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再不開學,這屆媽媽就要瘋了!「好了,現在開學的程序已經啟動了。大多數省份都已經明確了錯峰開學的時間。讓家長們高興的是:開學時間和春雷同時來到了!家長們說,終於要開學了,喜大普奔吶!崩潰的家長終於解放了,脫僵的野馬們終於要上籠頭了。春雷滾滾,是神獸歸籠號角在吹響;百花齊放,是家長重獲自由的歡暢!
快開學了,父母該為孩子做點什麼呢?
注意孩子是否存在發熱、咳嗽、咽痛、乏力、肌肉酸痛、胸悶、呼吸困難、噁心嘔吐、腹瀉、結膜炎等症狀。這些都是孩子返校時必查的項目。如果有,應該居家休息,並儘快地到當地醫院就醫。如果孩子還在外地,應儘快返回家中,為開學到校做好準備。如果孩子曾經到過疫情比較嚴重的地區,或者孩子與確診的病人(含已經痊癒)有過接觸,就更應該注意孩子身體狀況的變化。當孩子出現感冒發熱的情況,不要諱疾忌醫,要趕快查明原因,及時治療,以免耽誤孩子到校上課。
開學前,各學校都會根據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制定疫情防控預案,而且不僅會發給學生,也會發給家長。父母必須知道孩子複課後的行為要求,包括上學、放學路上的注意事項,進入學校後的體溫檢測、上課、就餐等環節的流程,熟知出現異常症狀後的處理流程,確保與學校一起時刻關注孩子的健康狀況。
父母要告訴孩子返校途中和返校後做好自身防護的知識,以及保護好自己的措施。比如,在返校途中要注意的事項:乘坐公共運輸工具時,要全程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與他人保持距離;隨時保持手衛生,減少接觸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和部位;接觸公共物品、咳嗽打噴嚏手捂之後、飯前便後,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清潔手;儘量避免用手接觸口眼鼻;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遮住口鼻,如無紙巾,可用手肘衣服遮擋。返校後,在教室內上課要佩戴口罩;在戶外、運動場、人員不聚集,人和人間隔比較大的情況下,可以不戴口罩;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勤洗手、勤通風;按時作息,適度體育鍛鍊,加強營養,保障睡眠。特別要教育孩子思想上高度重視,強化風險意識,千萬不可麻痺大意,或者存有僥倖心理!
孩子重回校園,融入集體生活,見到久未見面的老師同學,難免興奮,話也多,笑聲也多。學生聚在一起,接觸頻繁,所以要為孩子多準備一些口罩,準備必要的免洗消毒液或消毒溼巾等。還可以為孩子準備一支溫度計,孩子住校時,讓孩子自己每日檢測體溫,堅持填寫每日體溫檢測表,體溫有異常及時報告老師或父母。
對話需要父母認真地做點準備,與孩子談些什麼內容,怎麼談,採用何種方式談,孩子的性格不同,談話要根據孩子的性格特徵進行;孩子年齡不同,談話也應該不一樣。談話要有儀式感,表明父母的態度是認真的,也才會引起孩子的重視。比如,談話可以選擇父母和孩子的心情都比較好的時候,孩子當天的作業基本完成,父母和孩子的時間都比較充裕的時候。和孩子要事先就談話的時間有個約定,讓孩子有思想準備。談話的內容主要是複課的來之不易和複課後的安全防護、學習和生活的要求。也可以就孩子居家學習的表現談談自己的看法,並對孩子今後的學習提出建議。
孩子在家裡時間呆長了,終於快要開學,此時,孩子雖然人在家裡,心早已飛到了學校,飛到了同學之間,越是臨近開學,孩子越容易焦躁不安,盼望著早一天開學。父母要讓孩子放平心態,耐心地等候學校的通知。每日按照要求照常上好網課,保證學業不落下,做好返校後學習、測試的準備。父母還可以和孩子一起聽聽音樂,看書習字,陪伴孩子運動等等,幫助孩子靜下心來。
居家學習期間,有的孩子基本上按照在校時的時間作息,但更多的孩子則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作息。一般來說,都是早上晚起,晚上晚睡,吃飯不定時等等。臨開學了,父母要及時幹預,改變孩子的作息習慣,首先從生活上幫助孩子「開學",早睡早起,不熬夜,不賴床。開始執行上學時的時間表,每天準時聽課,按時完成作業。
由於家長都已經上班,或者要忙於自己的事情,平時吃飯的時間往往不確定,時早時晚,孩子不上學時對學習影響不大,現在面臨著開學,父母要克服困難,安排好時間,讓孩子吃飯的時間與在校時基本一致。調整飲食結構,平衡每日的營養攝入。特別要注意讓孩子的飲食以清淡為主,減少脂肪攝入量。同時,孩子每日吃的水果和零食,要幫助孩子調整到與在校時保持一致,讓孩子順利地過渡到學校正常的學習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