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的文化有著漫長的歷史,一直以來都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不管是在古代社會還是在現如今,人們都將禮節看得無比重要,尤其是在古代社會,對於男女之間的禮節要求得更為嚴格。在某些程度上,對於禮法的注重程度甚至要大於人的生命,尤其是對於女子來說,貞潔更是比生命來得都要重要。曾有一位女子因為胳膊不小心被男子觸碰了一下,於是她便揮刀將胳膊斬下,由此可見一斑。正所謂古人常言的:男女授受不親。
這句話相信現如今的朋友們都不會陌生,雖說現如今的社會風氣開放,男女之間還是要保持應有的距離的。特別是我們在古裝的電視劇上,更是經常可以看到女子說這句話男女授受不親,還望自重。意思非常簡單,那就是男性和女性之間,不可以有直接的交流與接觸,就算是要遞東西,那也要保持一定的距離,甚至在古代男性和女性坐得稍微近一點,都是不被允許的。
這句話最早出自於《孟子》一書,說的是淳于髡與孟子之間的對話。淳于髡這個人博學多才,能言善道口才相當好,有一天他們兩個人聊天,所探討的正是有關於這方面的問題。淳于髡問孟子:"男女授受不親,禮與?",孟子毫不猶豫的就回答他"禮也"。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他在問孟子說,男性和女性之間不能有直接的接觸是不是理智的規定,孟子回答他是。
於是淳于髡繼續發問:"嫂溺,援之以平手?"他的意思是在問如果嫂子掉到了水裡面,那可否要伸手去揪出來呢?不得不說他這個問題問的是真的刁鑽,他首先問男女之間的接觸問題,是受理禮法約束的,然後他又問出嫂子落水這個問題。既然孟子是贊同男女授受不親的,那麼要想救出嫂子,就必須要用手才能將其拉出,這樣身體必然是有接觸的。
若是不救嫂子,就那麼嫂子必定會當其面溺水而是,見死不救,定當受人指責,而且也不符合當時所提倡的仁義之說。當然了,這個問題並沒有難倒被尊稱為亞聖的孟子,他說:"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孟子的意思是說,嫂子如果掉到了水裡還不去救,那不是與豺狼無異?雖然男女有別,但是也要學會變通,所以伸手去拉,並不失禮數。
事實也正是這樣,生命才是最重要的,不論做什麼事情在生命遇到威脅的時候,都不能一根筋。很多朋友都只聽說過"男女授受不親"這句話,卻並不清楚之後這句"援之以手者,權也"才是最重要的。規矩都是人定出來的,不懂得變通那叫做頑固,人是活的可不是死的。同時過度拘泥與禮數,對人有害無益,只要做人心懷坦蕩,不愧天下不愧於自己,那就可以了。
不知道如果各位遇到了淳于髡的這個問題,大家會如何應對呢?歡迎留言說出你們的答案哦。