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和丈夫只能活一個,因為她的一個選擇,從此誕生了一個成語

2020-12-20 史書雲海

在中國古代的倫理綱常來說,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首孝悌,意思是要聽從父母、兄長的話。如果將歷史的悲劇全部歸咎於一個女子的頭上也是不公正,誰都不願在丈夫和父親之間被迫做選擇。

雍姬琴瑟和鳴的婚姻

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名女子,她叫雍姬。雍姬的父親祭仲給她安排了一門親事去嫁給雍糾作為妻子。雍姬和她的丈夫雍糾無話不談,經常會推心置腹的說一些心裡話,二人琴瑟和鳴,生活好不快活。但是一切都在暗潮湧動地改變著。

雍姬的父親祭仲引來殺身之禍

她的爸爸祭仲是戰國時鄭國的大臣,祭仲是鄭莊公的左膀右臂,他權傾朝野,而在鄭莊公去世以後,祭仲又輔佐鄭莊公的兒子鄭厲公坐上皇帝的寶座。一般來說,皇帝都會對輔佐自己的大臣非常器重,可是鄭厲公卻不這樣想,他非常記恨祭仲,因為祭仲權傾朝野,很多國家大事鄭厲公都不能自己做決定,還要看祭仲的眼色行事。鄭厲公沒有皇帝的實權,只有虛名,所以他不得在平時裝出一副溫順的樣子,可是實際上,他卻謀劃著想將祭仲除掉。

有一天,鄭厲公傳召雍糾入朝議事,鄭厲公的目的是接近雍糾,從而找到機會,能將祭仲除掉。雍糾作為祭仲的女婿,平日裡自然有很多機會接觸祭仲。鄭厲公大擺宴席款待了雍糾,他們豪吃豪飲,酒過三巡以後,鄭厲公像雍糾抱怨起祭仲平日來目無王上的所作所為,未曾想雍糾,也抱怨起了他在家裡一人獨大、為所欲為,完全不把自己放在眼裡的行徑。二人一拍即合,當即決定設計來剷除祭仲。鄭厲公在雍糾面前耳語了一番,把計策告訴了他,並叮囑他,此事萬不可讓第三個人知道,以防功虧一簣。

雍姬的丈夫雍糾洩露秘密

可是雍糾回到家中,看到妻子卻把此事告訴了妻子,他想讓妻子站在自己的角度支持他除掉父親。雍姬作為一名傳統的女性,聽聞此言大吃一驚,慌忙錯亂,不知如何是好,她將此事告訴了自己的母親,請母親幫自己抉擇。雍姬對母親說,自己的丈夫打算和鄭厲公密謀將父親約到戶外去參加宴席,然後在宴席上趁機動手除掉父親。這個計謀他們已籌劃許久,自認為完美無缺、萬無一失,並且實施計謀的時間就快到了。母親聽後大怒,對她說: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意思就是告訴她,你的丈夫可以有很多選擇,而你的父親只有一個人,這怎麼可以相提並論呢。於是雍姬在離開母親的時候,特意提醒了父親最近要多加小心,提防雍糾。

雍姬的父親祭仲得知真相

隨後她的父親祭仲派人調查自己女婿,多方打聽,得知了鄭厲公和雍糾的這個計謀。祭仲怒髮衝冠,他當即決定派人絞殺雍糾,並且把他的屍首懸掛起來,鄭厲公得知此事敗露,連忙敗走捨棄王位。後來鄭厲公得知此事洩露的原因竟是因為雍糾把秘密告訴了雍姬,他扼腕嘆息。他認為,女子不應插手家國大事,只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可以。雍糾最終因為秘密告訴妻子而引得殺身之禍,也是自己咎由自取。

祭仲抓了幾名下人,在嚴刑拷打下得知了鄭厲公和雍糾想密謀除掉自己的陰謀。在遇到危難或者災禍時,應捨棄丈夫,首先保全自己的父親。雍姬保全了自己的父親,但是永遠失去了丈夫,她的人生也是悽慘不完整的。

悲劇背後的思考

雍糾作為祭仲的女婿,卻密謀將計重除掉,這也是違反倫理綱常的體現,雍姬此選也是無可奈何。「人盡可夫」,這個成語就是出自於上面的這個故事。「人盡可夫」,現代引申義為女子生活隨意,許多人都可以做她的丈夫,但是實際上從它的出處來說並不是這個意思。這個詞的本意是你的丈夫可以有很多選擇,但是父親只有一個,丈夫無法與父親相提並論。

鄭厲公凡事都要籤過問祭仲,聽從他的意思來辦事兒,選他的親信作為重臣,時間一久,他越來越難以忍受祭仲對自己的控制。鄭厲公認為,只有除掉繼祭仲自己才能真正的掌握朝野大權,他再也不想做一個傀儡皇帝,一切都聽命於祭仲了。

在這件事情中,祭仲、鄭厲公和雍糾三人都有過錯,首先祭仲沒有遵從臣子的本分,並不尊重君王,不聽從君王的安排,個人權力欲望極強。但在鄭厲公的方面來說,他並沒有對輔佐自己坐上王位的祭仲心存感激,他完全可以使用一些其他更好的計謀來解決此事,可是他卻密謀除掉祭仲,最終引得自己失去了王位。而雍糾,它作為祭仲的女婿,卻不顧倫理綱常,要除掉祭仲,這種行徑也是不能被世俗所接受的。雍姬的日子也並不好過,丈夫死後,她也備受世人的指點,可是她在丈夫和父親之間無法做出一個兩全的選擇。

反觀歷史,千年之後的清朝,順治帝在處理攝政王多爾袞的問題上就處理的要比此事高明得多,他一方面剷除了多爾袞這個權傾朝野的威脅,另一方面將天下大權納入囊中,保證了清朝數百年以來的統治。因此,作為一國的國君,首先應當以計謀行事,而不應全將希望寄託於某一個人身上,這是非常不明智的。

結語

將來,我們在聽到看到「人盡可夫」這個成語的時候,是不是也會想起她背後的這個悲傷的故事,凡事都具有兩面性,這個社會應該對女子多一些寬容。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我們要為女性創造更多公平的條件,讓女性公平地參與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使她們得以發揮所長來促進社會發展,這樣我們的世界才會更加和諧。

本文由歷史集談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丈夫和父親只能活一個,她的決定至今被人唾棄,還誕生了一成語
    丈夫和父親只能活一個,她的決定至今被人唾棄,還誕生了一成語大家都知道,戀愛是一件非常甜蜜的事情,如今,很多戀愛中的男孩都會被女友問一個問題,如果她和男孩母親同時掉進水中,男孩會救誰?這是一道偽命題,男孩無論選哪一個都是不正確的答案,所以男生通常會轉移話題。再者說,這是戀愛期間男女的玩笑話,可是大家知道嗎,歷史上的一位女子,卻真的面臨著這種兩難的選擇,她的父親和丈夫只能有一個人活下來,她的決定至今被後人唾棄,還誕生了一成語。古代女子生活的如何,要看她的家庭和嫁入的人家,而她嫁給什麼人,是由父母決定的。
  • 父親和丈夫只能活一個,你選誰?她回答12字,誕生一個罵人的成語
    丈夫和父親只能活一個,女兒雍姬詢問母親,誕生了一個成語 據《左傳·桓公十五年》中記載,在春秋時期社會動蕩,表面看起來風平浪靜,國家統一,其實早已暗潮洶湧
  • 丈夫與父親只能活一個,怎麼選?她用一句話點透,從此誕生一成語
    與此相關,愛情與親情也是一樣,一邊是陪伴自己前半生的人,一邊是陪伴自己後半生的人,如果要在二者之中做出選擇,真的是難如登天。這時候有人會說:小孩子才做選擇,大人全都要。這句話說說也就罷了,要知道在封建時期,普通臣民哪有什麼選擇權,唯一能做的就是決定取捨。
  • 父親丈夫只能活一個,選誰?母親給出答案,誕生一成語流傳2000年
    正所謂「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但是當父親和丈夫只能活一個的時候,想必誰也無法果斷地做出抉擇。在春秋時期的鄭國,就曾出現過類似的事件,當他的父親想要圖謀丈夫的王位時,雍姬在丈夫鄭厲公和父親祭仲之間,必須要做出一個重要的決定。
  • 丈夫和父親必須死一個,女子做出選擇卻被罵千年,後誕生一成語
    在我國歷史文化中,不管是一個詞還是一句話,都有它特殊的含義,而每一個成語的由來,都會有一個典故。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典故,是發生在春秋早期的故事,而誕生的成語,現在也成了形容女子不檢點的貶義詞。其實這個典故,也是一個有關於孝道的故事,女子在丈夫和父親之間做出選擇,結果被罵千年。
  • 父親與丈夫必須死一個,如何選?此女一席話解決,從此誕生一成語
    而在那個要求女子三從四德夫唱婦隨,與丈夫共同進退的年代,她們遇到這個問題該如何自處呢?然而在那個時代就有一位女子遇到了這個問題,她不但解決了這個問題,而且還留下了一段佳話,「人盡可夫」這個成語便是出在名為雍姬的姑娘身上,她的故事可以概括為「父親與丈夫必須死一個,如何選?此女一席話解決,從此誕生一成語」。
  • 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女子這樣選擇被罵千年,由此誕生一個成語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就是把上面的那個問題放在一個女子的面前,看看她是如何選擇的?一邊是自己深愛的丈夫,另一邊是疼愛自己的父親. 春秋戰國時期,有個女子叫雍姬,父親祭仲是當地一個小有名氣的人,深受鄭莊公的器重,雖然她是個女子,可是父親對她卻是百般寵愛,而她的夫君雍糾也非常的優秀,婚後感情生活甚是幸福恩愛.
  • 父親與丈夫僅能活一個,女兒難以抉擇,母親只用4個字令她豁然開朗
    這世界上最難回答的問題,除了「母親與妻子掉進水裡先救誰」,還有「父親和丈夫只能活一個選擇誰」。這個終極難題,歷史中還真的有人遇到過,而她的選擇被議論了千年,對錯卻仍未有定論,還因此誕生了一個流傳至今的成語——人盡可夫。
  • 丈夫與父親只能活一個,怎麼選?她用一句話解決,從此多出一成語
    這位女性叫雍姬,她是春秋時期鄭國權臣祭足的女兒。根據《左傳·桓公十五年》記載,在公元前700年,鄭國國君鄭厲公因為忌憚祭足在朝野中的勢力,想要藉機除掉他。但由於祭足並沒犯下什麼罪行,只能暗中派人刺殺祭足。想要刺殺祭足,自然是要找他身邊最親近之人。於是,鄭厲公找到了祭足的女婿雍糾。
  • 丈夫和父親只能救一個,救誰?千年前一女子給出答案誕生一成語
    「人盡可夫」是一個很出名的成語,現在很多人都用它來形容那些行為不檢當,和所有男人都可以上床的放蕩女子。不過,這個成語的本意,其實是指一個女子,人人都可以當她的丈夫,但父親是骨血的關係,只有一個,所以丈夫不能和父親相比。
  • 女子救下父親,卻害死了丈夫,誕生一個爭議千年的成語
    原本鄭莊公在周王朝有不錯的職位,結果被周桓王剝奪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從此鄭莊公與周桓王結下梁子,更拒絕朝覲。周桓王感覺受到羞辱,親率大軍討伐鄭國,祭仲奉命抵抗,結果輕鬆取得勝利,還把周桓王射傷。由此可見,祭仲的能力還是很強的,否則也成不了權臣。
  • 女兒問母親:父親和丈夫誰更重要?回答後誕生一個成語,流傳至今
    女兒問母親:父親和丈夫誰更重要?回答後誕生一個成語,流傳至今流傳一直都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女生為了證明自己在男朋友心中佔的地位有多高,就會問當自己和他的母親一塊掉到水裡,會先救誰呢?我相信肯定是困擾了很多男性朋友,其實追溯歷史可以追到戰國時期,當時有發生了這樣的事,她的丈夫和父親必須選擇一個,她的選擇讓人意想不到,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女兒問母親:父親和丈夫誰更重要?回答後誕生一個成語,流傳至今。
  • 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咋選?女子用1句話解決問題,誕生一成語
    一邊是不愛她,一邊是不孝順,即使你不會遊泳,她都得說假如你會。聰明的人會說:「我救離我最近的那一個」,滑頭的人說:「先救父母,然後殉情」,老實的則支支吾吾,無法給出答案。人生,其實就是在解決不同的矛盾,轉化各種的問題,在這過程當中,才慢慢地走向理智和成熟。古人們也曾面臨如何去抉擇的難題,比如「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到底如何選擇?《左傳》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女子用一句話解決,從此還誕生出一個成語。
  • 老公和親爹必須死一個,女子的選擇被罵千年,由此誕生一成語
    在古代,女子出嫁從夫,一般都是和夫家一起居住,但女性地位低下。出嫁後不僅要溫順賢惠,還要侍奉公婆,所以說婆媳矛盾才會根深蒂固。除了婆媳關係以外,古代的翁婿矛盾也不少。曾經有一個女子面臨千古難題,老公和親爹必須死一個兒,女子的選擇被罵了千年,並且由此誕生了一個耳熟能詳的成語。
  • 親爹和夫君只能存活一個,女子做出的選擇遺臭萬年,留下一個成語
    導語:親爹和夫君只能存活一個,女子做出的選擇遺臭萬年,留下一個成語說起古代的女人地位是非常的低了,也是非常可憐的。畢竟自從古代開始,就一直存在著男尊女卑的思想。無論女人有沒有能力都是在家要靠著父親,出嫁之後要靠著丈夫的。
  • 父親與丈夫只有一人能活,選誰?她用8個字解決,從此多了一成語
    這位女子的身影活躍在《史記》、《左傳》等史書資料中,她的一個選擇,直接改變了鄭國的命運。原來,她出嫁之後,她的父親與丈夫反目成仇,而她手握一個重要的信息,可以決定讓誰活著,這是一個很無奈的選擇,是你的話,該怎麼選呢? 姬女的父親,是鄭國地位舉足輕重的大人物,卿大夫祭足。祭足有智謀,很受鄭國國君鄭莊公重視,他輔佐鄭莊公成為春秋「三小霸」之一,讓鄭國變得強大。美中不足的是,鄭莊公的兒子們都沒有老爹厲害。
  • 丈夫和父親必須死一個,女子做選擇後被罵千年,還因此誕生個成語
    雍姬就是那個腐朽時代裡面的陪葬品之一,她曾因一個問題非常的困擾,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下這個讓雍姬兩難的問題。回到家裡,雍姬發現丈夫神情不對,就詢問丈夫發生了什麼事?沒想到雍糾對妻子也沒有任何的設防,對雍姬全盤託出。雍姬聽後,大驚失色,她考慮自己是否應該告訴父親,可是雍姬又轉念一想,如果自己把這個計劃告訴父親的話,那丈夫該置於何地呢?她心裡很清楚,如果父親知道,雍糾必死無疑。
  • 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選誰?此女的選擇誕生一成語,現家喻戶曉
    父親和丈夫只能選其一,你會選擇哪一個?這道題對於男性來說是不是有點眼熟,沒錯,這就是母親和妻子的原版題。儘管很多人會覺得這道很無聊,但是在歷史上,一名女子卻真實地面臨過這種難以抉擇的尷尬處境。
  • 父親和老公必須死一個,怎麼選?此女一句話解決,從此誕生一個成語
    春秋時期,一位名叫雍姬的女子曾面臨「夫父落水先救誰」的質疑,兩個她最愛的男人,必死無疑,雍姬被迫做出選擇。這得從他的父親祭仲說起。 祭仲是春秋時期鄭國的一位大臣。他生於鄭武公二十七年(公元前744年)。吳公死後,鄭莊公繼位。此時,祭仲成為鄭公的心腹和右臂,幫助他治理國家。鄭莊公死後,祭仲幫助兒子們登上了帝王的寶座。
  • 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選誰?此女用一句話解決,從此多一新成語
    對於不少丈夫而言,媽和妻子掉進河裡先救誰的問題,已經成為了千古難題,但是玩笑歸玩笑,在兩千年前,有一名叫做雍姬的女子,卻真實地面對一個困境,那就是父親和丈夫「掉河裡」先要救誰的問題,她又是如何選擇的呢?首先讓我們來看看這是怎麼一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