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打飛機,下掃敵軍爆汽車,我軍朝鮮戰場巧用蘇制大口徑高射機槍

2020-12-24 看北朝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由於我軍裝備遠不如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因此嚴酷的現實迫使我軍部隊必須要把每一件武器的效能都發揮到最大化,才能抗衡優勢敵軍的火力。我軍戰士曾經不止一次地用普通的步兵武器創造出神話般的戰績,而使用蘇制DshK大口徑高射機槍同時打擊空中目標和平射地面目標,則是我軍諸多戰績中的一項。

▲蘇制DshK大口徑高射機槍

1951年3月,志願軍第10軍部隊奉命入朝參戰,入朝之前,該軍已經換成了部分部隊的蘇式武器換裝工作。為了對抗敵軍的空中優勢,當時我軍每個團都配備了1個高機連,裝備蘇制12.7毫米大口徑高射機槍。

▲我軍高機擊中敵機

我第10軍剛剛入朝不久,就遇到了我軍準備發起第五次戰役。為了遏制敵人無所不在的飛機,志願軍總部還在戰役發起前特地下達了「要積極展開對空作戰」的命令。1951年4月23日,第五次戰役正式打響了!第10軍29師85團部隊向前開進,由團部的高機連負責擔任掩護任務。上午10時左右,空中出現了2架敵軍,團長立即命令部隊隱蔽,同時高機部隊做好了戰鬥準備。部隊隱蔽在草叢和樹林中,只剩下高機在射擊位置隨著敵機的飛行而不斷變換著瞄準的方向。

▲我軍高機射手在學習使用技巧

2架敵軍掠過85團上空後很快又折返回來,似乎是發現了什麼,其中一架飛機慢慢下降高度,並且向一側傾斜。敵機高度越來越低,連機翼下的炸彈和副油箱都看得一清二楚,這是敵軍飛行員在確認和識別目標!事不宜遲,高機連長馬上命令開火,距離連長最近的一挺高機隨後對著敵機猛烈開火,由於敵機高度低,速度又較慢,很快就被連續擊中,飛機的尾噴口隨即出現了一道黑煙,一頭栽向地面,隨即撞地化為了一團火球,僅僅消耗了35發子彈。敵飛行員在墜毀前跳傘,看著空中的降落傘,激動的我軍戰士不顧空中的另外1架敵軍,高喊著衝向敵飛行員降落的地點,將其生擒。這是第10軍的高機部隊首次擊落敵軍並俘虜飛行員,因此受到了上級的嘉獎。

▲被我軍擊落的敵機

但高機連更露臉的機會很快就到了。1951年6月1日,五次戰役末期我軍主力開始北撤。29師85團2營部隊奉命在芝浦裡地區阻擊敵軍,掩護軍主力撤退。在連續4天的阻擊戰後,上級將2營調到二線陣地進行休整,雖然是二線,但這裡距離前沿實際不足1000米,可以清楚地看到一線作戰的情況。

2營將配屬給營部的2挺高射機槍調到到營指揮所附近。上午9時許,2營指揮部看見敵軍向我一線部隊發起了猛攻,戰鬥非常激烈,敵軍的炮彈像暴風雨般地落在我軍陣地上,敵軍步兵在坦克和飛機掩護下反覆攻擊我一線部隊。

這時2營指揮員注意到,在敵軍攻擊隊形後方的一個小山包後,敵軍預備隊正在從汽車車上下來集結,山包擋住了我一線部隊的視野和火力,但這些車輛和敵軍恰好位於我2營高射機槍的有效射程之內。於是2營指揮員立即命令高機射手對著敵人的集結地開火,隨著高機的怒吼,一發發大口徑子彈向敵群射去。敵人沒想到在集結地居然遭到我軍高機的猛烈射擊,頓時死傷一片。由於子彈威力巨大,許多敵人被打得肢體殘缺,甚至被打成兩截,甚至連汽車也被接連擊中起火爆炸。

▲我軍使用高機平射敵人地面目標

剩下的敵人再也顧不得向我一線部隊攻擊,紛紛抱頭鼠竄,拼命逃離我軍高機的可怕火力,一線的敵人由於失去了增援,也喪失了突擊力,不得不撤了下去。就這樣我軍以高機火力成功地打殘了敵人的預備隊,守住了陣地。

相關焦點

  • 怒火噴射:蘇聯「德什卡」高射機槍小傳
    研發始末 一戰期間,德國和法國都在自己的「馬克沁」和「哈奇開斯」重機槍上換用高射槍架和可估測提前量的環形對空瞄準具, 使其具備了打擊敵人低空飛機的能力 。沙俄在1915年也拿出了由科列斯尼科夫設計的高射三腳架,可承載「馬克沁」式重機槍進行全方位的對空射擊。
  • 用輕機槍或步槍真的能打飛機嗎?抗戰時期中國軍隊靠什麼防空?
    用輕機槍或者步槍之類的武器真的能打下飛機嗎?筆者在網絡上查找,還真就找到了幾個成功的戰例。這種能打中也是運氣像這樣用步槍和輕機槍打飛機的戰例,在我軍早期歷史上出現過多例,甚至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戰鬥英雄關崇貴也曾用輕機槍,成功擊落美軍戰機一架。
  • 蘇式坦克的高射機槍怎麼瞄準?從鐵盒子到遙控裝置 魔鬼在細節中
    經常會有人問蘇式坦克高射機槍上翹起鐵盒子到底是什麼,它的作用是什麼。其實這是反射式瞄準鏡的保護盒,之所以做成這樣是方便車長或裝填手用右眼進行瞄準,同時又不會妨礙使用機械瞄準具。注意高射機槍槍架下面的兩個鐵桿,內部裝的是緩衝簧,用來減少射擊時的震動。槍架右側有高低機手柄,可以調節俯仰角度。左右方向則通過旋轉車長指揮塔實現。槍架左側是一個類似自行車把的手柄,前面的「車閘」就是扳機。T-72B3高射機槍正在射擊的情景,可以看到瞄準鏡保護盒打開,坦克車長使用瞄準鏡進行射擊。
  • 戰功彪炳,一人一槍,違抗軍令,用機槍打飛機不是電視劇
    之前在一些近現代的影視作品中,出現了一些不真實的演繹,劇情不真實,服裝不真實,人物說話也不真實,其中有一個戰鬥場面是用槍打飛機的,很多朋友看到後覺得不真實,然而現實中就有這麼一個戰士,他用機槍打飛機。這個人是誰呢?讓我們慢慢說。
  • 「沒良心炮」朝鮮戰場立下奇功,震得敵人七竅流血而亡
    當時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用炸藥包去炸碉堡,但是碉堡和炮樓的機槍對戰士殺傷很大,總是依靠敢死隊的犧牲,也不是辦法,這讓當時的八路軍指揮員一籌莫展。為了改變這種不利局面,八路軍一二九師當時就研究出了拋射炸藥包的裝置。
  • 誰說步槍不能打飛機?188師一天毀傷18架敵機!打得美國人懷疑人生
    在韓戰中,由於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擁有無與倫比的空中優勢,經常出動大批飛機對我軍一線部隊和後方進行不間斷的空襲,給我軍帶來了嚴重的傷亡和損失。在我志願軍入朝作戰初期,因為沒有空軍的掩護,甚至連高射武器都很少,使得敵機的氣焰異常囂張,經常肆無忌憚的超低空飛行,對任何可以看見的目標轟炸掃射。
  • 志願軍老戰士回憶抗美援朝戰場:「我沒躺在床上睡過覺」
    被俘敵軍飛行員從兜裡掏出小白旗1950年10月,不到20歲的王力平跟隨部隊從長甸河口進入朝鮮。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後勤第三分部的軍務參謀,他的任務就是為一線部隊供應「吃、穿、打、用」所需要的一切。戰爭初期,志願軍尚未掌握戰場制空權。王力平回憶說,敵軍的飛機「貼著我們頭上飛過」,甚至能夠看清飛行員的長相:「挺長的臉,還在嚼東西。
  • 史上口徑最大的通用機槍用來與俄軍對峙?
    戰後在1960年代後到1970年代初期,蘇軍認為當時所裝備的12.7mm口徑DShKM重機槍重量太大,後來用了新的NSV重機槍代替了。自動機系統與DP-27輕機槍上的類似,但按比例增大槍機和機匣後板上的機框緩衝器組件。   DShK機槍使用不能快速拆卸的重型槍管,槍管前方有大型制退器,槍管中部有散熱環增強冷卻能力,後下方有用於結合活塞套筒的結合槽。槍管內有右旋膛線8條。導氣箍上有氣體調整器,用於調整作用於活塞上的氣體,以保證復進機有適當的後座速度,其上有直徑為3mm、4mm和5mm的導氣孔。
  • 80後童年記憶《舒克與貝塔》中坦克原型竟是它,都沒加裝高射機槍
    都說坦克有三寶,火炮、裝甲、重機槍,今天就跟大家嘮一嘮有關坦克車上的高射機槍的前世今生。其實坦克機槍一共分為三種,分別為航向機槍、並列機槍和高射機槍。所謂航向機槍就是指安裝在駕駛室內,由駕駛員操縱射擊的機槍,也稱為前機槍。但實戰中,雖然前機槍的威懾力和攻擊效能都很不錯,但是很少有駕駛員可以做到在駕駛坦克的同時使用前機槍掃射敵方。
  • 金城戰役: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的最後一仗,歷時15天,殲敵5萬人
    我們知道,「金城戰役」是我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的最後一次重大戰役。這場戰役從1953年7月13日開始,一直到7月27日結束,歷時長達15天。 這場戰役,相對於南朝鮮軍來說,我軍則佔據有很大的優勢! 首先從軍力配比上來說,我軍和南朝鮮軍的比例為3:1;其次是火炮配比,為17:1。
  • 步槍打飛機不是神劇,志願軍一次性擊傷擊落18架美機,找到竅門!
    八路軍找到日機殘骸時,發現前座駕駛員被皮帶困在座位上當場燒死,後座投彈手雖然跳傘但卻因為傘包故障摔死。朝鮮戰場,面對性能更加優越的美軍戰機,志願軍戰士利用步槍、輕機槍等輕武器創造了更加輝煌的戰績,曾一次性成功擊傷擊落18架美軍戰機。
  • 浴血中國戰場的"朝鮮義勇隊":華北前線並肩抗日
    每當夜幕降臨時,朝鮮義勇隊就在夜色的掩護下,深入到最前線,用日語對敵軍進行宣傳瓦解:"你們的妻兒老小都在盼望你們早日回家團圓呢!""將軍們坐飛機,士兵們步行送命去,你們的父母抱白盒子痛哭。""歡迎你們投誠,我們優待俘虜!"……。當時參加這種鬥爭的,除了朝鮮同志以外,還有日本解放同盟(由覺悟的日本戰俘和投誠過來的日本士兵組成)。
  • 副班長用機槍打飛機,違反了部隊紀律,彭總得知後大喜:官升三級
    韓戰爆發後,1950年,為了保家衛國,彭德懷率領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對「聯合國軍」作戰,當時聯合國軍以美國為首,擁有著世界上最強大軍事實力,飛機,大炮,航空母艦全都有,而我軍當時的軍事實力並不強大,因而志願軍司令部下了一個命令:不準對空射擊飛機,志司下這條命令的原因很簡單
  • 坑道戰打到朝鮮戰場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地下長城王 斌 劉正陽地道戰是我軍抗日戰爭的產物,坑道戰是我軍解放戰爭的產物,將這一戰法運用的爐火純青當屬韓戰的志願軍。橫貫朝鮮半島250公裡長的整個戰線上,形成了具有20到30公裡縱深、以坑道為骨幹、支撐點式的陣地防禦體系,打造了堅固的「銅牆鐵壁」,形成了可靠的陣地依託。以此為後盾,志願軍同敵人進行了靈活多樣的攻防作戰,使陣地獲得空前鞏固,增強了防禦的穩定性,取得了戰場主動地位。
  • 元山夜空驚天一爆,特務飛機全滅,原因超出美國人想像
    隨著飛機逐漸接近空投地點,他們的心情也隨之越來越緊張,而他們中的一人,已經打定了主意要炸毀這架飛機。 此時「8240部隊」正在挑選準備派往我軍後方進行滲透的特工人員,由於180師之前在解放大西南的時候,未經過嚴格的政審和甄別就吸收了大量的國民黨軍俘虜,這其中有許多是反動軍官和敵軍的骨幹人員。這些人在我軍處於不利境地時,就主動向敵軍投降,並積極協助敵軍指認被俘的我軍其他人員的身份。
  • 一名志願軍戰士發威,上百南朝鮮軍喪膽,敵人軍官威脅踢打全沒用
    在朝鮮中部北漢江東岸的魚隱山西北的883.7高地,是南朝鮮軍第5師團的防區,這裡是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的「密蘇裡」防線的重要支撐點,敵人在此苦心經營了2年多,構築了極為堅固的工事,並且還得到了後方強大的炮兵支援,易守難攻。但為了動搖敵人在朝鮮中部地區的防線,迫使其早日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我軍決心對883.7高地進行一次攻堅戰。
  • 用機槍擊落美軍戰機,士兵等著挨處分!志願軍總司令說:連升三級
    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位在朝鮮戰場上,首創用機槍擊落美軍戰機的士兵,這位英勇的戰士打下美軍戰機後說「我等著挨處分吧!」。這是為什麼呀?志願軍總司令員彭德懷元帥得知這名英雄戰士的事跡後說:對這個士兵連升三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