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時期的孩子最該學到規則和紀律

2020-09-21 育鄰人


育鄰夢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面對有且僅有一次不可逆的成長機會人生學習成長該作何選擇,幼兒園時期的孩子到底該學習什麼呢?在教育主管部門明確要求幼兒教育不可小學化的大背景下,幼兒園該如何輔助孩子們的學習成長呢?

健康成長是最美童年

呵護好孩子們的身心健康

幼兒園時期,孩子最該學到什麼?就如同問該如何照看幼苗、如何給房建工程做地基?健康是一切人類學習成長活動的基本前提,失去了身心健康這個基石一切成長都將歸零。幼兒園時期的孩子多不具備獨自行動能力,他們的很多成長活動需要在家長或者老師的監護下才能安全的完成。

人們通常將老師比作「園丁」,幼兒園更是園丁中的園丁。幼兒園孩子的活動幾乎不能離開老師的視線,要確保孩子們的成長活動形式安全、確保孩子們的身體健康不受傷害;幼兒園的孩子正處於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孩子的社交、語言、觀察等綜合能力都會快速提升。因此,幼兒園需要多引導孩子們開展集體性學習成長活動,讓孩子們能夠體驗到同伴之間的親密友誼、讓每個孩子都有通過語言展示自己的機會、讓每個孩子都能夠敏銳的察覺到生活周圍各種附屬物品的存在。

幼苗最怕外部傷害、地基最怕承載力不夠,幼兒園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引導孩子適應群體性集中學習成長,引導孩子逐步適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吃飯、自己入廁、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選擇自己信賴的朋友......

有規律的幼兒生活

引導孩子遵守作息規則和紀律

孩子是家庭生活的核心,家庭生活中幾乎所有資源都為孩子的成長需求服務。因此,家庭生活的一切規則都遵照孩子的成長需求,比如餓了提供食物、困了就給睡覺、不開心了給個擁抱哄一哄......當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後,這些事情都會變得越來越有規律。孩子們的餐食會有相對統一的時間、遊戲活動需要按節奏有計劃的進行、午睡有了統一的時間安排、有孩子不開心了也不可能時刻獲得擁抱安慰等等。引導孩子遵守作息規則和紀律是幼兒教育一項重要的職責,適應社會作息規則和紀律也是人生學習成長活動的重要基石。

197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有記者問其中一位:&34;這位白髮蒼蒼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平靜地回答:&34; 記者感到非常驚奇,又問道:&34;諾貝爾獎獲得者微笑著回答:&34;

從集體中學習,學成之後回饋集體

賦予孩子適應社會生活的基本技能

一個人需要習得多種技能才能滿足適應社會生活的基本需求,這些能力包括社交能力、運動能力、學習能力、觀察能力、思考能力......這些能力當中很多都是童年時期養成兒影響每個人一生的,並且某些能力是童年形成之後就再難重新「改造」,比如社交能力。今天,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單身一族,其根源就是童年沒有過好、沒能養成適應群體生活的社交能力。

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就如同幼苗之於參天大樹、地基之於百米高樓,幼苗長歪了就再難成才、地基不牢固就難以支撐起百米高樓。同樣,沒有良好適應社會能力的孩子很難走好人生路。因為,每個人的成長都需要從社會中獲取成長養分,個人能力也只有融入社會大家庭才能呈現出價值。

9月11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

方案明確了六項重點任務:

一是加強防治知識宣教。要求試點地區加強部門協作,採用多種宣傳手段和渠道,廣泛開展抑鬱症防治知識科普宣傳。

二是開展篩查評估。要求醫療衛生機構、體檢中心、高等院校等通過線上線下多種形式,開展抑鬱症篩查。

三是提高早期診斷和規範治療能力。要求婦幼保健院、中醫院等開設精神(心理)科,加大對非精神專科醫院醫師的培訓,提高抑鬱症識別和診療能力。

四是加大重點人群幹預力度。針對青少年、孕產婦、老年人、高壓職業人群,分別提出心理健康服務措施。

五是強化心理熱線服務。要求將心理援助熱線建設成為公眾進行心理健康諮詢、求助、疏導、危機幹預、轉介的便捷平臺。

六是及時開展心理幹預。要求各地建立健全專業化心理危機幹預隊伍,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及時組織開展心理疏導和心理幹預。

社會中「自閉」、「抑鬱」患者之所以越來越多,成為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殺手」,其根源就在城鎮化、「精養」化之後的孩子缺少了童年提升社交能力的基礎環境。「在家小老虎、在外小老鼠」已成為越來越多孩子學習成長的真實寫照,從這個即將實施的方案中我們不難發現因「養好自家孩子」所引發問題的嚴重性。但是,這個解答方案卻實實在在屬於治病思維。因此,我們不禁要問為何不能從根源上去解答呢?又為什麼不能從城鎮建設這個更高層面去解答呢?其實,解決孩子可能患上「抑鬱症」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增加促進人際互動的文化設施建設,比如建設更多公共小區型文化活動中心、兒童中心,讓成長落地到現實社會交往中而不是被電子產品所替代。

關於社會發展的基礎建設,我們建設了全國性鐵路網、高速公路網、輸變電網等服務與國民經濟建設的網絡;建成了國際一流的小學、中學、大學。但是,唯獨沒有建設成與輔助孩子們童年學習成長相配套的社會性文娛設施,人口老年化、少子化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社會發展建設所面臨的最大阻力。然而,要在不影響社會發展建設的同時解決好贍養老人、撫養孩子這一重大社會性難題就必須建立起全國性助老、扶小長效機制,集中社會之力化解家庭育小和養老難題。

育鄰人使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練和顧問。

育鄰人願景:讓天下沒有難育的小、沒有難養的老。

孩子的成長如同百年大樹,需要經歷風雨。對於父母來說,需要您有足夠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護。在很多人為陪伴孩子而選擇回家時,我選擇來北京做一項陪伴更多孩子的事業——育鄰人:以鄰裡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探索一套以鄰裡互助方式化解「獨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難題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業,與家長一起「量身定製」孩子的成長計劃,為孩子們提供遊戲、合作、共享成長空間......即社區鄰裡教育服務生態圈。


相關焦點

  • 簡談學堂 | 在幼兒園時期,孩子應該學到哪些?
    但是,我們是否真正了解幼兒園的開辦是為了讓孩子學到些什麼呢?人們也開始更加注重對後代的培養,尤其是在幼兒園階段,大部分家長擠破了頭都希望能夠把自己的孩子送進教育水平更加高的學校。這是人之常情,但是,當我們靜下心來仔細思考,將孩子送進高水平的學校,孩子就會更加優秀嗎?我想,答案並不總是肯定的。因此,更加重要的是我們應該考慮這所學校能夠讓我的孩子學到什麼。
  • 孩子在幼兒園究竟學什麼最重要,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回答!
    每當放學時,家長接到蹦蹦跳跳的孩子總會問:「你今天學了什麼?」 如果孩子回答,學了兒歌、畫畫、數數、故事等,家長就會覺得心滿意足,認為孩子這一天收穫滿滿,沒有虛度;如果孩子什麼都回答不出,家長總會心生不悅,甚至會向老師抱怨:「孩子在幼兒園學了什麼?
  • 早教班和幼兒園有什麼區別?家長該如何選擇?
    幼兒園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孩子的能力,鞏固嬰兒與父母之間的關係,發展嬰兒的智力和潛能等,並不能從根本上替代嬰兒在幼兒園學到的習慣和人際關係。此外,早教班的興起主要是民營企業,早教班的水平也不均衡。許多早期教育課程價格昂貴,不適合普通家庭。
  • 養育 | 孩子說不聽、教不動怎麼辦?——從紀律到自律,孩子的規則教育如何做?
    即席演講的勝負關鍵之一在於構思大綱的速度,一般人可能要花半小時,郝妮爾只需5分鐘,「沒經過有紀律的練習是辦不到的,」她的國文老師胡德生說。吉米‧柯林斯(Jim Collins)在《從A到A+》中寫到,紀律是一種持續不變、日積月累的模式和精神,這也是企業或個人能夠成功的最重要原因。
  • 在幼兒園時期孩子要不要學算數和拼音
    在幼兒園階段,孩子要不要學習算數和拼音,大家各說各有理,今天我就從個人經驗來說說。我家孩子也是和大家一樣從小望子成龍,從小就讓他聽英語歌曲,看英語動畫,孩子好長一段時間養成了說英語的習慣。但好景不長,由於環境中無法和孩子整天用英語交流,慢慢的全都忘掉了。算數也是,教了孩子好多加減乘除,但基本上沒多大用處。
  • 一年過去了,孩子在幼兒園學到了什麼?
    轉眼臨近學期末了最近老師們肯定都在忙著寫評語、總結、成長檔案吧每年這個時候呀除了怕園長不滿意自己的總結就是怕家長那句「老師,這學期我家孩子到底學了些啥?」確實,在有的家長眼裡幼兒園不教拼音寫字、不練英語數學一學期下來就在玩遊戲真的不清楚孩子學到了什麼今天,我告訴家長們在幼兒園一學期孩子到底學到了什麼
  • 幼兒園該不該學知識?搞不清這些,怎麼做都是錯
    幼兒園該學知識嗎?我採訪了一千個家長,只獲得了兩個答案。該,還有不該。,在進入小學前孩子有沒有更多的學習興趣,有沒有掌握學習方法,有沒有良好的時間意識,任務意識和規則意識。從一出生就開始學著吃奶、學吃手、學爬、學走路、學說話、學使用工具、學用什麼樣的辦法讓家長滿足他的願望……這種由孩子的內驅力在驅使的學習,讓他們極度渴望知識。這學期我孩子幼兒園教拼音,他學的挺起勁,最大的驅動力就來自於,他發現自己藉助拼音更能讀懂注音的故事書了,一本接著一本看,一個音接著一個音就更加熟練起來了。
  • 孩子不肯乖乖午睡,幼兒園該尊重娃的天性,還是該遵守規則?
    據美國睡眠研究中心發表的「各年齡段睡眠建議表」可知:在孩子上幼兒園的這段時期,睡眠時間應該是在每天8小時到14小時之間,最少都要睡上八小時。莎士比亞也說過:「一切有生之物,都少不了睡眠的調劑。」在睡眠如此重要的情況下,在孩子小的時候應該有充足的睡眠,因為當孩子長大了之後,睡眠可能會長期處於不足的狀態下,所以在童年時期要「睡飽」。
  • 在幼兒園期間,孩子最應該學到什麼?
    教育目標有了,真正考驗一個幼兒園好壞的標準在於「如何教」知乎有個爭議很大的話題「幼兒園該不該小學化」。有人認為從幼兒園開始填鴨教學,讓孩子失去了自由的童年,非常不應該;另一部分人認為現在競爭太大,如果不提前在幼兒園學會加減法和拼音認字,上小學以後太吃虧。
  • 孩子為什麼要去幼兒園
    有的家長覺得幼兒園什麼都不教,什麼語數外都不學,就看老師帶著玩了。其實老師帶著玩也是在學習,學習社交、團隊和紀律。我的孩子今年中班,經過這一年半,我體會特別深,雖然幼兒園不教學習方面的,但都是在培養孩子的軟實力,比如社交、自我管理和遵守這個社會的新規則。
  • 3—6歲的學齡前孩子,去幼兒園學什麼?
    進入幼兒園,是孩子一生中步入社會環境的第一步。在這裡,每一個在家裡被視為掌上明珠的小寶貝都會平等的在一起相處和玩耍,他們會遇到許多在父母身邊不可能遇到的問題,學到許多家裡無法學到的經驗,在能力上得到進一步的鍛鍊。
  • 這一學期孩子在幼兒園學到了什麼?分享給家長
    轉眼到了年末,回顧孩子這一年的收穫,不少家長有些疑惑:怎麼感覺孩子天天在幼兒園玩,什麼也沒學到呢?
  • 幼兒園怎麼選?該讓孩子學什麼?一文解決你的擇校恐懼症
    每到開學季,很多家庭都會為選擇幼兒園而困惑、焦慮。選擇公立還是私立?中文還是雙語?其核心是讓孩子接受什麼樣的教育?是小學化的拼音、識字、算術統統都提前學?還是音樂、美術、運動等放養式的教學?焦慮一:學嗎?孩子會感到壓力,會累嗎?對身心發展好嗎?
  • 幼兒園,最應該學到的是這些,你們上的幼兒園做到了嗎?
    導語:幼兒園,最應該學到的是這些,你們上的幼兒園做到了嗎?孩子三歲多,就要考慮上幼兒園了,三歲半到六歲都是在幼兒園裡度過的,幼兒園是人一生教育的啟蒙階段,這個基礎打好了,會讓人受用終身。那麼,孩子在幼兒園階段,最重要的應該學什麼呢,大家肯定是意見各異,大部分父母認為幼兒園裡應該多學知識,背詩識字,學數學,為幼升小做好銜接。可是,我覺得,孩子幼兒園裡學會制度規則,學會與人相處,學會自理能力等更重要。
  • 這四種「朋友」,要讓孩子儘早遠離,父母從幼兒園時期就該下手
    ,三觀未建立,或者是身在其中不能自清,還無法判斷什麼樣的朋友根本不值得交,所以父母還是要適當地去幹預的,甚至是在幼兒園時期就該「下手」。比如,以下的這種朋友,孩子就該儘早遠離他們。家庭的組成、經濟、地位都不是最重要的,而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卻很重要。
  • 孩子在幼兒園該學哪些本領?
    常常聽到父母問孩子:「你在幼兒園裡學了些什麼呀?」孩子總是自豪地回答:「學本領呀。」我們羅列了孩子在幼兒園學到的或者說應該學會的「本領」父母不妨做一個小小的對照:這些「本領」你的孩子在幼兒園裡學到了嗎?
  • 幼兒園不教拼音和算術,孩子去了學什麼?選園前就該清楚
    出去了人們問1+1等於幾都不知道,拼音也不學,簡直就是白花錢,我們今年轉去別的幼兒園了。」後來我去幼兒園具體諮詢,發現這所幼兒園確實不是傳統的教學模式,他們更注重的是孩子綜合能力的發展。而我想給孩子找的就是這種幼兒園,後來看各方面都很符合我們的要求就果斷給孩子報了名。
  • 孩子在該立規矩的時期不能慣著,三到六歲這個關鍵期,該打就要打
    孩子的成長有一個關鍵期,父母如果能夠找到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在這個關鍵期內加強教育,那麼孩子一定能夠被教育的更加好,會更加的出色。倘若父母找不到這個成長的關鍵期,錯過了孩子的成長黃金期,那麼日後就更加難管理了。在孩子三到六歲的時候就是立規矩的好時期,家長一定要嚴格管教,該打就要打。
  • 幼兒園該不該學知識?專家:超前教育的危害,在孩子二年級大爆發
    一、幼兒園該不該超前學知識張雪在小區是出了名的「虎媽」,兒子剛上幼兒園就開始接觸各種培訓班,每天穿梭在小區附近的教育機構,讓人不得不感嘆一聲「太拼了」。這種現象在老人眼裡就顯得太過嚴厲,畢竟3歲半的孩子除了吃喝玩啥也不會幹,你就算逼著他們學習也學不到哪去。
  • 「孩子在幼兒園能學到什麼?」——遊戲篇
    「孩子在幼兒園能學到什麼?」——遊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