧。
  • 舌尖上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多年來我都以高等級野菜愛好者自居,甚至一度有過念頭,開個以野菜為主打產品的飯店。當然,現在該念頭打消了。我之所以對野菜有這麼大興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小時候採過、吃過很多野菜。在10歲之前,我就比同齡的孩子認識多得多的野菜,這一特長讓我自豪。野菜給我的味覺記憶,也都是正面的,蒲公英的清苦,柳蒿芽的濃鬱,老牛錯的刺激……少說有三十種常見野菜,在春夏之交,輪番現於餐桌。
  • 讓他緘默的,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圖)
    失蹤4年的肖恩引發了許多疑問:肖恩並非處於完全被囚禁的狀態,卻從未嘗試過逃跑;肖恩可以自由打電話,卻從未試圖打電話聯繫父母;肖恩有很多獨自外出求救的機會,卻寧願與麥可·德夫林繼續「父子關係」。
  • 錢江晚報:衡水中學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原標題:衡水中學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12月3日的《鄭州晚報》用兩個整版的篇幅,刊登了調查報導《衡水中學:「高考夢工廠」裡的孩子們》,披露並質疑該校的管理、「教育」方式以及學生的不滿。   這是一篇可能挨耳刮子的報導。11月3日,教育界著名學者楊東平發表了一篇博文《假如我是衡水中學校長》。
  • 從勞榮枝法子英淺談「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和「邦妮和克萊德」症
    由於很多罪案題材的影視作品的表現,我們都知道了一個名詞,叫做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或者斯德哥爾摩效應、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直白的說法就是人質情結或人質症候群。這麼多的名字其實就說了一個事: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這個情感造成被害人對加害人產生好感、依賴性、甚至協助加害人。
  • 管理中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基於本體詮釋學的視角
    滿足哪些前提條件就會產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為了解答上述疑問,社會心理學家總結部分案例,研究出了一些相對普遍的條件。只要滿足這些條件,經歷下列情境步驟,大多數人都有可能成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受害者:(1)人質必須有真正感到加害者威脅到自己的生命。
  • 美國電影無人生還影評: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重口味愛情故事
    無人生還影評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愛情故事其實這部電影就是一個關於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重口味愛情故事,一個心理變態但卻勇敢追愛的怪大叔,喜歡把年輕漂亮的姑娘囚禁起來,還劃破自己的靜脈賭的就是認定小姑娘一定會救她。
  •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十問:我為什麼「愛上」傷害我的人
    在之後的新聞報導中,這個現象被稱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如何判斷受害人出現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有位研究人員這樣描述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現狀:「這個詞兒在新聞媒體中出現的次數可比醫療報告中出現的次數多多了。」
  •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十問:我為什麼「愛上」傷害我的人-虎嗅網
    在之後的新聞報導中,這個現象被稱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二、如何判斷受害人出現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有位研究人員這樣描述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現狀:「這個詞兒在新聞媒體中出現的次數可比醫療報告中出現的次數多多了。」
  • 李陽妻子kim,但願你沒有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斯德哥爾摩效應,又稱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或者稱為人質情結或人質症候群,是指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這個情感造成被害人對加害人產生好感、依賴性、甚至協助加害人。
  • 通過在漢代的兩個案例,淺析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讀到這裡,大鵬似乎明白了,在《三國演義》裡劉皇叔為什麼經常和關羽、張飛同榻而眠。閒言少敘,言歸正傳。有一次,伯淮和季江起了大早,去市政府辦事,結果遇見了土匪劫道。倆人本打算反抗一下,但一看對方有刀,就投降了。但土匪在搶完他們的財物後,就想殺人滅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