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英文比中文顯得高大上?設計師必看!

2021-02-08 龐門正道

轉自:大寶的設計私語錄


本文值得點讚的地方很多,除了好玩的講解,還有一大波有趣生動的案例來襲,作者能通過這些案例主動引導童鞋們思考,再給你解釋為什麼,全文處處懸念+乾貨,一口氣輕鬆讀完無壓力,總而言之,這是一個資深廣告人+特級教師的傾情乾貨,絕對值得學習!


案例一:

當我們看到以上T恤中的中文時,我們的大腦會立刻做出如下系列反應:

1. 這是什麼?(圖形 or 文字 )

2. 文字所描述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3. 文字所描述的具體引申內容是什麼?

我們不管設計者在當初設計時寫入中文的目的是什麼,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的是,所有的(請注意,我說的是所有的)中國人看到之後,心理活動都是以上我所描述的。

案例二:

將文字中的「三十一」替換成為阿拉伯數字「31」之後,雖然整段文字的描述內容沒有發生改變,但是從視覺心理的角度,卻發生了改變。當我們再次看到T恤上的內容,我們的大腦會自動將阿拉伯數字「31」進行圖形化與符號化處理。也就是說,之前我所提到的三步系列心理活動,會變成如下這樣:

1. 這是一個什麼圖形(或符號)?

2. 這個圖形(或符號)代表什麼具體含義?

3. 與圖形(或符號)在一起的文字是什麼?

4. 文字所描述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5. 圖形(或符號)與文字結合之後,描述的具體內容有何種層面的理解?

同理如下:

將文字中的「三十一」替換成為中文大寫「叄拾壹」之後。由於大寫的「叄拾壹」是我們日常接觸較少的表達形式,我們依舊會將其做為圖形或符號去理解。

案例三:

現在,我已經將所有的中文,全部替換成為英文與阿拉伯數字。這時候,我們的大腦會將其全部圖形化與符號化處理(這是一個自然的條件反射過程,除非經過專業訓練,否則幾乎不由人的意志所掌控)。

第一次總結

為什麼大多數人會覺得衣服或車上印英文比印中文好看?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是一個無法放在一起做比較的兩個屬性。根據以上的幾個案例。我們會發現,其實我們是在將文字的「實際表達含義」在與圖形的「視覺形式美感」進行比較。

這本來就是不嚴謹的類比方式。圖形從視覺誘目度上來說,自然會更勝一籌。外國人看待我們的中文字,大腦也是會將其第一時間進行圖形化或符號話處理。

這就是為很多外國人喜歡紋中文紋身的原因,不是他們喜歡中文,而是中文字體他們是當作圖形來理解,而中文字的方塊形式,又正好與他們本國的纖細文字有著巨大的反差。

接下來,我們再往下繼續分析。

案例四:

上圖是長城汽車旗下,哈佛車系的新舊logo對比,上圖上為舊logo,上圖下為新logo。在同為第一視覺反應為圖形或符號的表達形式之下。我們大腦的思維活動會是如下方式:

這就是,為什麼在T恤上面,當我們看到抽象的圖形,我們會覺得好看。而相對具象的,例如英文,或者卡通形象類的,我們會覺得稍遜色一些的原因。

第二次總結:

造成這樣感受的,其最本質的原因就在於我們大腦的反應速度。反應速度越慢,我們會覺得圖形越好看。那外國人如何理解自己本國的文字?到底是作為圖形去看待,還是作為具體文字去理解?關於這一點,我們先來看看網上流傳比較廣泛的一張對比圖:

案例五:

左為美國品牌,右為日本品牌


我們再看看我們身邊所接觸歐美國家品牌LOGO的案例,我們不難發現,在使用英文地區的設計中,都會刻意的避免英文直接使用,其目的就是為了避免單詞的含義被直接解讀之後造成的心裡廉價感。


第三次總結:

歐美地區人群,在看到英文時,其實是和我們看到中文時的心理活動一致的,他們也會第一時間去解讀單詞的直接含義。在此,我先再插播一個蘋果的案例。蘋果的logo雖為圖形與文字結合的形式。但是在外國人眼裡,卻不會被解讀成低廉的水果,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文化上的差別,蘋果作為聖經中反覆出現的聖果,在西方人眼裡,不會像咱們一樣被解讀成水果。同道理的還有「DOG」這個單詞,在西方人眼裡,這是生活中的朋友。但是作為國人看來,卻只是一隻狗。接下來,我們再繼續!歐美企業中也有不少直接使用英文作為logo的企業。


案例六:

上圖為谷歌與哈根達斯的logo,他們雖同為英文作為主體,但是卻有一個共同點,他們的單詞均為自組單詞或自創單詞,也就是說,這樣被人為創造出來的單詞,不可能第一時間去解讀字面含義,所以依然是作為圖形或符號去理解。還有NIKE,adidas等。

案例七:

以上內容,雖為中文,但屬於自創詞組,從本質上來說,不具備任何字面含義,因此在看到的第一眼時,依然回去當作圖形去理解。

第四次總結:

在設計中的中文也好,英文也罷,如需顯得高端,必須保證第一時間不被解讀出來。這也就是為什麼,國內一些品牌喜歡在取名時,傍英文的目的。再再再繼續往下說!為何外國人會穿著印有地名或校名的T恤。

以上為本人夏季最常穿著的幾件T恤。這些印有地名的T恤,在我眼裡,代表的是一種符號,一種精神,一種情懷!而不能簡單的理解,我就是個愛籃球中國愛臺北愛武漢愛喜慶的老傢伙!

彩蛋時間:

火星文如何理解?為何同為符號和圖形形式的文字,卻會給人低廉感?

案例八:

上圖是同樣字體,同樣字號的兩個字母「X」和「B」。同樣第一印象作為符號解讀,但是,X的心理感受比B要高檔。造成感受不同的最根本原因就在於我們日常的習慣認知,具體的就不展開說明了。

同道理的還有,3G比3P高檔。因此,火星文雖為符號,但是在解讀的第一時間,我們就會將火星文代入低廉的殺馬特文化中去,那自然無法解讀出高檔的感覺。

(本文為轉載,作者Eno-design)

越努力,越幸運。

這裡是龐門正道。



相關焦點

  • 設計師必看!為什麼英文要比中文在設計中顯得高大上
    本文值得點讚的地方很多,除了好玩的講解,還有一大波有趣生動的案例來襲,作者@-eno-one-老師能通過這些案例主動引導童鞋們思考,再給你解釋為什麼,全文處處懸念+乾貨,一口氣輕鬆讀完無壓力,總而言之,這是一個資深廣告人+特級教師的傾情乾貨,絕對值得學習!
  • 為什麼英文要比中文在設計中顯得高大上
    同理如下:將文字中的「三十一」替換成為中文大寫「叄拾壹」之後。由於大寫的「叄拾壹」是我們日常接觸較少的表達形式,我們依舊會將其做為圖形或符號去理解。案例三:現在,我已經將所有的中文,全部替換成為英文與阿拉伯數字。
  • 為什麼汽車上的按鍵都是英文,而沒有中文?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生活在當下的我們擁有一輛愛車似乎不再是什麼遙不可及,然而我們卻經常碰到一件令人頭疼的事兒——汽車上的按鍵都是英文。對於新手司機來講,車上密密麻麻的功能按鍵讓人頭大如鬥,並且絕大部分按鈕都是用英文標識,實在叫人心生不悅。
  • 國內汽車按鍵為什麼不用中文,而是用英文?看完你就明白了
    開車多年,你有沒有發現一個有趣的現場,國內的「汽車按鍵」為何總是用英文標識呢?對於大多上年紀的車主來說,可能會因為按鍵名稱不是中文而看不懂。那麼問題來了,為何除了比亞迪用中文按鍵,其它車輛都用英文標識呢?
  • 智加設計丨雪碧中文LOGO字體,為什麼顯得很山寨?
    「雪碧」兩個中文字也進行了重新設計,但不知為什麼筆畫僵硬,顯得很山寨。通過新LOGO的中英文版對比,我們猜測,純粹是為了與英文「p」和「e」字母中尖銳的撇畫呼應吧!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為賦新詞強說愁」,設計師他不懂中文哈哈……品牌經理Tim Geelen介紹說:包裝的這些變化與雪碧所代表精神的一致,我們希望將品牌個性帶到新的設計中。
  • 銀行網申要寫英文簡歷?如何寫份高大上的英文簡歷?
    銀行網申中,會遇到一些銀行系統會有中文和英文兩個簡歷模板,這個時候你需要兩個同時填寫嗎?小編這樣建議大家,如果在有一定能力的情況下,有英文版會更好。第一,會給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把考生的認真積極態度很好的呈現給考官。
  • 為啥車內按鍵都用英文標註?國內的車不應該用中文嗎
    沒錯在大部分車內的按鈕上都有著「英文」標識的名稱,但是就像我所說的是用英文標註的,拋去有經驗特別懂車和英語不錯的朋友,又有多少車主能認出來呢?而又有車主提出疑問,那為什麼是在中國賣的車,按鍵標註卻是英文呢?是顯得高大上一些麼?
  • 為什麼說話中文夾英文很欠揍
    我是撕大叔 一個哪裡不平鏟哪裡的男紙關注大叔的不是奇女子就是美男子為什麼說話中文夾英文很欠揍
  • 中國人說話夾英文單詞 「高大上」還是「硌牙」?
    「明天conference(會議)上,要對你那個report(報告)進行discuss(討論)……」聽到熱播電視劇裡這樣中外夾雜的表達,你覺得「高大上」還是有點「硌牙」?不分場合、不分層次過度使用外語詞的情況不僅在自媒體上越來越常見,甚至主流媒體、正規出版物都難以避免。於是有人大呼,不蹦幾個英文單詞就不會說話了,能不能愉快的聊天了?有人還將此現象上升到缺乏文化自信的高度。但也有很多表示語言就是交際工具,只要能達到交流目的,也無可厚非。那麼,對此現象,你是怎麼看的?
  • 高大上!中文字體新手指南
    儘管已經做了簡化,但是專業的中文字體必須要包含大約20000種字形,有時可能會再多幾千種,有時可能會少一些。這其中還包含了英文的字母,中文以及英文的國際音標字母,以及龐大的中文標點符號集。繁體中文的字符集則至少要包含30000種字形。一些非專業的字體可能會僅僅包含大約2000種常用的字形,但是這些字體不應該被選來當做主要字體,因為有的時候你會發現它沒有你需要的文字。
  • 電器品牌策劃為什麼都使用英文logo?
    而為了做好電器品牌的策劃,各個企業也是絞盡腦汁,不過大多數的電器企業的品牌策劃都在使用英文logo,這種情況是越來越常見了。那麼電器品牌策劃為什麼要使用英文logo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很多中文logo的延伸性並不好,有很大的局限性,這樣在印刷時也存在一定的要求,所以很多企業都比較偏愛於英文logo。2、打造國際的電器品牌現在的企業都是很具有實力的,而對於有實力的電器公司來說,更是想要打出國際品牌的。
  • 汽車上的按鍵為什麼都是英文,而不採用中文呢?
    汽車上按鍵,採用的是英文字母標誌、簡單點說就是英文字母縮寫,並不是用的英文單詞,這一點請區分清楚;真要寫英文全拼,英文單詞也挺佔地方,比如常見的ESP,全稱為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了,截取三個單詞的首字母組成ESP是可以的,也比較合理;而ESP的中文名稱叫做車輛穩定控制系統
  • 汽車按鍵一定要用英文嗎?比亞迪:國產車用中文,更直觀!
    對於正在學車的朋友們來說,希望車子上的按鍵和功能少一些,再少一些,不然真的容易記混,考試不過。大家有沒有發現,汽車的按鍵都是英文的,讓新學車小白們很無奈,一緊張就看不懂寫的是什麼。的確,為什麼中文車要用英文標註呢?
  • 汽車上的按鈕為什麼不能寫中文?
    幾乎所有在國內出售的車型,都是用簡單的英文縮寫來表明按鍵的作用,那麼你是否想過,作為一個中文國家,那些按鍵為什麼不設計成中文標誌呢?是不是更方便人們的使用呢?汽車按鍵用中國字當然可以,並沒有誰規定必須用英文,但是重點在於很多按鍵已經成為一種符號了,相比之下可能比用中文更簡單明了。
  • 設計師教你一秒「高大上」
    最近,不少網友在微博上曬流行冬裝的活動,感嘆冬天只能土肥圓(形象土氣、身材微胖、相貌平淡)。如何改變土肥圓?設計師教你一秒高大上。這身搭配巧妙地將這些元素組合在一起,雖然元素很多,但是搭配者將這些元素全部轉化成黑白灰,把它們全部穿在身上就不會顯得那麼凌亂,反而實現了統一。各種材質,面料的不同讓整個搭配很有層次感。
  • 習慣了看英文,比亞迪中文按鍵被罵太土,老總霸氣回復,真解氣!
    可能是大家早已經習慣,或者說一直以來都是這樣的布局,很多人就算不懂英文,還是能夠明白什麼叫D擋,什麼叫R擋。這些其實也是英文的縮寫,中文意思是前進擋和後退擋。至於為什麼一直都是顯示英文,一方面是因為這樣看起來比較簡潔,還有更主要的原因是我們的汽車工業起步很慢,所以在這方面都是借鑑國外的布局和標識。
  • 汽車上的按鈕標誌為什麼不寫成中文?原來是這幾種原因!
    生活在當下,擁有一輛汽車不是遙不可及的,汽車已經進入千家萬戶,然而我們卻經常碰到一件頭疼的事,汽車上的按鍵都是英文。不知道大家買車時,會有多有多少人會仔細地看車輛說明書,尤其是看汽車按鍵標註?好吧!對於許多英文不好的人來說,往往不知道字母背後的含義和功能,在使用過程中帶來很多的不便,那麼為什麼汽車廠商不使用漢字呢,這樣就更加的方便使用了。合資車用英文標誌就算了,為什麼國產車按鍵標誌不能用中文呢?
  • 汽車上的按鍵都是英文,為什麼不用中文呢?各說各的,引爭議
    我都知道在車子上,一些特別是中控地方有很多,這種各種各樣的按鈕,按鈕上面的標註的都是一些英文的字母,顯示它的功能,然後朋友就問了,為什麼自己人坐的車,自己人用的車,為什麼不把按鈕都換成中文的標誌,其實也有就是比亞迪,使用中文標誌之前的時候還引發了一個爭議。
  • 中文怎麼搭配英文?關於字體搭配的那些事兒
    我的桌子上要放一個什麼類型的水杯?晚上做什麼菜,煮什麼湯,吃什麼主食?搭配的煩惱在於,它是一道申論題,而不是選擇題,沒有標準答案的事情真的是太難了。不過呢,就算是寫作文,也是有很多套路可以參考的。搭配是一種思路,字體之間要講究搭配。對於常識來說,是否合理才是關鍵。很多時候,光靠想像是不行的,必須要將思想實驗出來。
  • |平面設計|—我就不信,把英文換成中文就醜了?
    我就不信,日文換成中文字體就不好看(中文版本)把英文換成中文,確實有點難度,而且區別還是蠻大的。最難的地方在於文字的變化,畢竟翻譯成中文的字數也是不一樣的。(翻譯或許有差誤,但不影響設計)看到兩者對比之後,大部分人都會覺得英文的更好看。那為什麼英文會比中文好看?區別在於圖形化。圖形從視覺上來看,自然會更勝一籌。另外,英文每個字筆畫基本上都有連筆,字體弧線多,看起來更靈活多變,相反中文的比較剛硬而且有點死板。所以這裡將標題字體換成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