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在社區|「我們不是來預約口罩,我們來送一碗菜飯」

2020-12-17 新民晚報

新民晚報訊 (記者 孫雲)今天又是居委幹部忙碌的一天,各個社區的居民們繼續在辦理口罩登記預約。轉眼到了中午,楊浦區平涼路街道紡三居委幹部還沒顧得上吃飯,正在為難時,只見三位戴著口罩的居民捧著一個電飯煲和一口燉鍋走向了居委會辦公。她們還邊走邊解釋說:「我們不是來登記領口罩的,我們已經登記過了,我們來給居委幹部們送個午飯。」

圖說:居民為居委幹部送飯。平涼路街道供圖

原來,這三個素不相識的志願者們來登記的時候看到居委幹部很忙碌,估計中午不一定有時間吃飯,就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最後決定分別在家裡燒好十人份的菜飯和番茄蛋湯,一起送到居委裡,為抗擊疫情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捧著居民們送來的熱湯熱飯,居委幹部十分欣慰。匆匆吃完,他們又投入到了工作中。

相關焦點

  • 上海菜飯:一碗來自每戶人家的獨家記憶
    一鍋噴噴香的上海菜飯,是上海人家的心頭好。又是飯來又是菜,這是一種老少皆宜的家常美食。上了點歲數的爺叔阿姨們更是離不開這一碗心心念念的菜飯,一個禮拜不吃,估計就要有點饞了。如今,在很多餐廳裡都能見到這道上海菜飯,只是餐廳做得和家裡的味道總歸時不同的。
  • 上海江浦路這家不起眼的小餐館,就因一碗菜飯,惹得不少人來排隊
    江浦路地鐵口有一家名叫「文廟菜飯」的飯館,就是因為這一碗菜飯引得很多人前來排隊,在這裡可以吃到地道的正宗的上海菜飯,這家飯館主菜是菜飯,但是配菜卻很豐富,一份紅燒大排,一份菜飯,再來一碗黃豆骨頭湯,這樣的一份套餐,雖然不是多昂貴,可是卻讓人吃得心滿意足。
  • 這一碗上海菜飯,記憶深處揮之不去的生活印象
    菜飯,看上去簡簡單單兩個字,但它不是菜和飯合在一起就可以了。本地人都叫它「鹹酸飯」,覺得它口感好,有米的香味,也有菜的香味,到後來加了香腸進去,又有一種香腸的香味道,融合在一起以後,產生一種很誘人的味道,所以大家都喜歡吃。
  • 如意菜飯:一碗鹹菜飯,一份家味道
    在江南,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燒菜飯,魚米之鄉,新大米香是香來糯是糯。 菜飯也是江浙一帶的特色,用大米和青菜就可以做出讓人難忘的好味道,如果再加上隆冬裡醃製的鹹肉,味道就更加贊了!
  • 一個社工眼中的社區抗疫:街坊送中藥香囊引出新點子
    1月22日,葉倩茵在朋友圈專門分享了一條關於新冠病毒的內容,一場關於穗星社工進行社區抗疫的戰鬥正式宣告開始。穗星社工開展送菜到家服務。 隔離期間線上「喊樓」發放正能量葉倩茵駐點的南洲街是一個典型的人口倒掛社區,總人口有18萬,但僅有2萬多戶籍人員,其中以長者居多。
  • 送溫暖午餐的人又來了!「我們都認得保溫袋上的鼓勵和紅色愛心」
    回去以後,周杰開始琢磨,能怎樣給小區做點事,「讓大家感受到團結抗疫的溫暖。」思來想去,他最終決定,發揮自家餐飲店的優勢,每天中午給小區的工作人員送點餐食過去。就這樣,周杰的愛心送餐從24日開始啟動。菜飯和塌餅,是店裡的特色。26日上午,周杰叮囑店裡的廚師專門用土灶燒了兩大鍋的菜飯,又做了十多個塌餅。
  • 全球戰疫:雪梨「斜槓青年」捐口罩助社區抗疫
    (抗擊新冠肺炎)全球戰疫:雪梨「斜槓青年」捐口罩助社區抗疫中新社雪梨4月18日電 題:全球戰疫:雪梨「斜槓青年」捐口罩助社區抗疫中新社記者 陶社蘭幾天前的一個下午,在雪梨Wentworth Point,一位戴著口罩和手套的華人向路人免費發放口罩。
  • 一碗銷魂的香青菜鹹肉菜飯,需要這五大「核心要義」
    在震澤古鎮,這一碗銷魂的香青菜鹹肉菜飯是如何煉成的呢?且看如下五大「核心要義」。   長漾米   香青菜鹹肉菜飯核心要義之一是「長漾米」。合格的新米,是支撐起一碗合格菜飯的基礎。初冬時節,震澤古鎮剛剛上市的長漾米,口感柔軟、味道清香、糯而不粘。無論是全梗米、全糯米,或梗糯相雜,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進行選擇或者配比。
  • 社區民警抗疫妙招:小小蔬菜店建400人大群,打折送菜
    刷「臉」卡籌集防控物資 被他「吼」過的居民也寄來口罩兼任社區副書記的童澤彬原本計劃春節和家人出遊,但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大年三十他便回到了崗位上。「轄區老舊院落多,首先要面對的就是抗疫物資問題。」體溫槍、口罩、消毒液……童澤彬開始為雙新社區青森責任段防疫工作,刷起了「臉卡」。疫情防控狙擊戰剛剛開始,轄區內小區實行了封閉式管理,每個小區只留一個出入口,常住居民辦理出入證憑證進出,進出都要進行體溫測量並登記。體溫槍和防護裝備的缺乏,讓社區防控第一崗小區門衛工作很難開展。
  • 小寒時分,來點香噴噴的菜飯度過這個冬天吧!
    哈嘍大家好呀,我回來了,相信很多朋友都會喜歡在冬天喝上一碗暖和的羊肉湯或者是排骨湯,但是說到主食,作為一個標準的南方人自然還是離不開米飯的,不知道有沒有朋友和我一樣在小寒這天總是會煮上一大鍋菜飯和自己的家人分享,是一種習俗,也是一種愛的傳遞,那麼今天沐沐想要來跟大家分享的就是這道傳統江南小寒季節最適合吃的菜飯的做法
  • 雞肉蔬菜粥,菜飯肉全都有,營養全面味道好,要不要來一碗?
    雞肉蔬菜粥,菜飯肉全都有,營養全面味道好,要不要來一碗?現在我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很多朋友每天都沒有特別多的時間用來做飯,所以現在各種各樣的方便食品受到了大家的青睞,比如說除了歷史悠久的方便麵之外,最近兩年網上特別火爆的自熱火鍋和自熱米飯,都很有前景和市場。
  • 立冬到了,蘇州人都愛吃的這一碗鹹肉菜飯,你能吃幾碗?
    立冬到了,來一碗冒著熱氣的鹹肉菜飯,是老蘇州人的傳統習俗!在蘇州,是一年到頭不斷青菜的,大小青菜是餐桌必備,要再吃出些花樣來,那就切段入飯,成就一碗靈魂鹹肉菜飯。立冬來一碗鹹肉菜飯,是老蘇州人的傳統一碗鹹肉菜飯,算是立冬日的標配了,「鹹肉」、「菜」、「飯」,每一樣都很有講究。
  • 第一輪口罩預約登記明日開啟,怎樣在社區領取口罩?複習一下佩戴方法→
    >那麼,如何安全有序在社區領取口罩?,既確保這項工作力量到位、順利完成,又不影響當前社區疫情防控基礎工作的有序開展。今天,各區、各街鎮、各社區也將採用貼公告、發微信等方式,引導居村民群眾錯峰登記、錯時登記。第一輪預約登記的時間從2月2日起,到2月11日止,總計10天,在此期間登記預約都拿得到號。
  • 感恩| 這一次,換我們來守「滬」
    如果說,人們付出愛心的無私令我們感動,那麼感恩回饋的愛心更令我們欣慰。感恩,是彌足珍貴的力量,是對愛心最好的回饋。儘管真正的愛心從不求回報,感恩卻能讓這份心意傳遞得更遠。在這次抗疫中,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曾經迷途,社區矯正的經歷使他們深深悔悟。
  • 我們的口罩從哪裡來?
    口罩產能能否短期內迅速提升?隨著開工復產潮到來,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口罩需求迎來新一波增長。口罩從哪裡來?中國企業如何增產擴能保證口罩供應?穩供應,行業龍頭責無旁貸深夜,河南省長垣市丁欒工業區健琪醫療工廠車間燈火通明,口罩機極速運轉,從頭到腳「全副武裝」的工人在生產線前忙碌著。
  • 「愛心幫在行動」愛心機構捐贈4000隻口罩支援我市社區抗疫工作
    愛心機構捐贈4000隻口罩支援我市社區抗疫工作共克時艱,同心戰「疫」。4月25日,承載著滿滿愛心的4000隻一次性醫用口罩空運至我市,為我市堅守在防疫工作一線的志願者助力加油。收到物資後,27日,受愛心人士和北京銀杏公益基金會委託,牡丹江愛心幫公益聯合會幾位志願者代表,將4000隻口罩全部捐贈給我市西安區、愛民區的12個社區,並由他們為社區抗疫一線志願者發放。據了解,此次愛心人士通過北京銀杏公益基金會為我市捐贈的物資,是由哈爾濱市嘉仁社會組織服務中心負責人引薦,由牡丹江愛心幫公益聯合會聯合市民政局執行捐贈。
  • 寒冬來臨,用中糧福臨門米麵稻花香做一碗香噴噴菜飯吧!
    對於米飯愛好者來說,在寒冷的冬天來一碗熱氣騰騰的南京菜飯,是一份大滿足。現在就跟著小編了解一下南京菜飯及製作方法吧!老南京人的菜飯內容並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薑粒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與臘八粥相媲美。
  • 下沉幹部李宏:我們是來幫忙的
    下沉幹部李宏:我們是來幫忙的樓下苦等,送患病居民住院64歲胡爹爹和62歲的馮婆婆是老兩口,他們住在國創光谷上城,這裡屬於下沉幹部李宏支援抗疫工作的社區——湖口社區的轄區範圍內。如果不是李宏和徐曉萍認真負責地勸導她住進醫院,後果不堪設想。2月19日,馮婆婆治癒出院回家,她見到李宏和徐曉萍就滿眼淚花,哽咽著說:「要不是當時你們好說歹說勸我們去,我這條命肯定是丟了!」
  • 今天開始預約,每兩天20萬個!深圳「預約抽籤」送口罩!
    深圳的口罩預約來啦!為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加強深圳市民防疫防護措施,自2月22日起,深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過「搖號抽籤」方式每兩天向市民免費發放20萬隻一次性口罩!注意,口罩不是先到先得,大家無需一窩蜂搶哦!
  • 鹹肉菜飯
    一旁的同學常看到我只買了一個蔬菜下飯,投來同情目光的同時,對於隱約飄忽而來的、幽幽的肉香味心存疑惑,又無法判斷從何而來。菜炒飯小店很小,只賣菜炒飯。店裡的陳設簡單到只有桌椅的配置,但人頭攢動,喧鬧火爆。不一會,老闆娘利索地端來一碗菜炒飯,還未動筷,一陣熟悉的鹹肉清香便撲鼻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