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蔣芬聊美食。李白的一句:「煙花三月下揚州」,也讓揚州火了千百年之久,說起揚州,現代人不僅僅是內心充滿唱腔,包括古代人也是,揚州在古時候被稱之為廣陵,建成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是江蘇省的地級市,它地處在江蘇中部、長江與京杭大運河的交匯處,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稱,還有著「中國運河第一城」的美譽。此外,揚州的美食也是天下一絕,非常豐富多樣,而揚州人在吃美食的時候不光是吃的講究,也吃得更是精細,那麼下面不如讓小編帶著大家了解一下揚州本地人最愛吃的地方美食吧,跟隨小編的腳步一起來看看吧。
揚州的名點小吃的確很多,比如那個揚州炒飯,相信很多吃貨都有所耳聞,但是與揚州炒飯能相提並論的三丁包子估計很多外地人都沒有聽說過或者也不怎麼了解,其實三丁包子也是揚州非常有名的傳統名點之一,它以精緻的外表和精緻的餡料而出名,麵皮選用中筋粉製成,添加香甜酵每粉、泡打粉、白糖等揉和而成,香甜鬆軟,不粘牙,不軟塌。餡心用雞工肉工筍丁製成,故名「三丁」。很多來到揚州遊玩的遊客都會被其美味所折服。
三丁包子也叫五丁包子,五丁主要就是指海參丁、雞丁、冬筍丁、蝦仁、冬筍丁、肉丁,其目的是「滋養而不過補的海參;美味而不過鮮的雞肉;油香而不過膩的豬肉;鬆脆而不過硬的冬筍;細嫩而不過軟的蝦仁」。一個小小的包子,成了各種食材融合的美味,可謂煞費苦心。相傳包子起源於三國時代,諸葛亮正在帶兵作戰,這時突然狂風大作,聽說是死去的戰士們無法魂歸故裡導致的,於是諸葛亮就用面包裹肉,做成人頭的樣子,祭拜死去的兄弟們,然後得到了海面的平靜。揚州的包子久負盛名,得到了天下許多人的讚譽,還有揚州包子「天下第一」的稱號。
關於三丁包子還有個非常有趣的傳說,相傳乾隆在一次巡視揚州城時,聽聞了有此包子,於是故意為難各位官員,要求要吃到美味的膳食,並且有五點要求,分別是「滋養而不過補,美味而不過鮮,油香而不過膩,鬆脆而不硬,細嫩而不過軟」。這讓官員們很是為難,他們將這個重任交給了幾位名廚。廚師們根據乾隆的要求,來是改進原有的包子,採用雞丁、肉丁、筍丁、蝦仁、參丁作為餡料,這五種餡料可以同時達到補、鮮、香、脆、嫩的效果,不光有利於身體健康還可以滋補養生。而因為這個研製的廚師姓丁,再加上這個包子中是由五種食材組合而成,所以乾隆就稱它為五丁包子。
五丁包子的這五種食材都含有非常豐富的營養,雞丁中的蛋白質要高於其他肉類的含量,且十分容易被吸收和利用,也能增加體力和強壯身體;參丁是古代的八珍之一,它含有多種對人生理活動有益的營養成分,在補充血量的同時還能延緩衰老;筍丁被稱之為菜中珍品,竹筍味道清香,口感爽脆,因為竹筍裡面富含纖維素能增加腸胃消化,也含有植物纖維,減少人體對脂肪的吸收,還富含植物蛋白、維生素等多種微量元素,從而有助於幫助人體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但由於考慮到百姓的消費水平,便把海參丁和蝦仁去掉,成為現在的三丁包子,三丁也被稱為三鮮,因為把鮮味聚集在一起,所以說吃起來津津有味,口感鮮滑柔嫩,非常好吃,當作早餐能讓你整個中午都不餓。隨著時代不斷地發展,現在中國飲食文化也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人們開始了解傳統的飲食文化,也越來越看重健康的飲食,三丁包子作為揚州飲食文化的代表之一,吸引了眾多海內外遊人們,他們紛紛來到揚州城,想要目睹以及品嘗這些美食,迫切的想感受中國古代人創造出的絕品美食,看到這你有沒有心動呢不妨你也來揚州品嘗一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