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最近家裡養了一隻小狗,所以我經常關注養寵物的信息。我找到一個特別好的犬舍。
這是一對兄妹辦的犬舍。
哥哥大學畢業,工作了兩年,感覺也別不好。妹妹呢一直沒有上高中,賦閒在家。哥哥於是就和妹妹商議一起開犬舍,養狗。
農村裡,可以養雞養鴨養牛養羊養豬,但是不能養狗。大家會認為養狗是不務正業。甚至他們家的一個親戚,竟然指著鼻子說哥哥是敗家子。
還好他們沒有放棄,幾年過去了,犬舍逐步走上正軌。
不知道那個指著鼻子罵他們的親戚作何感想。
追求自己想幹的事情,就這麼難麼?
支持和理解,對一個走向理想的人的來說,真的無比重要。那是一顆定心丸。那是一劑強心針。即便不支持,也不應隨意打擊。
2

錢江晚報報導了一則新聞:
一位六年級的小學生,熱愛寫作,疫情期間,開設了一個公眾號,兩個多月更新十萬多字的小說。而且這已經是她寫作以來的第四部小說了。
這個小朋友在五年級的時候,就開始寫作了。當時她閱讀了大量的經典文學和網絡文學作品,突然萌發了這個想法,於是便和共同愛好寫作的小朋友一起寫起來。
雖然通往職業作家她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這朵後浪真的是敢想、敢做、自信、向上。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家長的鼓勵和支持。
她的母親對此是這樣說的:
「女兒靈氣十足、有思想主張、有氣概、有正義、邏輯性強。」
「潛藏著強烈的自我表達和深沉的年輕人的自信。」
「作為父母,我們能給予孩子的只能是儘可能多的關愛、陪伴和理解,在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質保障的同時,學會俯下「父母」的身段,與她暢談夢想、善良、勇敢,不斷擴大自己的認知邊界,變身傾聽者、規劃師、建議家,看到那股青春的火與光。」
3

多年前我們曾寫過一篇小學作文—《我有一個夢想》。
作文中,我們肆意暢想,長大後我想當一名醫生、老師、太空人、明星、還有的想過上超級便利智能化的生活,如今都已經實現了大半。
可是後來呢?我們以及我們的父母還是認為做一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掙錢多的、穩定的工作是比較穩妥和幸福的。慢慢的夢想就被擱淺在了歲月的沙灘上。
人到中年,時常心酸。於是又把夢想寄托在兒女身上。但當他們有了自己的夢想的時候,我們又輪迴般,認為不穩妥、不切實際了。
每一顆種子都有長成大樹的希望。即便他是一棵小草,是一朵小野花,它也能給大地,貢獻自己美麗的顏色。
所以,從現在開始,做一個支持孩子夢想的父母吧。當孩子向你說出他的夢想時,不要笑他年紀小,不切實際,也不要太過認真給其壓力。耐心的聽一聽孩子的心聲,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說不定,未來的他們,真的可以實現呢!
我是有路,育兒路上,攜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