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長大脾氣暴躁或沉穩,3歲是「分水嶺」,教育有區別

2020-05-15 忒咪寶貝

文/忒咪媽媽(文章原創,歡迎個人分享轉發)

李玫瑾:孩子長大脾氣暴躁或沉穩,3歲是「分水嶺」,教育有區別

近些年來,發生了不少讓人無法理解的悲劇,而在這些悲劇的背後,往往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太差,一旦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事情,就容易走上極端道路。

大家都知道,好的情緒管理能力,不但能夠讓自己,在待人接物當中,脫穎而出,而且還能夠讓孩子遇到問題和挫折時,迎難而上的同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對於孩子來說,脾氣是暴躁,還是沉穩,都是自我情緒管理的最好體現。

而就在前幾天,發生在親戚家孩子身上的一件事情,讓我久久不能釋懷,甚至讓我重新思考孩子情緒管理,以及家長情緒管理的重要性!

李玫瑾:孩子長大脾氣暴躁或沉穩,3歲是「分水嶺」,教育有區別

母子倆因一根「冰棍」發生爭執,7歲兒子的做法讓人難以理解

我的一個遠房表姐麗麗,平常一個人在家帶孩子,前兩天約好一起去逛街,不過在逛街前,表姐家7歲的兒子卻出事了,從二樓的陽臺的位置跳了下去……

而之所以發生這件事,全是一根「雪糕」引起的,當時,表姐家孩子想要吃雪糕,但是剛入夏,表姐覺得雪糕太冰冷,吃了容易生病,所以就拒絕了。

沒讓孩子吃雪糕,孩子脾氣上來了,一哭二鬧三上吊,躺地上打滾,表姐氣不過,動手打了孩子,按理說挨了揍,孩子就會消停一點。

李玫瑾:孩子長大脾氣暴躁或沉穩,3歲是「分水嶺」,教育有區別

但是讓人吃驚的是,孩子卻極端的從二樓上跳了下來,幸虧當時一樓的位置,搭了一個帳篷,孩子跳下來時,有一定的緩衝,只是受了點輕傷,如若沒有這個帳篷,後果難以想像……

而近些年來,諸如此類的事件,不絕於耳,讓我們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注重情緒教育的重要性。

而針對情緒管理的教育問題,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經提到過:6歲前是進行正面情緒管理的關鍵期,以3歲為「分水嶺」,前後教育方式有不同。

李玫瑾:孩子長大脾氣暴躁或沉穩,3歲是「分水嶺」,教育有區別

為什麼3歲作為情緒教育的「分水嶺」呢?

大家都知道,孩子在3歲之前,他的言語表達和心理感受,是不一致的。除此之外,有的孩子呢,可能說話比較早,有的比較晚,有的可能說得清楚,有的也可能說不清楚。

所以,對於3歲之前的孩子,當他哭鬧的時候,我們作為家長的,儘可能的要遷就一點。

當經過了3歲之後,孩子的情緒雖然仍然多變,但是已經逐漸能夠聽懂並且接受家長的教育和引導,而這個時候,正是培養孩子正面情緒的關鍵期。

而在孩子6歲前,孩子發脾氣或者怎麼樣,最多是通過哭鬧打滾的方式,威脅我們,但是一旦孩子超過6歲,甚至已經十幾歲了,這個時候,如果再去想對孩子進行情緒管理的教育,已經很難了,因為某種程度上,孩子已經脫離家長的掌控了。

因此,3歲—6歲是孩子正面情緒培養的關鍵期,而在3歲前,我們儘可能地遷就孩子,在3歲之後,就要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對孩子進行正面情緒培養了。

李玫瑾:孩子長大脾氣暴躁或沉穩,3歲是「分水嶺」,教育有區別

那麼,我們如何培養孩子的正面情緒呢?

1、家長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正所謂「育兒先育己」,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想要讓孩子可以具備沉穩的正面情緒,家長自身,就要具備這樣的情緒管理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面對孩子,儘量避免過激強烈的情緒展現行為,比如說對孩子大吼大叫,又比如說打罵孩子等等。這些負面情緒,都有可能帶給孩子。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長大後控制不住自己情緒,容易走上極端的人,在小時候往往會有一個脾氣暴躁的父母。

李玫瑾:孩子長大脾氣暴躁或沉穩,3歲是「分水嶺」,教育有區別

2、引導孩子做好情緒發洩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不如意,甚至上火發脾氣的事情,那麼孩子也是一樣的,而對於這種情況,讓孩子去壓抑自己情緒的爆發,對於身體和心理,顯然都是不恰當的。

而作為家長,應該起到一個情緒疏導員的作用,讓孩子可以用其他途徑和方式,發洩自己的情緒。

比如說可以讓孩子通過運動的方式,或者聽音樂緩和情緒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當孩子情緒平靜下來時,再去和孩子溝通交流,讓孩子把壞情緒說出來。

李玫瑾:孩子長大脾氣暴躁或沉穩,3歲是「分水嶺」,教育有區別

3、鼓勵孩子自信樂觀

其實,在每一個性格溫和穩重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積極樂觀的父母,而正是這一種近朱者赤的影響,讓孩子也可以面對事物的時候,變得從容有度,不慌不忙。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要做好榜樣作用,還得鼓勵孩子,讓孩子變得自信樂觀,這樣就算遇到什麼事情,孩子也可以自行消化,不會一旦不如意,就做出極端的行為。

李玫瑾:孩子長大脾氣暴躁或沉穩,3歲是「分水嶺」,教育有區別

忒咪媽媽對你說:

在孩子3歲前的這段時間,讓孩子合理控制好情緒的方式,就是家長要學會說不,不能一味的驕縱孩子,這樣才能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長大後也穩重妥帖。

最後希望每一個孩子,在家長的陪伴下,都能夠健康茁長的成長。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孩子將來脾氣如何,3歲是「分水嶺」,家長的教育是關鍵
    李玫瑾:孩子長大後脾氣如何,3歲是「分水嶺」,家長的教育是關鍵 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是專門研究犯罪心理學的。而她對青少年的心理和一些育兒方面的知識也深有了解,在育兒界還是很有威望的。
  • 李玫瑾:「教育要在6歲之前」,培養孩子三種能力,長大更有出息
    ,「教育孩子最好在6歲之前,之後再想管教就難了。」現實生活裡,家長往往覺得孩子還小不著急管,等大了自然就懂了。可還沒等孩子長大,家長就發現已經管不了了。在Matt老師的家庭教育培訓中有這樣一個案例,一位母親說她的兒子今年5歲多,脾氣特別大,只要不高興了輕則就是一頓哭鬧,嚴重的時候就會摔打玩具,甚至打人。
  • 李玫瑾:父母脾氣暴躁易怒,養出「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影響一生
    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大人都會有高原反應更何況一個孩子。兒子走的慢了楊爍就會滿臉的嫌棄「路都不會走是吧?」又會指揮兒子回到出發點再走一遍。一路上兒子都是順從聽話的,沒有一點脾氣。一起參加節目的其他小朋友都覺得楊爍是最兇的爸爸,就連以暴脾氣著稱的陳小春都吐槽「他好像太兇了吧。」
  • 李玫瑾:孩子有這3個行為別慣著,該打就打!不然長大後很難管教
    孩子小時候犯錯你會打他嗎?有家長特別不推崇「棍棒」教育,即使孩子再犯錯也只是和孩子說教。而有的家長則認為,孩子不打不聽說,「武力」還是有用的。說到如何管教孩子,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在談到父母教育孩子的弊端時,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很多父母都是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亂管。
  • 李玫瑾:孩子有這3個行為別慣著,該打就打!不然長大後很難管教
    李玫瑾教授認為孩子兩歲的時候習慣就開始逐漸養成了,從這會開始父母就可以開始管教孩子,絕不能抱有長大自然就好了的心態。1980年英國倫敦精神專家們,對當地1000名3歲的孩子進行調查研究,這項研究持續了23年,發現這些人3歲時的言行所表現的性格和26歲時竟然相同。這項研究也意味著孩子的性格的形成在3歲時就已經決定了。
  • 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從小有這4個「特徵」,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媽媽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少關注到小孩子的一些很細微的小行為,但是李玫瑾教授一直堅持認為,孩子在3-6歲的時候,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一定要多加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如果不加以注意,長大後的孩子多半智商也不會高到哪裡去!
  • 李玫瑾教授:孩子要是有這4種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後很難改正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該管時不管,不該管時瞎管。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檔節目中談到父母在教育子女常常會陷入的誤區時說道:「孩子在小的時候,吃得苦越多,他的承受能力就越好,尤其對於男孩來說,一定不要百依百順,很多逆子、不孝子,都是寵出來的。」
  • 從小就有這幾種特徵的孩子,長大後脾氣可能會比較暴躁
    家裡人總說要沸沸改改這個得罪人的性子,但是奶奶卻大大的嘆了口氣,這孩子是我看著長大的,打小就脾氣暴躁,當時沒有給他改過來,現在再想改,難嘍!一般而言,孩子的性格是可以從小看出來的,如果孩子打小就有這些特徵,那麼父母就要注意糾正了,不然孩子長大脾氣也會很暴躁的。
  • 孩子脾氣暴躁易怒,怎麼引導改正?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些孩子的脾氣比較暴躁易怒,一言不合,就容易大吵大鬧。我們想要糾正孩子的脾氣,首先要先了解孩子為什麼會脾氣暴躁。 1、天生性格 孩子脾氣暴躁,跟天生性格有很大的原因。
  • 李玫瑾:小時候有這3個「特徵」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常言道:「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從孩子小時候的行為舉止,就能看到他長大後的樣子,甚至決定將來的人生。「網紅教授」李玫瑾,曾在多次公開講座中表示: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此階段孩子情緒控制得好,長大後性格多比較溫和,情商也相對較高。
  • 李玫瑾:教育孩子分階段,小時候嚴格立規矩,進入青春期要放手
    孩子的性格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形成,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是性格養成的關鍵因素。很多父母小時候對孩子過分溺愛,孩子長大不聽話時才嚴管,結果孩子更加叛逆甚至和父母完全對立。李玫瑾教授在一次公開課中講到,有位家長做諮詢,說自己的女兒十幾歲了,但特別叛逆,家人必須滿足她的所有要求,稍微有點不滿意女兒就會採取極端方式要挾父母。
  • 李玫瑾教授:孩子小時候符合3個「特徵」,長大後情商令父母堪憂
    李玫瑾教授是我國犯罪心理學的「頂尖人物」,她從多年的實戰經驗中總結出:一個孩子,如果小時候符合這3個「特徵」,那他長大後的情商,可能會令父母擔憂。:情商低的孩子,有個「致命傷」,就是愛抱怨,對於抱怨的劣勢,古今中外名人,無一不贊同,特別是那句「牢騷太盛防腸斷腸,風物長宜放眼量。」
  • 李玫瑾送給家長的語錄,適合孩子未滿12歲的家長讀讀,警醒世人!
    未滿12歲的孩子,都是不懂事的,都是沒有上初中,就在我們那個年代上初一的都有十三四歲,可見未滿12歲孩子,大多數都是小學沒有畢業,甚至讀幼兒園。在沒有讀李玫瑾的語錄前,我們都知道,在我們這個年代,孩子教育,真的太難了。難在哪裡呢?難在這個社會上處處都有能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的,讓做父母是左右為難。
  • 李玫瑾教授坦言: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基本都有這3種特徵
    李玫瑾教授是有關研究教育心理學的專家,最近在網上看到李玫瑾的一段教育視頻,內容是關於孩子情商的問題,李玫瑾教授坦言: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基本都有這3種特徵。,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人見人愛很聰明,少數孩子因為父母負面的情緒影響,變得膽小、自卑、內向甚至是脾氣暴躁。
  • 小時候有這幾種遭遇的孩子,長大後往往脾氣暴躁
    親貝網小編了解到,不同的家庭會有不同性格的孩子。有的孩子溫和善良,有的孩子則易怒暴躁;有的孩子對世間萬物充滿了愛,有的孩子則時刻保持警惕……我們可以發現,世界上沒有性格完全相同的兩個人,這是因為一個人的性格養成,和他的生活環境有非常大的關係。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可以折射出父母的性格與涵養。
  • 孩子的脾氣好壞,源自嬰兒時父母的態度,撫養虧欠和到位區別很大
    孩子有千千萬,脾氣性格各不相同,他們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軌跡來走。有的孩子脾氣很暴躁,動不動便大發雷霆,敏感多疑而又衝動;有的孩子脾氣比較綿軟,臉上總是笑眯眯的樣子,無論發生什麼事情,他們也總能寬容以待,解決的很完美。小李的兒子兵兵今年十三歲了,已經上了初中。孩子脾氣很暴躁和衝動,短短一段時間之內已經跟班裡其他的孩子發生多次衝突。
  • 孩子的脾氣好壞,源自嬰兒時父母的態度,撫養虧欠和到位區別很大
    孩子有千千萬,脾氣性格各不相同,他們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軌跡來走。孩子的脾氣好壞,源自嬰兒時父母的態度,撫養虧欠和到位區別很大。,這樣的孩子容易脾氣平和;有的父母便放任孩子哭也不搭理,這樣的孩子容易脾氣暴躁容易衝動。
  • 孩子脾氣暴躁易怒怎麼辦?其實原因可能在父母身上,看看你有沒有
    其實,孩子脾氣暴躁易怒,背後原因可能在家長身上。一、孩子為什麼會暴躁易怒?1、父母對待孩子過於粗暴生活中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比較急躁,經常會粗暴的對待孩子。父母暴躁的脾氣很容易影響孩子,最終讓孩子變得暴躁易怒。
  • 李玫瑾:孩子小時候有這4個特徵,證明情商高,長大後多半有出息
    現在的生活條件這麼好,孩子吃的、用的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正常孩子基本上智力不會有太大的差距,但是當孩子進入社會之後,能否吃得開,那就要看一個人的情商了,而從小情商就高的孩子,長大之後也差不了。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將孩子的人生分為幾大階段,而3-6歲正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而情商高的孩子小時候就會有這4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有出息。
  • 孩子脾氣暴躁?跟我學,教你如何教育情緒暴躁的娃
    我的朋友覺得即苦惱又頭疼,嘗試過溫言教育,也嘗試過棍棒教育,可是都不起作用。如此年幼的孩子為何會如此暴躁?暴躁的孩子又怎麼教育呢?為什麼孩子脾氣暴躁?很多時候我們都認為,性格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特點,但是這些孩子真的自出生就有這樣糟糕的脾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