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救過千百萬生命的女人,淡泊名利活成北京東四胡同「掃地僧」

2020-12-17 萱揚歷史

20年前,網絡小說開山之作《第一次親密接觸》中的女主角「輕舞飛揚」是一個患有遺傳性紅斑狼瘡的美麗女孩,她希望讓生命更多一點亮色,與痞子蔡網路相逢之後,倍感知心。當他們終於相見時,原文記錄著:「我不敢凝視著她,因為她的臉上有一隻蝴蝶。昨晚離開前,我才知道她得的是紅斑性狼瘡,俗稱叫蝴蝶病。」輕舞飛揚的生命果不期然地結束了,死於紅斑性狼瘡。

如果她能活在現代,那麼她一定有的救,可以和她的「痞子蔡」相守相知過完幸福的一生。

▲《第一次親密接觸》影視資料

因為2018年開年之際,88歲的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屠呦呦低調地發布了新年願望:她的團隊又有突破性表現——雙氫青蒿素對紅斑狼瘡有獨特效果。根據現有臨床試驗,青蒿素對盤狀紅斑狼瘡有效率超90%、對系統性紅斑狼瘡有效率超80%。

在一堆李小璐出軌、蒼老師結婚、教導主任為夫攔高鐵等負能量信息中,這才是真正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振奮人心的好新聞。

▲屠呦呦女士低調宣布團隊新成果

1930年12月30日的黎明時分,寧波城的上空還鳴著稀薄的槍聲。居於寧波市開明街508號的屠家,便傳來了嬰兒「呦呦」出世的聲音。

▲ 幼年與母親合影

屠呦呦這個聽起來特別的名字是她父親取的,因是家裡唯一一個女兒,也是繼3個兒子之後終於盼來的「千金」。父親得女,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脫口念出《詩經》的「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拍手叫道:「不如就叫她呦呦吧!」宋代朱熹曾為詩經注稱,「蒿即青蒿也」。也就是冥冥之中,也許老先生早料到女兒將與青蒿結下不解之緣。

▲ 屠呦呦童年

毋庸置疑,屠呦呦出生於書香門第,父親屠濂規當時就職於上海太平洋輪船公司,母親娘家姚氏更是不遑多讓,稱得上當時寧波的豪門望族。屠呦呦的外公姚傳駒,曾於東北三省淪陷前任中國銀行行長,民國財政司司長等職。

▲ 小學時期的屠呦呦

屠濂規常年在上海工作,兩地分居,所以母親帶著年幼的屠呦呦住進了外公外婆家,也就是開明街26號,姚慶三故居。「長得還蠻清秀,戴眼鏡,梳麻花辮,寧波小娘的樣子」,這是老輩的家鄉人對屠呦呦青蔥歲月的印象。

舅舅姚慶三從法國留學回來後初任國民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後來任上海金城銀行總管處分行經理,更成為國內最早研究和傳播凱恩斯《通論》的學者,其中原因之一大概也是秉承了家學淵源。

▲ 1949年,高中女生屠呦呦

這樣良好的家世,得以供她的小學初中都在私立學校渡過,讓勤奮好學的屠呦呦安穩地渡過童年,養成了腳踏實地,想學習的東西都會盡百分之百的努力的性格。

在寧波名校「效實中學」學習時,屠呦呦整體成績平平,語數外平均70分左右,唯獨80多分的生物比較突出。

呦呦14歲那年,哥哥屠恆學在贈給妹妹的照片背面寫道:「呦妹:學問是學無止境的,所以當你局部成功的時候,你千萬不要認為滿足,當你不幸失敗的時候,你亦千萬不要因此灰心。呦呦,學問決不能使誠心求她的人失望。」

▲ 哥哥屠恆學給妹妹的贈照寄語

只是這樣平靜的日子,在屠呦呦16歲那年中斷了。她不幸地染上了肺結核,不得已中斷了2年的學業,經過長時間的調理才康復。也是這次患病的經歷讓她重新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那時候學醫的種子就在她心裡萌芽。

從此,出生於財閥豪門和書香門第所結合家庭的屠呦呦最終走上醫學研究之路。

▲ 1952年佩戴」北京大學「校徽的大學生

在考入北京大學之後,屠呦呦義無反顧的選擇了醫藥學。在那個年代,醫藥學是一個相當冷門的學科,可她不在乎外界的眼光,這條路是自己選的,那自己就會堅定的走下去。

大學四年,屠呦呦成績很優異,1955年她從北京大學藥學系畢業,被分配到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工作。

▲1955年,屠呦呦開始進入衛生部中國中

▲1955年,屠呦呦進入中藥研究所實驗室工作

屠呦呦和丈夫李廷釗兩人原是寧波效實中學的同學,後來屠呦呦上了大學。1951年,李廷釗赴北京外國語學校學習外語,之後又去了蘇聯學習5年,回來後兩人相遇都沒有對象,於是在李廷釗姐姐的撮合下走到一起。

▲ 1962年時的屠呦呦

1963年兩人結婚,正式走進了婚姻殿堂。那時李廷釗在馬鞍山鋼鐵廠工作,是現代(鋼鐵)與傳統(中藥)的融合。婚後,屠呦呦不善於做家務,家中大小事務基本由先生全包。很快,生下來兩個可愛的女兒。

▲ 1996年時的全家福,從左到右為小女兒

科普一下,瘧疾一直以來都是人類最大的殺手之一,主要通過蚊蟲傳播,

僅非洲每年就有100多萬人死於瘧疾。

▲ 瘧疾主要通過蚊蟲傳播

時間回到美越戰爭的階段,瘧疾在雙方主戰場上全面爆發,據不完全統計當年因為瘧疾而死亡的士兵,是因戰爭而死的5倍!而原有的藥物產生了抗藥性,這樣尋找新的抗瘧藥物就成為了雙方的「當務之急」。

隨後越南來尋求我國的幫助,由於我國當時也深受瘧疾的困擾,於是國家成立了專門的研究組,研究抗瘧新藥。

39歲的屠呦呦臨危受命,成為「抗瘧中草藥研究組」組長,領受頗具神秘色彩的「523任務」。

▲ 屠呦呦和老師一起研究

從1969見1月被任命為抗瘧中草藥研究小組組長,到1992年青蒿素類新藥——雙氫青蒿素片獲得《新藥證書》並轉讓投產,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以及相關合作機構,前後摸索了20多年,期間發生的事情很多很多。

屠呦呦接受任務時,她的丈夫李廷釗被下放到「五七幹校」。家中兩個年幼孩子無人照看。她就把不到4歲的大女兒送到託兒所全託班,小女兒則一直在寧波老家由老人照顧,她自己則全身心投入工作。

▲ 屠呦呦在實驗室

「因為見面的機會很少,當年女兒都跟她生疏了。」 屠呦呦的責任感很強,她認為既然國家把任務交給她,就要努力工作,一定要把這個事情做好。「當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發生衝突時,一定是個人利益讓步。」

▲ 青蒿

她先是花了3個月的時間,走訪了無數老中醫,日夜不休的篩選了640多個藥方,

挨個研究抗瘧性。從最初的2年多時間,380多次實驗,最終在動物實驗中產生不良反應,宣告失敗,屠呦呦並沒有放棄,一次不行研究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甚至不惜以身試藥,屠呦呦乾脆親自上陣,第一個進行人體試驗。這在任何時刻都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情。

▲ 葛洪和其所著的《肘後備急方》

早在東晉,有一位道教理論家、醫學家、煉丹家葛洪,在所著的 《肘後備急方》中,就提到了如何治療瘧疾。有幾句話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這處不起眼的記載,若不是屠呦呦的火眼金睛,這種治瘧神藥很有可能還深埋在故紙堆中。

還好,最後的結果是青蒿素完全適合人類對抗瘧疾,這一項發現,最終拯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

▲青蒿素標本,青蒿素,青蒿素製品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獎項一半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她對瘧疾治療所做的貢獻。同時也是首位獲得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至此,青蒿素和瘧疾這兩個和國人久違的詞彙,再次回到公眾視野。

▲ 2015年屠呦呦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作為一個85歲的老奶奶,當獲得諾貝爾獎時卻波瀾不驚、淡泊名利值得我們點讚的。被人稱為「三無科學家」,她幾次參加院士評選均落選。因為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但她屠呦呦,卻是諾貝爾自然科學獎中國第一人!

確實來講對於這位飽經滄桑的老人來說,獲不獲諾獎,確實稱不上大事,自己所研製的「神藥」能夠撫平蒼生苦痛,才最緊要。

▲淡泊名利,繼續埋首試驗,研製新藥

屠呦呦得到的諾獎獎金為46萬美元,折合成人民幣300多萬元。

「其中200萬元分別捐給了北京大學醫學部和中醫科學院,成立了屠呦呦創新基金,用於獎勵年輕科研人員。」其餘的錢,主要支付她和家人到瑞典領獎的相關費用等。

這,就是屠呦呦,發現青蒿素而挽救了全球千百萬個生命的女人!

▲ 屠呦呦女士

相關焦點

  • 東四胡同博物館開館 「索引」老北京胡同文化
    原標題:東四胡同博物館開館 「索引」老北京胡同文化  【解說】雕梁畫棟的門廊、三進三出的院落、百餘年前的古董……近日,北京東四胡同博物館正式開館。  【同期】北京東四街道辦事處主任 張志勇  比如說我們發現了明嘉靖二十二年的城磚。明嘉靖二十二年是1543年,現在已經有475年了。所以這磚都是按理來說定的文物級的,這些都很珍貴。這是我們居民捐的老米,明永樂七年,1409年開始建倉,這個(糧)倉,主要通過南糧北運,皇家、皇室吃的糧食都存放在這個糧倉。他祖上是開糧倉的,所以很珍貴留下來了。
  • 北京東四胡同博物館旅遊攻略(開放時間+門票+交通)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五9點到17點,周末及法定節假日閉館  門票價格:免費開放  北京東四胡同博物館簡介  東四胡同博物館位於東四四條77號,佔地1023  展區分布:展陳空間劃分體現宜動、宜靜的動靜分區,分為東四印象展區、印象瓦舍展區、文化探訪展區、文化交流客廳、歷史文化實物展區五個展區,以「文化會客廳」的形式呈現。  走進東四胡同博物館,一進門北側會看到一個製作精美的垂花門,兩側還有上世紀書寫的「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等標語。
  • 不要做一個「淡泊名利」的女人,「俗不可耐」才是你的保護傘
    以前我一直認為自己可以遠離那些自己不認同的人和事,覺得自己淡泊名利會得到別人的欣賞,這樣的我甚至在大家看來活得很清高,然而就像做官的一樣兩秀清風,兜裡啥也沒有。在這個社會大家所追求的東西你一定要有,因為這是你在人群裡活得很好的保護傘。
  • 賈寶玉真的淡泊名利嗎?答案就在《好了歌》裡
    甄士隱和賈寶玉,都是靠祖蔭而活成「神仙一流人品」,無需付出。就可以享受想要的物質生活。他們都以淡泊名利為榮,活在高高的雲端裡。 《好了歌》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真正的「神仙」。
  • 沒有名和利,你憑什麼說你淡泊名利?
    有人說:經常說淡泊名利的人都是有名有利的人。沒名沒利的人,哪有什麼名利可以淡泊?人微言輕,說淡泊名利就是一個笑話。古人云: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如果你有名有利,你想淡泊名利也不成。古今中外,能留名的人絕大多數是君王、文臣武將、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富豪等,當然也有造反者、叛國者,以及其他大奸大惡之人,庶民百姓極少有留下姓名的。
  • 高考作文素材:淡泊名利
    淡泊於名利,方能成大器,方能攀上高峰!在物慾、名利橫流的當今,有志者更應守住淡泊,向自自己既定的目標前進!(2)事實論據關麟徵辭官隱居關麟徵是黃博軍校一斯期生,曾在******軍隊中歷任要職。從44歲至85歲逝世,他一直過著淡泊的隱居生活。錢鍾書終生淡泊名利當代大學者錢鍾書,終生淡泊名利,甘於寂寞。他謝絕所有新聞媒體的採訪,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欄目的記者,曾千方百計想衝破錢鍾書的防線,最後還是不無遺憾地對全國觀眾宣告:錢鍾書先生堅決不接受採訪,我們只能尊重他的意見。
  • 你在社會底層苟活,卻學著社會高層「淡泊名利」
    社會高層,的確需要淡泊名利。他們處於社會金字塔的頂端,手握權力和財富,有較高的社會地位,享受者最好的住房、醫療、教育、養老資源,如果沒有淡泊名利的廉政教育,無限制貪婪下去,等待他們的就是「囚籠」。可悲的是,社會底層苟活的窮人,聽了社會高層的訓誡,真的把「淡泊名利」當成了座右銘。「家有黃金萬兩,食不過一日三餐;家有廣廈千間,臥不過一榻之地。」
  • 北京國際設計周丨胡同博物館的文化裂變
    或者,簡單些,來北京東四胡同博物館,作為2020北京國際設計周分會場,體驗胡同文化展、胡同創意市集、胡同非遺工坊、胡同演藝、胡同文化大師沙龍五大版塊的活動,可謂將「風」、「俗」、「人」、「情」匯集至一處,讓你身臨其境的感受在人潮中,聲、色、律、動,活靈活現的北京文化。
  • 歲月蹉跎心不老,淡泊名利心態好,童心未泯度時光,幸福身邊繞
    歲月蹉跎心不老,淡泊名利心態好;童心未泯度時光,幸福快樂身邊04人生伊始,童心爛漫生活五彩斑斕。不知不覺歲月偷走了我們的單純玲瓏,陰鬱灰暗裹挾著我們,沉重得快窒息一般。過往的歲月忍不住讓我們經歷後懂得,簡單平淡是生活的真諦,一顆童心才是幸福的源泉。
  • 相處最舒服,雙商超高的星座:為人淡泊名利,又能做到善解人意
    而有的人,不光如此,還能做到淡泊名利,同時又非常善解人意。面對生活裡形形色色的人,能夠活出屬於自己的態度,做出自己的選擇,從容且隨性地做自己。而下面,不妨來說說在十二星座當中,都有哪些星座是能夠做到這樣的吧。
  • 他14歲上北大,半年背完法語詞典,為何淪為哈理工「掃地僧」
    而在現代也有許多這樣的天才,有些天才的隕落實在令人惋惜,但是有些天才卻甘願平庸,默默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這樣一位「掃地僧」。天才王曉琮王曉琮出生於1964年,他從小就聰明伶俐,年僅14歲時,就被北京大學少年班錄取,4年之後順利畢業。而畢業之後,他又被保送到浙江大學數學系讀碩士。
  • 北京東四曾有條用「豬」命名的大街 還是條有名的商業街原址還在
    北京形容街市繁華有「東四、西單、鼓樓前」之說,其中東四就包括豬市大街。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豬市大街的南側還曾建有一個集購物、餐飲、娛樂為一體的商場,與王府井東安市場、西四西安市場三足鼎立,市場內容和形式一樣,稱「東四商場」。京城的許多曲藝演員都曾在此獻藝。
  • 10句有關名利的經典格言,學習淡泊名利的智慧
    10句有關名利的經典格言,學習淡泊名利的智慧1.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語出唐·張志和《漁歌子》詞。此寫漁父風雨中戴笠穿蓑、從容閒逸的形象,暗寓了詩人淡泊名利、不求聞達、醉心山林閒適生活的情趣。2. 爭利亦爭名,驅車復驅馬。語出南朝梁·王僧儒《落日登高》。爭利也就是爭名,這就好像是驅車也就是驅馬一樣。此以比喻修辭法形象地說明了名利是難以分開的道理。3.
  • 以心交心 以情暖情——中國郵政集團北京東四郵政支局真情服務群眾...
    中國郵政集團北京東四郵政支局,是北京歷史最為悠久的郵政局之一。新中國成立以來,東四郵局以「用戶就是親人」的情懷,譜寫了一曲「人民郵政為人民」的讚歌。雖歷經數十年的鬥轉星移,但東四郵局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職責和使命從來不曾改變。
  • 真實的李白,顛覆你的認知:淡泊名利是假,有編制的道士是真
    無數的年輕人尚未走上成功之時常把李白的淡泊名利、藐視權貴當作自己解渴的「美酒」,是也?非也。 名利李白淡泊名利的傳說很多,比如有一句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你的感覺是什麼?好多人以為這正是李白狂傲不羈、淡泊名利的內心寫照。
  • 初中作文素材:淡泊名利的居裡夫人
    淡泊名利的居裡夫人   【事例】   居裡夫人曾獲得過許多令世人羨慕不已的榮譽,但她卻從不因此而陶醉。   【感悟】   淡泊是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能夠淡泊的人會視身外之物為草芥,並在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之間保持一種平衡。淡泊,不是無所作為,不是不思進取,而是以純淨的心靈面對人生,以從容的心境品嘗榮譽。也許正是這個原因,居裡夫人才成為當今世界上惟一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
  • 關停擾民酒吧,不刷灰少貼磚 這才是北京胡同應有的樣子!
    「東四這片胡同有著七百多年的歷史,能參與它的一次修整改造,於民生來說是做了實事,於我們來說是莫大的榮幸。」東四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高洪雷說。2月下旬,《北京歷史文化街區風貌保護與更新設計導則》公開徵求意見。自從前年年底新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出臺,去年的落實中,胡同的改造和保護工作又有了一次明顯的提升。
  • 老北京的胡同,犄角旮旯都有講究
    來北京逛,少不得要往胡同裡鑽一鑽。要是早出門,或許能瞧見大爺們晨練的把戲。把陀螺抽得跐溜兒轉空竹抖上天又穩穩落下遛鳥放鴿一通整京味兒胡同的感覺立馬就上來了。餓了也好說,順著腥香找一家滷煮店,眼瞅著老師傅手起刀落,啪啪啪一頓狂切,滿滿一碗下水下肚,解饞又管飽。
  • 曾國藩的修身之術:淡泊名利,擁有超然物外的豁達心境
    本人原創書籍《曾國藩智慧全集之曾國藩的修身之術》之文章:淡泊名利,擁有超然物外的豁達心境本人發表的著作《曾國藩智慧全集》【曾氏名言】淡泊二字最好。譯文:淡泊兩個字是最好的,淡,就是恬淡:泊,就是安泊。恬淡安泊,沒有其他的妄念,這樣的心該是多快樂啊。曾國藩是一個飽讀詩書的人,對於歷史上因為過於汲汲於名利而喪身敗家的先例十分熟悉,並且時時引以為戒。
  • 推薦北京最值得去的胡同:帶時光「故事」的胡同
    寫了《京華煙雲》的林語堂也坦言:不了解這個城市。語言文學大師們都無法形容京城,作為生活在這的平民百姓更無以言表對首善之都濃濃情誼。如果有跡可循,那隻好是記憶裡的色相,揉捏在北京城的人文特色,還有那幽幽迴轉的胡同。《胡同的故事》裡包含了46位作家的文章,大多數出生於民國初期到五十年代的老作家與北京胡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