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流程、時空、渠道創新
「實現普惠金融的關鍵,在於可獲得性和便捷性。」省農信社聯合社理事長吳偉雄說,圍繞這兩個關鍵,此次「升級」進行了3大創新:
一是改變了「每放一筆貸款就要走一遍流程」的傳統模式,一次授信、總額控制、多次使用、隨貸隨還,對誠信客戶的貸款合同年限可長達10年甚至更久;二是突破了營業網點、信貸員等時間、空間、人員對金融服務的限制,一個網點授信,全省所有網點可以放款;三是網際網路金融和線下業務相融合,實現「線下授信、線上運行」。
省農信社承諾,2萬元以下貸款當天申請、當天辦結,2萬元以上至10萬元以內貸款辦結時限也縮短為2天,10萬元以上至50萬元以內貸款辦結時限縮短為5天。
滿足農民增收新需求
「省委六屆五次全會明確提出推廣小額信貸支農新模式,指明了我們創新的方向。」吳偉雄說,海南的農業發展水平和農民收入水平,與小額貸款推出之初已不可同日而語,要通過創新讓農民拿到貸款更加容易、更加方便、更加陽光。
據悉,海南農信社成立7年以來,逐步探索出了海南獨有的一小通模式,累放小額信貸63萬多筆、近130億元,惠及農戶51.8萬戶。但隨著發展,農民對進一步提高貸款額度、簡化貸款手續方面的呼聲日益強烈。
吳偉雄表示,下一步,農信社將把業務重點放在50萬元以下小額貸款。如果說以「八專四交」為基礎的「一小通」是單軍作戰,那麼增加了電話、網絡、手機等多種服務渠道的「循環貸」就是立體作戰,更加符合業務調整和農民增收的新需要。
草根金融「觸網」新探索
「循環貸」對O2O(線上線下)鏈條的打通尤為引人關注。「通過大數據,我們實現良好的風險控制,為O2O打下基礎。」省農信社聯合社副主任陳奎明說,「一小通」實踐積累了海量的金融交易數據和客戶信用數據。此次「升級」就是建立在對這些大數據的分析之上,針對不同行業、不同客戶信用情況進行評級,自動控制風險。
比如,如果農戶在農信社曾經有過存貸款記錄,只要撥打96588電話,銀行就會根據過去的信用狀況自動予以評級,直接把貸款送到家。目前,這樣的存量用戶已達30多萬戶。
陳奎明表示,下一步,省農信社還將建立後臺營運中心,直接在線上授信,貸款流程更簡便、更快捷,真正完全打通線上、線下金融服務渠道,讓普惠金融的「最後一公裡」藉助「信息高速公路」更加通暢。(相關報導見A03版)
編後
改革創新,需要的就是海南省農信社這種「馬上動手」的精神。在時代的大潮中,創新的機遇稍縱即逝,拖延等待就意味著創新不「新」,坐失發展機遇。
省農信社從「全國最差」到全國同業領先、省內位居前列的巨大變化已經表明,只有改革創新才是農信社發展的不竭動力。不斷創新者,在打通社會發展「關節」的同時,也為自身搭建了發展「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