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三伏,最該吃的就是它,搭上冬病夏治的最後「一趟車」!

2020-12-20 哆咖醫生

雖說已經立秋,但是現在依然是正直三伏天氣,秋末的秋老虎還是非常厲害的。天氣炎熱還是非常厲害的。

天氣熱辣、高溫出門就感覺燙,很多人都想以冰西瓜、冰飲料、涼菜為主。但是雖然是天氣炎熱,也不要多吃冰涼的東西,反而是建議吃能「發熱」的生薑!

為什麼說三伏天最該吃的,是熱乎乎的姜?

主要是因為:

1、其實涼爽的感覺和真正的解暑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

夏天炎熱,正常人體會通過出汗來降溫,如果汗發不出來,就可能會中暑。冰冰涼涼的食物,雖然可以讓人在一瞬間感到涼爽,但它並不能真正解暑。

相反,雖然生薑吃起來熱辣,但它能發汗解表。因此,大熱天吃薑正合適。

2、生薑可以增進食慾。

每到夏季,很多人都會出現食欲不振、胃口不佳的感覺。此時應該在食物中加點薑絲。

生薑中含有姜辣素,一方面能升溫助陽,加強血液循環,另一方面可刺激唾液和胃液分泌,能起到健胃、增進食慾、促進消化的作用。

但是要注意:體質偏熱的人群,如經常口乾舌燥、心煩易怒、胃熱口臭,不宜過多進食生薑。

3、生薑可以止吐。

藥王孫思邈稱生薑為「嘔家聖藥」,適用於多種嘔吐證,尤其是腹瀉嘔吐。從現在醫學的角度來看,生薑對細菌性腹瀉確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夏季炎熱,食物易腐敗,一旦不慎食用後,很容易引起腹瀉、腸胃炎等不適症狀。如不嚴重,可食用生薑來調理。

另外,生薑還有很多顯著的功效。

1、祛風散寒,緩解風寒感冒

夏季吃空調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要是一直吹空調的話,就會出現接連打噴嚏、鼻塞流涕、嗓子幹癢、頭暈目眩、容易睏乏等感冒症狀。

此時可以使用生薑。生薑有辛溫發散之效,尤其適用於外感風寒感冒初起,或風吹雨淋、空調著涼後的調理。

2、散寒暖胃,治療胃寒證

夏季人體脾胃壓力大,胃功能容易失調,從而出現胃脘冷痛、消化不良、噁心嘔吐等症狀。

生薑辛溫散寒,可開胃,也可暖胃止嘔,有助於輔助治療胃寒證。

3、助眠安神

生薑能通神明、安神志,是一味安神妙藥。

相關焦點

  • 冬病夏治?三伏貼到底該怎麼貼?
    前不久,有新聞報導,江西省兒童醫院有92名兒童貼完「三伏貼」後出現瘙癢、灼痛感、水泡等不良反應,均已接受了後續的治療,且該醫院已緊急停止了「三伏貼」治療項目。7月18日,新聞再報導,因為貼「三伏貼」而被灼傷的兒童已增至119人,最小年齡僅11個月,多人未滿2歲,大多3至5歲。
  • 養生要趁熱 冬病夏治從三伏貼開始
    對於普通人來說,三伏天是酷熱難耐,但在中醫看來,三伏天卻是養陽驅寒、治已病、防未病的最好日子。三伏貼是冬病夏治中獨具特色的一種治療方式。6月21日是24節氣中的夏至,記者從銀川市中醫醫院了解到,今年冬病夏治穴位敷貼治療已經從夏至日開始。
  • 明日起「冬病夏治」三伏貼開貼啦
    燕趙晚報融媒體首席記者 李惺又到一年三伏天,又到一年 " 冬病夏治 " 時!近年來," 冬病夏治 " 這一綠色獨特的治病方式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青睞。記者從省會各大醫院獲悉,隨著三伏天的到來,各大醫院基本上都推出了 " 冬病夏治 "。那麼," 冬病夏治 " 主要治什麼疾病?哪些人能貼?哪些人不宜貼?"
  • 冬病夏治,「三伏貼」開貼!
    濟寧市中醫院副院長、針灸科主任醫師王樂榮介紹,冬病夏治「三伏貼」是根據中醫「天人相應、春夏養陽」原理,順應四時特性的一種「內病外治」傳統療法。按農曆規定,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以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天時自然界陽氣旺盛,人體陽氣亦最旺,當腠理開洩,經絡腧穴更為敏感,「三伏貼」所貼藥物更容易滲透皮膚,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最大限度地鼓舞人體正氣,協同體內陽氣扶正祛邪。
  • 三伏天將至 冬病夏治不僅只有三伏貼
    又到了一年一度冬病夏治的日子,7月16日即將迎來今年三伏的頭伏。受疫情的影響,再加上今年的雨水偏多,冬病夏治跟往年相比會有什麼不同?需要注意什麼?一說起冬病夏治,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三伏貼了」。就是肺虛、脾虛、腎虛、天拓、檀中,還有中脘、足三裡這些穴位。專家告訴我們,馬上就要到三伏天了,又正值梅雨季節,雨水偏多。因此,貼敷當天如果下雨,切忌貪涼淋雨,同時還要忌食生冷,禁飲酒,注意皮膚清潔。同時專家還表示,其實冬病夏治不僅只有三伏貼。
  • 「冬病夏治」三伏貼 夏天是根治慢性咳嗽的好時機
    「冬病夏治」三伏貼 夏天是根治慢性咳嗽的好時機 原標題: 三伏貼是古人根據《黃帝內經》中「春夏養陽」的原則,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體表經絡中氣血旺盛的有利時機,利用穴位貼敷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三伏貼又稱天灸療法,是古代冷灸法的一種,屬「穴位敷貼」,是把中藥貼於穴位上達到灸治效果的一種將中醫經絡學、針灸學與中藥外治相結合的一種療法。最早見載於南北朝宗懍所著的《荊楚歲時記》。
  • 冬病夏治預約火爆,專家提醒:三伏貼不可隨意亂貼
    圖說:到醫院預約三伏貼的人絡繹不絕 來源/院方供圖三伏天指的是夏至過後第三、四個庚日及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具體到今年來說,是從7月16日開始進入初伏,7月26日進入中伏,末伏是8月15日開始,這幾十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時候,也是貼三伏貼的最佳時機。
  • 冬病夏治預約火爆!三伏貼你貼對了嗎?看看專家怎麼說
    每年六七月份,到醫院預約三伏貼的人絡繹不絕。不過,三伏貼雖然好,卻非人人適用,更不可隨意亂貼。醫護人員為小朋友貼「三伏貼」三伏天指的是夏至過後第三、四個庚日及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具體到今年來說,是從7月16日開始進入初伏,7月26日進入中伏,末伏是8月15日開始,這幾十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時候,也是貼三伏貼的最佳時機。
  • 「冬病夏治」方法多 「三伏」時機別錯過
    「冬病夏治」方法多所謂「冬病夏治」,「冬病」指的是冬天容易出現或加重的疾病,常見的如風溼、老胃病、哮喘等病症,「夏治」是針對中醫中春夏養陽理論,在天氣比較炎熱時採取外治法提昇陽氣,驅除體內寒邪,達到扶正固本、祛邪養生治未病的目的。
  • 針灸科三伏貼、三伏灸開始預約啦!-- 冬病夏治 內病外治 提升免疫...
    -- 冬病夏治 內病外治 提升免疫 療病養生 2020-06-10 03: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伏】冬病夏治正當時——三伏貼開始啦!
    【三伏】冬病夏治正當時——三伏貼開始啦!「冬病夏治」、「春夏養陽」的理論,利用一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人體陽氣最為旺盛的時機,運用特製的中藥敷貼於特定的穴位,通過藥物的滲透刺激腧穴,可調動人體陽氣,大大提高人體免疫力,達到調整陰陽,防治疾病的目的。
  • 「冬病夏治」三伏貼——婦科篇
    「冬病夏治」三伏貼——婦科篇 2020-07-10 15: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冬病夏治】三伏貼 市中醫院兒科解您憂
    【冬病夏治】三伏貼 市中醫院兒科解您憂 2020-07-25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冬病夏治+不打針不吃藥=???
    冬病夏治+不打針不吃藥=???什麼是冬病夏治「冬病夏治,夏病冬治」是臨床治療對傳統中醫「治未病」學說中「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具體體現。三伏一般是指夏至至立秋後這一段時間。
  • 冬病夏治不可任性 「三伏貼」不是什麼病都能治
    高溫來襲,近年來受市民追捧的「三伏貼」等冬病夏治的熱度也隨之上升。  冬病夏治如何治?中醫專家提醒,「三伏貼」要按照醫囑正確貼敷,切莫自行購買貼敷,也不能不分病種、體質亂治,還必須打消立竿見影的僥倖心理,應根據療效觀察,治療以連續三年為佳。
  • 三伏貼為什麼成為夏天的「標配」 且看冬病夏治「大數據」
    溫州網訊 要問現在醫院裡最火爆的保健項目,無疑就是冬病夏治三伏貼,這也成為夏天的一大「標配」。對於冬病夏治,溫州市民到底有怎樣的情結?今年各大醫院又有哪些新亮點?不妨一起來看看吧。
  • 冬病夏治!「三伏貼」今天開貼
    記者了解到,北京兒童醫院、北京市隆福醫院、北京小湯山康復醫院等不少醫院紛紛在頭伏開始了「冬病夏治」 三伏貼治療。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此時最適合冬病夏治。北京兒童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李亞男稱,三伏貼實際上是在中醫冬病夏治理論上形成的一種治療未病的常用的外治方法。
  • 「三伏貼」開貼,「冬病夏治」在島城受追捧
    7月12日,三伏入伏首日,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到了。  「中醫養生注重『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而夏天,尤其是農曆的三伏天,是一年當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此時是調養人體陽氣的最佳時機。人們會在三伏天進行貼敷,達到「冬病夏治」的目的。」青島海慈醫療集團主任醫師朱維平介紹說。
  • 又到「冬病夏治」時
    市中醫醫院醫護人員深入社區進行冬病夏治知識宣講。王金悅 攝今日,我市迎來一年中最炎熱的三伏天。這也標誌著一年一度的「冬病夏治」可以正式開始了。如今,隨著人們對中醫養生的日漸重視,利用三伏天進行三伏貼等「冬病夏治」治療已成許多市民的盛夏標配。
  • 冬病夏治,有什麼道理?三伏貼適用於哪些疾病?
    據說,這種方法的目的是冬病夏治。那麼,傳統醫學是如何看待這種治病方法的?其中有何道理?三伏貼的適用範圍是什麼呢?咱們現在就來解析。冬病夏治,是傳統醫學的1種特殊治療方法,其中的理論來自於《黃帝內經》,核心是陰陽平衡理論,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還有1個理論基礎是治未病。這種理論有3層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