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溝通障礙三:這樣的表達讓人摸不著頭腦,語言歧義的種類

2020-12-12 八點半族類

「老公,下班買五個蘋果回來,如果看到西瓜,就買一個。」

老公回家,手裡拿著一個蘋果回家了。

所謂歧義,就是一句話在理解上會產生兩種以上的意思。

上面那個段子中老婆說的話,怎麼解釋?老公可以說沒做錯。老婆的意思是:買幾個蘋果,這是一件事;如果有西瓜,就買一個西瓜回來,這是另外一件事。

老公的理解是:如果沒看見西瓜,就買五個蘋果;如果看見有西瓜,就買一個。這樣理解其實也沒錯。

問題出在哪裡?

表達不完整!

如果換成「如果看到西瓜,就再買個西瓜回來」,就不會出現上面的狀況了。

當然,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在表達時經常使用省略。在一般的語境下,雙方都能達成共識,理解一致。上面這個段子裡的狀況出現的概率很小。

但是,我們在溝通過程中,還是要儘量避免歧義的產生,以免產生誤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溝通歧義,主要出現在表達環節。

表達語言的不完整、模稜兩可,就會導致對方在理解過程中有可能不能領會到表達者的真實意思。

我們來看看,歧義有哪些類型。

一、多義字(詞)產生歧義

同一個字或詞,有兩個以上的解釋,導致語義含糊不清。這類情況的歧義出現最為普遍。

無錫曾經發生過一個真實的案例:

甲向好朋友乙借了十萬元做生意,並寫了借條,一年之內還清。

一年到期了,由於甲經營不善,沒能賺到錢,但借的錢要還啊。

於是跟乙商量先還五萬,剩下五萬一年之內再還清。乙同意了。

然而,甲為了省事,就在原來欠條下面補了一句話:「還借款五萬元」。

一年以後,當甲拿著五萬元準備還給乙的時候,乙說,還有十萬什麼時候還?

甲一臉驚愕,我一共借了十萬,上次還了五萬,這次又還了五萬,不是還清了嗎?哪裡還有十萬?

乙指著借條說:「這不清清楚楚嗎?先借了十萬,後來又借了五萬元?」

兩人爭執不下,最後對簿公堂。

結果是,法院判決:甲還需要還乙十萬元。

撇開乙的為人,我們分析一下,問題出在哪裡?

顯而易見,甲借條中的「還」字出了問題。

這個字不用多說,小學語文水平都理解,「還」字的兩個解釋。

「他走了」

各位理解一下是什麼意思?「走了」,至少有兩個不同的解釋:

1)可以理解成「他離開這裡了」

2)也可以理解成「他去世了」

「他背著他媳婦幹了很多事」

「他走了一個鐘頭」

這兩句話句話有什麼問題,各位自己體會一下,你是怎麼理解的?可以留言分享一下。

二、兼類詞引起歧義

漢語中,同一個詞可以有不同的詞性,既可以是名詞,也可以是動詞,這類詞叫兼類詞;可以是連詞,也可以是介詞。由於詞性不同,整句話的意思也大相逕庭。

「這輛車沒鎖」

「鎖」既可以當動詞,也可以是名詞,詞性不同,意義不同。

「在學校,只有我跟他學過遊泳」。

「跟」是連詞:我和他一起學遊泳;若是介詞,我向他學習遊泳。

三、省略語產生歧義

「他有一個漂亮女兒,在銀行工作」

到底誰在銀行工作?是「他」?還是「他女兒」?

這裡省略了主語,導致歧義。

四、詞語範圍限定含糊引起歧義

比如:「三個學校的教授來給我們做指導。」

由於「三個」這個數量詞沒有規定範圍,導致這「三個」指的是三個學校教授呢?還是同一個學校的三個教授。

六、語法結構切分不明確

又叫「同型異構」,同一句話,由於語法結構不同的切分,造成歧義。

「咬死了獵人的狗」

既可以是動賓結構,解釋為:獵人的狗被咬死了;也可以是偏正結構,解釋為:狗咬死了獵人。

還有比如「我見到你那年才15歲」

……

歧義,在人際溝通中是非常常見的現象,由於產生歧義,對傾聽者造成摸稜兩可、含糊不清的理解,嚴重影響溝通效果。

那怎麼減少甚至消除語言的歧義?

別無他法,在語言上下功夫,多做語言表達準確性的訓練。還有就是說話時,儘量要是語言完整。

相關焦點

  • 這些溝通方式才是解決語言障礙的關鍵,語言障礙矯正師如何溝通
    從事語言障礙行業,每天需要和來自天南海北的語言障礙者溝通、答疑,隨著時間的沉澱,越來越覺得自己需要改變,以往那種機械化、標準化的術語,不但外人聽了毫無溫度,連我們自己都覺得煩。自我反省一下,想達到更好的溝通,還是要從「心」做起,輔導我們的心理學教授說「你知我所想,我知你所需,心裡打破隔閡,產生信任,才會更好的溝通」。
  • 孩子出現語言障礙,與人溝通困難,這時家長該怎麼辦?
    我們最主要的溝通工具就是語言。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語言表達能力還沒有完全發育完善,孩子的一些語言經常會讓我們感到疑惑,甚至是聽不懂孩子到底想要表達什麼。隨著孩子的成長,到了可以上學的年齡時,語言表達能力還是不好的話,就有可能對其造成影響。
  • 泛自閉症(亞斯伯格)的語言溝通障礙
    泛自閉症又名亞斯伯格症候群或亞氏保加症,是屬一種發展障礙,其重要特徵是社交與非言語交際的困難,同時伴隨著興趣狹隘及重複特定行為,但相較於其他泛自閉症障礙,仍相對保有語言及認知發展。亞斯伯格症患者的智力正常,其中有許多人智商偏高具有天賦,只有極少數的人屬於高智商,經常出現肢體笨拙和語言表達方式異常等狀況,偶爾會發出怪聲音,但並不作為診斷依據。
  • 兒童溝通障礙的定義與分類
    從疾病角度分析,溝通障礙包括聽力障礙、言語障礙和語言障礙。言語是表達性口語,因器質性或非器質性因素導致構音、發音及語言流暢的異常,如構音障礙、口吃等。語言是使用符號編排的交流工具,其因器質性或非器質性因素導致兒童在語形、語意、語法、語用方面的異常,在語言理解或語言表達方面,較同年齡兒童存在明顯偏離或低下現象,如語言發育遲緩、失語症、書寫異常、智障兒童的語言障礙、孤獨症的語言障礙等。
  • 學會非暴力溝通,拒絕語言暴力
    這些無心或者有意的語言暴力讓人與人變得冷漠、隔膜、敵視。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現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馬歇爾·盧森堡 ,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創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溝通專家。
  • 如何區分言語、語言及溝通?
    因此,當一個人無法言語或無法說話並不代表這個人沒有語言能力,如果他能了解和使用書面文字或手語,他仍是擁有語言能力的。例如一位因癌症切除全喉的病患,在術後初期無法言語時,我們不能說他失去了他的語言能力,因為他仍可以聽懂別人的言語,也可以通過書面文字表達自己的想法。
  • 專題筆談│孤獨症譜系障礙兒童語言和社交溝通障礙相關問題
    中國實用兒科雜誌  2019  Vol.34(8):632-637社交溝通障礙及語言障礙是孤獨症譜系障礙(ASD)兒童與其他兒童在互動上常見的障礙表現,而語言障礙常常也是評判ASD兒童嚴重程度的評判指標之一。
  • 溝通的障礙有這幾個?如何建立有效的溝通橋梁
    對他人缺乏了解如果沒有很好地了解他人,你的溝通效果就很可能大打折扣。因為不夠了解他人,溝通時就容易以自我為中心,想當然地以為接受者會理解自己想表達的信息。對信息接收者做出錯誤的假設。錯誤的假設也是一種溝通障礙。上級也許會對一個電話銷售說如果他將業績提高15%,那麼就提拔他為首席電話銷售。
  • 你的溝通存在障礙嗎?
    總的來說,影響溝通的障礙有以下幾類:1、表達障礙第一道障礙是表達障礙,表達障礙也可以進一步區分成:不表達和表達不當兩個方面。表達不當很多的人有這樣的感受,內心所想的很豐富,但表達不出來。如果你有一項計劃,你可以將計劃、方案、推廣、後期在腦中構思完成,但當需要將這項計劃表述給你的同事或者領導時,你卻發現找不到合適的詞彙或者句子來描述。
  • 以心理學跨越溝通的障礙
    作者:袁恆雷 在全球化愈發明顯的時代,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障礙,已不僅僅是語言方面,更體現在文化心理方面。大到國家、民族間的交往,小到個人間的往來,由於地域、文化、語言、風俗、宗教、飲食習慣等諸方面存在差異,文化心理鴻溝難免存在。
  • 科學家研發黑科技耳機,隨時隨地雙向翻譯,讓語言溝通再無障礙
    導語:科學家研發黑科技耳機,隨時隨地雙向翻譯,讓語言溝通再無障礙耳機是我們買手機時的標準配件,不管是用於聽歌打發時間,還是學習外語都會使用到它。現在我們可以在手機上看到各種翻譯軟體,為我們出國旅遊解決了不少問題,但是手機軟體只能幫我們翻譯,不能自由的溝通。於是科學家研發了這款黑科技耳機TRAGL,隨時隨地都能雙向翻譯,讓語言溝通再無障礙。TRAGL不只翻譯一種語言,它能夠轉換三十多個國家的語言。發明者亞利克斯,因喜歡環遊世界卻語言不通,所以組織研發團隊發明這款產品。
  • 和孩子有溝通障礙,互相不能理解?當心是語言發育遲緩
    一般來說,溝通障礙並不是一種很嚴重的問題,只要有辦法打破溝通者之間的牆就沒有問題了。問題在於,還處於語言發育期的孩子並不明白他們和父母之間是否在思想上不統一,也不明白父母為什麼總是阻礙他們的行為。家長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溝通障礙的主因是語言問題,而不是思想。何出此言呢?在孩子嬰幼兒期間,所謂的溝通障礙其實是寶貝不完整的語言狀態導致的。完美的溝通依賴於良好的語言發育,孩子的語言發育出現問題,必然會導致溝通障礙的產生,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語言發育遲緩兒童所表現出來的情況。
  • 有效溝通|如何改變語言表達能力差,讓思維更有邏輯性,3個技巧
    愛唱「獨角戲」:表達不是一種單方面的行為,而是雙方交流互動的一個過程。一個說話沒有邏輯的人,他們很難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說話時要麼顛三倒四、雜亂無章;要麼詞不達意、東拉西扯,很難把話說到點子上,因此,給溝通帶來了障礙,這也是許多人的煩惱。
  • 【速遞】營造溝通環境,突破交流障礙:2018兩岸溝通障礙學術研討會在臺灣師範大學熱烈舉行
    雷江華教授認為,聽障學生的溝通與交往不僅包括言語溝通系統,而且包括非言語溝通系統。在發展聽障學生溝通與交往能力時,既要注意發展兩者的疊加作用,追求溝通交往的最大效益,又要注意語言的心理效應,把話說到別人心裡去;更要重視語言的社會效用,用語言提升社會交往的功效。
  • 我這樣培養兩歲寶寶的溝通表達能力
    怎樣讓寶貝更好得與人溝通交流?這反映出我們父母對於培養寶寶溝通表達能力的重視。因為我們深切感受到現代社會溝通的重要性。對於我們家來說,我也是一直在探索培養孩子溝通表達能力的方法。兜兜是一歲半左右可以流暢的說話背詩讀書;現在馬上兩歲的小傢伙基本可以準確地表達出內心所感所想,和我們溝通基本沒有障礙。現在我把這方面的一些育兒經驗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對各位寶爸寶媽有所幫助。
  • 孩子怕生,不與人溝通!社交障礙症的表現?
    ,喜歡獨來獨往,不與小朋友一起玩耍,不懂如何玩玩具,不遵守遊戲規則,只是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玩耍,特別喜歡作單調、重複的動作……以上的種種表現,便是孤獨症核心障礙之一—社交障礙。孤獨症患者在社交方面的困難形形色色,有些比較輕,有些則有嚴重的社交障礙,以及在注意力、交流、解決問題、認知、感知和運動方面有困難而受到的影響,其原因可歸結於三個方面:社會認知,社會情感,社會行為。
  • 非暴力溝通:用長頸鹿語言表達愛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樣的場景經常發生。日常交流中,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帶有攻擊性的。我們只是想和對方表達出自己的感受,但是聽到的人為什麼會常常因此感到傷害與痛苦呢?我們應該學會去與他人溝通,愛的表達方式有多種語言,學會非暴力溝通,是最好的表達。
  • 唐氏症兒童語言溝通問題與對策
    介紹威斯康新大學專門研究唐氏症兒童語言障礙的米勒教授對於為何唐氏症的語言溝通問題值得用一本專書來探討:1. 唐氏症是目前所知智能障礙成因中最常見的。2. 語言溝通是唐氏症兒童是最主要的發展問題。3. 近來研究的成果告訴我們,過去對唐寶寶語言聽說問題的忠告,現在必須修正。
  • 別讓「專有名詞」成了溝通的壁壘
    隨隨便便打開微博等社交軟體,琳琅滿目的飯圈縮寫映入眼帘,u1s1、nsdd、awsl等等,常常讓游離在飯圈外的同學們,摸不著頭腦。
  • 觀念不同怎麼有效溝通?
    那些讓我們頭疼過的溝通,怎麼解?問題源於溝通,就在溝通中找答案吧!溝通中時常發現,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卻沒有接受彼此觀點的意思,溝通的不了了之,不歡而散,這樣的場景多數因觀念不同而引起。怎麼避免(觀念不同)溝通成為一場無謂的對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