靦腆不是孩子的錯,而是你沒用對方法,3招讓孩子練就好口才

2020-08-20 聆慧音

身為寶媽,你是否經常遇見這些糟心的場面:


  • 帶孩子出去玩,遇見同齡人在玩遊戲,自己很想玩,但不敢參與進去,無從下手;
  • 走親訪友,孩子到了新環境,很靦腆,不愛講話,看起來很拘束,只會簡單粗暴命令式要求孩子如何做;
  • 在家是「大王」,在外秒變「小老鼠」。


為什麼孩子總是一遇到陌生環境就表現的畏畏縮縮的呢?吳瓊在《孩子一學就會的黃金口才課》一書中指出,孩子在社交中表現過分靦腆不是性格缺陷,而是因為缺乏社交技巧。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靦腆孩子也能表現得落落大方。



一、2種錯誤的社交引導方式


對於社交場景,你可能在生活中嘗試過很多方法。


1、第一種方式:當甩手掌柜。


孩子想和不認識的小夥伴一起玩,我只說「去吧」,直接把她推到前面,獨自面對。往往孩子無從下手,不知道如何進入。


2、第二種方式:自己死皮賴臉的衝在前面,給孩子鋪好路。


「媽媽,我想跟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一起玩堆沙堡......」

「好啊,來我帶你去」,於是,拉著孩子的手,徑直走到那群孩子面前說,「小朋友們,這個小妹妹想和你們一起玩,可以麼......」

「不可以」其中一個小朋友不耐煩的回絕。瞬間,讓我這個大人都無所適從。當然,我還是會厚著臉皮,繼續跟那群小朋友套近乎,直到他們接納了自己的孩子。



這兩種方式使用之後,你可以觀察下孩子,他並不是每次很開心,而且進入的非常尷尬和唐突,導致孩子始終沒有學會自己獨立去應對這樣的社交場面。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每一句話每一個行為對孩子的身心成長都是有益的。而成長中的社交問題,是始終貫穿我們人生的課題。無論是兒時的玩伴之交,還是未來的同事、合作夥伴之間的社交。正確處理社交問題對我們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3種靦腆孩子的社交引導方法


靦腆的性格,在社交活動中往往不佔優勢,常常因此失去很多成長和進步的機會。關於靦腆孩子的社交問題,書中總結了三點。


1、觀察與傾聽、提問,是加入同伴環境中的正確打開方式。


  • 觀察與傾聽,冷靜思考,俯視全局。


回想一下,從我們上學到就業再到結婚,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接觸著新環境,那麼作為我們家長,我們處理新環境時的方式是如何的呢?如果你是一名溝通能力很強的家長,或許已經洞察到,觀察與傾聽,對於新環境下迅速打開社交的重要性。沒錯,只有在新環境中,做到察言觀色,冷靜思考,俯視全局,才能夠迅速找到打開話題的突破口,快速融入新環境中。沒有這個環節,很多時候,打開的話題,就會很「冒失」,不恰當,不合時宜。


帶孩子去遊樂園,一群小朋友在沙盤裡堆城堡。這時候自己的孩子,二話不說,上去就開始把沙子往一起堆。這樣引來的結果是,"你誰呀! 幹嘛破壞我的城堡,討厭,我不喜歡跟你玩兒~」


這就是因為我們的孩子還沒掌握觀察與傾聽的技巧,「魯莽」的結果,就是讓新朋友越來越遠離自己,變成了新環境裡的「破壞大王」。



  • 抓住時機,學會提問,打破社交僵局。


試著陪孩子在一旁多觀察一會兒,觀察新環境裡的那些朋友在做什麼,找到那個比較喜歡溝通的,愛說話的新朋友,試著去詢問「你們在玩什麼」「我會玩這個,需要我幫忙麼」「可以一起玩兒麼」,用商量的語氣詢問,如果能為新朋友提供價值和幫助,他們會非常樂意你的孩子加入到其中。


抓住時機,也要找準時機,如果新的環境並不是令人很愉悅,或者兩個小朋友在吵架,這時候,可能就不適合再去參與進去。


2、孩子想參與陌生的同伴環境,家長可通過角色扮演社交場景來引導。


  • 示範步驟

家長明白了如何加入,並不代表孩子能夠按照我們要求的來做。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把這種社交技巧變成一種角色扮演的遊戲,來引導孩子參與進來。此時,孩子的接受程度可能會更加融洽自然。



有時候我們的要求和命令並不能換來孩子的聽從。按部就班的按照家長的思路來做,缺乏了一種獨立思考的步驟。如果在角色扮演中,沉浸式的場景,會激發孩子的一種主動思考。


舉個例子,孩子扮演「小猴子」,爸爸媽媽扮演正在一旁玩遊戲的「小松鼠」和「小兔」,根據孩子表現出的社交反應,我們做出相同的回應。假如第一種,孩子二話不說就過來一起玩。那麼家長就可以直接擺出「討厭、不喜歡,拒絕跟她玩的行為」。第二種,「小松鼠」和「小兔」正在為一件事爭執,此時「小猴子」是做出了什麼反應。


以上做出一系列錯誤社交示範後,接著由家裡的其他人,比如「奶奶」,來扮演「小山羊」,也想參與到「小松鼠」和「小兔」的遊戲中,「小山羊」用正確的社交技巧做示範,「小松鼠」和「小兔」表現出熱烈歡迎和接納,與之前「小猴子」的方法形成鮮明的對比。以此來間接教會孩子,怎麼做才能更快融入新的環境中,並且受歡迎。


到此示範步驟結束,孩子掌握了社交技巧。



  • 讓孩子練習


掌握了技巧之後,就要趁熱打鐵,讓孩子練習起來。讓孩子在反覆練習中,加深印象,並且習慣這種社交方式。練習的方式可以使用每天一次同樣類似的小遊戲進行,堅持一周,不斷鞏固加深。同時,帶孩子走出去,多一些與新朋友遊戲的機會。


3、遇見同伴間的社交衝突,家長可以通過繪本和「我」式陳述法引導。


  • 通過繪本幫助孩子自我了解

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個繪本《絕交》,講的是小兔和熊是森林裡最要好的朋友,可是突然有一天,不知道為什麼倆人要鬧絕交,雙方把送給彼此的東西全部都找了出來還了回去。但是一些曾經一起吃過的對方的食物,要還回去的時候,發現對方怎麼也做不出自己做給對方的味道。然後倆人又交對方做出曾經的味道,不知不覺中又和好了。



通過講述繪本故事,讓孩子從故事中找到生活中對應的場景,引導孩子友誼的可貴和衝突帶來的後果,同時,借書中的人物,了解對方的心理,化解心中的不悅。兔子了解了熊的用心,熊也了解了兔子的好意,化解了誤會,重歸於好。那麼生活中兩個小朋友的矛盾,我們是否引導孩子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呢?


這個自我了解的過程,會讓孩子從內心裡化解矛盾,心裡不生氣,沒有矛盾了,行為上就會做出行動。思維決定行為,從根本上解決不願溝通的問題。


  • 學會「我」式陳述法,幫助孩子積極表達


所謂的「我」式陳述法,其實就是同理心。


當孩子在不小心摔倒了,「你怎麼走路的,你怎麼這麼不小心,下次注意點兒」,和「我(感到)像自己摔倒了一樣,好疼是不是?」。前者更多的是一種指責,而後者會讓孩子感到關心。


這就是不同的語言帶來的不同的力量。當孩子通過我們的語言感受到尊重、理解、和接納時,孩子更願意去和我們傾訴和表達他們內心的想法,因為對於他們來說,他們是被關懷的。



寫在最後


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擁有一副好口才,而打開孩子的口才天賦的鑰匙就掌握在我們家長的手裡。在融入新環境這個關鍵的溝通技巧上,學會傾聽和觀察,找準時機,學會提問的技巧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引用角色扮演等遊戲和繪本故事、以及同理心來潛移默化讓孩子做出改變的。所謂的靜待花開,並不是在原地等待,而是悉心澆灌,花開自有期。



我是聆慧音,關於讀書、寫作、聲音、個人成長、育兒的話題,都可以私信找我聊聊!

相關焦點

  • 孩子口齒不清,100首繞口令練起來,就能練就好口才,父母必藏
    有位媽媽向小亞姐諮詢,她的孩子說話口齒不清,讓人聽得很費勁,久而久之孩子變得不愛說話,性格變得內向,自卑起來。看到這種情況她十分擔心,卻不知道如何是好?這位媽媽別擔心,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說話口齒不清,如果解決這個問題,孩子愛說話,就會主動交朋友,性格變得開朗起來。那麼要怎麼做呢?其實很簡單。
  • 孩子不愛吃飯?挑食?那是你沒用對方法
    自從孩子呱呱墜地起,父母就滿懷著愛與期待來撫養這個小小人。育兒路上可謂痛並快樂著,孩子在帶給家庭歡樂的同時,孩子成長每個階段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需要家長進行幹預,例如:孩子吃飯這件事。一提到孩子吃飯這件事,很多媽媽表示腦殼疼,明明已經使出渾身懈數,孩子卻在不好吃飯這條路上越走越遠。孩子吃飯就這麼難?那是你沒用對方法。
  • 練就好口才,為什麼要從孩子抓起?
    今天,我將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關於少兒口才教育的知識,以及擁有一副好口才對於我們孩子的重要性。好口才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當孩子第一次用不太清晰的童音叫出爸爸媽媽的時候,年輕的父母一定激動不已。身為父母,一定也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夠成為像甘羅這樣口才卓越的少年。
  • 100首經典繞口令,讓孩子練就好口才!一開口根本停不下來!
  • 暑假給孩子報一個口才班,讓孩子敢說、樂說,巧說,幫助孩子實現口語表達的新突破
    魯寧很羨慕那些口才好的同學,看著別人在講臺上侃侃而談時他心中無比衝動,他做夢都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這麼流利這麼清晰地去跟別人講話。  魯寧開始鍛鍊自己的口才,但由於方法不對,幾個星期過去了,似乎一點作用也沒有。魯寧很是氣餒。爸爸看到兒子委屈的樣子,對他說:「孩子,我知道你的想法,但是你先別著急,欲速則不達,你越是著急就越是達不到目的。
  • 孩子公眾場合發言陷入尷尬怎麼辦?卡耐基四維口才總結了5個方法
    這些名人與偉人為我們訓練口才樹立了光榮的榜樣,我們要想練就一副過硬的口才,就必須像他們那樣,一絲不苟,刻苦訓練,正如華羅庚先生在總結練「口才」的體會時說的:「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卡耐基四維口才認為,口才並不是一種天賦的才能,它是可以靠刻苦訓練得來的。古今中外歷史上一切口若懸河、能言善辯的演講家、雄辯家,他們無一不是靠刻苦訓練而獲得成功的。
  • 16種訓練口才的方法,家長一定要看
    很榮幸您能看到這篇文章,希望大家讀完以後運用到實踐中,一定能幫助到你。一、朗讀朗誦每天讓孩子朗讀文章或者詩歌十分鐘以上,堅持一個月你會發現很大的變化,不僅有利於孩子開發右腦,還有利於改變孩子自卑的性格。
  • 少兒口才培訓的7個簡單方法,足不出戶就能練口才
    自古以來,語言表達能力都被人們當做是一個人能力與才華的直接證明,諸葛亮舌戰群儒、蘇秦遊說掛六國相印都是有關口才出眾的故事。家長想讓孩子口才出眾,就要從「娃娃」抓起,通過完整的大口才訓練,可以讓孩子從說不清楚、不敢說話變得敢說話、會說話,避免孩子以後在與人交流時「吃虧」。如需接受完整的口才訓練可以聯繫金喇叭口才,這裡先為各位家長推薦七個簡單的口才訓練方法。
  • 學口才:要把握孩子口才教育的關鍵時期
    口才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正如孩子的成長發育要分為各個不同的階段一樣。能說短句,會用代詞你、我、他,開始接受母語所表現出的獨特的語法習慣,如:用感嘆句來表示感情,用疑問句詢問等。語言發育第四期(2.5歲至3歲)。這個階段孩子已經會使用複雜的句子,喜歡提問,稱「好問期」。完備期(3歲至6歲)。
  • 職場中如何告別嘴笨,練就好口才?做好這4點!
    導語:職場中如何告別嘴笨,練就好口才?做好這4點!你是否遇到過這種情況呢?那麼戰爭如何告別嘴巴練就好口才呢?做好下面四點:一、敢於大膽地表達自己。跟同事交流,或者聽同事交談時有自己的想法,一定要大膽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只有你敢說出來,才能慢慢培養你的說話能力,如果你連說的第一步都跨不出來了嗎?你的口才永遠無法練好!
  • 訓練口才技巧五大核心方法,給想練好口才的你
    當今社會口才對於人們來說已經越來越重要了,世界上許多有成就的人他們的口才都是出類拔萃的。有人會問了:好口才是天生的嗎?小編告訴大家好口才也是可以練成的,這裡給大家提供五點方法!1.練習大聲朗讀練習口才大聲朗讀是很重要,首先就要有大聲讀出來的自信,不要害羞,你才能進行好剩下的步驟。
  • 如何提高青少年孩子的演講口才
    雖然我們以及下一代從事語言工作的是少數,但我們都希望孩子們能夠具備良好的演講口才,在各種需要說話、表達、展示的場合,更加從容自信。社會上各種口才班、主持班、表演班,生意相當火爆,但有的孩子學了一兩年,也就學了一些繞口令,背了一些經典臺詞,離真正的全面表達還有差距。
  • 從不敢上臺講話到主持500人大會,掌握3個步驟,練就好口才
    二·如何克服羞怯畏懼的緊張心理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弱的缺點徵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3.自我暗示,練就強大氣場心理學家普拉洛夫認為:暗示的結果使人的心境,興趣,情緒,愛好,心願等方面發生變化,從而又使人的某些生理功能,健康狀況,工作能力發生變化。所以運用潛意識的力量,不斷的進行自我暗示,可以練就強大的氣場,讓你在臺上表現更加出色。
  • 演講與口才學會第七課丨王小平:如何練就一副好口才
    古今中外一切舌辯滔滔、能言善辯、口才出眾、口齒伶俐、善於交際的演講家,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後天的努力和苦練的基礎上,鍛鍊造就而成的。你自己都不覺得擁有好口才很重要,你說出來的話連自己都覺得不好,別人還怎麼認同呢?」好口才不是學會的,而是練會的,沒有人天生就口才好,沒有人天生就可以能言善道、脫口而出! 說話和其他能力一樣,是在後天通過良好的口才訓練方法,經過練習而得來的。
  • 如何培養孩子口才?
    善於表達、懂得溝通的孩子不僅可以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更能自信面對挑戰。  擔任兒童口才訓練講師多年的楊美貞提醒,父母師長可以用問話、引導的方式幫助孩子思考、表達,但不要直接告訴孩子如何介紹,要儘量讓孩子用自己的話來說,這樣才會自然。  黑幼龍則指出,自我介紹的要訣,其實就是要能簡短的說出自己的故事,讓人家記得你的名字,這個原則從小到大都適用。
  • 金喇叭少兒口才:孩子鍛鍊口才就是朗誦,那你就錯了!
    #演講口才#許多父母認為讓孩子參加口才課是為了讓他們的孩子學習如何以口才背誦。這是一個更單方面的視圖。朗誦只是教孩子如何標準說話和如何情感地閱讀文章。朗誦沒有孩子的「個性」。口才的訓練是不同的。孩子們不僅必須學習如何在情感上背誦,而且還必須客觀地表達自己並進行演講。
  • 少兒口才|父母如何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
    口才,不是藝術特長,是必須掌握的基本生存技能!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日益頻繁,良好的表達能力是現代人所必須具備的素質和能力。 那麼如何培養少兒口才表達能力,如果讓你的孩子在眾人面前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呢?
  • 怎樣才能把口才練好?豆瓜訓練這五招練出好口才
    怎樣才能把口才練好?豆瓜訓練這五招練出好口才。下面我們分別了解下這些方面應該如何訓練。  怎樣才能把口才練好?一:想不想說。  3. 多說自己感受深刻、感觸強烈的經歷。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人生中印象深刻的經歷,當我們想起這些經歷,或者說起這些經歷的時候很容易進入到當時的情境中去,把當時的情形狀態表現出來。這樣就很容易打動自己,也很容易打動聽眾。  怎樣才能把口才練好?二:敢不敢說。
  • 那是你沒用對方法,教你一招,比肯德基還酥糯鹹香
    小孩想吃薯條,很多家長並不願意製作給小孩吃,其一用油量大,其二油炸太油膩熱氣了,小孩一時吃過量就容易咳嗽生病,在現在特殊情況中更不能有,本期小鹿教大家無需下鍋油炸的薯條製作方法與掌握技巧,味道比肯德基還美味搶手。炸薯條太油膩?
  • 父母怎樣幫助孩子自己練成一副好口才,都要做好哪些方面的練習
    ,不是很重要,你是否是能說會道,也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說話時候,情緒是否是出於愛心在表達,情緒溫和、態度謙卑。這個是練就好口才的首要內容。有些人,確實很能說,甚至可以說到對方啞口無言,但是這個不是好口才的標準,即使對方沒有什麼可以說的了,但是心裡卻不接受你,不同意你說的。所以說,練習口才就是要說話者,首先要出於愛心去說話。那麼,這個時候,就要求,我們在說話之前,先問問自己,是否是出於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