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上大學了,做父母的應該為孩子做些什麼呢?

2020-08-25 伊吾聞

7月,風風火火的高考結束了,這幾天高考分數也已經公布了,大家開始了緊張激烈的報考志願,志願報完,大家拿到錄取通知書,高中階段就告一段落了。

孩子馬上就要遠行去求學了,作為父母,我們該為孩子做些什麼呢?

第一:讓孩子開始規劃出去上學需要攜帶的東西,這些東西,不要父母給準備,而是應該和孩子一起準備,主要還是要徵詢孩子的意見,讓孩子為獨立生活做準備。

看上去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其實並不是,需要攜帶什麼,需要孩子自己獨立去思考,帶多帶少該怎麼帶,帶這個帶那個什麼不用帶,這都是孩子需要思考的問題。

不要小看生活裡的這些瑣事,如果這些瑣事還是能處理的很好,那以後他在工作中或者婚姻中,都會受到歡迎中。

第二:陪孩子一起制定大學目標,制定一份簡單而實用的4年大學規劃表。

上了大學不是終點,大學只是過渡,後續還需要讀研或者讀博或者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度大學需要考的證類目,還有為考研做準備,以及後續是否想出國深造。

這麼一系列做下來,孩子上大學也有目標了,父母心裡也有底了,也知道該怎麼按計劃來準備。

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次目標制定,拉近與孩子的距離,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對未來的親情溝通極有好處。

第三:給孩子上一堂正正經經的大人的課。

孩子要出外了,對孩子做一些必要的性知識課是必要的,不管是男孩還女孩,都要學會如何保護自己。

鼓勵孩子在大學可以在課餘時間談談戀愛,已經成年了,談戀愛也是需要練習的,如果可以遇到自己一輩子的愛人也是不錯的,如果不能,多談幾次也無妨。

把孩子當大人一樣談話,讓他習慣長大。

第四:做一次家庭旅行,由孩子完成旅行規劃。

相信孩子一次,讓孩子規劃一次旅行,一次家庭旅行,一切聽孩子的,父母只要把金錢範圍,距離範圍給孩子,其他就不管了,讓孩子自己完成。

做父母的,跟著孩子去就好了,享受一次孩子的服務,不管他做不得好不好,跟著去,不要指手畫腳,等旅行回來,再坐下來討論得失。

這就是給孩子的成年禮

孩子要上大學了,離開父母身邊開始獨立生活,趁著這個夏天,讓孩子和你都習慣習慣孩子長大了這樣事,父母也從這一刻開始,學會放手讓孩子獨自去闖蕩吧,孩子也從一刻開始,讓自己脫離父母的懷抱,展翅高飛去。

孩子終歸是要長大的,做父母的,放手有時候也是一種祝福。

相關焦點

  • 孩子上幼兒園之前,準父母們應該做些什麼準備?
    圖片來源於網絡父母應該在為孩子們在幼兒園之前做什麼準備?聽到第一天上學的孩子們會哭的唏噓不已,到底父母和孩子們在上學前能做些什麼準備呢?過來看看心理醫生說的什麼!小孩上學前的焦慮,是自己的猜測還是真實的反應?每年開學前,新生家庭裡總有一股對美好生活充滿期待和擔憂的氣氛,開學後還要持續一個月這種氣氛,該如何解決這樣的氣氛呢?孩子們準備上學了,爸媽們怎麼放寬心呢?
  • 臨近中高考,為人父母的我們,該為孩子做些什麼
    孩子們從小學開始,直到大學畢業,不知道要經歷多少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考試。他們就是這樣一步一個腳印慢慢地,慢慢地走向人生中最重要的中考,高考,然後邁向人生輝煌……作為家長,您肯定會說:「考試、學習,是學校是老師操心的問題,我們能為孩子做什麼,只是空擔心罷了。」
  • 新時代下,作為父母,應該為孩子做些什麼?
    作為父母,很多人都想給孩子最好的。比如很多父母努力工作,努力賺錢,拼命想給孩子創造最好的環境和條件;很多父母操碎了心,恨不得把孩子的人生提前安排到工作、結婚、生子。但孩子需要的到底是什麼呢?多年後,三位父親去世,愛吃喝的兒子坐吃山空,把碗上的寶石摳下來變賣完,不得不手端銀碗討飯吃。愛招搖的兒子失去了招搖的資本,每天從金馬車上剝一小片金子,換點糧食辛苦度日;會打獵的兒子練就了一身狩獵好功夫,經常扛著獵物回來,一家人有酒有肉有穿有吃。
  • 在等待高考分數出來的日子裡,學子們應該做些什麼呢?
    如今,高考一結束,馬上就是高二的學考,接下來就是初中升高中(中考)。在等待高考分數出來的日子裡,學子們應該做些什麼呢?儘管父母與孩子之間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認識差距,但我個人認為,聽一聽父母的建議、查一查網上信息、問一問同學、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做一做力所能及的事,對學子們的成長是非常有益的。 首先是耐心聽一聽父母的建議。
  • 復學在即,你應該為孩子做點什麼呢?
    快開學了,父母該為孩子做點什麼呢?如果孩子還在外地,應儘快返回家中,為開學到校做好準備。如果孩子曾經到過疫情比較嚴重的地區,或者孩子與確診的病人(含已經痊癒)有過接觸,就更應該注意孩子身體狀況的變化。當孩子出現感冒發熱的情況,不要諱疾忌醫,要趕快查明原因,及時治療,以免耽誤孩子到校上課。
  • 馬上就要開學了,這個學期我要為美研申請做些什麼?
    沒有父母在身邊噓寒問暖,也沒有高中班主任在身邊隨時督促,你可能會不太習慣,想到要獨自準備美研申請,就更孤獨了。但成長本來就是一件孤獨的事,社會交往雖然是種需求,但你總要學會和自己相處,還有,先不要慌嘛,說不定你馬上就能找到一起準備留學申請的摯友。
  • 孩子受了欺負,做父母的除了心疼,還應該做些什麼
    這些年因為校園暴力事件頻發,讓很多父母在教育方面花了不少心思去想一個問題:應該如何與孩子討論欺負這件事?關鍵是什麼才是正確處理孩子受欺負的方法,怎麼對孩子講避免此類事情再發生的途徑。據研究表明,受過欺凌的孩子都曾受到不止一次的傷害。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先和孩子說:「我想你一定很難過的,沒關係,媽媽在,你可以哭一會」這一步是處理孩子情緒的創傷。
  • 為上幼兒園做準備,必須訓練寶寶大小便,父母可以做些什麼
    不僅如此,長期把屎把尿,也不利於孩子脊柱的發育。拋開這些不說,家長為什麼必須訓練寶寶大小便呢?最終目的就是孩子能獨立,為上幼兒園做準備,畢竟老師不可能一個個照顧周到。總體來說,他們都認為把屎把尿不能作為控制孩子的行為,而要以學會如廁為目的,幫助孩子順利進行生理排洩,保證身體健康。也因為這個緣故,4個月前的小寶寶都不應該把屎把尿,需要穿紙尿褲。等孩子能坐住以後,才能培訓新的能力,順利度過這個過渡期。
  • 孩子上幼兒園哭鬧,父母能做些什麼
    ,每一種行為語言背後都有一系列的心理特徵…對於那些排斥上幼兒園,每天喊著不想上學的孩子,最應該引起父母的注意。孩子天生善於學習,喜歡新環境,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也比大人強,所以應該是很喜歡幼兒園的…如果父母在孩子上幼兒園前,提前和孩子溝通,讓孩子有個心理準備,開學前多帶孩子參觀熟悉新環境,開學後多關注孩子的表現,發現問題及時溝通,幫助孩子梳理情緒,解決困惑,那麼孩子哭鬧的問題一定能得到緩解…受疫情影響,我有幸當了一名生活老師,負責照顧孩子的生活,工作中也會儘自己所能去照顧孩子們的情緒
  • 在孩子的社交中,父母能做些什麼?
    楊小小是她隔三岔五的好朋友,高興了就是好朋友,不高興了馬上就說「哼,我不當你好朋友了。」我一聽,這又鬧彆扭啦,趕緊問她「為什麼呀?」 她回答我說,「因為她總生氣。」然後我就著急了,替她想了好幾個辦法,比如向楊小小表達自己不喜歡她生氣,比如不和她玩了去和別人玩等等,但似乎沒有什麼效果,她都不置可否地轉移到了別的話題。
  • 孩子不自信,面對孩子的個性缺點,媽媽們應當做些什麼呢?
    作為媽媽,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個性優良,然而大多數孩子往往遇到困難就退縮、失敗過一次就懷疑自己、對別人的錯誤總是吹毛求疵……面對孩子的這些個性缺點,媽媽們應當做些什麼呢? 小麗的數學成績很差。一天晚上,小麗在做一張數學卷子,其中有3道應用題不會做。爸爸給她講了一遍,她沒聽明白,又講了一遍,她還是沒聽懂。爸爸有些不耐煩,於是媽媽又過來為女兒講,講了很長時間,小麗才終於弄明白這道題怎麼做了。但是,晚上睡覺前,小麗卻哭著對媽媽說:「媽媽,你說我怎麼這麼笨呢?那麼簡單的題我都不會,我覺得活著一點都沒有意思。」聽了女兒的話,小麗的媽媽很著急,怎樣才能讓孩子自信起來呢?
  • 當孩子學英語的時候,家長應該做些什麼?
    當孩子學英語的時候,家長應該做些什麼?你可能會說你的英語不太好,我能做些什麼呢?只能給孩子報一些好的英語輔導班啊。咱們這篇文章主要說的是:當你自家的孩子學英語的時候,你在自己的家中應該對自家的孩子做些什麼。尤其是當你自家的孩子還是小學生或者幼兒園的時候。(當然中學生也不衝突、不矛盾)
  • 在培養孩子人性這方面,家長在家庭又做了些什麼呢?
    在培養孩子人性這方面,家長在家庭又做了些什麼呢? 常常有人領著孩子來找我這樣的臨床心理醫生商量,在他們當中有很多人告訴我,他為了撫養孩子是多麼地盡心盡力。還有人告訴我,他從孩子那裡沒有得到任何回報。為什麼會有這種付出和回報的偏差呢?
  • 孩子患上了自閉症,家長應該做些什麼?
    發現孩子患上了自閉症,必須立刻進行治療,因為自閉症對兒童的危害那是非常大的,一定要重視起來,那麼家長應該做些什麼?2、工作完了不要急於忙家務,應抽出一定時間與幼兒親熱一番,用溫柔、和藹、可親的語調與幼兒講話說笑,給幼兒講段生動有趣的故事,唱支婉轉動聽的歌曲,給幼兒洗澡,洗手臉,梳頭,剪指甲等,使幼兒感到父母的親切
  • 研究生考試時,家長應該做些什麼?很多父母容易「弄巧成拙」
    這幾天,有很多家長私信留言:孩子即將迎來研究生考試,父母又可以做些什麼?其實,對於這個問題並沒有標準的答案,但我還是想站在考生的角度,來聊一聊我的經驗。第一點:適當提醒研究生考試進入倒計時,一天的時間雖然短暫,但是對於考生來說,每一刻都彌足珍貴。
  • 孩子感到孤獨的時候,家長能為孩子做些什麼呢
    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家庭成員的百般寵愛,尤其是家裡的老人容易溺愛孩子。 長期以自我為中心,使他們難以客觀地認清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與他人的交往關係上,往往表現得過於敏感或處理不當。專家認為,小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如果經常陷入緊張的人際關係中,就會非常容易產生孤獨、寂寞、自卑和疑慮等感覺。
  • 「中高考特輯」孩子臨近中高考,身為醫務人員的父母該做些什麼?
    孩子覺得:&34;你看這就非常的尷尬。這樣造成矛盾的日益激化,即便像是醫務人員這樣的高知人士,面對自己的孩子也會有束手無策的時候。尤其到了馬上就要中高考的這個期間,家裡的氛圍都非常的緊張。近半年的時間由於疫情的關係,孩子們都只能靠網課進行學習,父母又不在身邊,難免內心緊張、焦慮。
  • 孩子對父母的印象是什麼?父母應該怎樣做?
    作為父母,大人在聊天時的話題總繞不過孩子,有時聊到孩子的調皮搗蛋之處,不免互相交流一番,順便吐槽下自己的孩子,交換下育兒心得。但我們有沒有想過,孩子會不會什麼心理話也想對父母說?我們在孩子的心中究竟是怎樣的形象呢?
  • 教育孩子,我們本來應該做的更好
    今天在網友們的分享裡看到了一篇文章,說是一個大學畢業的孩子在家啃老,不出去工作,文中的主人公表示,從小到大,什麼都是父母安排的,不管自己怎麼選擇?父母都會打斷她,替他做主,看了這篇文章,思緒萬千,感覺心裡特別的沉重,這不是個案,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我自己親身也經歷過,而且也見過了太多的例子,從小父母就是指揮孩子認為孩子做的什麼都不對,認為自己的標準才是正確的,你應該這樣,你應該那樣不斷的指揮著孩子,有多少家長沒有考慮孩子們的感受?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所以總覺得應該感覺寫點什麼來提醒一下大家。
  • 中考,我們都為孩子做了些什麼?難道只是一句你要努力嗎?
    一轉眼,初三的上半學期就要結束了。豈止是一個學習的結束啊,初中三年都即將結束了!回首孩子在初中剛入學時,仿佛就在昨天。這三年裡,我們都為了孩子做些什麼呢?我的同事,親戚朋友,也都有在上初中的孩子。每當談論起孩子的教育問題,我也真是感悟和學習到的東西頗多啊!我的一位親戚,是做小生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