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看三分鐘動畫,就能完成視功能篩查,家長在家也能操作

2020-12-14 廣東衛生在線


嬰幼兒語言反饋能力有限,一些症狀不明顯的眼部疾病往往容易被忽視。近日,廣東衛生在線從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獲悉,該院參與研發的「智能眼科專家」系統,僅需讓寶寶看3分鐘動畫片,就能完成視功能篩查,以評估孩子是否存在眼角病變、青光眼、上瞼下垂、斜視等眼部疾病。


三分鐘動畫
即可完成嬰幼兒視功能篩查

據了解,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林浩添教授及其團隊參與研發的「智能眼科專家」系統,可以實現近視發展預測、嬰幼兒視功能評估等功能。


在視功能篩查過程中,「智能眼科專家」系統是如何打破嬰幼兒語言反饋能力有限的僵局?


林浩添介紹,通過短短3分鐘的動畫片,智能眼科專家系統即可根據嬰幼兒的眼部反應進行評估。「在孩子看動畫片的過程中,系統會錄製他觀看時眼球的狀態,以此判斷孩子是否存在視功能損傷,甚至還能初步判斷是哪一類型眼部疾病。」



為了讓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操作,免去醫院掛號排隊的煩惱,目前中山眼科中心正與企業合作研發智能眼科專家App,讓家長在家中使用app便可完成孩子視功能篩查。


智能眼科專家系統除了可以評估嬰幼兒視功能,在高度近視智能預測、術後智能隨訪、併發症預測、先天性白內障診療等方面均取得一定的進展。


人工智慧技術進基層

破解「三級診療」格局難題

近日,以「聚焦產學研,助力大灣區」為主題的「2020年度智慧醫療學術會議」暨廣東省醫學會人工智慧分會籌備會議在廣州舉行。


林浩添在會上以「眼科人工智慧診療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為題作報告。他提出,人工智慧技術與醫學診療脈脈相通,而眼科是以影像診斷為中心的專科,在醫學影像方面有數量及質量的優勢,這些優勢即是醫學與人工智慧交叉融合的突破口。


會上,有專家學者提出,人工智慧+醫學影像能破解部分現有「三級診療」存在結構性難題——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可羅雀,優質醫療資源難以輻射和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新「三級診療」方案或能破解現有「三級診療」格局難題,有效提高醫生服務能力及效率。所謂的人工智慧影像新「三級診療」方案,即智能移動終端(個人和家庭)+基礎檢查設備(社區和基層醫院)+智能專業設備(三級綜合及專科醫院),是基於人工智慧的醫學影像診斷新型服務模式。



廣東衛生在線獲悉,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將與各單位攜手打造更優質的人工智慧平臺高水準平臺,將更多健康科技科研團隊、臨床醫學團隊,人工智慧團隊聯合在一起,共同推進高水平科研成果轉化與落地,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健康中國2030」戰略落地貢獻力量。




記者|周豔梅

編輯|吳秋秋 責編|張秀麗

通訊員|邰夢雲

廣東衛生在線全媒體團隊出品

相關焦點

  • 智能評估嬰幼兒視功能 這位「眼科專家」未來將走進社區
    信息時報訊(記者 劉俊 實習生 李淑珩)讓小朋友觀看3分鐘動畫片,即可評估其視功能,這位「智能眼科專家」不簡單!12月11-12日,2020年度智慧醫療學術會議暨廣東省醫學會人工智慧分會籌備會議在廣州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常務理事及智慧醫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林浩添教授及其團隊研發了「智能眼科專家」系統,可以實現嬰幼兒視功能智能評估、近視發展預測等功能,目前該系統已在醫院上線,未來將走進社區。
  • 一分鐘就能篩查7種眼病
    &nbsp&nbsp&nbsp&nbsp羊城晚報訊記者蔣雋、通訊員邰夢雲報導:不用散瞳、一分鐘就能拍下眼底照片,照到的眼底範圍還是傳統拍照的5倍以上。昨日,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推出全球首個「超廣域人工智慧眼病篩查系統」,自動快速篩查視網膜格子樣變性、視網膜裂孔、視網膜脫離、視網膜出血、青光眼、玻璃膜疣、視網膜滲出等七種眼底病變,早診早治,挽救患者的視功能。該成果已發表於自然雜誌子刊《生物通信》。
  • 新生兒篩查不可忽視 | 醫學動畫
    1、患兒出生72小時充分哺乳後(特殊情況下,必須保證充分哺乳6次後),由接產醫療機構取其足跟部血樣四滴,送往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進行實驗室檢測。2、若發現可疑病例,篩查中心將會迅速通知家長。家長一旦接到複查通知,必須儘快帶寶寶去醫院複查,以便儘早進行詳細檢查以明確診斷,使患兒在臨床症狀出現以前得到及時治療。
  • 廣州眼科專家首創用AI測嬰幼兒視力:看視頻就能篩出九成白內障
    廣州眼科專家首創嬰幼兒視功能人工智慧評估系統,一段視頻就能篩出九成白內障,相關技術發表於《自然·生物醫學工程》。 利用AI技術學習、分析後,在全球首次建立了基於行為模式的嬰幼兒智能視功能評估系統,用於客觀篩查嬰幼兒的視功能,及時發現語言前嬰幼兒的視覺損傷。
  • 這些方法促進寶寶視覺發育,追視更靈敏
    作者:寶寶知道 兒科鮑秀蘭經常有家長諮詢關於寶寶追視的問題,並把寶寶是否會追視作為判斷寶寶健康與否的一個標準。那麼,寶寶的視覺發育是怎樣一個過程?嬰兒的視力在出生的第一年就會迅速發展0~1個月寶寶視力大約0.05左右,看物體很模糊。可以看到顏色但是很難辨別深淺。比較喜歡黑白或者對比度高的顏色。
  • 寶寶聽力篩查沒通過怎麼辦?教你「三早」原則,恢復寶寶聽力
    在孩子剛出生後不久就會在醫院進行許多項目的篩查,來確定孩子出生時是否健康。在進行聽力篩查的時候,許多父母面對檢查單上大大的「不通過」,都會陷入一片驚恐慌亂之中。其實許多新手爸媽都不知道,初次聽力篩查不通過並不代表孩子的聽力有問題,家長的後續操作才是關鍵。
  • 8種在家就能完成的健康測試
    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幾種,在家中就可以完成的一些簡單的健康測試,還在等什麼一起來學一學,測一測吧!仔細觀察手掌如果你感覺無精打採、呼吸急促,或是注意到心臟在胸膛裡狂跳不已,看看手掌或許能幫你確定原因。鐵元素被用來製造將氧氣攜帶至全身的紅血球,如果你因為貧血而沒有足夠的紅血球,皮膚就會呈現蒼白色。
  • #2020烏鎮時間#1-2分鐘就能完成眼底疾病篩查 這款神器有點厲害
    #2020烏鎮時間#1-2分鐘就能完成眼底疾病篩查 這款神器有點厲害 2020-11-23 15:30:16 天目新聞 記者 王夷 見習記者 李曉峰 韋建苗
  • 寶寶三歲前能不能看電視?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值得家長參考
    幾乎每個孩子都很喜歡看電視,每當孩子不聽話時,家長還會用同意孩子看電視為藉口,讓孩子去做一些事情。不過孩子在看電視的時候,家長也會感到很焦慮。因為看電視雖然能讓孩子聽話,但確實也有不少壞處,例如孩子長時間看電視,視力肯定會有所影響。
  • 自己取樣,宮頸癌篩查在家也能做
    全球每分鐘就有一名女性患宮頸癌,每兩分鐘就有一名宮頸癌患者死亡。宮頸癌發病率在逐年上升,且呈年輕化趨勢。而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是該病發生的必要因素,99.7%的宮頸癌都與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有關。研究表明:一生參加一次宮頸癌篩查可以降低宮頸癌累計發生率的比例為17%-32%,定期檢測是否感染HPV是預防宮頸癌的有效途徑。
  • 寶寶聰明不聰明?只需測一測,不用去醫院,家長在家輕鬆篩查
    孩子的發育是有階段性的,也是因人而異的,家長們要掌握孩子的發育規律,有目標的引導孩子,讓孩子將來成為一個智力發達的人。有的家長會帶孩子去醫院進行智力測試,一次好幾百塊錢,還要排長龍一樣的隊伍,其實沒必要,學會一些方法,自己在家就能測,沒有很高的技術含量,只是不知道而已,今天就教會你這個測試方法。
  • 給寶寶剪頭真貴!學會這4個技巧,給寶寶在家理髮,方便又安全!
    另外,寶寶理髮哭鬧很大的原因是害怕理髮器「嗡嗡嗡」的聲音,所以靜音功能也是寶寶理髮器必須有的。二、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再靜音的理髮器也只是能減少寶寶對理髮的恐懼,並不能完成避免,畢竟是有個東西在頭上推來推去,寶寶肯定會有些不適和害怕。
  • 寶寶聽力篩查沒通過!怎麼辦?
    「我的孩子上個月新生兒篩查沒通過,被轉診到大醫院去了,我該怎麼辦?為什麼要做這麼多的檢查?有必要做嗎?」新生兒聽力篩查,也是所有的寶寶出生後必經歷的一種檢查。寶寶沒通過篩查,父母就會特別著急,手足無措,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接下來一系列的檢查診斷。
  • 不重視以及怕損傷 新生兒眼病篩查推行遇冷
    作為湖北省分娩量最大的醫院,2016年該院分娩量超過23000人,儘管去年眼科向前來產檢的孕婦發放了數萬份的宣傳資料,並在產科出院時做了宣教,從篩查數量來看,絕大多數家長並不買帳。  昨日上午,記者隨機在該院住院部門口詢問了3位抱著寶寶出院的家長,問及是否會在孩子滿月來做眼病篩查,一位家長表示孩子一出生就睜眼了,好的很,一位則說沒必要,那麼小的寶寶眼睛怎麼能碰?
  • 你家寶寶的「新生兒篩查」通過了嗎?
    今天,在門診遇到一個新手媽媽帶寶寶過來體檢,我問:寶寶的新生兒篩查結果通過了嗎?;媽媽(一臉驚訝):新生兒篩查是啥?;我:就是寶寶出生後採腳底血做的那個檢查呀;媽媽:是哦,好像出院的時候還給了張小卡片的,我忘了查了……其實,每個寶寶出生後都會做新生兒篩查,目的是篩查某些危害嚴重的先天性、遺傳代謝性疾病,讓寶寶可以在發病之前或者症狀輕微時得到早期診斷和幹預,這對寶寶的健康成長特別重要。
  • 寶寶出生後,帶Ta做過新生兒視網膜篩查麼?
    寶寶出生後,你有帶他(她)做過新生兒視網膜篩查嗎? 很多家長知道帶寶寶做新生兒聽力篩查,卻沒有意識視網膜篩查同樣重要。其實不止早產兒,足月出生的寶寶也可能出現眼睛病變。眼科醫生呼籲每個新出生的寶寶都應該做一次視網膜篩查!
  • 視知覺的訓練 孩子在家可以這麼做
    視知覺是感覺統合中一個有助於智慧發展的能力。視知覺是以視力為基礎的,把眼睛看到的信息傳遞到大腦,大腦再對看到的信息進行加工,並利用其來計劃或行動,這個過程就是「看→看到→看懂」的過程。也就是說,視知覺可以讓孩子看的更透徹。
  • 深圳女性在家「自取樣」就可完成宮頸癌篩查
    如何讓女性參加篩查更便捷?近期,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國家子宮頸癌早診早治示範基地針對廣州、深圳、順德三市居住的30-59歲,未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的女性,推出1000個經網絡申請參加免費篩查的名額。&nbsp&nbsp&nbsp&nbsp宮頸癌,是女性三大惡性腫瘤之一,女性癌症熱搜詞裡的「一姐」,近些年因發病率高、發病年輕化趨勢強備受關注。
  • 孩子看國產動畫都不好意思承認了?厲害了我的「中產階級」!
    原版動畫片「學英語」的功能,更讓一些家長視之為寓教於樂的媒介。②是否有年齡分級國外那些動畫片都有年齡分級,會直接說明適合幾歲小孩看,家長選起來也方便放心。這個就是鄙視鏈中常見的英文更高貴吧,但是這些英文原版動畫小孩子真的能看懂嗎?」@每天都新鮮:「怎麼,這也有優越感?小朋友不是想看哪個看哪個嗎?說實話這條鄙視鏈不太有代表性,我還沒見過看託馬斯小火車海綿寶寶的去鄙視人家看喜羊羊的。」@童媽:「國產動畫那麼多神作都被吃了?
  • 臺寶兒科小課堂|要不要帶寶寶做視力篩查?很多家長都忽略了
    最近有家長在公眾號諮詢醫生:「我家寶寶經常看電子產品,不給就哭鬧,聽說太小的寶寶長時間看電子產品,會影響視力,怎麼辦才好?"醫生解答:兩歲之前應儘量避免接觸電子產品,兩歲之後也要注意看電子產品的姿勢及使用時間,每次應不超過20分鐘,每天累計的時間不超過一小時,眼睛與各種電子產品螢光屏的距離一般為屏面對角線的5~7倍,屏面略低於眼高,不躺著、趴著看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