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繆登峰
正文|1358字 5圖
閱讀時間|預計4分鐘
作為「大學活地圖」,繆老師來回答這個問題再合適不過了。
必須首先強調一個問題,沒上過補習班的85%讓北大錄取,這個有點扯。
但是呢,近年來接觸過很多品學兼優的孩子,的確從小沒有上過什麼補習班,尤其是考到北大、清華、復旦、交大、浙大、科大的孩子們。
究竟是什麼原因呢?無非是社會上把學習成績與上補習班之間的關係看成了必然,而實質上,呵呵,沒什麼太大的關係。
學習成績是什麼?學習成績是學習能力和習慣、態度以及努力程度的客觀展現,而且還搭載了一定的偶然性在裡面;
捫心自問,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和努力程度這四個因素,哪一個與上補習班有必然的關聯?
說到學習能力,有一部分不得不承認是吃天賦的,有的孩子從小IQ就高於常人;
你不得不承認,一個智商150的孩子跟一個智商90的孩子,在知識的接受程度上,絕對是不同的。
學習能力的另一部分,是靠培養出來的,同樣的知識,從不同的角度去結構和剖析;
並且接受和理解,這一是靠父母或者其他撫養者的引導,二是靠老師的啟發和教授,三是靠學生自己的總結反省。
拋卻先天部分不論,單單這三條後天養成,哪一條與上補習班有關?好吧,我承認第二條的確有關;
有的補習老師的確是相當的牛X,包括繆老師自己也認識相當的大牛老師,但所佔的比例呢?自己做個算術題吧。
學習習慣這個東東,真的就跟先天沒啥關係了,更與上補習班沒有絲毫的關係。好的學習習慣,靠的是積累。
課前預習、課後複習、錯題本越用越少、知識的關聯性越積累越廣,這些靠著補習班,對不起,壓根兒就沒用。
其實呢,家庭環境和周邊人群對學習習慣的建立是至關重要的。
如果孩子寫作業,家長看手機,學習習慣能好得了麼?
如果家長本身愛學習,時時刻刻把自我成長當作人生信條,孩子學習習慣壞的了麼?
如果周邊損友圍繞,天天打遊戲泡妹子,學習習慣建立的好嗎?如果周邊都是學霸和優質老師,學習習慣壞的了嗎?
學習態度,取決於孩子對於知識的看法和對待方式。
有的孩子從小就將學習視作負擔,將完成作業視作任務,這樣的孩子,呵呵,你怎麼上輔導班也沒有用。
相反,有的孩子,把吸收知識當做樂趣,把自我成長當做動力,不上輔導班,成績也不可能差。
這一方面,家長的引導至關重要。捫心自問,做為家長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工作的?應付了事,敷衍塞責?
還是樂在其中,精益求精?你的表現孩子就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做為家長是怎麼引導孩子的?考上大學就不用學了?
你放心,孩子成績好不了!學習知識是自我成長的道路,能滿足自己,也能帶給自己幸福?你放心,孩子成績壞不了。
切記:引導孩子不能把成績作為第一指標,成績只是日積月累的結果自然呈現!
努力程度學習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也從來都不是輕鬆簡單的。
而努力程度從來都不是學校和老師能夠給予的,目前的公立學校動輒一個班50多個孩子,期望老師把每個孩子視為己出是不現實的;
所以只能靠家庭給予孩子堅韌不拔、勇於面對的特質。
看到這裡,我要表達的觀點也就很明確了。
孩子的學習成績不能僅僅指望補習班,那是一個途徑沒錯,但是歸根結底要看家長自我修為。要孩子怎麼樣,先把自己變成什麼樣!
一門三院士的梁啓超的教子哲學被自己孩子歸結為: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循循善誘。各位家長,共勉!!!
本文由繆登峰老師原創,謝絕一切未經許可的轉載,仿冒必究!
我是大學活地圖,我為自己代言~!
文章都看完了不點個 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