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角:麥
麥作為古代中國最早的五穀之一,擁有最悠久的農業歷史,而且融入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成為了一種文化象徵。
如今麥作為糧食,承擔起了人類生活主食的重要部分。不管是小麥、大麥、燕麥、黑麥,麥子的種類在越來越豐富,而麥子的加工產品也為食物內容和口味的豐富增加了許多色彩。
現在,北方秋小麥也在大肆收割,各種新鮮的麥類食品深得人們喜愛。
在滿足個人的口腹之慾以外,其實麥子也對人的身體有其他食物不一樣的功效。
今天小編為大家盤點一下,中醫藥中的小麥都有哪些神奇之處,民間又有哪些關於小麥的得心妙用。
《本草綱目》裡的麥主要是指大麥和小麥,其他的燕麥等專列名稱進行講解。
大麥與小麥的區分,本草綱目裡說:麥之苗粒皆大於來,故得大名。這就是對於大麥名稱的解釋。
而關於兩者製作為食物的特性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在很多地方是相似的。
1、炒大麥子
北方的人很喜歡將大麥在鍋中幹炒,炒至焦黃熟透,當成乾糧吃。
我作為南方人也覺得這樣的炒大麥很香,有一股濃濃的麥香味,在朋友的陪同下我也吃了不少。
但是後來我就不怎麼愛吃了,雖然很香,但是我發現吃了後口乾舌燥,之後一整天都想喝水。
後來我在書裡才知道炒小麥原來是熱性的,不適於我這樣實熱體質的人幹吃。
這話是金元四大家朱震亨說得︰「大麥初熟,人多炒食。此物有火,能生熱病,人不知也。"
後來朋友送的大麥子還剩很多,我也是一個比較節儉的人,我將其泡水代茶飲,確實比幹吃好了許多。大麥茶有咖啡的香味,嘗之有一定的麥香味,我也喝了很長一段時間,發現自己胃口變得更好了,吃得更多了。但吃得多,特別是膏粱厚味吃得太多也不利於我的中醫體質的改善。
所以給大家總結一下,炒大麥是解飢實腹的好東西,也能健脾醒胃,但是卻不適合像我這樣的體質實熱的人長期吃。現代研究也證明,大麥子茶會促進胃酸分泌,因此胃酸過多以及有胃病的患者也要儘量避免飲用。
2、麵粉一類主食
時珍曰︰大麥作飯食,響而有益。煮粥甚滑。磨麵作醬甚甘美。
時珍曰︰大麥作飯食,響而有益。煮粥甚滑。磨麵作醬甚甘美。
這一類麵粉食物,最大化的發揮了健脾和胃的功效,也能填飽充飢,性質最為柔和,口乾也最為細膩,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大多數人最常見的麥類加工食品。
但是這類食品也要切忌重油、炸、以及糖分過度,多吃也會造成能量過剩,產生肥胖、糖尿病等疾病。
一般來說,麵條,粥、麵糊糊是最能讓人體吸收的,所以一般很多人在大病初癒階段,醫生護士們都會為其準備這類食物,因為能最快的使體力恢復,增強胃腸功能。
《本草綱目》裡說大麵粉最能養人,多食會讓人長得白白胖胖。這也是我對麵粉的一點認知了。
3、麥子的外用功效首先麥子的外用功效主要在清熱解毒上,治療各種瘡瘍等,但使用方法有所不同。
蠷尿瘡︰大麥嚼敷之,日三上。(《傷寒類要》)。腫毒已破︰青大麥(去須,炒),暴花為末,敷之。成靨,揭去又敷。數次即愈。麥芒入目︰大麥煮汁洗之,即出。(孫真人方)。
湯火傷灼︰大麥炒黑,研末,油調搽之。
這也是麥子的一大使用方法。
5、關於麥苗
最近的健康達人都愛推薦一款飲品,叫做「青麥飲」。
剛長出的麥苗,青青綠綠,麥苗煮熟絞成汁兒,能夠清熱解毒,長期飲用有助於糖尿病的保健。
不僅如此,麥子在青色的時候,做成麵條或者麵食,它也有消暑的功效。
而炒麥芽不僅是啤酒的原料,中醫上也用它來回乳。
這就是麥子的作用,今天你一定了解了許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