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我就開始讀《道德經》,當時只覺得老子有大智慧,每次讀來,都感到豁然開朗、身心愉悅。
而把老子的道,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是今年才有的覺悟。老子的道,像太極般圓通,和大家分享以下幾點感悟:
1、複雜的事情,你要簡單地做。
我經歷過幾次大困難,山窮水盡,走投無路,前方看不到一絲希望。事過境遷後,回頭總結經驗,發現當時要壓垮自己的困難,其實沒那麼難。
人到中年,我得出一點經驗:一切困難都是幻象,只要你的內心足夠強大,頭腦足夠清醒,不被幻象攝住,困難很容易克服。
具體的做法,看《道德經》。
老子說:「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困難的、複雜的事情,你要從容易的地方著手;龐大的事情,你要從小細節開始做起。能成大事的人,只是盡心盡力,踏踏實實做好每一天應該做的事,逐漸地,就成了大事。
複雜的事情,你要簡單地做。老子的道,就是這麼運用。當你真正去實踐,會發現老子說的一點都沒錯。
很多人有遠大的抱負和夢想,但只停留在想和說,行動力卻跟不上。只是每天幻想自己要做大事,小事卻不願意做。
老子說,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這樣的人,就是不願意踏出簡單的第一步,所以他們一輩子都在原地徘徊,高不成,低不就,最終都沒做成什麼大事。
2、你想要得到,就要看淡失去。
人生有八苦,其中之一,是求而不得。
你渴望得到一樣東西,現實總是讓你得不到,求而不得,這讓人感到很受挫折。
如何破這個局?
老子說:「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舉之;將欲取之,必固予之。是謂微明。」
老子的道,像太極一般圓通,物極必反,循環往復。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福和禍,是一對矛盾,它們互相轉化。其它矛盾,如:得和失,閉和張,強和弱,廢和舉,取和與,都是同理。
如果你想要贏,那就先學會輸。
如果你想得到一樣東西,就要先看淡失去。
因為「得」和「失」是一對矛盾,互相轉化,如果你死死地抓住「得」,拒絕「失」,那麼你什麼都得不到。
你只有學會放手,讓自然規律,自然運行,當你失去的時候,不執著,不死磕,那麼你也很容易得到。
《莊子》說這是至人心境:「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3、柔弱勝剛強,自謙為上。
爭強好勝,是人性的一種特質。
不爭,自己的面子過不去,自己的一口氣出不來,感到憋屈,感到不爽。
這是人之常情。
何為超凡脫俗?那就是脫離了人之常情,僅此而已。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不要把老子說的「不爭」,理解為認輸和軟弱。水低為海,人低為王。不爭,自謙,低調,才能成就王者。
規律就是如此。
爭一朝一夕的人,把自己的精力,分散在無謂的爭執上;不爭的人,把所有的精力,專注在自己的目標上,一心一意,全力以赴,豈有不成之理?
《道德經》大道至簡。人的一生,都在經歷和覺悟:你要做很多不簡單的事,才能覺悟,到達簡單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