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讓孩子成為一個有夢想的人。
猶記得在我們小的時候,當老師問我們有什麼理想的時候,我們總是會高高地舉著自己的小手爭搶著回答,想當科學家、解放軍、老師……雖然,長大以後,自己幾乎已經忘記了存在那天真而又幼稚的理想,但在孩子的感染下,那曾經一幕又不自覺地浮現在眼前。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子的:晚飯以後,我和孩子兩人一起斜靠在沙發上看一個脫口秀節目。屏幕上的那人是一個銷售員,口才很好,講得也非常有條理,孩子年紀不大,卻也看出電視裡的人水平很高,便轉頭告訴我,他的理想是:「長大以後,也去當一個銷售員。」對於孩子這樣的「理想」,我自然是不敢認同的,但我同時也知道不能生硬地打斷孩子,便先順口贊同了孩子的「理想」,同時又給他講了許多關於銷售員辛苦的方面。孩子年紀畢竟還小,沒過多久,便被我連騙帶嚇的講述給動搖了,連連開口道:「銷售員太辛苦了,我以後還是不要當銷售員。」
其實,當孩子最後說出這話的時候,我的內心還是很糾結的,畢竟這樣刻意地用自己的思維認識去影響孩子的選擇和判斷,總歸是不太好的。雖然不至於出現什麼大的錯誤或問題,但是總歸是扼殺了孩子的一次天性展露,若是這樣的行為次數過多,後果則未可知了。
孩子由於天性使然,在接觸到各種新鮮的事物時,會不自覺地產生出極其濃厚的興趣,對於一些他們短時間裡不能理解的震撼性場面或者行為,還會萌發出天然的欽佩感,甚至因此而去學習和模仿,這便是他們「理想」最初的樣子。
對於孩子這樣的表現,大部分的父母都會不以為意,任由孩子去施為,畢竟時間一久,孩子的新鮮勁過了以後,便會被其他新出現的事物吸引了注意力,自然而然地放棄了原來的想法。但是,也不可排除,還是有一小部分的父母——比如之前的我一樣,會將自己的想法和判斷強加在孩子的身上,通過自己的言行去阻止孩子。
這樣做的目的,雖是為了孩子好,但結果卻不一定真的如自己想像的那樣。
這個時候,父母更加正確的做法,其實是應該去支持。當然,這個支持並非簡單的一句「好」,父母便不再過問,而是任由孩子自己摸索;同樣,也不能夠藉此給孩子提出一大堆的要求,人為地增強難度,讓孩子提前感受困難和失敗的影響。
所以,父母想要正確地支持孩子樹立理想,方法很重要,首先必須充分地考慮孩子自身的現實情況,判斷他們的心理承受力和接受力。如果,父母對於孩子一些不符合自己認知的理想,表面行支持之舉,但暗地裡卻是給孩子設置障礙,希望孩子知難而退。客觀來講,這樣的做法,卻是在扼殺孩子的天性,磨滅孩子的進取心。
對於孩子來說,夢想其實猶如一盞明燈,給他們懵懂的思想照出一個努力的方向,使得他們能夠為之沉心靜氣地去實踐和探索。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用正確的方法進行引導,千萬不要去打擊孩子的想法和行為。即便在將來,孩子並沒有最終實現自己最初的理想,但只要是他們真正用心付出過,其中的收穫也絕對大於父母的想像,他們會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形成更加成熟的判斷和認知,正視自己的能力,從而得到比完成夢想更加寶貴的東西,那就是:對未知的追求和探索。
所以,請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理想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