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臺就臉紅,見人就緊張?教你三招,走出「社恐」的魔掌

2020-09-05 一語隨行
  • 能發微信絕不打電話;
  • 走在路上老遠看見熟人,就開始心跳加速;
  • 同事聚餐有說有笑,自己卻覺得很不自在,只想趕快回家;
  • 除了工作,從來不和同事說任何一句話;
  • 害怕玩擊鼓傳花輸了表演,還有真心話大冒險的遊戲;
  • 從家裡出來,只要聽到樓道有人,就在家裡等到沒人了再出門;
  • 開會被點名發言就手心出汗、頭腦發昏;
  • 能在手機上辦理的業務,絕對不去營業廳辦理;
  • 非常討厭公司的團建活動,不喜歡並肩作戰的感覺;
  • 和同事、領導搭乘同一電梯,不知該說什麼、做什麼;

工作和生活中,你有以上的這些表現嗎?如果有,你可能患上了「社恐症」。

社恐」是社交恐懼症的簡稱,它主要表現在社交過程中容易產生焦慮感和緊張感,並產生一些生理反應,比如心跳加速、呼吸短促、手心冒汗等。很多人認為社交恐懼是性格內向與孤僻所導致的,但實際上,社交恐懼和性格基本沒有關係,外向的人同樣可能產生社交恐懼。

我們判斷自己是否屬於社交恐懼,一方面要根據自己的主觀經驗,比如經常出現上述的一些表現。還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依據專業的診斷標準。根據《美國精神病協會診斷和統計手冊》關於社交恐懼症的診斷,社交恐懼症的「症狀」主要有以下六大類:

1、對視恐懼: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恐懼與別人對視,擔心自己目光不正常被人發現。有時候,也可能是認為自己的目光影響了別人,讓別人感到緊張或不自然,進而產生自責和恐懼。

2、餘光恐懼:雖然每個人都有餘光,但對於社交恐懼症患者來說,這是一種無法容忍的表現,因為他們會認為餘光是一種不正常或猥瑣的表現,所以因為害怕被別人看作是不正常的人,而產生恐懼感。

3、赤面恐懼:即臉紅恐懼症,它指的是會在他人面前容易表現出臉紅,但又無法接受自己臉紅,從而引發心理上的衝突。

4、表情恐懼:當一個人過於在意自己的表現或者他人的評價時,就會過度苛責自己,對自己「雞蛋裡挑骨頭」,對自己的行為表現極其敏感。

5、手抖恐懼:社交恐懼症患者會因為害怕手抖,而引發手料。也就是說自身可能並沒有因為疾病引起的手抖,只是因為害怕手抖而引起了手抖。

6、口吃恐懼:口吃是一種語言流暢性障礙,它並不是一種病,但社交恐懼症患者會因為對此恐懼,而引發更為嚴重的口吃。

從臨床角度講,社交恐懼症的症狀遠不止以上六類。但從這六類症狀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共同點:凡是擁有社恐的人都會自認為會做出丟人的事情,或被別人看不起的事情,因此引發焦慮感、恐懼感等。所以,社交恐懼的本質是擔心會做出丟人或令人尷尬的事情,而擁有多少害怕丟人的事情,就會產生多少種症狀。但不論有多少種症狀,引發社恐的本質是「害怕丟人」,而這並不是什麼無藥可救的病,只是沒有做好自我的心態調整,沒能學會接納一個不完美的自我。

此外,從臨床醫學診斷的角度看,判斷一個人是否患有社交恐懼症,有一個標準:社交恐懼必須嚴重影響當事人的生活,引發較大程度的痛苦,並且至少持續六個月。所以,從這一點來說,我們絕大多數人自認為的「社恐」,可能只不過是正常的社交焦慮,根本上升不到心理疾病的層面。

那麼,既然已經找到了問題的本質,我們到底該可以走出社恐的魔掌?在此,教你三招:

1、越害怕什麼,就越去面對什麼

在心理治療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方法叫做「暴露療法」,這個方法主要就是讓人在可行的情況下,正視自己的焦慮感和恐懼感,在不可行的情況下,在想像中正視恐懼。簡單來就是,就是越害怕什麼,就要越去面對什麼。比如,越是害怕在電梯裡遇到熟人,就越要找機會和熟人在電梯相遇,多經歷幾次這樣的情景,就不會再有緊張感。再比如,越是害怕電話溝通,就越要減少發微信,改用電話溝通,電話打得多了自然就會成為一種習慣,不再讓我們覺得恐懼。

2、培養理性思維,減少負面的思想

社交的恐懼和焦慮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太過在意別人的想法和評價。比如,因為害怕自己說錯話被笑話,所以不在會議中發言。再比如,覺得自己不夠漂亮,肯定不能給面試官留下好印象,所以不敢去面試前臺的工作。其實,這些焦慮和恐懼都是無中生有的臆想,並非事實。所以,培養理性思維有助於我們走出各種各樣的負面想法,進而減少社交中的焦慮和恐懼。因為理性思維在乎的是事實和證據,是從客觀角度看問題,而不是遵從感覺,當我們能夠基於客觀事實做分析和判斷時,就不會陷入到自己製造出來的負面想法中,也不會產生過多的擔心和焦慮。

3、順應自然、為所當為,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患有社交恐懼的人都是完美主義者,他們往往在欲求與現實之間,在「理所應當」和「事已如此」之間形成思想矛盾,並力圖解決這些現實無法解決的矛盾,對客觀現實採取主觀強求的態度,因此越陷越深、越來越恐懼。此時,我們需要做的並不是學會如何克服恐懼感和焦慮感,而是學會順應自然、為所當為,即面對現實、接納現實,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比如,在與客戶的溝通中,不敢對視對方,不知道該怎麼說服客戶,但內心卻又非常想要拿下這個客戶,創造一場完美的對話。此時如果心中欲求完美,而因自身溝通能力有限無法達成目標,就很容易產生心理矛盾,並且不斷加深恐俱感和焦慮感,但如果我們能夠坦然接納「自己就是一個不善於溝通的人」的客觀事實,就不會過於苛責自己、欲求完美,也不不會產生過大的心理負擔和過多的心理矛盾,與客戶溝通的過程就會變得更加自然。

綜上所述,我們每個人在工作中和生活中,可能或多或少都會出現社交恐懼,但我們要知道絕大多數的社交恐懼並沒有上升到心理疾病的層面,只是普通的社交引起的恐懼感和焦慮感。所以社交恐懼不是一種病,只要我們能夠學會正視自己的焦慮感、培養理性思維、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就能輕鬆走出社恐的魔掌,在社交中塑造自信、找到快樂。

相關焦點

  • 社交時容易緊張焦慮?教你科學破解愛臉紅、怕尷尬、社交恐懼
    社恐就是內向嗎,這兩者又什麼差別?就像一個人吃的少,和不敢吃,是不一樣的。內向的人,他們可能沒那麼多社交需求,但當他們社交的時候,是正常的,他們不會過度擔心外界的批評。但有社交焦慮的人,他們其實是想和人接觸、焦慮的,但是,他們會擔心自己顯得很笨拙,擔心尷尬,擔心空氣突然安靜,所以會緊張害怕,甚至心跳加速,出汗發抖。
  • 走出社恐 | 帶你重拾自信,只需一個方法
    小明突然覺得很緊張,一方面是對於陌生的人的不熟悉帶來的不安全感;另一方面是這個要來的人和自己的朋友是朋友,可能他們的聊天自己無法很好的加入。 小明想到要來的人還是女孩子,自己基本沒有和女生交流的經驗,但又不好意思拒絕小剛,於是他的緊張再次加劇了,開始祈禱這個女生會臨時有事不來了。
  • 當代社恐的真實寫照:「對人過敏」上班如上刑
    患者對於各種社交場合以及與人接觸十分抗拒,過分緊張和焦慮,對於社交活動只能下意識逃避,無法建立正常的社會關係,影響正常生活。就比方說,買衣服儘量不去店裡,害怕和店員溝通,尤其是對店員推薦詢問牴觸,能網購就網購;上班工作可以,但是害怕和領導匯報工作,一到自己就大腦一片空白,緊張到理不清邏輯語序顛倒,寫報告也比當面匯報強。
  • 當代社恐的真實寫照:「對人過敏」上班如上刑
    01社恐是什麼?社恐也就是社會恐懼症,是一種神經症(請注意不是神經病)。患者對於各種社交場合以及與人接觸十分抗拒,過分緊張和焦慮,對於社交活動只能下意識逃避,無法建立正常的社會關係,影響正常生活。在許多不認識的人面前更容易緊張,害怕別人過多的關注和問詢,與人溝通時總是容易臉紅、冒汗,有時候還會控制不住的心悸發抖。不論是社恐情緒還是較嚴重的社會恐懼症人群,他們共同的特點都是迴避社交活動,儘量不與人接觸,喜歡一個人獨處。02社交時代怎麼會有社恐人群?
  • 社恐的人,每天有100個想死的瞬間。|百家故事
    偏偏這個磨人的小妖精,還有一百種折磨你的方式:不敢和陌生人講話,和別人講話的時候不敢對視,眼神躲躲閃閃,這是最基本的了。如果你讓一個「社恐」在人多的地方上臺,那無異於要了他們的命。他們會臉紅,出汗,嚴重點的,會嚇得手腳直哆嗦。
  • 緊張臉紅怎麼辦?四個方法幫你解決
    緊張臉紅怎麼辦?四個方法幫你解決。原創 小雅老師 臉紅是人們交往過程中的一種正常反應,隨著時間推移會習以為常,但是由於你缺乏自信,演講時更是緊張臉紅,那麼,如何克服臉紅呢》今天給大家分享克服緊張臉紅的四個辦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害怕說話、逃避社交,根本不是性格內向,四招教你克服社恐
    如何區分社恐與內向呢?給大家提供一個臨界點作為參考,我們一般人參加聚會等公共場合的活動時多多少少都會感到緊張對吧?臨界點就在於這種緊張程度有沒有影響到你的出席/聚會行為。如果緊張到完全無法參加活動了,那麼就要引起重視了,可能存在社交恐懼症的傾向,要及時尋求專業幫助。
  • 你是「社恐」嗎?
    社恐愈發普遍,當代年輕人需要什麼?時代進步,思想變化是必然。思想千差萬別讓年輕人愈發孤獨,他們崇尚「自由生活」,一個人吃火鍋,一個人看電影,無心戀愛,不願交友,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他們稱自己為「社恐」。
  • 教你三招,讓你克服見到漂亮女人就臉紅的窘態
    在我們日常的生活工作當中,少不了人與人之間的交際。而現在的社會,不缺乏能獨當一面的女強人。所以說,在你日常的交際中,少不了要跟一些女人打交道。可是有的男人,在見到對方是女人的時候會不自覺的臉紅,尤其是漂亮的女人。
  • 內心極度社恐的人:表情包,是我最後的倔強
    想想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上午還在給你發各種表情包的同事,下午在茶水間碰見立刻掏出手機回信息,仿佛故意躲著你(其實就是故意躲著你),這種表現是社恐無疑了。社恐廣泛地分布在全世界。根據目前的研究表明,有12%的人可能會在一生中的某個階段表現出符合社交焦慮障礙的症狀。所以,偶爾感到社交焦慮是很正常的。
  • 輕度社恐如何自愈,學會三招,你就能慢慢走出來
    現在社會,社恐這個新名詞,橫空出世。而眾所周知,社恐是一種病態,但是輕度社恐卻不算是一種病態,輕度社恐的大有人在。而輕度社恐成因也有很多,有些人是受家庭的影響,小時候性格收到壓抑。而有些人,則是受過嘲笑,對自己的樣貌不自信。也有些人在與別人交往的時候,遇到的挫折太多所導致。
  • 3招教你輕鬆克服社交恐懼,人人都適用
    下班回家的路上,你的同事順路捎你一截路,上車之後更是一句交談也沒有,一路上充滿了不自在的感覺。相親時,自我介紹完,突然就沒有共同話題了,那感覺真的糟透了吧!當然,還有更為嚴重的。比如,跟人說話不敢看別人眼睛。不敢跟人相處,特別不敢跟異性相處。一著急就容易臉紅、心跳,不知所措。
  • 為什麼你總是很緊張?2招教你快速放鬆
    01 身體僵硬,容易焦慮,無法放鬆你可能陷入了一種瀰漫性的緊張狀態你是一個容易緊張的人嗎
  • 對不起,你單身並不是因為社恐
    請回答一個問題:你認為自己有社交恐懼症嗎?相信很多人都會回答:有一點。你可能不相信,網絡上有高達70%的人認為自己單身是因為有社交恐懼症。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自己有「社恐」呢?可能是因為網絡上充斥著這樣的答案:明明很無聊卻推掉聚餐、聚會,那麼你一定是「社恐」。害怕和陌生人交朋友,那你一定是「社恐」。不喜歡被人關注,那你肯定是「社恐」。於是大家紛紛對號入座,給自己戴上了「社恐」的帽子。
  • 重度社恐自愈手冊:80%的人,不了解社交恐懼
    越來越多的人給自己貼上了「社恐患者」的標籤。但是,在我們被「社恐」情緒深深困擾的同時,我們又真的了解社交恐懼症嗎?如何判斷你是不是「社恐患者」社交恐懼症,實際上應該叫做社交焦慮症,因為社交恐懼的本質不是恐懼,而是「焦慮」。
  • 克服緊張:測評一下自己的緊張程度,看看你是一個容易緊張的人嗎?
    >成為焦點或被別人注視時,明顯不敢看別人,出現了逃避的心理、自卑的心理、生理症狀表現明顯影響到了自己4級在得知即將成為焦點或被別人注視前,就已經出現了嚴重的緊張心理,生理表現嚴重,緊張過後,無法快速平靜下來,長時間處於緊張的狀態中5級因為緊張的問題,出現了,焦慮、抑鬱的情緒6級不敢出門,不敢見人
  • 公眾演講如何才能不緊張?只需三招
    你必須知道,你害怕公眾演講並不是特例。90%以上的人都有恐懼心理,很多職業演說家從來都沒有完全驅除登臺的恐懼感。緊張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緊張。對於緊張情緒,第一個要做的是接受它。公眾演講如何才能不緊張?只需三招2不要小看心理暗示的重要性心理暗示你一定在各個地方都聽到過,因為它真的有用。
  • 可以不喜歡社交,但請不要害怕——社恐就要成為「透明人」嗎?
    社恐人的內心獨白這裡提到的「社恐」,是非病理性的,主要指的是一種不願意與人交往、不擅長交流,在人多的社交場合時常陷入尷尬和恐慌、喜歡享受獨處的一種狀態。但是他的朋友派屈克讀懂了他性格中的優點:「你看見事情,你理解事情。你是在一旁默默觀察的人。」
  • 看見異性就緊張、冒汗、臉紅是病嗎?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人這樣,但是不同的是:無論是喜歡還是不喜歡的異性,他們都會臉紅、緊張!其實這種情況有專業的名詞為「異性恐懼症」,它所指患者一方面在潛意識裡有與異性接近的強烈願望,另一方面也因此有著嚴重的焦慮情緒,於是表現出在異性面前感到異常的緊張和恐懼的症狀,有的甚至出現異性關係妄想等心理症狀。
  • 原來,社恐的人內心都有這樣的「小劇場」
    她很疑惑:「為什麼別人在人際交往中都能大方得體,我卻緊張不安?別人一定覺得我很怪異。」是社恐無疑了。茉莉的困擾,對那些有害羞與社交焦慮的人來說非常普遍。他們會受趨向-迴避型衝突的困擾——內心非常渴望與別人交往,卻因擔心別人對自己做出負面批評而迴避社交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