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位好茶的皇帝,他卒於公元前141年,去另一個世界的時候也不忘帶著自己的茶葉,他就是漢景帝劉啟。
他是中國西漢王朝的第六位皇帝,是中國早期歷史中的一個重要人物。
雖然經常受到陰謀和背叛的打擊,但漢景帝是一位異常開明和寬大的統治者。登基後推行「削藩制」,滅了劉姓七個小王,實現了中央集權。
繼而他以「黃老之術治天下」,輕徭薄賦、大興農桑,贏得了民心,與其父造就了「文景之治」之景象。
1998年,陝西省考古院組織考古隊員對漢陽陵進行詳細鑽探,研究人員在漢陽陵中發現了大量的陪葬品。
有陶俑、糧食、武器、以及各類以金屬物品為主的文物,種類繁多,數量龐大。
眾多隨葬品中一包「葉子」引起了研究人員的關注和猜想。
2008年底,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將部分出土物送到中國科學院進行檢測。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葉表面絨毛間的微小晶體並利用質譜分析法。
研究人員得以搞清,隨著公元前二世紀中期的一位中國古代皇帝埋葬的這些葉子實際上是茶葉。
這些茶葉是小而未開的茶芽,看起來是頂級品質。
隨後,2016年1月,一則關於「陝西漢陽陵出土世界最早的茶葉」的消息在各大媒體上引起廣泛關注。
出土茶葉現收藏於陝西省漢陽陵博物館中,並獲得了金氏世界紀錄的認證,成為迄今為止人類所發現的最古老的茶葉。
由此得知,中國人喝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150年前。
此項發現,專家認為其見證了絲綢之路的輝煌歷史。
此前,關於「茶葉原產地在哪兒」的問題,國際上爭執了百餘年,很多國家想將茶葉佔為己有。這一發現成為了中國有力的回擊。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中國對茶葉的記載,從正史到野史,從唐宋詩歌到明清小說,茶葉的身影揮之不去。
茶葉伴隨著悠久而濃鬱的文化發展壯大,最早的文字記載出現在《詩經》中:「予手拮据,予所捋荼」。
這裡的「茶」所指的就是茶葉。中國發現茶、利用茶的歷史,有文字記載的可追溯到周代,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如果中國茶葉從歷史上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我們今天先說說第一個階段——開端。
開端要從原始時期講起,中國茶葉的發現是從人類蒙昧階段開始的。
當時我們的祖先不懂得利用火,過著「食肉寢皮」、「茹毛飲血」的生活。
為了充飢,只好採摘山間樹林的野果野草,打獵動物生食謀生。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人類終於懂得了利用火烹飪食材。
進入新石器時代,人類學會了製作烹飪工具,對於種植方面和圈養技術也開始實施。人類的飲食習慣有了巨大的改變,並開始有了「衛生」的理念。
人類從愚昧的原始社會進入了文明創造的社會,頭腦不斷發展,也為中國飲食文化的做出了準備,茶葉的發現也由此展開。
關於茶葉的起源,最多說法是「神農說」。
相傳,神農就是有著很高的衛生覺悟,主張喝開水。有次,神農在茶樹下燒水的過程中,一片茶葉落入了水中。
經過沸水的浸煮,水有了一種獨特的味道和口感。芳香四溢,入口清爽,茶葉就這麼被發現了。
傳說神農發現茶葉的作用,是出現在東漢年間的《神農百草經》中,此書記載:「神農嘗遍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說的就是神農在嘗試過程中,用茶湯化解植物中的毒。從中可以得知,中國人在東漢年間,就開始了解到了茶葉的藥用功效。
傳說撇去虛構的部分,茶葉的藥用價值還是有可信度的。這也為中國後來的醫學發展,提供了茶史最基礎的理論。
下期預告:距今2200年前的出土文物驚現獻茶記錄,可以得出結論:商周時期,人們開始利用茶葉。
那麼,人們對茶葉的飲用又是如何發展的?中國茶葉中「商周說」的依據又是什麼?下期為大家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