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娘囈語
劉會然
我的這位姨娘不是普通的姨娘,姨娘的不普通在於她的囈語,她的囈語時而讓你捧腹大笑,時而讓你掩卷深思。姨娘的囈語能穿越時空,顛倒乾坤,把歷史與現代打得落花流水。沒有最妙,只有更妙,這就是姨娘的囈語。
姨娘曾經告訴我們,她小時候的語言和其他的小孩子是一樣的,說出來話完全是標準的家鄉普通話。姨娘說她五六歲的時候一次去池塘遊泳時,耳朵灌進了大量的水,導致耳朵發炎生膿,發燒了三天三夜。由於當時家裡沒有錢去治療,因此落得耳朵成了擺設。好在嘴巴還能說,並且時常能冒出非凡之語,我們稱之為姨娘「囈語」。
那次,姨娘問起了我的工作。無論我如何比劃她也「聽」不懂。猴急之時,只見母親用手指在牆上指了幾下。姨娘立即說,哦,原始小劉是「指字」的。我在旁邊一頭霧水。我的工作怎麼成了「指字」的?但轉眼一想,我是老師,老師不是每天指著黑板教孩子認字嗎?姨娘的說法是多麼樸實而妥帖啊。
一天,姨娘大聲囔囔要母親和他一起去「聽鐵絲」。我聽到後疑惑不已。姨娘到底是去幹什麼呢。我猜她們肯定是去聽什麼古裝戲了。他們回來後,我問母親,晚上的戲好看了。母親說,我們沒有去看戲啊。我問,你們不是去「聽鐵絲」了嗎。母親笑了起來,說「聽鐵絲」就是打電話啊。我大惑不解,「聽鐵絲」怎麼會是打電話?轉眼一思考,可能以前的電話都是有線電話,而且都是通過鐵絲傳達信號。「聽鐵絲」原來是一種復古的說法啊。我還以為她們是去做「鐵桿粉絲」了呢。
上次,姨娘來到我們家,母親問她是怎麼來的,姨娘說是坐「盒子」來的。我聽後驚嘆不已。我這位姨娘原來有法力,竟然能坐「盒子」從偏遠的鄉下來滾進城裡。哈利波特能騎掃把飛行,我的姨娘卻能坐盒子滾行。姨娘一點也不比哈利波特差啊。我還真想探究這個「盒子」是如何製造的,難道是安裝了四個輪子在「盒子」下面嗎?可方向如何控制?
母親打斷了我,說什麼安裝了輪子的「盒子」啊,是摩託車。哦,「盒子」原來就是摩託車,我到現在也不明白,姨娘為什麼把摩託車說成「盒子」的。
姨娘在城裡住那會兒,一天她回來就說,她在街上掉了一萬元錢。我聽後大吃一驚,也怪姨娘太大意了,一個人單獨上街竟然攜帶巨款。我趕緊問姨娘在哪裡丟了,我們得趕緊回頭去找,必要的話還要先報警。可姨娘顯得很淡定,說,沒有關係,就一萬元錢。我真服了姨娘,就是腰纏萬貫的財主丟了一萬元前也得火急火燎地挖地三尺也要找回啊,姨娘不差錢,難道家裡有價值連城的古董?我趕緊張羅著朋友去找。母親說,不用去找了,不就一元錢。我責問母親,不是一元是一萬元。母親說,你姨娘的一萬元就是一元,去找什麼找。嗨,原來是這樣啊,真是哭笑不得。一想,姨娘小時候的錢肯定是以萬為單位的。
姨娘的囈語諸如此類很多。我們說熄燈,姨娘說「捻黑燈」。我們說「你們不好」,姨娘竟然採用古句倒裝「等你不好」。我們說穿綢緞衣服」。她說成「晃晃動」的衣服。姨娘叫人的名字反叫。我的弟弟叫「小山」,但姨娘一直是叫「山小」。
姨娘雖然耳朵不好使,但她卻喜歡打聽別人的名字。而比劃成了我們最麻煩卻又開心的事情。因為,名字要用相同諧音的實物來比劃。
那次,她問起了我們隔壁一個女人的名字。那人名叫「喜姑」。母親只好左手指著一桶豬吃的「食」,右手拿一粒「穀子」。姨娘很快就能意會過來是「食谷」這個音。
但有些名字很難比劃。即使比劃,姨娘也一時半會不能意會。姐夫的名字叫「康彤」。姨娘問起了姐夫的名字。母親比劃這個名字的時候著實花了一番心思。但姨娘一直無法意會。無奈,母親只好把姨娘帶到養豬的地方,指著一隻裝著糠糟的豬食桶。
姨娘說「糠糟」,母親搖頭。姨娘說「豬食」,母親再搖頭。姨娘說「豬桶」,母親搖頭。姨娘說「食桶」,母親再搖頭。……
姨娘終於說到了「糠桶」,母親終於點頭。姨娘大笑了起來,說原來是叫「糠桶」啊!一旁的我們早就笑得東倒西歪,眼淚橫飛。此時,姐夫的臉羞紅得如豬肝。
我的名字母親一直沒有解釋給姨娘。我不知道,我這個名字應該如何比劃、「會然」,你說該怎麼比劃才好能。還有,假如我的那位姨娘問到了你的名字,你又該如何比劃著向她解釋呢?
這就是我的姨娘,她攜帶著她的囈語走了七八十多年了。她的囈語也伴隨著我們快樂地走了許多年。有些日子沒有聽到姨娘的囈語了,我想,該去鄉下看看我那不普通的姨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