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諮詢過程中,我發現,焦慮的人越來越多,甚至有很多小學生,因為學習壓力大,都出現了焦慮地症狀。在焦慮面前,真的是人人平等。無論你是寒門學子,還是豪門貴族,無論你是目不識丁,還是滿腹經綸,每個人都有可能被焦慮打敗,被情緒左右。
心理健康,離不開我們平時的習慣和積極樂觀的處事方式的積累。如果沒有平時的積累和習慣的養成,想遇到挫折和困境的時候,擁有強大的內心去面對,等於痴人說夢。沒有什麼事是一下子就可以實現的,良好心態的養成也是如此。
李玉和在《紅燈記》中的唱到:「栽什麼樹苗,結什麼果,撒什麼種子,開什麼花」。這句話非常樸素地表達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思想。大自然既不仁慈也不殘酷。它只按照固定的法則來運行,這個法則就是自然法則。種下苦杏仁的樹,無論你再怎麼祈求命運之神,給我一棵甜杏仁吧,也是徒勞的。而我們多數人的痛苦在於,開始種下了苦杏仁,到收穫的時候,卻抱怨命運的不公,為什麼別人得到的是甜杏仁 ,我的卻是苦杏仁呢?
種下的種子,不是一天兩天就長成大樹的,需要我們日積月累的澆灌。但是,當這粒種子已經長成大樹的時候,想要拔除它,就非常困難了。我們負面情緒的積累也是如此。假如,我們平時種下的是一棵苦杏仁樹,當這棵樹結果子時,它的杏仁一定是苦的。如果當初我們種下的是一棵甜杏仁樹,當它結果子時,它的杏仁一定是甜的。
解決問題的關鍵,需要從源頭開始,拔除苦杏仁樹,種下甜杏仁的種子,細心澆灌,耐心呵護,直到它結出甜杏仁,給自己更多甜美的果實。
有一學員說,焦慮症太可怕了,讓人坐立不安,無法靜下心來做任何事。睡眠也不好。真不知道應該怎麼辦了。其實,只要找到方法,焦慮症並不可怕,它是可以被「徵服」的。
對於焦慮的人來講,能靜下來心來做事,真的是一種幸福。
很多時候,人之所以會焦慮,是因為對當下不滿意,卻又對未來沒有把握。
當通過正念「觀息法」的練習,讓心靜下來,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能做什麼,這個時候,我們就不會被焦慮牽著走。活在當下的心,是沒有任何偏頗的。不悔恨過去,不擔心未來,這樣的狀態,是最好的狀態,焦慮自然會消失不見。
以下,就為焦慮症的朋友分享一下正念觀息法的練習,相信只要你堅持地去練習,心就會逐漸的平靜下來,最終擺脫焦慮症。
什麼是觀息法?觀息法是內觀禪修中的一種培養正念、平等心的方法。用內觀禪修的思想來說,我們的焦慮、抑鬱等症狀是因為我們過去成長中所形成心理習性造成的,用心理學的話來說,也就是我們敏感、多慮、多疑、完美主義的心理模式。對於焦慮症、抑鬱症等神經症患者來說,唯有其改變舊有的心理模式,才能真正地擺脫症狀達到康復。如果心理模式、看待問題的方式不改變,只是依靠藥物或其他方式的調整話,那終究是治標不治本的。
觀息法練習:摘選《情緒自救》一書
1、盤腿靜坐,閉上雙眼,手舒服地放在腿上,將注意力集中鼻孔處,已持續專注的心觀察(覺知、感覺)鼻孔的呼吸進出。
2、練習中,不做任何的思考、聯想、分析、判斷,如果發現走神了,就再拉回到呼吸上,走神了,就再拉回來,如此反覆地練習。
3、建議早晚各一次,每次儘量不少於20分鐘。
心理學家榮格講過「人類最偉大的探險,就是對內心的探索」。何為內心的探索呢?這種探索不是哲理上探討,不是思維上推理,而是親身的體驗和觀察。焦慮症、抑鬱症這種心靈痛苦,是不能用一種理性思維去解決的,相反,它只會讓我們越陷越深。我們需要的恰恰是放下「理性思維」,活在當下,用心去感知生活,去「判斷」生活。這就是觀息法所要給我們培養的智慧「活在當下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