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和丈夫只能活一個,你選誰?她回答12字,誕生一個罵人的成語

2020-12-20 騰訊網

說到成語,相信每個人都能隨口說出一兩個,並且很廣泛地應用在我們平時的溝通交流中。據悉成語最早的時候被稱作「成言」,出現在東漢時期,經學家鄭玄在《全後漢文》中記載的:「成言曰王后。」這裡的「成言」是「舊有之言」的意思。

真正出現成語這個詞是在南宋的話本《馮玉梅團圓》中,文中說:「這首詞末句乃借用吳歌成語。」和最早的「成言」都有「舊有的句子」的意思,所以現在的成語大都來源於古代,有寓言故事、歷史故事、神話故事等等。

成語歷史源遠流長,發展到今天可能變了味道

這些成語經過時間的演化和口口相傳,慢慢地脫離了原本的意境,被應用到了其他場合。有些是人們的斷章取義還有一些是人們的望文生義。

1)舉案齊眉

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後漢書·梁鴻傳》,用來形容夫妻互敬互愛,表示尊敬的意思。但這個詞是古代人發明的,它也比較適合古代的環境,如果搬到現代來,對現代的新婚夫婦進行祝福再用這個詞恐怕就不合適了。

文中記載:「每歸,妻為具食,不敢於鴻前仰視,舉案齊眉。」梁鴻的妻子給他遞飯菜的時候從來不敢仰視他,而是把擺好飯菜的小几案舉得和眉毛一邊高,恭恭敬敬地遞給他。古代男權社會,女子沒有社會地位,倡導的是三從四德,而如今男女平等,早已不再是古人那樣了。

2)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最早「為」讀wéi,是修養、修為的意思,這個成語是說如果一個人不能修為,那就愧對天地良心,被社會所不齒。後來不斷被人演化,更成了自私自利者的擋箭牌,到處宣揚要人人都為自己,來實現他們不擇手段的目的。讀作wéi,就賦予了這個成語比較積極的意義。

3)無奸不商

不奸詐就不能做商人?古人可沒有那麼不奸詐,而恰恰相反這個詞在古代是對商人的褒獎,是個褒義詞。古代的米商在做生意的時候,是用升或者鬥等容器來計量的,為了博得回頭客,他們會在鬥裝滿之後再多添點,讓鬥裡的米冒出尖來,因為無「尖」不商。後來被曲解成了「無奸不商」,並把這個奉為做生意之道,簡直天壤之別。

除了上述中說過被曲解的成語之外,還有一個成語也被後人曲解了,變成了專門指責女性的一個罵人的成語。

丈夫和父親只能活一個,女兒雍姬詢問母親,誕生了一個成語

據《左傳·桓公十五年》中記載,在春秋時期社會動蕩,表面看起來風平浪靜,國家統一,其實早已暗潮洶湧。在鄭國有個祭仲,從鄭莊公開始就對他比較信任,成為鄭國的重臣。鄭莊公死後他成為可以廢立國君的權臣,在當時祭仲可謂是「春秋第一權臣」。直到祭仲死後,齊國的齊桓公才敢出兵幹涉鄭國內政,足以見他的足智多謀。

鄭莊公死後,祭仲又輔佐了鄭昭公、鄭厲公。到了鄭厲公時,他忌憚祭仲的專擅權力,害怕威脅到自己皇位,所以暗中派了一個人準備殺了祭仲。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祭仲的女婿雍糾。雍糾接到這個任務後竟然欣然答應了,原來他一直是鄭厲公的心腹,刺殺自己的嶽父這樣的事情都能幹得出來,可見這鄭厲公和雍糾都不是什麼省油的燈。

雍糾先是臥底在祭仲身邊,娶了祭仲的女兒為妻,這樣就能贏得祭仲的信賴,他準備在郊外宴請祭仲然後再伺機下手。本以為天衣無縫的事情,沒想到被自己的老婆雍姬,也就是祭仲的女兒(婚前叫祭姬)知道了。

一邊是自己的父親,老公要去刺殺自己的父親,而另一邊如果要保住父親,老公肯定會成為眾矢之的。在這兩個人之中只能保一個,猶豫不決不知道站在哪邊的雍姬找到了母親,問母親丈夫和父親哪一個更親近。

母親說:「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於是雍姬就把雍糾準備暗殺父親的事告訴了祭仲。祭仲如許人也,以他的權勢和地位,雍糾自然被殺,而鄭厲公也逃離了鄭國。保住了父親,卻也失去了丈夫,雍姬也不知道自己做的對不對。

結語

這就是成語「人盡可夫」的由來,來自雍姬的母親,原意是任何男子都可能成為一個女人的丈夫,父親卻只有一個,怎麼能夠相比呢。這也是當時的社會環境決定的。不過後來這個成語就被斷章取義了,用來形容生活作風不檢點的女子,可以和所有的男人產生不正當關係,當自己的丈夫看待。

這與原本的意思相去甚遠,充滿了對女性的侮辱和貶低。不由得想起了「紅杏出牆」原本是描寫紅色的杏花穿出牆外,形容春色正濃,情趣盎然,卻被後人解讀為女子有外遇。這兩個成語都是對女性的褻瀆,實在令人感慨。

參考資料:《全後漢文》《馮玉梅團圓》《左傳·桓公十五年》

相關焦點

  • 父親丈夫只能活一個,選誰?母親給出答案,誕生一成語流傳2000年
    正所謂「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但是當父親和丈夫只能活一個的時候,想必誰也無法果斷地做出抉擇。在春秋時期的鄭國,就曾出現過類似的事件,當他的父親想要圖謀丈夫的王位時,雍姬在丈夫鄭厲公和父親祭仲之間,必須要做出一個重要的決定。
  • 丈夫和父親只能活一個,她的決定至今被人唾棄,還誕生了一成語
    丈夫和父親只能活一個,她的決定至今被人唾棄,還誕生了一成語大家都知道,戀愛是一件非常甜蜜的事情,如今,很多戀愛中的男孩都會被女友問一個問題,如果她和男孩母親同時掉進水中,男孩會救誰?這是一道偽命題,男孩無論選哪一個都是不正確的答案,所以男生通常會轉移話題。再者說,這是戀愛期間男女的玩笑話,可是大家知道嗎,歷史上的一位女子,卻真的面臨著這種兩難的選擇,她的父親和丈夫只能有一個人活下來,她的決定至今被後人唾棄,還誕生了一成語。古代女子生活的如何,要看她的家庭和嫁入的人家,而她嫁給什麼人,是由父母決定的。
  • 丈夫與父親只能活一個,怎麼選?她用一句話點透,從此誕生一成語
    想法是好的,但是具體實施計劃的人選卻讓鄭厲公犯了愁,選個生面孔吧,勢必會引起祭仲的警戒心,甚至連面都見不到;如果選個祭仲的身邊人,又不太把握,萬一人家將計劃洩露出去,豈不是把自己也賣了?最後,鄭厲公挑來挑去,最後選中了一個叫雍糾的大夫,為何?因為他是祭仲的女婿。(祭仲專,鄭伯患之,使其婿雍糾殺之。)
  • 父親和丈夫只能活一個,因為她的一個選擇,從此誕生了一個成語
    如果將歷史的悲劇全部歸咎於一個女子的頭上也是不公正,誰都不願在丈夫和父親之間被迫做選擇。雍姬琴瑟和鳴的婚姻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名女子,她叫雍姬。雍姬的父親祭仲給她安排了一門親事去嫁給雍糾作為妻子。雍姬和她的丈夫雍糾無話不談,經常會推心置腹的說一些心裡話,二人琴瑟和鳴,生活好不快活。
  • 女兒問母親:父親和丈夫誰更重要?回答後誕生一個成語,流傳至今
    女兒問母親:父親和丈夫誰更重要?回答後誕生一個成語,流傳至今流傳一直都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女生為了證明自己在男朋友心中佔的地位有多高,就會問當自己和他的母親一塊掉到水裡,會先救誰呢?我相信肯定是困擾了很多男性朋友,其實追溯歷史可以追到戰國時期,當時有發生了這樣的事,她的丈夫和父親必須選擇一個,她的選擇讓人意想不到,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女兒問母親:父親和丈夫誰更重要?回答後誕生一個成語,流傳至今。
  • 父親與丈夫僅能活一個,女兒難以抉擇,母親只用4個字令她豁然開朗
    這世界上最難回答的問題,除了「母親與妻子掉進水裡先救誰」,還有「父親和丈夫只能活一個選擇誰」。這個終極難題,歷史中還真的有人遇到過,而她的選擇被議論了千年,對錯卻仍未有定論,還因此誕生了一個流傳至今的成語——人盡可夫。
  • 丈夫與父親只能活一個,怎麼選?她用一句話解決,從此多出一成語
    愛情和親情哪個分量更重?相信這個問題對於現代人而言很難回答。正如情侶間那個永恆的問題「母親和女友掉水裡先救誰?」,手心手背都是肉,任何男同胞都難以在其中做出抉擇。不過,在階級分明的古代封建社會,解決這個問題的邏輯顯然簡單得多。
  • 父親與丈夫必須死一個,如何選?此女一席話解決,從此誕生一成語
    ——《左傳桓公十五年》如今,有很多女生在談戀愛時喜歡問男生的一句話就是「我和你媽同時掉進水裡了,你先救誰」,這個問題讓很多男生不知道怎麼回答,那麼要是男生問女生這個問題,女生該怎麼回答呢?我相信在現在都有很多女生束手無策,更不用說是在古代的封建社會。
  • 父親與丈夫只有一人能活,選誰?她用8個字解決,從此多了一成語
    原來,她出嫁之後,她的父親與丈夫反目成仇,而她手握一個重要的信息,可以決定讓誰活著,這是一個很無奈的選擇,是你的話,該怎麼選呢? 姬女的父親,是鄭國地位舉足輕重的大人物,卿大夫祭足。祭足有智謀,很受鄭國國君鄭莊公重視,他輔佐鄭莊公成為春秋「三小霸」之一,讓鄭國變得強大。美中不足的是,鄭莊公的兒子們都沒有老爹厲害。
  • 丈夫和父親只能救一個,救誰?千年前一女子給出答案誕生一成語
    「人盡可夫」是一個很出名的成語,現在很多人都用它來形容那些行為不檢當,和所有男人都可以上床的放蕩女子。不過,這個成語的本意,其實是指一個女子,人人都可以當她的丈夫,但父親是骨血的關係,只有一個,所以丈夫不能和父親相比。
  • 丈夫和父親必須死一個,女子做出選擇卻被罵千年,後誕生一成語
    在我國歷史文化中,不管是一個詞還是一句話,都有它特殊的含義,而每一個成語的由來,都會有一個典故。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典故,是發生在春秋早期的故事,而誕生的成語,現在也成了形容女子不檢點的貶義詞。其實這個典故,也是一個有關於孝道的故事,女子在丈夫和父親之間做出選擇,結果被罵千年。
  • 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咋選?女子用1句話解決問題,誕生一成語
    很久之前,在網絡上就流行一句靈魂拷問,女生問男生:「你媽和我同時落水,你先去救誰?」很多人面對這個問題,都是思來想去,因為這個問題實在是需要高情商才能解決,如果碰到一個「鋼鐵直男」,多半家裡的榴槤就要用來跪著使用了。
  • 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女子這樣選擇被罵千年,由此誕生一個成語
    大家經常會聽到,也許有些女孩子問自己的男朋友 "如果我與你媽媽掉進河裡,你先救你媽媽還是先救我?"這個問題若問到哪個 男性的小朋友的頭上,回答起來都是很吃力的!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就是把上面的那個問題放在一個女子的面前,看看她是如何選擇的?
  • 女子救下父親,卻害死了丈夫,誕生一個爭議千年的成語
    宋莊公做人的原則很簡單,誰不給他面子,他就讓誰不好過。於是,以請吃飯喝酒為名,把蔡仲騙到宋國,酒過三巡之後,宋莊公下令把蔡仲拿下,並對他說:「你現在有兩個選擇,要麼改立公子突為國君,要麼我現在就殺了你。」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蔡仲選擇前者。
  • 老公和老爹只能活一個你咋選?女子的答案被罵千年,還誕生一成語
    如今的女性婚後總會問丈夫一個問題:「假如我和你媽同時掉到了水裡,而且還都不會遊泳,你會先救我還是先救婆婆?」然而同樣是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放在古代那這個女人就等著被浸豬籠吧,古代人重視孝道這是誰也越不過去的。
  • 老公和父親必須死一個,她選了父親,結果被人辱罵
    老公和父親必須死一個,她選了父親,結果被人辱罵丈夫和父親必須死,你只能救一個,你會救誰?這個問題真的像你的妻子和你的母親都在河裡,你選擇哪一個,但後者的問題通常是在我們開玩笑的時候說的,並不是真的只能救一個,前者是一個真正的問題。
  • 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選誰?此女用一句話解決,從此多一新成語
    對於不少丈夫而言,媽和妻子掉進河裡先救誰的問題,已經成為了千古難題,但是玩笑歸玩笑,在兩千年前,有一名叫做雍姬的女子,卻真實地面對一個困境,那就是父親和丈夫「掉河裡」先要救誰的問題,她又是如何選擇的呢?首先讓我們來看看這是怎麼一回事情。
  • 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選誰?此女的選擇誕生一成語,現家喻戶曉
    父親和丈夫只能選其一,你會選擇哪一個?這道題對於男性來說是不是有點眼熟,沒錯,這就是母親和妻子的原版題。儘管很多人會覺得這道很無聊,但是在歷史上,一名女子卻真實地面臨過這種難以抉擇的尷尬處境。
  • 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咋選?此女用一句話解決,自此誕生一成語
    酒足飯飽之後,雍糾也就心滿意足地回到家中,妻子雍姬看他紅光滿面就不免詢問幾句,丈夫對自己的愛妻甚是信任,加上酒精的作用,竟然把所有計劃全盤託出。雍姬一聽這還得了,這不是要把其父親置於死地嗎?於是她馬上起身,準備把事情告訴父親。可是還沒出房門她就停住了。
  • 丈夫和父親必須死一個,怎麼選?此女選擇受讚揚,還創造了一成語
    網絡上有這樣一個段子,說的是情侶在戀愛期間,女孩幾乎都會問男朋友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我和你媽媽同時掉進了水裡,你會先救誰?」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如果回答先救女朋友,就意味著不孝;如果先救媽媽,那女朋友估計也會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