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醫學院學醫起,便一直堅持著科普。做科普的初心很簡單,就是希望每一個人都能遠離病痛和各種意外傷害。但作為醫生,還是不可避免的遭遇各種疾病與傷害。就在不久前,同事分享的一個案例,讓人感到十分痛心,科普了這麼久,沒想到還是忽略了這個問題...
據同事複述,當時是一個11個月大的男寶寶,寶寶健康可愛。寶媽由於需要到廚房做飯,就將寶寶肚子留在客廳地板上玩耍。
其實寶媽做飯也沒用多長時間,大概十分鐘後就回來了,只是這個時候寶寶卻不見了。寶媽最終是在洗手間找到了寶寶,但眼前的景象卻讓人徹底崩潰。
當時寶寶頭朝下栽倒在馬桶裡,沒有了任何反應。雖然寶寶第一時間將寶寶送到了醫院,並進行心肺復甦。但寶寶還是陷入深度昏迷,並沒有了自主呼吸。
幾天幾夜的搶救,寶寶還是離開了人世。
作為醫生,其實第一眼就看出了問題所在:讓寶寶離開了自己的視線範圍。但現實生活中,很少有父母會意識到這個問題,不少父母在照顧孩子時,其實挺疏忽大意的。一旦疏忽大意,危險可能隨時就會降臨。
為了避免相似的溺水悲劇再次發生,希望寶爸寶媽們能夠好好記住以下幾點:
首先,一定不要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尤其是年齡很小的孩子,更不能離開視線範圍。
其次,家裡面的容器中儘量不要存太多水。尤其是像馬桶、浴盆或者是面盆這些容器,平時最好蓋著或者不要放水。如果家裡因為停水等原因,必須要存水,請一定將這些容器放在寶寶碰不到的地方。
最後,一定不要留嬰幼兒一個人洗澡!
如果不幸溺水,請及時進行心肺復甦,因為留給你搶救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幾分鐘:首先就是胸外按壓。可以將雙手掌重疊交叉放在胸骨中下段,雙肘關節要伸直,利用身體重力垂直向下按壓。這個時候要保證胸廓有充分的回彈,按壓頻率約為100-120次/分。與此同時,可以進行人工呼吸。需要注意的是,開始人工呼吸前,要開放並清理氣道,保證你的氣能吹得進去,不會從其他地方漏掉。呼吸和按壓的比例一般是30次按壓,2次吹氣,做5個循環之後,判斷一下心跳有沒有恢復。
切記,在心肺復甦前一定要撥打120急救電話!
▼關注我,走進臨床醫生的生活!
-Dr.X-
一個醫學博士、外科醫生和三娃奶爸
《學會看病》作者
帶給你有態度、有溫度的健康乾貨和育兒錦囊~
關注我,每天多一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