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制香名師:從工人到領軍人 創新創意讓事業飄香

2020-12-13 閩南網

  嫋嫋煙氣,香氣悠然。日前,福建興隆香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文溪點起一支長度約10釐米的線香,輕拂一番,令人心曠神怡。這香取名「能和香」,為男子專用香,與之呼應的還有名為「和心香」的女子專用香。這組香由林文溪及他的制香團隊經過近10年研發而成。

­  林文溪測試新品 (陳小陽 林銘珊 攝)

­  上世紀80年代末,林文溪只是永春縣達埔鎮漢口村香廠的一名制香工人。經過30多年的努力,他從辦廠製作篾香,到帶領團隊研發居家養生香、弘揚永春香文化,如今已是泉州市制香產業的領軍人物。「我的夢想就是堅持創新創意,做出一支與眾不同的香。」他說。

­  16歲入行

­  用30餘年打造龍頭香企

­  永春香的製作可追溯到宋元時期,阿拉伯蒲氏一族定居泉州,從事香料貿易。明末清初,蒲氏家族為避難移居永春達埔鎮,帶來了制香技藝,在當地得到各姓氏的傳承與發展。林文溪的先祖那時候便掌握了制香技藝,並創立「興隆香坊」。

­  上世紀70年代,制香私坊納入集體生產。80年代末,16歲的林文溪就到漢口村香廠制香,18歲被臺資企業聘請傳授技藝。轉眼到了90年代,23歲的林文溪心懷夢想、敢於拼搏,回到家鄉辦廠,重新打出「興隆」名號。商業嗅覺敏銳的林文溪當時就到廣東、河北等地學習、考察,把握市場動態,及時提升香品質。為尋找一味香料,林文溪足跡遍布整個中國,甚至只身前往東南亞各個國家。2002年,經過5年的配方和工藝改進,興隆香業率先推出無煙香,解決了北方冬天室內薰香煙氣沉積的問題,迅速佔領北方市場。

­  2007年,永春縣開發了佔地275畝的制香產業園(後為中國香都主要園區之一),興隆香業成為入駐園區的四家企業之一。從設計到施工完畢,不到一年時間,一個集生產、研發、展示、辦公、文化傳播於一體的興隆產業園建成。「同時引進中國臺灣、日本先進位香技術和機械設備,推動傳統產業進入現代化規模生產。」林文溪介紹。

­  如今的林文溪已成為聞名國內的制香名師。興隆香業早已成為福建省著名商標,擁有註冊發明專利、著作權等證書70多本。

­  研發中藥香

­  搶佔養生保健香品市場

­  沉香、檀香、麝香、龍涎香……近年來,一連串高端香料的名字因有助養生保健而被市場青睞。林文溪把準這一脈絡,力求香品的功效達到「淨、靜、敬、境」的境地,走高端香品之路,嘗試把香文化引入大中城市高端消費領域,引領時尚高端生活。同時,在全國各地建立營銷網絡,在各大超市、連鎖店、便利店設點銷售,獲得不菲的收益。林文溪還組建了自己的香道表演團隊,創作永春香產業第一首主題曲《香伴一生》,以藝術的形式包裝推廣永春香。

­  一方面,沉香、檀香等香品佔據高端香品暢銷市場;另一方面,林文溪又把目光瞄準祖宗留下的中草藥香,一種由多種中草藥製作而成的香品。「名貴香品的存量越來越少,而中草藥香的養生保健效果並不亞於這些名貴香品,提前研發中草藥香就是提前搶佔未來市場。」他說。早在10年前,他便與研發團隊,聯繫了福建中醫藥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學院的專家團隊,就中草藥香的薰香與養生保健效果開展研究。「選料很重要,比如同一味香料,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年景的味道是不一樣的,這些都尤為考究,在香料配比環節,至少進行了50次的試驗,才確定了香味,再由專家團隊測試養生保健效果。」林文溪介紹。最終,這組香命名為「能和香(男人香)」、「和心香(女人香)」,能和香有助於緩解疲勞,和心香有助於提高睡眠質量。在他看來,研發中草藥香還能帶動永春香料基地的培育和發展,進而推動整個香產業的發展壯大。(記者 林銘珊)

原標題:林文溪:創新創意讓事業飄香

責任編輯:紀瑋維

相關焦點

  • 福建永春:一支香「點燃」一個產業
    由於對國際市場比較熟悉,從試製雪梨香等「花香」,到開發無煙、持久的「金香」,再到「艾草香」等功能香、養生香,林文溪瞄準創新,與福建中醫藥大學合作,把傳統工藝和現代創新相結合,開發出一批具有保健等新功能的燃香系列產品,為興隆香業的發展打開了空間。 「創新類產品豐富後,內銷市場也在全面打開。現在,公司的內外銷比重達到6∶4。」
  • 泉州永春:一支香「點燃」一個產業
    原標題:永春:一支香「點燃」一個產業 經過300多年傳承,永春香已形成自身獨特的制香技藝,2017年被列入福建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永春與廈門、廣東新會、河北古城並稱為「中國四大制香基地」。 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大潮中,永春香產業堅持傳統,同時加大創新力度,不斷拓展市場,走出了一條多元轉型的新路子。
  • 從「神香」到「鼻尖上的享受」 永春香循「海絲」而來造百億產業
    張愛玲的《沉香屑·第一爐香》的文章裡,透露出民國時代香在尋常人家中的重要位置。 嫋嫋輕煙,從有形到無形,連接神秘的宇宙空間。「通三界,燻十方」,這是古人對香的一種神秘想像。香在如今的永春縣又是另一番生活趣味。 在永春採訪的雨夜,記者有幸在桃溪湖畔體驗了香道的表演過程。
  • 永春:打造特色產業 「三創」營商環境樣板
    去年以來,永春緊扣創新創業創造中的「三難三問」共性問題,推出「一園一策一規劃」措施,以產業園區「聚弱成強」作答「規模小、競爭弱」,以專項政策「增強信心」作答「需求不明、氛圍不濃」,以產業規劃「構建鏈條」作答「合作難、配套少」,打造特色產業「三創」營商環境樣板。香產業是永春特色傳統產業,以「一園一策一規劃」的總思路,永春著力培育百億產業群。
  • 僑鄉永春白鶴拳名師鄭文存故居開放迎客
    僑鄉永春白鶴拳名師鄭文存故居開放迎客 >   中新網永春5月6日電 (蒲遠寶 姚德純 林琰梅)海內外白鶴拳弟子和武術人士日前齊聚著名僑鄉福建永春縣,參加於此間舉行的永春白鶴拳名師鄭文存誕辰110周年活動。
  • 永春香進入新零售時代
    以烏沉香為代表性產品的永春香高度契合了這種時代潮流,迎來新的發展契機,產品從傳統的朝拜香向功能香、保健香等家居香的方向轉型。永春香的營銷模式也相應轉變,全面進入新零售時代。擁抱新消費近日,記者走進位於永春中國香都產業園的福建興隆香業有限公司,廠區內晾曬的香品在冬日暖陽的照曬下散發出獨特的香氣。
  • 嘗味永春:春城一座韻飄香
    其實用「香」城形容更加貼切。這是一座藏著韻味的悠悠古城,不只是閩南文化的一枝獨秀更是甜香美食的聚集地。外來之客所到之處皆為食府,多少美食還待大家發掘共享。今天小編就帶大家領略幾種永春美食。鴨肉吃起來香滑細嫩、肥而不膩、並且湯濃味美。這份地道的永春美食俘獲了不少食客的味蕾,永春人民的熱情恰似這熱滾滾的鴨湯。永春的石鼓白鴨湯早已聞名遐邇,不僅僅是永春在廈門等地也都有吃石鼓白鴨湯的習慣。
  • 直播帶貨、社交電商 永春香進入新零售時代
    以烏沉香為代表性產品的永春香高度契合了這種時代潮流,迎來新的發展契機,產品從傳統的朝拜香向功能香、保健香等家居香的方向轉型。永春香的營銷模式也相應轉變,全面進入新零售時代。擁抱新消費近日,記者走進位於永春中國香都產業園的福建興隆香業有限公司,廠區內晾曬的香品在冬日暖陽的照曬下散發出獨特的香氣。
  • 曾祥芹教授:「三學」創新領軍人
    曾氏宗親的詩文家學,為祥芹先生的教育、學術生涯的開啟作了豐厚的鋪墊,正如他在《曾祥芹文選》前言中所寫,「曾氏先賢曾參、曾鞏、曾國藩的道德文章像『三星高照』,一直激勵我投身文章學事業。」「一輩子不能太窩囊,要做出成績。」是對曾祥芹先生影響頗深的家教。1942年,年僅六歲的曾祥芹,已開始誦讀《古文觀止》。
  • 永春老醋闖新路
    在永春老醋文化創意園的醋吧裡,導遊鄭志萍手法嫻熟地給到來的遊客調了一杯色彩鮮豔的類似雞尾酒的飲料。記者一嘗,略帶酸味的甘甜飲料讓人從口腔到腸胃都異常舒服。「這就是我們新開發的醋飲料,用的是十年以上傳統釀造的老醋,和溫開水、蜂蜜一起調出來的,味道柔和,口感醇香,低糖保健,深受廣大遊客的好評。」
  • 矛盾化解在前 香都永春「洗臉」洗出人情味
    如今的達埔鎮區已鮮有違章搭蓋昨日,記者在「中國香都·永春達埔」看到,鎮區主幹道上陸續有村民、工人在搬運拆除廣告牌。相比過去,各種違章搭蓋少了許多,路面變得更為寬敞、乾淨,一個嶄新的香都形象正慢慢浮現。自去年「清新桃源·宜居永春」三年行動啟動以來,達埔鎮將漢口村列為試點村,對省道306線沿線進行集中清理整治,在全鎮範圍內全面鋪開「新房美化、裸房裝修、古厝修繕、危房拆除、違建清理」五項整治工程,進一步扮靚中國香都。
  • 打造山區教育發展的「永春樣本」:讓下一代贏在起跑線上
    23日,2016年福建省高考成績出爐,永春一中的林錦情以641分的高分成為我市文科狀元,她的表姐鄭妍彥同樣出自永春一中,是去年我市理科狀元,這讓永春教育再次成為全市焦點。2013年,永春縣以「把教育辦成永春人民的驕傲」為目標,按照「一年打基礎、三年居中遊、十年進前列」的「三步走」戰略步驟謀劃、推進教育事業發展。
  • 有一種生活叫永春!永春舉行「康養福地 舌尖永春」王味廚霸賽
    當日,永春縣在此啟動 " 康養福地 舌尖永春 " 王味廚霸賽活動,並作為 " 有一種生活叫永春 " 嘉年華系列活動之一。據了解,此次廚霸賽將從 8 月 14 日持續到 8 月 29 日,包括兩類四場比賽,吸引 200 多名永春廚師參加比賽。其中,兩類比賽包括傳統美味排名賽和創新美食爭霸賽。傳統美味排名賽,以永春 27 道傳統特色小吃和特色美食為題,進行現場比賽。
  • 臺現役軍人退撫採"新新制" 明年7月退伍比現在領更多
    其中顧及未來募兵誘因,現役軍人將採全新設計的「新新制」,內容並參酌美軍退撫制度,經試算有部分軍官未來的月退俸還比現行制度高;至於退役軍人方案,則以現行制度進行修正,其中「純新制」和「純舊制」校級軍官可望維持目前水平,僅採「新舊制」的高階軍士官和將官的月退所得將會下修,受影響人數約有1萬多人。
  • 永春開通兩條城鄉公交 自永春汽車站到達埔香都和蓬壺
    根據永春縣委、縣府工作安排,閩興公交公司於11月17日起開通「永春汽車站-達埔香都」、「永春汽車站-蓬壺」兩條城鄉公交線,一起去了解一下。  在縣公交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新開通的兩條路線分別為8路(達埔線)、9路(蓬壺線)。
  • 福建永春漆籃:120萬海外永春籍僑親的鄉愁寄託
    漆籃的復興 從古人的「外賣盒」到今人的工藝品  在龍水村的村部大樓見到龍水村村支書郭志煌時,他正和木匠工人們商量著在村部大樓內修建一個漆籃歷史文化展示館的事。但是,到了60年代末,隨著集體企業解散,漆籃的發展進入了「休整期」。  經過短暫的休整,70年代,「耐不住寂寞」的龍水人,不僅在村裡辦了個漆籃加工工廠,他們的「觸角」還伸到了永春縣城,在城裡也辦起了加工廠,那時候的龍水漆籃做得風生水起。但到了改革開放初期,龍水人卻沒能抓住「先機」,市場開發跟不上,經濟效益跟不上,龍水人紛紛放下手中的竹篾,或搞起了家庭聯產承包,或到大城市去「淘金」。
  • 茶知識丨烏龍茶篇:永春佛手
    於是他把茶樹的枝條嫁接在佛手柑上,經精心培植,終獲成功,這位和尚高興之餘,把這種茶取名「佛手」,清康熙年間傳授給永春師弟,附近茶農競相引種得以普及,有文字記載:「僧種茗芽以供佛,嗣而族人效之,群踵而植,彌谷被崗,一望皆是」。 佛手茶因此而得名。
  • 永春,一個永是春天的地方.
    岵山出發,從蓬壺下高速,往南不到十分鐘的車程便來到了中國香都——永春達埔。說起永春達埔的香史,完全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永春的制香工藝,源於蒲氏。永春蒲氏香業,又源於千年前「海上絲綢之路」(「香料之路」)的繁盛。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足跡,一縷蒲香傳入永春,繚繞不息,歷經數百年的發展,慢慢成就了今日的中國香都。
  • 福建:永春旅遊醋味十足 注重品牌經營打造招牌
    而作為中國四大名醋之一的永春老醋,通過開展以「永春老醋文化」為主題的工業遊,並未受到大影響。四面八方的遊客在「醋」旅遊線路中,嘗醋味、試身手……一次與永春老醋文化的全方位接觸,讓遊客在輕鬆的遊玩中了解了永春老醋的品質,讓企業在旅遊中獲得銷售業績的增長。這樣兩全其美的旅遊,醋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