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自然分娩不管對寶寶還是媽媽都有很大的好處。軟產道是決定自然分娩的重要因素之一¹,然而在實際分娩的過程中,產婦常常會發生軟產道損傷,其發生率高達53%-79%²,其中以會陰裂傷最為常見,約佔83.5%³,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會陰撕裂」。為了給胎兒通過產道提供一定的空間,避免會陰撕裂影響產婦的其他器官,在符合手術指徵的情況下醫生會對產婦行會陰側切術。
許多準媽媽都對會陰側切充滿了恐懼和疑惑,明明是順產,為何還需要被來一刀?難道沒有辦法避免嗎?我們今天就來好好了解一下側切的那些事。
什麼是側切?
會陰側切術(簡稱側切),它是產科很常用、有效的一個手術。在陰道分娩時,醫生將會陰部肌肉切開4-5公分,以便讓寶寶順利、快速地娩出,保證媽媽與孩子的安全;同時,還可以避免媽媽會陰軟組織撕裂。
為什麼要側切?
有的準媽媽在分娩時會陰比較緊,陰道口的延展性也不是很好。當胎頭太大或者是分娩較快的時候,會陰部位就可能會發生撕裂,輕度的撕裂傷可以通過簡單的縫合來處理,但是一旦撕裂傷及肛門括約肌甚至直腸的話,就可能引起大便失禁等後果,會嚴重影響到產婦的生活質量。
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出現,醫生一般會建議側切。對於媽媽來說,進行會陰側切可以減輕胎頭下降時對產道的壓力,從而能夠保護陰道的彈性。另外,也能避免陰道其他部位再發生裂傷,而且側切的傷口較自然撕裂的傷口邊緣整齊,既易於醫生縫合又能在術後更快地癒合。
對於寶寶來說,進行會陰側切可以縮短其在產道停留的時間,即縮短了寶寶在陰道被擠壓的時間,也減少了寶寶發生缺氧的情況。
想順產都必須側切嗎?
不一定!
側切一般適用於:
● 準媽媽會陰條件差(如會陰組織緊、彈性差等)
● 需要儘快結束分娩(如宮縮乏力等情況)
● 胎寶寶過大、早產、宮內缺氧等情況
● 需要使用陰道手術助產(如產鉗術、胎頭吸引術等)
一般在這些情況下才需要側切。
如果產婦的會陰條件適合,產力足,寶寶情況也很好,沒有其他特殊情況,媽媽們是可以在醫生和助產士的指導下實現不側切的自然分娩的。
如何儘量避免側切?
1
孕期合理飲食,控制好體重
孕媽媽們在懷孕期間不能暴飲暴食,也不要盲目進補,科學合理的飲食可以避免寶寶過大,也能讓媽媽保持健康。
2
適當運動
比如做一些孕婦操、孕婦瑜伽、盆底肌鍛鍊、遊泳、散步等等,讓肌肉更有力量,能更順利地分娩。
3
分娩過程中正確用力
在分娩過程中聽從醫生和助產士的科學指導,如何合理、正確地藉助宮縮用力也非常重要。
4
軟產道黏膜保護
預防產道損傷,在助產的過程中使用協助自然分娩的藥物也是很好的選擇,而近期一款通用名為「卡波姆產道凝膠」的新三類藥品,獲得國家藥監局的藥品註冊批件,填補了臨床協助產婦自然分娩藥物的空白。
卡波姆產道凝膠可有效保護產道,減少會陰撕裂。並且可有效縮短第一產程和第二產程,降低產婦會陰重度撕裂傷、切開率,降低新生兒難產率,有利於新生兒健康,降低急診剖宮產率。
相信在了解了側切的各種知識後,準媽媽們對於側切也不會那麼恐懼了,畢竟做好了充分準備,還是有機會不側切的!不過要提醒大家,最重要的還是要聽取醫生們的專業建議,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