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85%的北大清華學生沒上過補習班,這句話可信嗎?

2021-02-19 妙論教育
點擊上方妙論教育關注我

作者|繆登峰

正文|1358字  5圖

閱讀時間|預計4分鐘


作為「大學活地圖」,繆老師來回答這個問題再合適不過了。

必須首先強調一個問題,沒上過補習班的85%讓北大錄取,這個有點扯。

但是呢,近年來接觸過很多品學兼優的孩子,的確從小沒有上過什麼補習班,尤其是考到北大、清華、復旦、交大、浙大、科大的孩子們。

究竟是什麼原因呢?無非是社會上把學習成績與上補習班之間的關係看成了必然,而實質上,呵呵,沒什麼太大的關係。

學習成績是什麼?學習成績是學習能力和習慣、態度以及努力程度的客觀展現,而且還搭載了一定的偶然性在裡面;

捫心自問,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和努力程度這四個因素,哪一個與上補習班有必然的關聯?


說到學習能力,有一部分不得不承認是吃天賦的,有的孩子從小IQ就高於常人;

你不得不承認,一個智商150的孩子跟一個智商90的孩子,在知識的接受程度上,絕對是不同的。

學習能力的另一部分,是靠培養出來的,同樣的知識,從不同的角度去結構和剖析;

並且接受和理解,這一是靠父母或者其他撫養者的引導,二是靠老師的啟發和教授,三是靠學生自己的總結反省。

拋卻先天部分不論,單單這三條後天養成,哪一條與上補習班有關?好吧,我承認第二條的確有關;

有的補習老師的確是相當的牛X,包括繆老師自己也認識相當的大牛老師,但所佔的比例呢?自己做個算術題吧。


學習習慣這個東東,真的就跟先天沒啥關係了,更與上補習班沒有絲毫的關係。好的學習習慣,靠的是積累。

課前預習、課後複習、錯題本越用越少、知識的關聯性越積累越廣,這些靠著補習班,對不起,壓根兒就沒用。

其實呢,家庭環境和周邊人群對學習習慣的建立是至關重要的。

如果孩子寫作業,家長看手機,學習習慣能好得了麼?

如果家長本身愛學習,時時刻刻把自我成長當作人生信條,孩子學習習慣壞的了麼?

如果周邊損友圍繞,天天打遊戲泡妹子,學習習慣建立的好嗎?如果周邊都是學霸和優質老師,學習習慣壞的了嗎?


學習態度,取決於孩子對於知識的看法和對待方式。

有的孩子從小就將學習視作負擔,將完成作業視作任務,這樣的孩子,呵呵,你怎麼上輔導班也沒有用。

相反,有的孩子,把吸收知識當做樂趣,把自我成長當做動力,不上輔導班,成績也不可能差。

這一方面,家長的引導至關重要。捫心自問,做為家長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工作的?應付了事,敷衍塞責?

還是樂在其中,精益求精?你的表現孩子就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做為家長是怎麼引導孩子的?考上大學就不用學了?

你放心,孩子成績好不了!學習知識是自我成長的道路,能滿足自己,也能帶給自己幸福?你放心,孩子成績壞不了。

切記:引導孩子不能把成績作為第一指標,成績只是日積月累的結果自然呈現!

努力程度

學習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也從來都不是輕鬆簡單的。

而努力程度從來都不是學校和老師能夠給予的,目前的公立學校動輒一個班50多個孩子,期望老師把每個孩子視為己出是不現實的;

所以只能靠家庭給予孩子堅韌不拔、勇於面對的特質。

看到這裡,我要表達的觀點也就很明確了。

孩子的學習成績不能僅僅指望補習班,那是一個途徑沒錯,但是歸根結底要看家長自我修為。要孩子怎麼樣,先把自己變成什麼樣!

一門三院士的梁啓超的教子哲學被自己孩子歸結為: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循循善誘。各位家長,共勉!!!

本文由繆登峰老師原創,謝絕一切未經許可的轉載,仿冒必究!

我是大學活地圖,我為自己代言~!

文章都看完了不點個 嗎

相關焦點

  • 如今補習班盛行,清華、北大的學生是否上過,補習班是否真有用?
    在當今的教育領域中,我們在談及如何教育孩子時,總是無法繞開參加校外培訓班的話題,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有過參加補習班的經歷,而且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在小城市的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更加重視,補習班甚至已經發展成為一種產業。
  • 考上清華北大的孩子大多沒上過補習班,是真的嗎?是真的
    我們知道,每年能考上清華北大的孩子都是萬裡挑一的學霸生。有人說,學霸天生就是學霸,每個人也不是靠努力就能當上學霸的。也有人說,天生聰明怎麼了?
  • 清華北大的學生也曾報暑假班 勸學弟學妹不要盲目報補習班
    清華北大的學生也曾補習班 勸學弟學妹不要盲目報補習班其實網上說能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從不報補習班,這句話是真的嗎?這句話當然不是真的,我們可以說很多特別聰明的學生不報補習班,但並是說所有的優秀學生都不報補習班。
  • 考上清華北大的孩子大多沒上過補習班,是真的嗎?為什麼
    一說到誰誰考上了北大,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這孩子真聰明,智商真高」。但是這些孩子真的都是天才嗎?其實不然,其實即使是上了清華北大的孩子,大多數人的智商也都在90-120這個範疇中。天才或許有,但是也只是鳳毛麟角,只佔據著一小部分。其實後天的教育是很關鍵的。
  • 考上清華北大的孩子大多沒上過補習班,是真的嗎?其實是真的
    一說到誰誰考上了北大,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這孩子真聰明,智商真高」。但是這些孩子真的都是天才嗎?其實不然,其實即使是上了清華北大的孩子,大多數人的智商也都在90-120這個範疇中。天才或許有,但是也只是鳳毛麟角,只佔據著一小部分。其實後天的教育是很關鍵的。
  • 考上清華北大的學霸,真的從來沒上過輔導班嗎?
    都說學霸們從來不上輔導班,只要是考上名校都會有採訪,他們都說自己沒有上過輔導班,其實,他們往往是忽略了自己所讀的輔導班,他們說的輔導班就是我們經常去的那種。學霸自然是天賦異稟,這種普通的輔導班可能對他們並沒有吸引力,他們要讀的輔導班,是很高級的那種。
  • 農家兄弟被北大清華錄取,沒上過補習班的他們,為何如此優秀
    每年高考後,誰家的孩子要是考上了這兩所名校的其中之一,家長的激動和開心更是難以難表。不過有這樣一位家長,在2020年收穫了雙倍的幸福和快樂——他的雙胞胎兒子,一個考上了清華、一個考上了北大!喜訊傳來,這位家長笑逐顏開,人們也紛紛向他和孩子獻上了真誠的祝福。要知道,他們的家境非常一般,兩個孩子也沒有上過什麼補習班,完全是靠著自己的努力和自覺才取得了如此優異的成績,而這就更是顯出了這份榮譽的可貴之處。
  • 那些從清華北大退學,又考回清華北大的學生都怎麼樣了?
    北大和清華,取其一即可笑傲江湖。這兩所國內的頂尖學校,難考程度不必多說,中國人都懂。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幾乎每年都有那麼1-2個從清華、北大退學又考回去的大神。考清華北大對他們來說好像吃大白菜那樣簡單。清華已經是國內學校的金字塔頂,再次高考,只可能比這差,不可能比這還好了。而且兒子等於白白浪費了兩年青春,比別人多出兩年學費。好在王宇航爭氣,又以全市第二的高分,上了北大。不過根據清華學生的現身說法:第一、自動化的大一課程和王宇航想要轉入的AI課程設置區別不大,很多課甚至可以直接轉學分。第二、大一轉系雖然難,但是到了大二轉系卡得就不嚴格了。
  • 學生們為什麼要參加補習班、不參加不行嗎?
    說到學生作業負擔重,有一種說法學生作業負擔不在校內,而在校外培訓輔導班;網上又在熱議取消補習班,取消不取消這不是你我說了算的事。但參加不參加補課的事由你做主,不參加不行嗎?然而目前的現狀是:不參加還真的不行!
  • 不補課能考上清華北大嗎?家長:不補連好初中都進不了
    有句關於教育界的謊言,就是「老師們總是課上不講補課講」,這句話說的對嗎?補課這個話題,一直就是繞不開的話題。因為,確實有一部分老師,利用課餘時間,在家裡搞補習班,掙外快。而且現在各個地方,都有輔導機構,畢竟學生和家長的錢特別好賺!
  • 「清華北大都不如膽子大!」王健林這句話又火了
    「清華北大都不如膽子大!」王健林這句話又火了   這兩天,微博上又有一個金句火了。這句話又是來自於王健林。  繼「一個億的小目標」之後,他似乎又出一句妙語:「什麼清華北大,不如膽子大。」  不過仔細看看,這其實也不是最近的金句了。
  • 那些考進清華北大的學生在高中是什麼樣子的?回答太現實了
    我目前接觸的,越是成績好的學生,補課報課,都是自己做主,很乾脆,不拖泥帶水。家長也很好溝通,很注重自己孩子的教育。 3.補課這一塊的比例都是逐漸往成績中等或者偏上的這一批人轉移。 4.最後你會發現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會越拉越開。
  • 有人說能上清華,幹嘛要選中科大?中科大和清華,考生如何選擇?
    有人說能上清華,幹嘛要選中科大?中科大和清華,考生如何選擇?有人說,能上清華,我幹嘛要選中科大?放著好好的清華不念,我去合肥念一個技校,這不成傻子了嗎?但還別說,每年這樣的傻子還真不少。年幼無知的這一撥,指的是中科大少年班。本來多讀一兩年,就能順順噹噹參加高考,喜提清華北大。偏偏遇到科大招生老師,你今年不滿17歲吧,高中有啥好玩的,大學生活多豐富呀,想不想早點上大學呢,小朋友?如是這般,不少懵懂少年都被忽悠到了合肥,其中甚至不乏十二三歲的,但真正到了以後,迎接他們的不是笑容可掬的招生老師,而且課堂上面讓人聞風喪膽的殺手級老師!
  • 留學生不回國,清華北大挨罵,你知道真實情況是這樣嗎?
    最近名校學生出國留學不回國的現象,被自媒體炒得很熱,因為北大清華是國內頂尖的名校,出國留學的學生也多,輿論也就自然指向北大清華了,有人指責這兩所頂尖名校成為美國的人才培養基地,由於北大清華沒有回應輿論的指責,有人又說北大清華被批得啞口無言,對於這樣的輿論指責,你贊同嗎?
  • 有人作弊被踢出北大,有人做假證想上清華
    ,北大哲學系學生周某因為在「德語精讀」考試中找人替考,對其處以開除學籍的處分。要知道,此地上一次走出考入北大清華的人中龍鳳的時候,蘇聯還沒解體。凡是親身參加過高考的應該都門兒清:這麼一個分數,別說什麼北大清華了,北大青鳥怕是都夠嗆。 02至於曹小山的分數為何會突然遭到質疑,其原因也非常喜感:村幹部把將這份錄取通知書發到了當地政府的工作群裡,調風鎮的鎮長突然發現,堂堂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居然出現了錯別字:把「高等學歷」寫成了「高度學歷」。
  • 兩學生考入清華北大,網友炸了鍋,有人喝彩,有人質疑不公平
    在國內,能夠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都是天之驕子。考上清北不僅是學生個人的榮譽,也是學校的榮譽,並且是學校宣傳的重點。不過今年高考中,2位四川考生被清華北大錄取卻讓網友炸了鍋,有的人為他們喝彩,也有人提出了質疑,認為這有違高考公平的原則。
  • 李永樂上過北大、清華,現人大附中老師,一句話說破家長焦慮
    李永樂老師很多網友都很熟悉,在網絡上看到過他的許多知識視頻,北大雙學士、清華碩士,現人大附中物理老師。昨晚看了李永樂老師和幾個老師的直播對話,講到教育孩子的問題,其中談到「雞娃」,家長為了讓孩子學得更好,將來有立足之地,不斷催促孩子的焦慮家長。家長為什麼焦慮孩子?
  • 狀元上不了清華北大,誰之過?
    白湘菱,江蘇省文史類狀元,可是她卻上不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因為北京大學規定選修課雙A ,清華大學規定A和A+ ,白同學的選修歷史是B,以至於白同學連復旦大學、上交大、南京大學這類名校也上不了,因為這些高等院校都規定選修雙A。
  • 劉強東:北京人穩上清華北大,農村人卻難上大學,現實真是這樣?
    在《開講了》這個訪談節目中,作為貧困地區出生,白手起家的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就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現在能夠上中國人民大學的學生中,來自農村的可能連30%都沒有,今天如果在北京上了四中的學生,基本就是上北大、人大、清華或者985高校,甚至國外的名校了,但你如果上了一個很差的學校,那麼你離學校的大門還有很遠。
  • 努力就可以上清華北大嗎?
    努力就可以上清華北大嗎? 這是不久前知乎網站上的一個提問。對此,張小林的回答是:並不是努力就能上清華北大。短期來看有運氣的影響因素,長期來看有家庭環境的影響。有人稱這是「貴子」的優越,也有人稱這是「寒門式努力」的無奈。不少網友發問:光靠個人努力,「窮孩子」還能擠進名校嗎? 你能來到清華,不僅僅是因為你努力 張小林是清華大學社科學院的大一學生,她的觀點來自其老師晉軍博士多年來的一項調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