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傳媒網訊 鄉村兒童素質教育問題,一直都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命題。面對大量的鄉村兒童,濰坊市濰城區軍埠口綜合項目區中心小學改變教學方式,通過濰坊市濰城區教育局,積極與壹基金對接社會資源,引入壹基金壹樂園音樂教室項目,拓展課程資源,建設音樂社團,不僅用音樂照亮學生的童年,還架起了城鄉教育公平的橋梁。
學校對接壹基金將有新的音樂教室
6月22日,在濰坊市濰城區軍埠口綜合項目區中心小學的一間音樂教室,孩子們在音樂課上課前,正熱烈地討論著音樂課的內容,不時有孩子吊嗓子唱上兩句,穩固課堂知識。在閒談中,孩子們討論比較熱烈的一個話題,就是明年即將落成的音樂教室。明亮幾淨的窗戶、漂亮的櫥櫃、嶄新的樂器,都成了孩子們聊不完的故事。
「孩子們知道明年會有一間新的音樂教室,還有很多沒見過新樂器,都表現得很開心。」濰坊市濰城區軍埠口綜合項目區中心小學校長姚來祥表示,通過濰坊市濰城區教育局,他們積極與壹基金對接社會資源,今年引入壹基金壹樂園音樂教室項目,由壹基金免費對合適規模的教室改造,並贈送音樂器材和設施,還對學校老師免費培訓。預計本月底,相關器材包和硬體就會發放到位。
姚來祥表示,在不少人眼中,音體美作為一種副科,農村孩子不必太過重視。可在他眼中,每個孩子都有接受公平教育的權利。農村孩子當中有音樂天賦的不在少數,如果能通過音樂激發孩子的生活熱情,塑造正確的三觀,實現他們的夢想,教育的目的就達到了。「教育公平的陽光應該照耀近(進)農村,音樂教室作為基礎的硬體,是必不可少的。」姚來祥說,他們學校作為濰坊市濰城區一間鄉村學校,學生家長進程(城)務工的不少,該校共有500多名學生,留守兒童就是(有)三四十名,其中父母雙方都外出務工,只能和爺爺奶奶等生活在一起的,又在全部留守兒童中超過了半數。
「儘管我們學校留守兒童多,教育資源相對城市學校不足,可我們的成績也不菲,音樂就是我們的突破口。」姚來祥說,如果音樂是一道光,他希望這校園裡能有更多的光照進,照耀在每個孩子的臉上、心上,引入壹基金的社會資源只是一方面。
鼓勵學生建音樂社團 節目登上央視春晚舞臺
如何讓農村孩子共享優質教育,推進農村教育現代化,是姚來祥等校領導一直在思考並踐行的課題。「起初,我們學校只是鼓勵孩子們組建音樂社團,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唱歌、跳舞,老師從旁輔導。」姚來祥說,從孩子們興奮的眼神中,他看到了孩子們對音樂強烈的興趣。
此後,濰坊市濰城區軍埠口綜合項目區中心小學又將更多的精力用於開發孩子的音樂天賦,讓農村孩子在音樂的舞臺上敢於有夢,勇於追夢。「每周下午必然會有兩節音樂課,加上延時服務的時間,孩子們還能完成一臺小小的舞臺演出。」姚來祥說,成績有目共睹,在濰坊市濰城區藝術節比賽中,他們學校的合唱、舞蹈項目,多次獲得全區第一名的成績。2010年左右,他們學校的《雪孩子》節目,還成功登上中央電視臺少兒春晚節目。他們學校也被評為濰坊市濰城區藝體特色學校。
姚來祥表示,很多留守兒童原本敏感而脆弱,強化音樂教育後,孩子們的眼睛亮了,臉上的笑容也多了。這樣的音樂課堂滋養了孩子的天性,激發了他們對其他科目學習的熱情,自覺、自主、自信漸漸成為這所鄉村學校課堂的優美旋律。「可農村經濟水平還是限制了學校的教育資源,也限制了我們學生的發展,很多孩子沒有合適的舞臺排練,只能在操場、普通的教室。」姚來祥說,2018年年底,濰坊市濰城區教育局聯繫他,稱壹基金會為鄉村學校改造音樂教室,提供更多音樂教育資源時,他由衷欣慰。同時,他也特別感謝壹基金與濰坊市濰城區教育局,讓孩子們能有更大的舞臺,將來在音樂上的機會也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