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罵人「二百五」?什麼意思?

2020-12-13 炎炎談歷史

為什麼罵人「二百五」?什麼意思?

文/炎炎談歷史

二百五,就是250,眾所周知,這是一句罵人的話,中國人都不管是做生意還是排號等等,都儘量避開這個數字。

二百五究竟什麼意思?為什麼要用這句話罵人呢?

二百五,是指傻頭傻腦,又不很懂事而又倔強莽撞的人。各地的口語中都有出現,很多用於口語調侃,絕非粗口或者罵人的話。出自晚清吳妍人的譴責小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83回,「原來他是一個江南不第秀才,捐了個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

二百五,雖說不是歷史悠遠,但還是有些來歷傳說。

源於戰國

戰國時期,有個縱橫家叫蘇秦,他說服齊、楚、燕、趙、魏、韓六國,結成聯盟,共同對付強大的秦國,因而受到大王賞識,封為丞相,史稱「六國封相」。正當蘇秦為齊國積極效力的時候,來了刺客,當天不治身亡。

齊王大怒,下令捉拿兇手,可人海茫茫,哪裡去找?齊王想了一招「引蛇出洞」的妙計,命人將蘇秦的頭割下來,然後弄得滿頭滿臉的血,再將血淋淋的人頭掛在城門口,張貼黃榜,告知大家蘇秦是個內奸,齊王一直想殺他,如今被義士所除,大快人心,獎勵黃金千兩,請義士前來領賞。

告示一出,很快就有四人前來領賞,一口咬定蘇秦是自己所殺,齊王問他們千兩黃金四個人怎麼分,四人高興的說,四人平分,即1000÷4=250,每人二百五。

齊王一聽,拍案大怒:「把這四個二百五推出去斬了」。從此,民間留下二百五的說法,被用來形容傻瓜、笨蛋和 被財色所迷惑的人。

源於老秀才

說的是有個秀才,一生廢寢忘食也未能中舉,連個兒子也沒有,晚年心灰意冷,決定放棄考科舉。沒成想晚年竟然意外喜得兩子,秀才起名大兒子成事,小兒子敗事,從此專心教導他們讀書。

一天秀才要出門,交待妻子監督他們寫字,大兒子三百個字,小兒子二百個字。結果秀才回來妻子告訴他,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兩個兒子都寫二百五十個字。

源於銀兩

從前有個傻瓜,家道中落,他去賣傳家寶貝,寶物上寫著「賣金二百五十八兩」,結果賣的時候,對方跟他討價還價,只給了二百五十兩,別人見了就笑話他,笨蛋一個。從此人們把做事糊塗的人稱二百五。

古代人用銀子,一般按兩劃分,一般五百兩為「一封」,用紙包好,二百五十兩就是「半封」銀子。因為與「半瘋」諧音,所以後來人把瘋瘋癲癲的人叫二百五。

二百五是「二桿子、半吊子、無所不至」幾詞各取詞頭「二、半、無」諧音而成,用於調侃,不是褒義詞,也絕非貶義詞,但是某些時候其實是一句罵人很重的話。

相關焦點

  • 二百五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它成了罵人的話,
    二百五是什麼意思二百五是一句罵人的話,這是舉國周知的,那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 你真是個二百五,「二百五」是什麼意思?二百五的來歷
    為什麼現在世人總愛調侃別人是二百五呢,二百五是什麼意思呢?它的來歷是什麼呢?且讓我們一探究竟。
  • 數字二百五,為什麼會變成罵人的話呢?
    二百五為什麼是罵人的話呢?二百五在現代人來看是一個經典的罵人詞彙,但是你想過嗎?明明一個好好的數字二百五,為什麼會變成罵人的話呢?網絡圖片其實在二百五背後有著很多的歷史典故、民間傳說,但主要有以下兩種其中第一個就是與我們非常熟悉的蘇秦有關。
  • 二百五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它就成了髒話?今天可算知道了
    二百五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它就成了髒話?今天可算知道了250在中國人這裡可不單單是一個數字,還是一句罵人的話,那250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這個數字成為了一句罵人的髒話呢?第一個來源起源於戰國時期,有個很著名的縱橫家叫做蘇秦,史書中記載,他「身披六國相印,為三王間者」,所謂的間者,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間諜的意思,蘇秦原本是燕國人,在燕國子之之亂的時候,齊國趁火打劫,打著支援燕國太子平的旗號,差點讓燕國亡國了。
  • 二百五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它成了罵人的話?
    齊王問他們到底是誰殺了蘇秦,四人都一口咬定是自己幹的,接著齊王問只有一千兩黃金,四個人怎麼分,結果四人說:這好辦,一千兩黃金,沒人二百五。齊王大怒:「把這四個二百五推出去斬了!」這四個人就成了替死鬼被殺了,而真正的兇手早已逃之夭夭。從此民間便留下了二百五的說法,人們常用它來形容傻瓜、笨蛋和被財色所迷惑的人。
  • 為什麼「二百五」會成為罵人的髒話?原來和賞金有關係
    中國漢字的奇妙之處,不僅在於可以含蓄地將各種情感表達而出,也可以達到罵人不帶髒話的效果。很多簡短的「髒話」,依然成為我們生活中必備的口頭語。無論是遇到委屈,還是因「遊戲失敗」而怒火中燒,幾句髒話脫口而出,當真是解氣!
  • 「二百五」為什麼是罵人的話?原來有這麼多故事
    「你就是個二百五」,我們是不是經常用「二百五」這個詞來罵人,大概我們已經習以為常了,可是你是否有想過,為什麼會用二百五,而不是三百、五百呢?中聽起來似乎是很愚蠢和無聊的問題,但是,如果真的去翻閱資料,了解這句話的來源,其實會發現,原來他的背後還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 二百五的真實來歷、為什麼管蠢貨叫二百五?
    蘇秦經常聽到口頭罵人的時候說一個人蠢就罵他二百五,二百五本來只是一個很普通的數字,是什麼時候開始得罪了中國人,成了蠢貨的代名詞呢?這要從春秋戰國時候說起。二百五的真實來歷戰國時期,有個歷史人物叫蘇秦,是個縱橫家。他說服齊、楚、燕、趙、魏、韓六國聯合起來,結成同盟,對付共同的敵人——秦國,從而受到了大國君王的賞識,被封為丞相,史稱「六國封相」。劉繼興考證,蘇秦曾師於名震天下的鬼谷子先生。在齊國,蘇秦得到了齊宣王的高度信任。
  • 二百五、三八、小兔崽子……中的學問 | You Know What
    罵人,從來不是一件文明事兒,但它確實每個文明必不可少的部分。人的情緒有時候上了頭,總得有點什麼方式來排解,罵人解恨就是個常見的法子。然而被罵者往往不肯幹休,還以顏色,你來我往,好不熱鬧。當我們在罵人時,我們到底在說什麼? 二百五?為什麼是二百五?
  • 二百五、三八為什麼是髒話?那些數字髒話背後的二三事①
    因為每次罵人它都被掛在嘴邊。憑什麼罵一個人傻要罵他二,而不是一?憑什麼二百五是罵人呆板的,而不是三百五?憑什麼形容人磨磨唧唧用三八,而不是五七?憑什麼說一個人吊兒郎當用不著四六,而不是不著八九?齊王一直想殺了他,卻沒想到什麼好的辦法。今幸有義士為民除害,大快人心。齊王下旨重賞,獎勵黃金千兩,請義士來領賞。」此榜一出,果然有人上了鉤。竟有四人前來領賞,而且他們都一口咬定:蘇秦是自己殺的。於是士兵把他們「請」到齊王跟前。齊王見到他們四個人,恨得咬牙切齒。可他還是煞有介事地問:「這一千兩黃金,你們四個人怎麼個分法?」
  • 「二百五」這個詞的來歷:一說蘇秦,一說打牌,第3種說法最靠譜
    「二百五」這個詞是我們都知道的一句罵人的話,不分南北大家都這麼用,還逐漸被趙本山在小品中用更直接的「二」代替了。「二百五」個詞的意思大家都懂。但是,「二百五」為什麼從一個簡單的數字變成罵人的話了呢?這裡面的原因可能就沒什麼人知道了。
  • 為什麼習慣用「二百五」來形容人傻?「二百五」的真正來歷你知道嘛?
    「二百五」是我國流傳甚廣的一個俗語,幾乎傳遍了大江南北。如今在本山大叔的小品中又簡化成了「二」。我的老家泰安叫「二疾」。它的含義大家都心領神會,不用再做解釋。但是,其中的歷史故事卻鮮為人知。據說,戰國時期身掛六國帥印的說客蘇秦被人暗殺了。齊王盛怒之下,發誓要給他報仇雪恨,但是久久查不到兇手。
  • 「二百五」只是個數字,怎麼成了罵人專用詞?它又是怎麼出現的呢?
    比如一對新人在一起可以說「99」,和別人再見可以說「886」,女孩子過生日可以說「永遠18」,但是有一個數字在中國人眼裡是罵人的,那就是「250」,通常來指做事情傻頭傻腦,又倔強的人。可這「250」又是怎麼由來的呢?
  • 中國人罵人,為什麼動不動就說「二百五」?這當然不是空穴來風了
    在形容那些辦事不靠譜、說話不著邊際、經常鬧出洋相的傢伙時,人們往往會用到「二百五」一詞。那麼,為何國人要以這個特別的數字來形容其他人呢?這背後又有怎樣不為人知的典故呢?為了探明「二百五」的由來,筆者特地查閱資料考證了「二百五」一語的出處,以饗讀者。
  • 憨批是什麼罵人的意思
    憨批是什麼罵人的意思?網上的詞已經是越來越自成一體了,怎麼就突然感覺網上全是梗了呢?是大家不好好說話了,還是小編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惆悵!那麼大家知道憨批是什麼罵人的意思嗎?下面就快和小編一起看看吧!憨批是什麼罵人的意思小編推薦:涼拌海蜇皮是什麼梗憨憨:憨憨是動畫片軍團傑尼龜的形象,憨憨的,還想不是很聰明的亞子
  • 二百五「「半吊子「的由來
    我們細數一下關於二百五的傳說,春秋《左傳》裡有一個故事:老年的晉獻公特別寵愛驪姬,而驪姬卻心如蛇蠍般的勾結大臣來謀害獻公的兒子,好讓她自己的兒子來奪取君位。後來據說諸位大臣奮起反抗幫助太子殺了驪姬與謀反大臣,從此人們為了諷刺幫驪姬謀反的兩位大臣:二五偶。後來演變成了「二百五」。
  • 抖音敦煌人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委婉的罵人的用語了解一下
    抖音敦煌人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委婉的罵人的用語了解一下時間:2020-03-21 15:03   來源:Appfound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敦煌人是什麼意思什麼梗?委婉的罵人的用語了解一下 最近網絡上非常流行一個詞,名叫敦煌人,但是很多網友的這個梗並不是很了解,不知道什麼意思,接下來小編就為帶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這個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抖音敦煌人是什麼梗?是什麼意思? 敦煌   原標題:抖音敦煌人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 農村俗語:「買牛要買抓地虎,僱人要僱二百五」,是啥意思?
    我們的生活中總能聽到很多順口的話,尤其是在我們農村,對於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有與之對應的說法,這些話語雖然表面上看沒有什麼科學上的道理
  • 為什麼「豎中指」在全世界都表示罵人的意思?
    為什麼「豎中指」在全世界都表示罵人的意思?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令人反感的人和事,這個時候大家都會表示不屑,不想罵人就直接豎起了中指。豎中指一般是指表示情緒的動作,意義多為鄙視。那麼,為什麼這種行為能夠在世界範圍內普及呢?首先,西方國家的人認為「豎中指」最早出現在英法百年戰爭末期。當時的英國弓箭手很厲害,使得法國大軍損失慘重。於是法軍就發誓,如果有一天法國軍隊贏了就斬斷英國弓箭手的中指。然而,不幸的是,法軍還是慘敗撤退。在法軍撤離的時候,英國弓箭手紛紛揚起中指示威表示,自己的中指還在。
  • 說說文雅罵人,咱文化人,不爆粗口
    罵人在我國源遠流長,比如我們常說的「二百五」可能是最早流傳下來的罵人故事,戰國縱橫家蘇秦遊說列國,身佩六國相印,風光無兩的同時,也結下了很多仇人,最終在齊國被暗殺。齊王要為蘇秦報仇,一時找不到兇手,於是想了一條計策,讓人把蘇秦的頭懸掛在城門,張貼榜文說蘇秦是個內賊,誰殺了他,得黃金千兩,望來領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