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做了20幾年的這碗面,比打滷面簡單,比乾拌麵過癮,百吃不厭
1994年新年的前幾天,爸爸從北京回來的當天下午,給我們做了一頓「非常特別」的麵條,那碗麵條讓我至今記憶猶新,滋味更使我終身難忘!當時的我們生活條件並不好,幾乎從不去外面吃飯。冬天做飯為了暖和,也基本都是用取暖的蜂窩煤爐子。而且平時家裡做飯只用一口鍋就足夠,但記得爸爸那天是用了2口鍋,爸爸用小鐵鍋在爐子上做拌麵醬,在廚房用大鐵鍋煮麵條,麵條是媽媽幫忙做的手工長面。
在當時雖然吃肉也是常事,但平時吃麵最多的就是連鍋面,酸湯麵和乾拌麵了,而爸爸那天做的面卻很新奇,滋味也超濃香,記得我和姐姐看著鐵鍋裡略帶粘稠的,咕嘟咕嘟冒泡的肉哨子,兩個人都直流口水。出鍋以後不到10歲的我足足吃了滿滿一大碗。吃完以後才想起問爸爸飯的名字,爸爸笑著說是雜醬面。那是我長那麼大第一次吃雜醬面,也是最香的一次。後來總感覺在哪吃都沒有爸爸做的香。但因為爸爸平時工作繁忙,加上我慢慢長大東奔西跑,所以除了每年過年能吃到爸爸做的雜醬面外,平時幾乎很少吃到!所以爸爸的那碗雜醬面變成了我記憶中的念想;尤其是逢年過節的時候。這幾天剛好空閒,也實在想吃便打電話問了爸爸做法,而對於吃貨的我來說做的也不賴,也總算美美的解了解饞。下面我把這個做法分享給大家,有喜歡的朋友就試試吧。
家常雜醬面的做法
【食材準備】:麵粉400克,豬肉200克,黑木耳1小把,豆腐150克,洋蔥150克,青菜幾棵,生薑一小塊,大蔥一根,大蒜2瓣。料酒,生抽,老抽,蠔油,十三香,甜麵醬,黃豆醬,食鹽,香醋各適量。
【具體做法及步驟】:
1. 400克麵粉中加入4克食鹽增加筋性,然後用溫水和面,合成軟硬適中的麵團,蓋上蓋子餳一會。
2. 餳面的時間用來準備配菜,黑木耳用溫水泡發,加入半勺澱粉搓洗乾淨裡邊的泥沙後,用清水衝洗乾淨,再切成細絲備用。
3. 豬肉切片再剁成肉餡,做這個面最好用帶點肥的肉或者肥瘦相間的,吃起來更有滋味一些。
4. 豆腐和洋蔥清洗乾淨,分別切成小丁;生薑、大蒜、大蔥分別切成碎末,裝入盤中備用。
5. 熱鍋中倒油,放入洋蔥丁炸出香味後盛出備用;用油炸過的洋蔥比和其他菜一起炒制出來的味道更香。
6. 底油中放入肉末炒至出油,然後放入蔥姜蒜末炒香,接著加入2茶匙料酒,1茶匙生抽,半茶匙老抽,半茶匙十三香,1茶匙甜麵醬,1茶匙黃豆醬,半茶匙蠔油,小半茶匙食鹽翻炒入味。
7. 然後加入豆腐丁和黑木耳絲略炒後加入適量開水,蓋上蓋子小火慢燉半個小時。
8. 出鍋之前加入炸過的洋蔥丁,和半碗水澱粉燒至粘稠即可。
9. 燉雜醬的時間一邊燒水,一邊取出麵團再次揉搓光滑,然後用家用小型壓面機壓成光滑勁道的麵條,當然不嫌麻煩的也可以手擀;麵條的寬細根據個人喜好。做好後的麵條直接下入開水鍋中,同時放入幾棵青菜。
10. 再次開鍋後點適量清水,然後撈出麵條,配上青菜,再澆上一大湯勺做好的雜醬,然後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適量香醋和辣椒油即可上桌,濃香又勁道,吸溜吸溜一碗下肚超過癮。
我是美食愛好者一一,喜歡各種家常美食製作,以上每一道菜譜都是我親手製作和精心原創;非常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有更好的做法歡迎到評論區留言討論,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