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症孩子的挑食問題,十個訣竅快收藏

2020-09-05 星希望孤獨症家庭康復

自閉症孩童通常因為味覺與感官敏感,所以普遍存在著挑食的情況,如果自閉症孩童因為挑食,在加上固執行為,總是這個不吃、那個不吃,一餐下來實在是很挑戰星父母們的耐心。


部分的自閉症孩子極為挑食,常常只吃特定味道的食物,或特定材質的食物,有的孩子在更小的時候就出現副食品轉換困難情形,有些家長更是為了要讓孩子多吃點花費了大把心思。


以下幾點建議希望能幫助孩子願意去嘗試新食物,讓孩子能更健康的成長。



01先找出口腔問題


先跟醫師確認孩子的健康狀況,有沒有吞咽或咀嚼困難的部分?再根據孩子的喜好,做漸進式的處理,有些感官敏感的孩子不喜歡吃滑滑黏黏、軟軟的食物,如秋葵、絲瓜、茄子等。


先花時間了解問題的所在點,在依照問題點去對症下藥,也許孩子進步的速度很慢,但漸漸的父母會發現孩子願意吃的食物越來越多了。


02抱著會成功的樂觀態度


相信是樂觀最好的良藥,如果一開始改善的狀況不是很順利,也要相信一段時間下來會有所改善,如果父母都不願意相信自己,孩子又常常拒絕吃不想吃的食物,時間久了,就容易灰心跟放棄。


03解釋必須吃這些食物的原因


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語言跟孩子們解釋為什麼這些食物要吃,吃了可以為他們帶來什麼樣的好處,有時候孩子其實不是不吃,而是他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也不確定那是不是食物,所以不敢吃也不願意吃,適切的按照孩子的認知能力引導說明,如此一來孩子拒吃的食物可能會比較少一些。

04給孩子兩種選擇


我們可以給孩子口感相似的食物,並詢問他要吃哪一種,比如「你要吃一塊香瓜還是一片塊梨?」,假如孩子不肯選,那我們可以幫他選一個。


05父母請控制住脾氣


當孩子總是拒絕吃某些食物的時候,又與父母僵持不下,很容易磨掉父母的耐心,甚至情緒會累積在一個爆發點上,父母只要一個不小心就容易爆發,必要時請先冷靜下來,一次挑一樣食物來慢慢應付孩子。


06孩子的所有反應,都有它正面的意義存在


動物或人類,都有自我尋找「自救及求生的本能」,孩子的身體對吃什麼會讓自己有什麼感覺,孩子自己本身比父母都清楚,父母對孩子可以抱持著尊重、陪同及覺察,並在適當時機給予適當的資源,並相信一切都將會有最好的安排與結果。

07設置獎勵的解決辦法


如果孩子卡住了,並不是他不乖, 可能是他沒有辦法產生足夠的動力吃東西,給孩子一個安全穩定的框架來遵循,這個獎勵辦法儘量不要是食物,如冰淇淋、棒棒糖,必須是某個對他具有吸引力的活動。比如,可以告訴孩子:「等你把這幾個紅蘿蔔吃完的時候,就可以看你最喜歡的動畫片。」


08讓吃飯有「開始、中間、結束」


吃飯有一個完整的流程對孩子來說是也是很重要的,讓他明白什麼時間點要吃飯,一餐吃可以吃多久,用餐完畢要把碗盤收到廚房,既使孩子抗拒吃飯,也可以給孩子規定一個時間,時間到食物就收走,一開始孩子可能會又哭又鬧,但長期下來吃飯的習慣就有機會建立起來,也不會在餐桌上拖拖拉拉。


09吃東西是一種「具適應性」的行為


如果總是順著孩子,不願意吃就不吃了,久了就會發現孩子怎麼什麼都不想吃,因此遇到孩子拒絕吃某項食物,即使第一次孩子不吃,之後也要在每次吃飯時問他要不要,要求他吃一點,終有一天父母會成功。


10漸漸增加較少加工或沒有加工處理過的食物


加工過的食物吃起來總是比較有好吃,或看起來比較好看,對孩子來說也許比較容易吸引他們吃進口,但這些加工食物的營養價值就相對較少,當孩子比較不抗拒吃食物的時候,我們可以一點一點的增加他們肯吃且未經加工的營養食物。


自閉症孩子挑食的因素有許多,每位孩子的狀況也都不一樣,有時候挑食的原因可能會超過一種以上,如果是過於執著單一食物,可能就得一點一點的增加食物的適應性。


面對孩子的飲食問題,父母可能需要花些時間去試驗什麼樣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接受,進而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方式,之後我們也會再繼續與各位星父母們分享更多讓孩子不挑食的秘訣。

相關焦點

  • 父母總是煩惱自閉患兒的挑食問題?這十個訣竅快收藏
    部分的自閉症孩子極為挑食,常常只吃特定味道的食物,或特定材質的食物,有的孩子在更小的時候就出現副食品轉換困難情形,有些家長更是為了要讓孩子多吃點花費了大把心思,以下幾點建議來自於美國著名的營養偵探Kelly Dorfman(凱莉 朵夫曼),希望能幫助孩子願意去嘗試新食物,讓孩子能更健康的成長。
  • 近半數孤獨症孩子挑食!教你10個好好吃飯的小妙招
    許多的孤獨症孩子在吃飯的時候都比較淘氣。有調查顯示,大概有46-89%的孤獨症孩子都會挑食,只吃自己喜歡的或者只吃某一種食物。很有可能導致孩子營養不良、身體生長速度變慢或者體重偏低等問題,這些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 孤獨症孩子觸覺敏感怎麼辦?
    孤獨症孩子觸覺敏感怎麼辦?觸覺敏感的孩子往往不喜歡別人的觸摸,不喜歡洗澡,害怕剪頭髮,不願意刷牙,有的還表現為挑食、愛哭、好動、坐立不安等。目前,全球兒童孤獨症發病率約為1%,中國約有300萬的孤獨症兒童,據調查,孤獨症譜系障礙患者中有45%到95%的個體存在感覺統合失調,而觸覺敏感又是感統失調中最常見和最容易被家長忽視的問題。因此,正確處理孤獨症孩子的觸覺敏感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 多動症的孩子挑食怎麼辦?
    不少家長反饋孩子患上多動症之後更挑食了,家長怎麼哄怎麼勸孩子也不聽,而且多動症孩子情緒大,更加不會理會家長的勸導。反過來愛挑食的孩子也更容易患上多動症。那麼,如何改善孩子的挑食問題呢?下面給家長提供幾個小方法。
  • 孩子挑食,可能是「食物恐新症」?家長用對方法,挑食不再是問題
    中國紅基會等機構資助的《城市學齡前兒童飲食行為與營養健康幹預研究》調查結果顯示,44.4%的3—5歲城市兒童存在偏食現象,50%的兒童挑食。由此可見挑食並不是個別存在的現象,而是現在很多孩子的共性。為什麼孩子會挑食呢?
  • 我有孤獨症,但我不只有孤獨症
    《孤獨症孩子希望你知道的十件事》,很遺憾該書未在國內發行,所以我們會陸續翻譯、解讀本書內容分享給大家。「Bryce 超出了我所了解的孤獨症孩子能夠完成的範圍,我也曾帶過孤獨症的學生,他的創造力和組織能力遠超過其他人。」
  • 世界孤獨症關注日:北大六院賈美香醫生等10位專家「硬核」支援孤獨...
    【環球網教育報導】3月24日,聯合國將「向成人期的過渡銜接(TheTransition to Adulthood)」定為2020年孤獨症日宣傳主題,呼籲關注孤獨症人士向成年期的過渡,幫他們更好的融入社會。2020年4月2日,是第十三個世界孤獨症關注日,也是北大醫療腦健康陪孤獨症家庭走過的第五個孤獨症日。
  • 《穿越孤獨擁抱你》講述孤獨症孩子成長曆程
    2006年,由作家張雁撰寫的國內第一本描寫孤獨症群體生活的紀實文學《蝸牛不放棄》問世。在此後十數年間,這本書成為國內孤獨症領域的科普入門書之一,七個孩子和家庭的故事感動了萬千讀者。十年後再版的《蝸牛不放棄》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和肯定,獲2016年騰訊華文生活在好書獎。
  • 孩子早期的八個行為,可能與孤獨症有關
    獨症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其特徵是社交和溝通行為的缺陷。從外表上看,患有孤獨症的人和其他人沒有什麼不同,但他們可能會面對情感和行為挑戰,症狀可能會持續一生。缺乏眼神交流孤獨症兒童早期的表現可以是眼神交流的困難,有很多原因可以解釋為什麼他們不能進行眼神交流。
  • 糞菌移植與「星星的孩子」:飲食幹預治療孤獨症—新聞—科學網
    現在,兒子已經停服精神藥物,無自殘表現;停服抗組胺藥物,無皮疹;便秘、挑食改善,體重下降。 除了陳強,同樣也是一名孤獨症患兒母親的北京協和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醫師尤欣也覺得非常神奇。就在前不久舉行的2018年中國腸道大會上,她特意以《糞菌移植治療孤獨症的聯創研究》為題,分享了糞菌移植治療孤獨症的前沿成果。
  • 關於孤獨症的9個「神話」
    我們總結了9個關於孤獨症的「神話」,以幫助人們消除對孤獨症的誤解。智力方面,從智商不足40到高於120的天才智商;語言方面,從毫無語言到機械仿說、雄辯甚至詭辯;社交興趣方面,從對人毫無興趣到對人感興趣到煩死人家;興趣行為方面,從瓶子蓋到天文,從磚頭瓦塊到地圖、交通路線,從廣告到歷史傳記,從不識數到常人不能企及的推算萬年曆、開平方以及數字演算,從不識字到過目不忘的識記天才;除了孤獨症孩子特有的交流和社交的特異性表現外,每個孩子的表現都不相同。
  • 她,讓孤獨症兒童不再孤獨
    直至2006年,經特殊康復教育鄭老師不斷的邀請推薦,黃秀清決定去了解一下這些孩子,並進入茂名市步步贏兒童潛能特訓中心做個訓老師,她只給了自己三個月的時間決定去或留。第一個接觸的孤獨症兒童名叫李天樂(化名),男,5歲半,特點:語言障礙、缺乏目光對視、不聽指令。當時孩子在特訓中心已經訓練了一個多月,孩子媽媽覺得沒有效果已經想放棄了。
  • 孤獨症兒童需要更多關愛和包容
    正常情況下,在進行母乳餵養時,孩子會和媽媽有視線交流,有撫摸的動作。如果沒有這些交流和動作,就要考慮是不是有一些問題。孩子在一歲左右開始語言發育,有的孩子甚至幾個月大就牙牙學語。如果孩子到了兩歲還不說話,家長也應該考慮孩子是不是存在孤獨症的問題。父母一定要儘可能做到早期發現,這樣會給孩子在幹預過程中贏得很多寶貴時間。」
  • 孤獨症兒童需要更多關愛和包容
    他們興趣狹窄,行為刻板,卻有一個浪漫的名字——「星星的孩子」,而他們其實只是有神經發育障礙的孤獨症患者。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北京市孤獨症兒童康復協會會長賈美香30多年來一直在竭盡全力幫助這些患有孤獨症的孩子。對中國孤獨症兒童的現狀、康復困境和出路,賈美香有著深刻的體會和見解。
  • 十年免費康復訓練450名孤獨症兒童 讓「星星的孩子」不再孤獨
    東北網4月2日訊(孫立堃 記者杜筱 編輯彭佳麗)4月2日是第11個「世界提高孤獨症意識日」。記者今天在黑龍江省殘疾人康復中心舉行的「國家殘疾人事業專項彩票公益金助學項目(學前教育)」捐贈儀式上了解到,黑龍江省殘疾人康復中心採用國際核心幹預方法,2009年—2018年已向450名孤獨症兒童提供免費康復訓練服務。據了解,孤獨症是世界上人數增長最快的嚴重的發育障礙性疾病,已經引起了醫學界、教育界、患兒家庭以及殘聯、民政等政府部門的高度關注。
  • [新聞調查]孤獨症兒童
    患有孤獨症孩子無法享受其他正常孩子的健康和快樂。雖然從孤獨症的患病比例來看要遠遠低於腦癱、智力障礙等被人們熟知的其它殘疾,但孤獨症患者成人後給社會和家庭帶來的壓力卻比後者要大許多。他們都是孤獨症的患者。在一些國家,據統計,孤獨症是排在兒童精神障礙的首位。得上了孤獨症的孩子,從外表上看,跟普通的孩子沒有什麼兩樣,但是,他們卻深陷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面,很難跟外界溝通,對於一個家庭來說,一旦有了一個得上了孤獨症的孩子,這個家庭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而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一旦他被確認得上了孤獨症,那麼他的人生又將如何度過呢?
  • 孤獨症誤區:了解孤獨症,別再說孤獨症就是孤獨引起的了。
    由以上2個案例看來,他們似乎有超強的記憶力及邏輯運算能力,可謂是「神童」般的存在。但是,很遺憾的是,他們都患有孤獨症(也稱自閉症)。語言交流障礙是自閉症孩子最主要的表現,即孩子不願說話或不願與別人說話。自閉症的孩子分為高功能和低功能兩種,像上面說的例子中的孩子,都是高功能一類的。
  • 把數學書當玩具的孤獨症孩子
    在前一篇裡,我講述了不少人對於孤獨症的一種理解傾向,「孩子是不是不說話啊,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其實大多數孤獨症孩子,尤其是高功能患者,完全不是,很多反而是更加喧鬧、愛動、情緒激烈。這是阿斯伯格孩子的一種常態,把數學書可以換成anything。孤獨症家長有時也會想,人家的孩子都要這要那,咱們多省心,孩子的欲望何其少。所以,每個孩子都有每個孩子難念的經,特殊兒童也有特殊兒童帶給家長的諸多簡單。那家長對此的困難究竟在哪裡?
  • 9個與孤獨症有關的術語
    在診斷過程中,為了讓家長與專業人員的溝通更清晰易懂,在2013年前,從業人員(醫生、治療師及特教)會使用「典型孤獨症」「高功能孤獨症」、「阿斯伯格症」等術語;然而,這些術語其實並不是真正的診斷,而只是一種描述,目的在於更準確描述孩子功能的情況。
  • 家長們如何為孤獨症孩子選擇幼兒園?
    ;4.普通學校是否願意接收孤獨症兒童;5.普通學校和老師是否了解孤獨症,能否給予理解和關照;6.孩子班級的家長會不會有意見,能不能接受。所以在為孩子選擇適合的幼兒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幾個因素。01園方的態度 有的輕度的自閉症孩子,沒有明顯的行為問題,或者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幹預,具備較好的能力,可以考慮試著去幼兒園進行融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